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hs-CRP检测在ACS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大奎 乔雪峰 赵晓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ACS(ACS组)70例,对上述入选患者行体表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各组血清hs-CRP...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ACS(ACS组)70例,对上述入选患者行体表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关联性,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S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4mg/L组ACS发生率、C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4mg/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支冠脉病变患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正相关,提示颈动脉超声联合hs-CRP检测可对ACS的诊断及预测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脂肪瘤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权玉玲 张淑华 王义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3-2323,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脂肪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 被引量:56
3
作者 秦少强 王亚玲 +2 位作者 刘俊峰 赵韩婷 李卓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4...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血浆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DD(36.53±1.13)mm、LVESD(48.21±2.16)mm、NT-proBNP(341.74±157.64)ng/L与对照组LVEDD(39.63±1.52)mm、LVESD(52.49±2.36)mm、NT-proBNP(483.82±176.48)ng/L相比明显降低,而LVEF(48.63±0.39)%则比对照组LVEF(43.15±0.38)%升高(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359.25±50.23)m与对照组(275.69±41.65)m相比明显增多,而MLHFQ评分(31.64±3.17)与对照组(44.87±4.40)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BNP,还能增强患者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芪苈强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腺瘤、正常黏膜中RUNX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薛军 武雪亮 +3 位作者 王立坤 屈明 贾光辉 赵秀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观察RUNX3在结直肠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UNX3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UNX3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37例... 目的观察RUNX3在结直肠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UNX3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UNX3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37例伴中低度异型增生,23例伴重度异型增生)及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RUNX3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伴中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72.97%、43.48%、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RUNX3 mRNA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伴中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78.38%、43.48%和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RUNX3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微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RUNX3表达与结直肠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监测的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RUNX3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东东 武雪亮 +3 位作者 何琨 周海丰 王立坤 陶晓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63-2764,共2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瘫综合征 胃十二指肠手术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胃大部切除术后 腹部术后 胃动力紊乱 早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癌肉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锦秋 刘宏强 王义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5,37,共2页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7岁,左颈部肿物伴疼痛及张口受限1个月余。体格检查:左颈部明显肿胀,可触及直径约1.0cm肿物,活动度较差,轻度压痛。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体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5 位作者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刘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3-958,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已经证实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表达升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行为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下调Id-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背景既往研究已经证实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表达升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行为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下调Id-1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6月,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分为3组:空白组,未进行转染;空载体组,用空载体进行转染;抑制组,采用Id-1特异小干扰RNA(siRNA)进行转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Id-1和Ki-6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实验评价Id-1对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3组细胞Id-1、Ki-67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细胞Id-1、Ki-67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空载体组降低(P<0.05)。培养第1、2天,3组细胞增殖吸光度(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3~7天,3组细胞增殖O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制组细胞增殖OD值较空白组及空载体组降低(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细胞缓慢向中央迁移,缺损处修复较缓慢,空白组和空载体组细胞向划痕处的迁移速度明显加快,而空白组与空载体组间的迁移速度差异不明显。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实验表明,3组迁移细胞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迁移细胞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较空白组、空载体组减少(P<0.05)。结论下调Id-1基因能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i-67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分化抑制蛋白1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肥胖青年颈动脉弹性及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雪婷 温德惠 孙志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肥胖青年颈动脉弹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的14~35岁肥胖青年80名为研究组,按体重指数(...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肥胖青年颈动脉弹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的14~35岁肥胖青年80名为研究组,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将50名健康非肥胖青年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临床及血脂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ES)。根据25(OH)D水平将研究组分为25(OH)D非缺乏和25(OH)D缺乏亚组,比较两组参数。结果 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BMI、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TC)、CIMT、PWVBS、PWVES高于正常对照组,25(O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476、45.600、56.214、96.652、14.769、72.419、88.778、22.862、16.521,P<0.05)。肥胖组PWVBS、PWVES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亚组CIMT、PWVBS、PWVES高于非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3、-4.186、-7.30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BS与BMI、25(OH)D显著相关(r=0.712、-0.632,P<0.05),PWVES与BMI、25(OH)D相关(r=0.709、-0.67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25(OH)D是PWVBS的影响因素(β=0.507、-0.176,P<0.05),BMI、25(OH)D是PWVES的影响因素(β=0.421、-0.25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PWVBS>5.40 m/s、PWVES>6.70 m/s、25(OH)D<22.7 ng/ml为预判肥胖青年颈动脉弹性下降的临界值,敏感度分别为67.5%、86.3%、82.0%,特异度分别为88.0%、72.0%、67.5%。结论 肥胖能引起青年动脉弹性降低,血清25(OH)D降低会加重肥胖青年人颈动脉弹性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年 极速脉搏波技术 颈动脉弹性 25-羟基维生素D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矫治中低度近视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学军 兰志辉 +4 位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马竑 李茜 马姝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评价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90例(179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3.74±1.46)D(-1.00~-7.25D),平均... 目的评价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90例(179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3.74±1.46)D(-1.00~-7.25D),平均角膜厚度(549±32)μm,以自动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上皮瓣,激光术后戴角膜接触镜,定期观察直到上皮完全恢复,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角膜上皮愈合特点、术后疼痛反应、Haze程度、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上皮瓣并发症情况。结果175眼(97.76%)制作完好的角膜上皮瓣,直径8~9mm。2眼(1.12%)上皮瓣游离,2眼(1.12%)上皮瓣不完整。术后第1天,上皮瓣透明124眼(69.27%),轻度水肿51眼(28.49%),中度水肿4眼(2.23%)。取角膜接触镜后168眼(93.85%)角膜上皮愈合良好,11眼(6.15%)有轻微刺激症状。术后3个月,13眼(7.26%)Haze0.5级,术后6个月5眼(2.79%)Haze0.5级。术后3个月152眼(84.92%)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为-0.50~+1.00D,在预期值内;21眼(11.73%)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术后1a,168眼(93.85%)的术眼恢复角膜透明,余可见隐约的Haze痕迹;术眼的平均屈光度(-0.18±0.38)D(-1.00~+0.63D),其中83.52%的术眼在0.50D以内(98.71%在1.00D以内),1眼术前-7.25D近视患者出现-1.25D屈光回退,余患者屈光状态稳定。结论Epi-LASIK对于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好,无明显Haze和屈光回退发生,有效视力恢复迅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7.00D以上的近视患者的远期疗效仍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中低度近视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