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类起源与医学起源问题》质疑
1
作者 白锦栋 《医学与哲学(A)》 1983年第1期7-7,共1页
贵刊于1982年第7期上刊登的唐民皓同志的《人类起源与医学起源问题》一文,读之颇感受益。但是,有些地方的论述似觉不妥。唐文认为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行为——人类医学与劳动无必然的联系。我们不禁要问,假若两者不是必然的联系,难道是偶... 贵刊于1982年第7期上刊登的唐民皓同志的《人类起源与医学起源问题》一文,读之颇感受益。但是,有些地方的论述似觉不妥。唐文认为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行为——人类医学与劳动无必然的联系。我们不禁要问,假若两者不是必然的联系,难道是偶然的联系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医学 劳动 古猿 人类起源 医学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桔梗中七氯及滴滴涕的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阎正 张亚莉 +2 位作者 冯天铸 周文英 马晓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88-391,共4页
建立了土壤和桔梗中七氯及滴滴涕异构体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丙酮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提取液以浓硫酸净化.采用D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样品,GC-ECD检测农药七氯、滴滴涕的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8×10-13~5.31... 建立了土壤和桔梗中七氯及滴滴涕异构体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丙酮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提取液以浓硫酸净化.采用D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样品,GC-ECD检测农药七氯、滴滴涕的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8×10-13~5.31×10-11g;敏感度为3.4×10-12~6.8×10-12g/mL;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27%~100.3%(RSD为3.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土壤 桔梗 七氯 滴滴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桔梗中六六六异构体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阎正 崔新玲 +4 位作者 韩媛媛 张杰 周庆峰 孙汉文 冯天铸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桔梗中甲体六六六 (α -BHC)、乙体六六六 (β -BHC)、丙体六六六(γ -BHC)、丁体六六六 (δ -BHC) 4种异构体的残留量 .样品以丙酮提取 ,在氯化钠存在下 ,以二氯甲烷进行液-液分配 ,提取液以浓硫酸净化 ,采... 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桔梗中甲体六六六 (α -BHC)、乙体六六六 (β -BHC)、丙体六六六(γ -BHC)、丁体六六六 (δ -BHC) 4种异构体的残留量 .样品以丙酮提取 ,在氯化钠存在下 ,以二氯甲烷进行液-液分配 ,提取液以浓硫酸净化 ,采用SE - 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样品 ,ECD检测六六六残留量 .检出限为1.6× 10 - 14 ~ 3.8× 10 - 13 g/mL ,回收率为 85 .2 4 %~ 99.86 % ,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 0 .6 1%~ 2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桔梗 六六六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乐膏G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阎正 韩媛媛 +4 位作者 张亚莉 张英平 孙福强 冯天铸 周文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81-983,共3页
目的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中药橡胶膏剂东乐膏(大黄、乳香、没药、冰片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东乐膏GC指纹图谱。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波提取,采用D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m×0.25mm,0.25μm,J&WScientific),FID检测器。结... 目的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中药橡胶膏剂东乐膏(大黄、乳香、没药、冰片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东乐膏GC指纹图谱。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波提取,采用D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m×0.25mm,0.25μm,J&WScientific),FID检测器。结果确定8个色谱峰作为特征指纹峰,并对东乐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冰片的含量进行了快速分离测定,分析周期为6min,线性范围为40~400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结论该方法可靠、简便,可作为东乐膏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乐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乐膏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阎正 韩媛媛 +2 位作者 冯天铸 周文英 郝丽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56-158,171,共4页
利用HPLC法对中药橡胶膏剂东乐膏进行了分离、分析 ,建立指纹图谱 .色谱条件 :HypersilODS2色谱柱 (4 .6mm× 2 5 0mm ,5 μm) ,甲醇 +1%醋酸 (体积分数 )为流动相 ,流速 1.2mL/min ,检测波长2 5 4nm .该方法简便、稳定、重现性好 。
关键词 东乐膏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心汤的源流和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占民 《中成药》 CAS 1983年第4期35-36,共2页
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中药组成。根据考证,本方来源应早于东汉张仲景时代,很可能出自《汤液经法》一书,但因该书已佚,故也难于进一步考证。历代记载泻心汤主要用于痞证、吐血衄血、三焦积热、湿热黄胆、痢疾等,日本广泛用于... 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中药组成。根据考证,本方来源应早于东汉张仲景时代,很可能出自《汤液经法》一书,但因该书已佚,故也难于进一步考证。历代记载泻心汤主要用于痞证、吐血衄血、三焦积热、湿热黄胆、痢疾等,日本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胃院痞满、便秘等。我国近代应用本方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关于泻心汤的制剂工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痞证 伤寒论 黄岑 中药 清热剂 脾胃病 川连 清热燥湿药 黄连 三焦积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阳明腑实喘满证 被引量:28
7
作者 薛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4期10-11,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点,是各科急重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据王今达和王宝恩等氏观察治疗61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窘迫,紫绀,神志改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点,是各科急重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据王今达和王宝恩等氏观察治疗61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窘迫,紫绀,神志改变,便结,鼓肠及程度不等的肠鸣音减弱,高热等症征。中医概括起来为“喘”、“昏”、“满”、“热”并见,其中尤以“喘”、“满”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腑实证 喘促不宁 痞满燥实 喘满 肠道 伤寒论 宣白承气汤 肺气 肺(中医) 浊气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肃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醇增多症与肾实证 被引量:9
8
作者 薛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2期15-18,共4页
皮质醇增多症(归称Cushing症群)是由肾上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过多所致,属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疾病,临床并不罕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采用垂体下丘脑部位放射、肾上腺切除、肾上腺切除加垂体放射,以及应用抑制皮质激素... 皮质醇增多症(归称Cushing症群)是由肾上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过多所致,属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疾病,临床并不罕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采用垂体下丘脑部位放射、肾上腺切除、肾上腺切除加垂体放射,以及应用抑制皮质激素合成的化学药物等治疗法为主。自1959年首由顾氏运用中药治疗1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22年中仅有10例报道,可见进展之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肾虚证 证候 脏腑辨证 里热实证 阳证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与“燥胜则干” 被引量:3
9
作者 薛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7期7-9,共3页
干燥综合征(Siogren Syndrome简称SS)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以①干燥性角膜结膜炎;②口腔干燥症;③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结缔组织病等表现为特点,三大症状中见有二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如只有口、眼干燥症群,可称为口眼干燥综... 干燥综合征(Siogren Syndrome简称SS)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以①干燥性角膜结膜炎;②口腔干燥症;③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结缔组织病等表现为特点,三大症状中见有二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如只有口、眼干燥症群,可称为口眼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依据本病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燥病”范围,似无疑义。迄今关于本病病原与发病机制虽有免疫紊乱和淋巴瘤的发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有共同基础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化工单元操作 综合征 综合病症 胃阴不足 胃阴虚 肝阴虚 燥胜则干 应责 肺阴不足 阴液 真阴 肾阴不足 麦冬 麦门冬 补阴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学习传统中成药
10
作者 许占民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6期39-40,共2页
本文提出了在学习和研究传统中成药的过程中,应当了解方剂的分类法、熟悉方书、理解方义和掌握工具书。并对这些方面扼要地指出了学习的线索和必要的参考书。
关键词 传统中成药 专著 方剂 方书 分类法 情报检索 《伤寒明理论》 方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方选 古方八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气丸的效用
11
作者 许占民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2期46-46,共1页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本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于第五、六、十二、十三及二十二篇中,分别用以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及妇人转胞等疾患。自...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本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于第五、六、十二、十三及二十二篇中,分别用以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及妇人转胞等疾患。自明代开始,才将本方明确用于肾阳不足证,并成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本方是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等八味药制成的蜜丸,到唐代《千金要方》将方中桂枝改用桂心。再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将桂枝改用肉桂,同时还将干地黄改用熟地黄,这种变动一直延用至今。此外,由于本方别名崔氏八味丸,因此有人怀疑本方非张仲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气丸 温补肾阳 代表方剂 补阳剂 瘟补命门 补肾 肾阳不足 金匾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