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3 位作者 赵御森 李化光 马朋朋 杨新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后路经伤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以及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3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和6个月低于术后2周,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3个月(P<0.01)。术后2周、3及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伤椎功能、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及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 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跟腱断裂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敏霞 温德惠 +2 位作者 王立坤 徐大奎 张培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单侧跟腱完全断裂修复术后临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80例,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24周、48...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单侧跟腱完全断裂修复术后临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跟腱断裂修复术患者80例,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24周、48周行双侧跟腱肌骨超声联合SWE检查。测量并比较患侧跟腱缝合端最厚处及健侧同一水平处的厚度、横截面积和杨氏模量值,并记录患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4周、8周、12周、24周、48周患侧与健侧跟腱厚度(t=50.60、56.03、59.62、37.78、16.89,P均<0.05)、横截面积(t=64.10、77.73、72.71、32.70、20.64,P均<0.05)、杨氏模量值(t=19.73、26.54、37.52、54.52、66.37,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4周、8周、12周、24周患侧跟腱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2,P<0.05);术后24周、48周患侧跟腱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63);术后4周、8周、12周、24周、48周患侧跟腱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P>0.05),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8,P<0.05)。(3)术后12周、24周、48周跟腱厚度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221,P=0.048;r=-0.251,P=0.026;r=-0.283,P=0.011)、杨氏模量值与AOFAS评分呈正相关(r=0.324,P=0.003;r=0.406,P=0.014;r=0.432,P=0.028)。结论肌骨超声联合SWE可以动态监测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不同恢复时期的声像图变化,并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为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术后康复 肌骨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鑫 王慧 +4 位作者 刘肃 李伟 张春玲 张鹏祥 李方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20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125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20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比2组血清sTWEAK、MPO水平。结果观察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麻醉时间>2 h比例、血清sTWEAK、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糖尿病、麻醉时间>2 h、sTWEAK、MPO为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sTWEAK+MPO预测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21~0.917),明显高于sTWEAK、MPO预测(P<0.01)。结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术前血清sTWEAK、MPO水平明显提升,为心脏不良事件潜在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提升心脏不良事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过氧化物酶 围手术期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