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训练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红玲 王马魁 +2 位作者 任力 陈维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5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另外35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假手术和正常组,每组5只,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BDNF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脑出血后第12hBDNF曾一度升高,第72h基本恢复正常。实验组随运动训练时间延长表达有上调趋势,第28d达高峰,较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RT-PCR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BDNFmRNA表达(第21—28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DNF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玲 王金星 +2 位作者 赵然 雷景爱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1-604,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40只)、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40只)、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40只)、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40只)、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7d,14d,21d,28d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5只用于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实验组于术后24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随运动训练时间延长似乎有表达上调趋势,28d时表达虽有下降迹象,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照组表达水平较实验组更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但运动训练对caspase-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大鼠 CASPASE-3 WESTERN印迹法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试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红玲 曹慧芳 +2 位作者 田苗 张丽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40只,出血并运动)、对照组(40只,出血不运动)和假手术组(40只,无出血,不运动),前两组又分为术后24h,7d,14d,21d,28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3只用...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40只,出血并运动)、对照组(40只,出血不运动)和假手术组(40只,无出血,不运动),前两组又分为术后24h,7d,14d,21d,28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3只用于TUNEL,5只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TUNEL阳性细胞数在脑出血(ICH)24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区别,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凋亡于ICH术后7—14d一度下降,21d后回升,28d又下降,但实验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凋亡不仅存在于血肿周围组织和皮质,海马区也可见明显凋亡现象。流式细胞分析: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与TUNEL阳性细胞数一致,而且实验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双参数分析较单参数灵敏性更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神经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分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及其行为学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红玲 吴红然 +1 位作者 郭艳苏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7-979,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及组织结构变化。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0.5U/2.5"l生理盐水,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脑尾状核,然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其行为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成功率80%,出血后6h大体形态可见明显... 目的:建立稳定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及组织结构变化。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0.5U/2.5"l生理盐水,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脑尾状核,然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其行为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成功率80%,出血后6h大体形态可见明显出血灶,直径约3.0—3.5mm,且血肿大小、形态、部位相近;光镜下可见出血早期神经细胞水肿,白细胞浸润,后期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增生;大鼠行为学改变明显,并可持续到出血后7d。结论:此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血肿稳定,行为学改变明显,病理学改变符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脑出血 模型 行为改变 组织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