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白玫 苗得雨 吴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1(G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GRg1高、中、低剂量组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取氯化...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1(GRg1)对缺氧诱导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GRg1高、中、低剂量组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取氯化钴诱导ARPE-19细胞构建缺氧模型,通过CCK-8法、TUNEL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DCFH-DA荧光探针对各组活性氧(ROS)水平,经由RT-qPCR、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内HIF-1α、BDNF、PACAP38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给药0、12、24 h时ARPE-19细胞活性均低、凋亡率高(P均<0.05);GRg1高剂量组给药12、24、48 h时ARPE-19细胞活性均高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给药24、48 h时细胞活性均高于GRg1中剂量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给药48 h时ARPE-19细胞ROS、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P均<0.05);GRg1高剂量组ARPE-19细胞ROS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ARPE-19细胞BDNF、PACAP38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GRg1低剂量组(P均<0.05);GRg1高剂量组与HIF-1α抑制剂组给药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与凋亡率、细胞ROS、HIF-1α、BDNF、PACAP38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Rg1能减轻缺氧诱导所致ARPE-19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ROS、HIF-1α表达,上调BDNF、PACAP38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 人参皂苷RG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亚坤 刘志强 +5 位作者 郭向东 梁春利 段文杰 赵萱萱 杨慧静 白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RVO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38眼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RVO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38眼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52眼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mo。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vs 58%,P<0.05),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视网膜静脉相对直径、视网膜相对出血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VO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治疗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离子导入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栓通 视力 视网膜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强 李亚坤 +2 位作者 白玫 郭向东 梁春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81-1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大鼠均采用孟加拉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法诱导RVO,其中...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大鼠均采用孟加拉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法诱导RVO,其中丹酚酸B组大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 50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1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技术观察给药前后视网膜静脉结构;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视网膜电图(ERG)评估大鼠视网膜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荧光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STAT3、p-STAT3及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阻塞处血流再通,有效侧支循环丰富,但形状不规则,有荧光渗漏;丹酚酸B组大鼠视网膜静脉循环恢复,形状逐渐规则,血管侧支减少;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病理损伤,同时两组大鼠ERG a波和b波振幅、视网膜总层(RTL)、内核层(INL)和外核层(ONL)厚度降低,VEGFA荧光强度增强,HIF-1α、p-STAT3及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有所减轻,ERG a波和b波振幅、RTL、INL和ONL厚度升高,VEGFA荧光强度减弱,HIF-1α、p-STAT3及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丹酚酸B可减轻RVO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视网膜功能,这可能与抑制HIF-1α/STAT3/VEGFA途径激活,减少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视网膜静脉阻塞 损伤 视网膜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注射液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_(1)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玫 苗得雨 +4 位作者 李亚坤 吕建东 刘志强 李雅丽 郭向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注射剂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_(1)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08/2022-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10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注射剂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_(1)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08/2022-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100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肌苷片和维生素B_(1)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人参皂苷Rg1注射剂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_(1)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DNF和PACAP表达、视网膜电图、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视网膜厚度(RT)、视野平均缺失(MD)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MD比较无差异(t=1.670,P=0.098)。治疗后,研究组MD显著低于对照组(t=3.628,P<0.01);治疗前,两组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RT比较无差异(t=0.108,P=0.914)。治疗后,研究组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RT显著高于对照组(t=6.125,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暗适应的结果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暗视网膜电图暗适应的结果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明适应的结果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明适应的结果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BDNF、PACAP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PACAP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任何的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人参皂苷治疗可通过调节BDNF和PACAP的表达,改善患者视网膜功能,促进病情转归,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注射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肌苷片 维生素B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向东 梁春利 +1 位作者 刘志强 白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60-60,共1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天眼肌麻痹患者(巳排除颅内占位及脑梗塞、重症肌无力)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组及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治疗组...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天眼肌麻痹患者(巳排除颅内占位及脑梗塞、重症肌无力)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组及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注射。滑车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攒竹穴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球旁注射。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30d).。对照组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30d)。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复方樟柳械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麻痹性斜视 复方樟柳碱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宇 康健 郝鑫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611-612,共2页
目的:探讨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52眼后天眼肌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27例27眼,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25例25眼。治疗组:眼肌按摩的... 目的:探讨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52眼后天眼肌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27例27眼,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25例25眼。治疗组:眼肌按摩的同时,联合复方樟柳碱2mL患侧太阳穴注射,1次/d,每个疗程14d。可连续注射4个疗程,逐渐停药,痊愈者可随时终止治疗;对照组:采用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14~6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52%。两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71,P<0.01)。结论: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可缩短治疗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眼肌麻痹 眼肌按摩 复方樟柳碱 太阳穴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观察
7
作者 郭向东 梁春利 +1 位作者 白玫 刘志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30只眼)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及B组维生素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15例(15眼)。治疗组用复方樟柳碱2mL行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30只眼)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及B组维生素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15例(15眼)。治疗组用复方樟柳碱2mL行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用B族维生素、血塞通药物治疗,1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眼位及眼球运动恢复情况和复视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68,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明显,疗程短,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眼肌麻痹 复方樟柳碱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8
作者 郭向东 刘志强 +1 位作者 梁春利 白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305-306,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方法:将40例后天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组及B组维生素联合扩张血管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给予...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方法:将40例后天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组及B组维生素联合扩张血管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注射,滑车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攒竹穴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球旁注射。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用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治疗,14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眼肌麻痹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眼肌麻痹 复方樟柳碱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TF上调miR-495表达减缓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
9
作者 白玫 苗得雨 +4 位作者 李雅丽 李亚坤 吕建东 郭向东 吴忧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探讨黄岑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RGC-5细胞分成高糖(HG)组、对照(Con)组、HG+SSTF-低剂量(L)组、HG+SSTF-中剂量(M)组、HG+SSTF-高剂量(H)组、HG+miR-NC组、HG... 目的探讨黄岑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RGC-5细胞分成高糖(HG)组、对照(Con)组、HG+SSTF-低剂量(L)组、HG+SSTF-中剂量(M)组、HG+SSTF-高剂量(H)组、HG+miR-NC组、HG+miR-495组、HG+SSTF+anti-miR-NC组、HG+SSTF+anti-miR-495组,每组设置9复孔。检测MDA含量以及CAT、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495表达。结果HG组RGC-5细胞凋亡率、MDA含量高于Con组(P<0.05),CAT、SOD的活性、miR-495表达低于Con组(P<0.05)。HG+SSTF-L组、HG+SSTF-M组、HG+SSTF-H组RGC-5细胞凋亡率、MDA含量低于HG组(P<0.05),CAT和SOD的活性、miR-495表达高于HG组(P<0.05)。HG+miR-495组RGC-5细胞凋亡率[(14.96±1.26)%]、MDA含量[(4.62±0.44)μmol/g]分别低于HG+miR-NC组[(33.28±2.25)%、(9.73±0.81)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SOD的活性、miR-495表达水平高于HG+miR-NC组(P<0.05)。HG+SSTF+anti-miR-495组RGC-5细胞凋亡率[(22.21±2.18%)]、MDA含量[(8.07±0.75)μmol/g]高于HG+SSTF+anti-miR-NC组[(9.19±0.84)%、(3.59±0.32)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和SOD的活性、miR-495表达水平低于HG+SSTF+anti-miR-NC组(P<0.05)。结论SSTF通过上调miR-495表达减缓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黄岑茎叶总黄酮 miR-495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