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祥宇 苏峰 +2 位作者 闫石 张志敏 张培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30具新鲜羊腰椎脊柱标本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分为3组(n均=10)。跨伤椎用4根椎弓根钉固定,采用不同数目的横连(A组不放置横连、B组置入1个横连、C组置入2个... 目的探讨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30具新鲜羊腰椎脊柱标本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分为3组(n均=10)。跨伤椎用4根椎弓根钉固定,采用不同数目的横连(A组不放置横连、B组置入1个横连、C组置入2个横连)固定标本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HY-1000NM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上以频率为1.5 Hz的载荷对标本进行10 000次疲劳试验。测量并比较疲劳试验后各组标本轴向压缩刚度,螺钉拔出力,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及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ROM)。结果 3组在轴向压缩刚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ROM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疲劳试验后,A组和B组轴向拔出力均显著小于C组[(129.56±29.63)N比(294.67±23.25)N,P=0.000;(254.02±36.29)比(294.67±23.25)N,P=0.006]。A组左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35°±1.06°),其次为B组(12.23°±1.06°),C组活动度最小(11.04°±0.74°)(F=13.44,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0,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A组右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56°±1.15°),其次为B组(12.39°±1.01°),C组活动度最小(10.81°±0.51°)(F=21.91,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2,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结论横连可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和脊柱的轴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椎弓根螺钉 横连 固定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连位置及数目对椎弓根皮质劈裂下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桢 苏峰 +2 位作者 张祥宇 闫石 张志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评估横连位置及数目对椎弓根皮质劈裂下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鲜绵羊胸腰椎标本(T13~L3节段)60具,建立L1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具。于T14、L2双侧椎弓根置入螺钉,连接钛棒固... 目的评估横连位置及数目对椎弓根皮质劈裂下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鲜绵羊胸腰椎标本(T13~L3节段)60具,建立L1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D、E、F 6组,每组10具。于T14、L2双侧椎弓根置入螺钉,连接钛棒固定T14~L2节段,然后切除B、C、D、E、F组T14椎体右侧椎弓根外侧1/4的骨皮质,作为椎弓根皮质劈裂椎体骨折模型。最后各组采用不同的横连数目固定:A组:0个横连;B组:0个横连;C组:1个横连,连接棒1/2处;D组:1个横连,连接棒1/3处,靠近T14椎体;E组:1个横连,连接棒2/3处,远离T14椎体;F组:2个横连,连接棒1/3和2/3处。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10 000次疲劳试验后,分别测量轴向压缩刚度,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ROM)及T14椎体椎弓根劈裂侧螺钉最大拔出力大小。结果 A、C、D、E、F组模型刚度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明显高于F组(P<0.05)。A、C、D、E、F组模型螺钉最大拔出力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明显高于F组,C、D、E组均明显小于F组(P均<0.05)。A、C、D、E、F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B组(P均=0.000),C、D、E组在旋转2个方向的运动范围明显大于F组(P均=0.000)。结论椎弓根固定劈裂时,放置1个横连就可以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放置2个横连可近似达到椎弓根固定未劈裂时的稳定性。横连位置在短节段固定脊柱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短节段 横连 椎弓根皮质劈裂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春生 苏峰 +2 位作者 宗治国 张鑫 刘亚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3-1148,共6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因骨质疏松引发的临床并发症如:骨质疏松性骨折、慢性骨痛、肌无力等。为了能够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是其的必备条件。目前已有多种...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因骨质疏松引发的临床并发症如:骨质疏松性骨折、慢性骨痛、肌无力等。为了能够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是其的必备条件。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模型,此类造模方法主要是以物理、化学或生物等致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活体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损害,并出现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目前运用此法的主要有手术模型、药物去势模型、维甲酸模型、失用模型、营养模型、脑源性模型、基因重组模型等。另一类是体外模型,包括:盐酸模型、双氧水模型、细胞模型和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相比较体内模型来说,体外模型的研究范围较窄,只是在某些方面与人体骨质疏松具有相似之处。目前为止任何一种模型只是在某些方面与人体骨质疏松具有相似之处,没有任何一种模型在各个方面完全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本文对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及特点的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在体 离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对椎弓根皮质劈裂合并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闫石 苏峰 张志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椎弓根皮质劈裂对椎体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椎弓根皮质劈裂后不同骨折椎体置钉方式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成年绵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3~L3)36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B、C、D... 目的 探讨椎弓根皮质劈裂对椎体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椎弓根皮质劈裂后不同骨折椎体置钉方式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成年绵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3~L3)36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每组9具.采用Chiba法在4组标本的L1椎体建立压缩性骨折模型.4组均采用在骨折椎体上下临近椎体置入4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此基础上,C组经骨折椎体置入1个椎弓根螺钉,D组经骨折椎体置入2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切除B、C、D组T14椎体左侧椎弓根外侧1/4,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弓根皮质劈裂模型.以(300±105)N的载荷对4组模型进行10 000次循环加压,比较4组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T14椎体椎弓根劈裂侧螺钉拔出力及4个方向的活动范围.结果 A、C、D组的轴向压缩刚度和最大螺钉拔出力均显著大于B组(P均=0.000),B组模型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显著高于A、C、D组(P均=0.000),C、D组的轴向压缩刚度、最大螺钉拔出力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00),C、D组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显著低于A组(P=0.002,P=0.005),C组各个检测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椎弓根皮质劈裂影响椎体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经骨折椎体置入螺钉内固定能提高劈裂椎弓根内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皮质劈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对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早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春生 苏峰 +3 位作者 张春玲 宗治国 王燕波 张志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早期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取新鲜成年绵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3-L2)36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HCL脱钙0 h)、B(HCL脱钙2 h)、C(HCL脱钙4h)、D(HCL脱钙6h)组,每... 目的研究不同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早期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取新鲜成年绵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3-L2)36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HCL脱钙0 h)、B(HCL脱钙2 h)、C(HCL脱钙4h)、D(HCL脱钙6h)组,每组9个。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公司)对四组脊柱椎体进行测量,依据骨密度的不同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4组均采用在T14-L2上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以(300±105)N的载荷对4组模型进行250 000次循环4个方向(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加载,比较4组模型的脊柱活动范围、螺钉的最大拔出力、轴向压缩刚度。结果疲劳试验后,A、B、C、D组脊柱的运动范围值(ROM)、轴向压缩刚度依次增大、螺钉的最大拔出依次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脊柱骨密度越低,椎弓根固定后脊柱早期的稳定性越差。2.对于骨密度在骨质疏松范围内的患者不能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而且在骨性愈合期间应减少脊柱的活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固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与远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世强 苏峰 +4 位作者 张效平 张春林 张志敏 马朋朋 侯宝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8-550,共3页
在27具新鲜成年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4~12)的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根据钉道长度,依次经骨折椎体上下椎弓根置人不同深度的螺钉(置入1/2长度,置入3/4长度、置入4/4长度椎弓根螺钉固定),固定标本后,在HY-3080微... 在27具新鲜成年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4~12)的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根据钉道长度,依次经骨折椎体上下椎弓根置人不同深度的螺钉(置入1/2长度,置入3/4长度、置入4/4长度椎弓根螺钉固定),固定标本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频率为1.5Hz的载荷对标本进行10000次疲劳实验。测量疲劳实验后各组标本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值(ROM)、疲劳实验后螺钉的拔出力大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疲劳实验后各固定组各方向ROM值为:置入1/2组〉3/4组〉4/4组(P〈0.05)。疲劳试验后各固定组螺钉拔出力大小为置人4/4组〉3/4组〉1/2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固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