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耻骨上支骨折髓内螺钉进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勇 王磊 +2 位作者 王福川 张少武 董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以数字解剖学的方法评估耻骨上支骨折髓内螺钉内固定的安全进钉通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例成人患者(34例半骨盆)的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采用Mimics软件,依据耻骨上支骨折的常见部位,置入虚拟圆柱体,采用三维测量工具,测... 目的以数字解剖学的方法评估耻骨上支骨折髓内螺钉内固定的安全进钉通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例成人患者(34例半骨盆)的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采用Mimics软件,依据耻骨上支骨折的常见部位,置入虚拟圆柱体,采用三维测量工具,测量最大进钉通道,最大长度,探寻进钉点位置,进钉通道大小与角度之间的特征规律,确定安全范围。结果对于内侧1/2骨折,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平均为(9.64±0.79)mm,长度为(67.88±6.07)mm,螺钉与矢状面的夹角变化范围为(44.03±2.29)°~(50.41±3.33)°;对于外侧1/2骨折,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平均为(11.25±1.45)mm,长度为(96.82±6.76)mm,螺钉与矢状面的夹角变化范围为(36.12±2.76)°~(43.38±3.30)°。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耻骨上支进钉通道的确定可提高耻骨上支骨折髓内螺钉固定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上支骨折 进钉通道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进强 李勇 +3 位作者 范立侨 王益民 赵群 曹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7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VEGFR-3mRNA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7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VEGFR-3mRNA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同时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62.69%(42/67)、58.21%(39/67),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23/67(34.3%)、21/67(31.3%),P<0.01],胃癌组织中两者表达有密切联系(P<0.01);在两者阳性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淋巴管计数和淋巴结转移显著增多(P<0.05或0.01)。结论:VEGF-C作用于VEGFR-3可诱导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阻断两者信号转导、抑制胃癌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胃癌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胰岛素正常转运经淋巴而非门脉途径:IGMEI胰组织注射SEM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3 位作者 王建钦 王丽 李向印 樊宇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探讨胰岛素等多肽激素在细胞外的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对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IGMEI)注射的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 ,进行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SEI BEI)的扫描电镜(SEM)示踪性观察。SEM观察SEI显示胰腺小叶和小叶间结缔组织 ,血... 探讨胰岛素等多肽激素在细胞外的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对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IGMEI)注射的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 ,进行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SEI BEI)的扫描电镜(SEM)示踪性观察。SEM观察SEI显示胰腺小叶和小叶间结缔组织 ,血管和淋巴管 ,胰腺导管和胰岛的结构特点清晰可见。根据管腔内是否存在红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可以区别血管或淋巴管。SEM观察BEI表明 ,较强的背散射电子出现在胰结缔组织间隙、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内 ;然而 ,胰的血管或毛细血管内 ,无标记金颗粒的背散射电子或BEI微弱。结果提示 ,注射或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胰岛素等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 ,其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胰岛素 细胞外转运 血管 淋巴管 SEM 胰腺 IGMEI 胰组织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医药补肾固筋方对膝骨关节炎中IL-1、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冲 季亚成 +1 位作者 张英泽 张庆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1,556,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IL-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8月龄左右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西药组)、D组(中药组);每组9只,适应性饲养1 w后用Hulth法造模,观察2 w无感染... 目的研究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IL-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8月龄左右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西药组)、D组(中药组);每组9只,适应性饲养1 w后用Hulth法造模,观察2 w无感染情况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灌药,连续给药8 w后,取右后肢膝关节软骨面及滑液制作标本。肉眼观察形态、色泽、硬度、关节液量等变化;David T关节X线分度法;用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研究补肾固筋方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的关节液中IL-1、TNF-α的影响。结果 (1)肉眼观察:C组和D组兔膝关节软骨外观呈蓝白色,滑膜炎性表现明显轻于B组。(2)X线表现及HE染色光镜观察:B组与A组比较,B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明显有骨赘形成;光镜下B组存在软骨细胞成簇现象。C组与B组比较,D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关节面粗糙,关节边缘有轻微骨赘形成;光镜下软骨细胞增生显著,但成簇现象少。D组与B组比较,C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介于B组和D组之间;软骨表面不甚光滑。(3)IL-1、TNF-α的含量测定:与A组比较,B组动物关节液IL-1、TNF-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8 w后,C组和D组动物滑膜液中IL-1、TNF-a的含量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1)补肾固筋方增进软骨基质的合成,抑制软骨基质的降解,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2)补肾固筋方抑制关节液中IL-1、TNF-α的分泌,促进软骨的修复,延缓软骨的退变,抑制了滑膜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自拟补肾固筋方 美洛昔康 软骨细胞 IL-1、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展翅 李晓强 +2 位作者 马隽 石新峰 栾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1194,1260,共5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降钙素组(n=30)、电磁场组(n=30)及联合治疗组(n=30)。降钙素...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降钙素组(n=30)、电磁场组(n=30)及联合治疗组(n=30)。降钙素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电磁场组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共3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3个月及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联合治疗组PTH、BGP均显著低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1,25-(OH)2D3显著高于降钙素组及电磁场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性疼痛程度,提升患者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低频脉冲电磁场 鲑鱼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晶晶 马隽 +1 位作者 任柄睿 刘爱京(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01-2805,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为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免疫细胞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为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免疫细胞分化、自噬、炎性因子分泌及氧化应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阻断mTOR有助于狼疮患者病情的控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mTOR信号通路与狼疮发病的关系以及抑制该通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TOR信号通路在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狼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TOR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免疫调节 自噬 氧化应激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对鸡胚脊髓背侧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杜鹃 崔慧先 +3 位作者 张三兵 岂春晓 张展翅 苏玉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在鸡胚脊髓发育早期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对脊髓背侧中间神经元(dorsal in-terneurons,dI)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鸡胚脊髓dI的发育特性;应用电穿孔的方法在鸡胚一侧脊髓内过表达draxin,观... 目的:探讨在鸡胚脊髓发育早期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对脊髓背侧中间神经元(dorsal in-terneurons,dI)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鸡胚脊髓dI的发育特性;应用电穿孔的方法在鸡胚一侧脊髓内过表达draxin,观察draxin过表达后对鸡胚脊髓内dI神经元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胚胎的发育,鸡胚脊髓内dI3中间神经元首先在脊髓背侧区形成并逐渐向腹侧迁移,而dI2、dI4和dI6中间神经元没有形成明显的腹侧迁移特性;鸡胚脊髓内分别过表达分泌型和跨膜型draxin时,dI3中间神经元的腹侧迁移延迟,且在跨膜型draxin过表达时其受影响程度较高;而dI2、dI4和dI6中间神经元的迁移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Draxin参与鸡胚脊髓内dI3中间神经元腹侧迁移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 脊髓 dI中间神经元 迁移 免疫组织化学 电穿孔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抑制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4
8
作者 耿丹丹 崔慧先 +3 位作者 张三兵 王磊 康林 苏玉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在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NK-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全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鸡draxin表达载体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收...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在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NK-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全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鸡draxin表达载体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收集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用含draxin的条件培养液处理体外培养的鸡全胚和鸡胚脊髓神经管,观察在体和离体条件下draxin对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HH12-13到HH18-19阶段正常鸡胚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形成明显的从头侧到尾侧的渐进性、节段性迁移特性;draxin对体外培养的全胚和神经管内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均具有明显抑制性调控作用。结论:Draxin抑制早期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xin 神经嵴 细胞迁移 条件培养液 鸡全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江泳 王保芝 刘长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和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髓芯减压(A)组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B)组。术后标本做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X-...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和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髓芯减压(A)组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B)组。术后标本做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X-线观察2周时A、B组股骨头钻孔区边缘密度增加;8周时A组钻孔区呈低密度,边缘形成硬化线,B组钻孔区出现骨小梁结构。(2)组织学观察2周时A组钻孔区边缘出现较多的成骨细胞,并有骨组织形成;8周时钻孔区形成骨髓组织;2周时B组钻孔区有大量的成骨细胞,边缘有较多的骨组织形成。4周时钻孔区内充满新生骨小梁结构;8周时钻孔区内骨小梁趋于成熟。结论:髓芯减压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地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髓芯减压 骨髓基质细胞 同种异体移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降解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林 杜鹃 +4 位作者 王斌 潘莹 李莎 苏玉红 崔慧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表达的影响,探讨CD147的降解途径。方法:在SY5Y细胞中分别加入0,1,2.5和5μmol/L不同浓度剂量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表达的影响,探讨CD147的降解途径。方法:在SY5Y细胞中分别加入0,1,2.5和5μmol/L不同浓度剂量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和In-cell Western的方法检测CD147的相对含量;免疫荧光双标检测SY5Y细胞中CD147与泛素(ubiquitin)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结果:在一定时间内,随着MG-132浓度的增大,CD147的含量相对增多;与0μmol/L组比较,5μmol/L组的CD147含量在两种实验方法中分别增加了约151.81%±36.26%(P<0.05)和76.43%±18.02%(P<0.05);CD147与泛素在细胞胞体中存在共定位的特征。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增加CD147的含量;CD147可被泛素化。提示CD147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进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SY5Y细胞 蛋白酶体途径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后脑内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与23C10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相关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合梅 崔慧先 +3 位作者 岂春晓 王磊 康林 苏玉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即draxin在鸡胚后脑23C10阳性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胚后脑内draxin蛋白的表达与23C10阳性神经元及其轴突的发育情况;应用活组织切片与draxin-AP融合蛋...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即draxin在鸡胚后脑23C10阳性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胚后脑内draxin蛋白的表达与23C10阳性神经元及其轴突的发育情况;应用活组织切片与draxin-AP融合蛋白体外孵育的方法,检测23C10阳性神经元及其轴突是否具有与draxin蛋白在体外直接结合的能力。结果:HH18-26发育阶段的鸡胚后脑内,draxin蛋白主要分布在基底节的封套层内;在相同的发育阶段,23C10阳性神经元则在后脑基底节封套层内形成并与周围结构形成大量的轴突联系;大量23C10阳性神经元及其轴突具有与draxin蛋白在体外直接结合的能力。结论:鸡胚后脑内draxin蛋白参与调控早期23C10阳性神经元的形成及其与其他细胞间的轴突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 后脑 23C10阳性神经元 轴突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小鼠海马突触体内NMDA受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丹丹 刘华 +3 位作者 李海燕 马隽 王磊 崔慧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NMDA受体在SAMP8小鼠海马突触体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首先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离海马突触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其次,Western Blot检测NMDA受体的主要亚基NR1、NR2A和NR2B在SAMP8小鼠海马突触体内的表达变化。结果:PSD-95和syn... 目的:观察NMDA受体在SAMP8小鼠海马突触体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首先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离海马突触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其次,Western Blot检测NMDA受体的主要亚基NR1、NR2A和NR2B在SAMP8小鼠海马突触体内的表达变化。结果:PSD-95和synaptophysin特异性抗体检测显示突触蛋白的分离是成功的。SAMP8小鼠海马内NR1、NR2A和NR2B在突触的表达均显著低于SAMR1小鼠。进一步分析NR1、NR2A和NR2B蛋白在突触的表达量占总表达量的比值,SAMP8小鼠同样显著低于SAMR1小鼠,而SAMR1和CD-1小鼠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AMP8小鼠海马突触体内NR1、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推测NMDA受体在突触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受体功能失调,激发突触功能损伤信号途径的原因之一,进而导致SAMP8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SAMP8 SAMR1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1-4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丹丹 张润娇 +3 位作者 高燕京 师晓帆 张钰佳 王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于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Aβ1-42处理组(Aβ1-42),用浓度为500nmol/L的Aβ1-42处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于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Aβ1-42处理组(Aβ1-42),用浓度为500nmol/L的Aβ1-42处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树突棘上大脑发育调节蛋白(drebrin)的表达,分析Aβ1-42处理不同时间对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和密度改变的影响。结果:随着Aβ1-42处理时间的增加,drebrin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树突棘形态和密度发生显著变化。对照组树突棘头靠近树突干,多为短粗型或蘑菇型,具有成熟树突棘的典型特征。Aβ1-42处理组丝状伪足样细长树突棘显著增加,异常增长的树突棘数量增多,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结论:Aβ1-42可明显降低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内的drebrin免疫荧光强度和树突棘数量,为进一步探讨Aβ1-42诱导树突棘退行性变的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细胞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2 树突棘 大脑发育调节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松果体的构造和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宇兵 侯广棋 王保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松果体 形态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松果体钙化及其与胶原纤维的关系——NaOH消蚀法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宇兵 王保芝 +2 位作者 侯广棋 王丽 李向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T007,共5页
用 Na OH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了 11例人松果体的钙化及其与胶原纤维的关系。研究表明 ,人松果体脑砂成群分布 ,位于松果体小叶和纤维隔内。松果体隔内的脑砂被胶原纤维包围 ,部分胶原纤维缠绕在脑砂表面 ,有少数胶原细纤维甚至被埋入脑... 用 Na OH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了 11例人松果体的钙化及其与胶原纤维的关系。研究表明 ,人松果体脑砂成群分布 ,位于松果体小叶和纤维隔内。松果体隔内的脑砂被胶原纤维包围 ,部分胶原纤维缠绕在脑砂表面 ,有少数胶原细纤维甚至被埋入脑砂之中。脑砂大小不等 ,主要为球形和桑椹状 ,球形脑砂和构成桑椹状脑砂的卵圆形钙化球则由更小的钙化微粒构成。脑砂的主要成分为钙、磷和银 ,分别占 5 4.82 %、2 5 .83%和 16 .0 1% ,还有少量的铁 (3.34% )。钙磷比值约为 2 .12。研究结果提示 ,胶原纤维与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的钙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 脑砂 胶原纤维 松果体 形态结构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对鸡胚后脑内23C10阳性神经元轴突投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三兵 张波 +2 位作者 杜鹃 王磊 苏玉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即draxin对鸡胚后脑23C10阳性神经元轴突投射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对HH13-14发育阶段的正常鸡胚后脑内进行跨膜型和分泌型draxin质粒转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HH25-26发育阶段鸡胚23C1...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即draxin对鸡胚后脑23C10阳性神经元轴突投射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对HH13-14发育阶段的正常鸡胚后脑内进行跨膜型和分泌型draxin质粒转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HH25-26发育阶段鸡胚23C10阳性神经元轴突的投射情况;应用活组织离体培养方法,检测draxin对鸡胚后脑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跨膜型draxin过表达后,有较多23C10阳性神经元的轴突异常投射到同侧后脑背侧部;分泌型draxin过表达后,有少部分23C10阳性神经元的轴突异常投射到同侧后脑背侧部;正常鸡胚和空白质粒过表达对照组均未观察到异常投射的神经元轴突。鸡胚后脑活组织离体培养中,draxin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组织内树突的生长,而对照组可见体外培养的组织内有大量树突形成。结论:draxin对鸡胚后脑内23C10阳性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具有抑制性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 后脑 23C10阳性神经元 轴突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Synaptophysin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丹丹 赵秀军 +3 位作者 马隽 张展翅 王磊 崔慧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观察原代海马神经元不同时期树突棘的变化以及树突棘蛋白Drebrin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N的表达水平。方法:光镜观察原代培养7、14和20 d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免疫荧光对Drebrin和SYN进行染色,观察树突棘形态和数量的改变。进... 目的:观察原代海马神经元不同时期树突棘的变化以及树突棘蛋白Drebrin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N的表达水平。方法:光镜观察原代培养7、14和20 d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免疫荧光对Drebrin和SYN进行染色,观察树突棘形态和数量的改变。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检测Drebrin和SY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7 d的海马神经元,未见树突棘结构,SYN斑点状阳性产物较少。随着海马神经元培养时间的加长,突起数量逐渐增加,14 d和20 d的树突棘数量和SYN阳性产物均显著增加。Drebrin和SYN蛋白表达水平也随培养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结论: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14 d已有树突棘形成,20 d显示出成熟树突棘的形态和数量。Drebrin和SYN的蛋白表达水平反映了树突棘和突触的形成和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棘 DREBRIN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8小鼠海马内CD147与NCT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鹃 康林 崔慧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共沉淀技术(Co IP),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单过性跨膜蛋白(NCT)间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的治疗策略和方向提供... 目的: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共沉淀技术(Co IP),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单过性跨膜蛋白(NCT)间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的治疗策略和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月龄雄性SAMP8小鼠6只。3只小鼠用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经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石蜡包埋后,冠状面切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47与NCT在海马区是否存在共定位的关系。3只用于Co IP实验,提取海马组织蛋白,与CD147抗体孵育后加入琼脂糖微珠A/G孵育过夜,离心后上清用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D147与NCT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SAMP8海马区,CD147和NCT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CA1、CA3、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二者在CA1、CA3区表达较强;标记部位为胞膜、胞浆,部分神经元在胞浆进核周处存在不连续的点、线状共标记部位。Co IP实验显示CD147与成熟型NCT相互作用,不与非成熟型NCT相互作用。结论:CD147和NCT在SAMP8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层表达较高,推测二者可能与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CD147与NCT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推测CD147可能参与调节γ-分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NCT 海马 SAMP8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对雄性大鼠海马组织中TMP-21、IDE、NEP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杜鹃 王海东 +4 位作者 王畅 张楠 王斌 康林 崔慧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去势对雄性SD大鼠海马组织中转运膜蛋白21(transmembrane protein 21,TMP-21)、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的表达影响,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对TMP-21、IDE、NE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目的:观察去势对雄性SD大鼠海马组织中转运膜蛋白21(transmembrane protein 21,TMP-21)、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的表达影响,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对TMP-21、IDE、NE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去势手术组(GDX),术后30 d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组织,一侧用于RT-PCR的方法检测TMP-21、IDE、NEP的mRNA水平,另一侧用于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TMP-21、IDE、NEP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海马组织中GDX组TMP-21、IDE、NEP的mRNA水平分别下降了约28%、63%、44%(P<0.05),蛋白水平分别下降了约39%、48%、26%(P<0.05)。结论:去势可引起雄性SD大鼠海马组织中TMP-21、IDE、NEP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提示TMP-21、IDE、NEP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雄激素的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21 IDE NEP 去势 雄激素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脑砂与胶原纤维关系的SEM观察和能谱化学元素分析
20
作者 樊宇兵 王保芝 +3 位作者 侯广琪 王丽 李向印 王建钦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松果体 脑砂 胶原纤维 SEM分析 能谱化学元素分析 形成机制 NaOH化学消蚀法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