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9.225+2.833x-0.01932x2-0.00003698x3,拟合优度R2=0.947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62例以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62),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8)。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淋巴结清扫组数、个数以及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地市级三甲医院条件下,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为62例,时间跨度2年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指标差异。结果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曲线为四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9801,拟合方程为:y=-4.468+1.312x+1.377e^(-3)x^(2)-2.33e^(-4)x^(3)+1.131e^(-6)x^(4),CUSUM曲线在手术例数为58时其斜率从正值变为负值,故以58例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掌握阶段。与学习提高阶段相比,熟练掌握阶段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被动中转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清扫/采样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胸外科医生来说,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的学习曲线并不长,经过58例手术就可以熟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玉磊 崔玉环 +4 位作者 韩波 王大伟 王贵刚 李倩 曾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二尖瓣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组(联合手术组)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检测2组患者的窦性转复率、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联合手术组患者窦性转复率均明显高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P<0.01)。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与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均降低(P<0.05),射血分数(EF)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P<0.01)。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脑梗死和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左心耳闭合 炎性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93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预置缝合器出血量、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3.085+1.91x-0.03614x2+2.227e-4x3-5.141e-7x4,拟合优度R2=0.9861,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38例后斜率变为负值,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38),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5)。B阶段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及出血量优于A阶段(P<0.05),而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两阶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心外科手术团队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经38例手术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埋置缝合技术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2.367+2.673x-0.0276x2-8.106e-5x3+1.072e-6x4,拟合优度R2=0.9857,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46例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46),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70)。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为46例,时间跨度约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房颤疗效观察
6
作者 魏玉磊 韩波 +4 位作者 王大伟 王贵刚 李倩 曾文 李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3-987,共5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房颤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20例,观察组56例(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瓣置换术),对照组64例(瓣置换术)。观察2组手术指标、窦性转复率、心功能指标、血液中相关因子及...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房颤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20例,观察组56例(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瓣置换术),对照组64例(瓣置换术)。观察2组手术指标、窦性转复率、心功能指标、血液中相关因子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和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t=3.129,P=0.002;t=5.873,P=0.000),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术后3 d、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转复率分别是83.3%、57.4%、59.3%、72.2%、74.1%及75.9%,对照组为14.5%、11.3%、11.3%、8.1%、9.7%及8.1%,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和血液中相关因子变化均优于对照组。随访统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脑梗死和出血)发生率较低(χ^(2)=4.551,P=0.033;χ^(2)=5.716,P=0.017)。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闭合术是安全可靠的,在预防血栓栓塞中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闭合 瓣膜病房颤 炎性因子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0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燕君 董跃华 +6 位作者 魏玉磊 高永山 姜伟华 王贵刚 张振明 王大伟 章春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淋巴结微转移的病理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17例pN0期NSCLC患者,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调查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巴结微转移... 目的观察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淋巴结微转移的病理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17例pN0期NSCLC患者,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水平,调查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21.37%。血清Hcy、CysC水平对淋巴结微转移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933。T2+T3分期、非上叶肺癌、Hcy≥16.70μmol/L、CysC≥1.25 mg/L均是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pN0期NSCLC患者易发生淋巴结微转移,发生淋巴结微转移者累积生存时间明显缩短。T2+T3分期、非上叶肺癌、Hcy≥16.70μmol/L、CysC≥1.25 mg/L均是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微转移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评估肺动脉弹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杨飞 崔书君 +6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怀军 朱晓龙 王晓灿 胡振顺 朱月香 杨晓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感兴趣区管腔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最大及最小横截面积,计算弹性参数动脉扩张度(AD)。比较各血管间的AD值,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心脏搏动,主肺动脉管径发生周期性变化。MPA、AA、DA的弹性不同,AD值依次为(7.94±3.04)×10^(-3)/mmHg、(4.02±2.16)×10^(-3)/mmHg和(3.23±1.46)×10^(-3)/mmHg。AA与DA、AA与MPA、DA与MPA呈正相关(r=0.689、0.520、0.393,P<0.001、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完成肺动脉弹性的评估,且肺动脉与主动脉弹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肺动脉 主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大伟 董婷宇 +3 位作者 霍志云 庞智英 康智勇 杨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5-1530,共6页
目的探讨CT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将增强CT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 目的探讨CT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将增强CT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依据随访术后1年有无复发转移分为早期术后复发转移组(ERM组)和非早期术后复发转移组(NERM组),分别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间纹理参数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CT纹理参数对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ERM组18例,NERM组31例。动脉期熵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期熵值诊断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与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最佳临界值为3.893;静脉期熵值曲线下面积为0.801,最佳临界值为3.905,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7.1%,对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与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增强CT图像(尤其是静脉期)的纹理分析在预测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上具有可行性,为食管癌术前无创性预测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CT增强 纹理分析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 wide-volume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飞 王大伟 +4 位作者 刘怀军 郭亚哲 崔书君 朱月香 赵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宽容积(wide-volume)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640层容积CTPA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门控组、门控组、wide-volume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辐...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宽容积(wide-volume)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640层容积CTPA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门控组、门控组、wide-volume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呼吸运动伪影及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结果①扫描时间:非门控组、wide-volume组及门控组扫描时间依次增加(P<0.05)。wide-volume组心率为(82.7±14.1)次/min,明显高于门控组的(68.1±12.1)次/min(P<0.05)。②图像评分:门控组及wide-volume组评分明显优于非门控组(P<0.05);门控组与wide-volume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心脏搏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效辐射剂量:非门控组、wide-volume组及门控组依次增加(P<0.05)。结论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wide-volume扫描模式应用于CTPA检查具有可行性,在并不大幅度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明显改善肺动脉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降miR-23b通过靶向PTEN增强肺癌A549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跃华 杨燕君 +3 位作者 魏玉磊 高永山 姜伟华 王贵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讨miR-23b/PTEN分子轴对肺癌A549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肺癌细胞系NCI-H1650、NCI-H175、Calu-1、LTEP-A-2、MSTO-211H、A549及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用qPCR检测肺癌细胞系中miR-23b的表达水平。用... 目的:探讨miR-23b/PTEN分子轴对肺癌A549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肺癌细胞系NCI-H1650、NCI-H175、Calu-1、LTEP-A-2、MSTO-211H、A549及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用qPCR检测肺癌细胞系中miR-23b的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3b和PTEN的靶向关系。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23b mimics、miR-23b inhibitor、pcDNA3.1-PTEN等不同质粒转染进A549细胞,用WB检测细胞中PTEN的表达水平,用CCK-8、Transwell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23b/PTEN分子轴对60Coγ-射线处理的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iR-23b在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或P<0.01),尤其在A549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敲降miR-23b可逆转3 Gy60Coγ-射线对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23b可靶向负调控PTEN(P<0.05)。敲降miR-23b能上调PTEN的表达水平,进而上调3 Gy 60Coγ-射线对A549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或P<0.01)。结论:敲降miR-23b可以增强肺癌A549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机制是60Coγ-射线通过下调miR-23b对PTEN表达的抑制,进而降低A549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iR-23b PTEN 放疗敏感性 60Co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