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93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预置缝合器出血量、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3.085+1.91x-0.03614x2+2.227e-4x3-5.141e-7x4,拟合优度R2=0.9861,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38例后斜率变为负值,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38),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5)。B阶段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及出血量优于A阶段(P<0.05),而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两阶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心外科手术团队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经38例手术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埋置缝合技术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9.225+2.833x-0.01932x2-0.00003698x3,拟合优度R2=0.947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62例以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62),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8)。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淋巴结清扫组数、个数以及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地市级三甲医院条件下,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为62例,时间跨度2年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指标差异。结果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曲线为四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9801,拟合方程为:y=-4.468+1.312x+1.377e^(-3)x^(2)-2.33e^(-4)x^(3)+1.131e^(-6)x^(4),CUSUM曲线在手术例数为58时其斜率从正值变为负值,故以58例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掌握阶段。与学习提高阶段相比,熟练掌握阶段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被动中转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清扫/采样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胸外科医生来说,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的学习曲线并不长,经过58例手术就可以熟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2.367+2.673x-0.0276x2-8.106e-5x3+1.072e-6x4,拟合优度R2=0.9857,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46例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46),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70)。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为46例,时间跨度约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单操作孔胸腔镜(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SUP-VATS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128例,根据其术后3个月是否仍存在持续咳嗽分为咳嗽组46例和无咳嗽组82例。比较两组性别、...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单操作孔胸腔镜(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SUP-VATS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128例,根据其术后3个月是否仍存在持续咳嗽分为咳嗽组46例和无咳嗽组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BMI、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情况、肺段切除类型(单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术中出血量及麻醉时间,对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咳嗽组BMI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联合肺段切除、麻醉时间≥176 min的比例均高于无咳嗽组,存在吸烟史的比例低于无咳嗽组(P均<0.05),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176 min(OR=1.021,95%CI:1.008~1.034,P=0.002)及联合肺段切除(OR=3.819,95%CI:1.552~9.401,P=0.004)是NSCLC患者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存在吸烟史是其保护性因素(OR=0.390,95%CI:0.185~0.820,P=0.013)。结论麻醉时间≥176 min及联合肺段切除是NSCLC患者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存在吸烟史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非小细胞肺癌 单操作孔 胸腔镜 肺段切除 麻醉时间 吸烟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力婕 张倩倩 +2 位作者 刘硕 薛志芳 武雪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观察组用MEWS评分评估患者,应用SBAR沟通方式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及SBAR联合应用可降低负性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质量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9
7
作者 章春芝 王桂英 +3 位作者 薛志芳 池亚丽 龚欢欢 宁风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456,共2页
目的研究个性化质量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07年9月采取个性化质量管理。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8.5%降为4.5%。结论实施个性化质量管理,可减少PICC并发... 目的研究个性化质量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07年9月采取个性化质量管理。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8.5%降为4.5%。结论实施个性化质量管理,可减少PICC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质量管理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接受PICC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章春芝 任晓东 +3 位作者 薛志芳 池亚丽 宁风琴 王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研究患者对PICC置管的两种态度,分析影响接受置管态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是否愿意接受PICC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2006年4月~2008年9月胸外科住院需要行第一次化疗的46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愿意接受PICC的患者... 目的研究患者对PICC置管的两种态度,分析影响接受置管态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是否愿意接受PICC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2006年4月~2008年9月胸外科住院需要行第一次化疗的46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愿意接受PICC的患者189例,占40.5%,不愿意置管的278例,占59.5%。结论患者不愿意接受置管的比例高于愿意接受置管的比例;导管堵塞、相关感染、导管脱出、出院后护理导管困难是影响置管态度的主要因素;置管不成功、增加经济负担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疼痛、影响美观、影响沐浴、影响日常生活对置管态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评估肺动脉弹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杨飞 崔书君 +6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怀军 朱晓龙 王晓灿 胡振顺 朱月香 杨晓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感兴趣区管腔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最大及最小横截面积,计算弹性参数动脉扩张度(AD)。比较各血管间的AD值,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心脏搏动,主肺动脉管径发生周期性变化。MPA、AA、DA的弹性不同,AD值依次为(7.94±3.04)×10^(-3)/mmHg、(4.02±2.16)×10^(-3)/mmHg和(3.23±1.46)×10^(-3)/mmHg。AA与DA、AA与MPA、DA与MPA呈正相关(r=0.689、0.520、0.393,P<0.001、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完成肺动脉弹性的评估,且肺动脉与主动脉弹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肺动脉 主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昕 章春芝 +2 位作者 张丽美 槐培培 王大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28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28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术前1d、营养支持第1d和支持1w后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营养支持1d T2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除CD8+)均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T1水平,CD8+则明显低于T1水平,且T2时期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干预中,可显著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全面评价法与微型营养评价法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薛志芳 刘力婕 +1 位作者 武雪亮 袁美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4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主观全面评价法(SGA)和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SGA和MNA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其与单项营养评价指标... 目的研究主观全面评价法(SGA)和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SGA和MNA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其与单项营养评价指标的关系,从而筛选出适合食管癌患者的最佳营养评价方法。结果SGA评价显示,食管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00%(18/60),MNA评价提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小良的概率为45.00%(27/60),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1,P=0.01)。依据SGA评定分级,营养良好和轻-重度营养不良的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视黄醛结合蛋白(RBP)、前清蛋白(PAB)、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1))、氮平衡(NB)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NA评定分级,营养良好和轻-重度营养不良的BMI、AMC、RBP、Hb、TLC、NB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F、PAB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和MNA在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与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的关系方面,SGA更优于M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主观全面评价法 微型营养评价法 营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 wide-volume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飞 王大伟 +4 位作者 刘怀军 郭亚哲 崔书君 朱月香 赵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宽容积(wide-volume)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640层容积CTPA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门控组、门控组、wide-volume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辐...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宽容积(wide-volume)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640层容积CTPA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门控组、门控组、wide-volume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呼吸运动伪影及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结果①扫描时间:非门控组、wide-volume组及门控组扫描时间依次增加(P<0.05)。wide-volume组心率为(82.7±14.1)次/min,明显高于门控组的(68.1±12.1)次/min(P<0.05)。②图像评分:门控组及wide-volume组评分明显优于非门控组(P<0.05);门控组与wide-volume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心脏搏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效辐射剂量:非门控组、wide-volume组及门控组依次增加(P<0.05)。结论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wide-volume扫描模式应用于CTPA检查具有可行性,在并不大幅度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明显改善肺动脉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可预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大伟 董婷宇 +4 位作者 霍志云 庞智英 康智勇 朱晓龙 杨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的纹理参数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在治疗之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食管鳞癌患者,共纳入51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非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非淋...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的纹理参数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在治疗之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食管鳞癌患者,共纳入51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非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非淋巴结转移组共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40~77岁(63.5±9.4岁);淋巴结转移组共27例,其中男25例,女2例,年龄48~74岁(63.4±6.5岁)。将增强CT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间纹理参数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CT纹理参数鉴别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熵值纹理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17、3.891,曲线下面积为0.685、0.674。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及熵值对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熵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04),其最佳临界值为3.84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5%,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增强CT图像(尤其是静脉期)的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为食管癌术前无创性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增强CT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心电门控CTPA在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弹性及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伟 杨飞 +5 位作者 杨智翔 朱晓龙 朱月香 崔书君 刘兰 张振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9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弹性功能和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H且同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PA的...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弹性功能和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H且同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PA的患者为PH组(30例),同时收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PA且无肺动脉相关疾病、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力正常者为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动脉扩张度(AD)及心功能参数。结果PH组A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右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CTPA能够无创评估PH患者肺动脉弹性功能及右心功能情况,为PH患者的诊治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弹性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Ⅳ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干细胞样特性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建丽 章春芝 +3 位作者 李倩 王晓芳 杜丽佳 王大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Ⅳ(astragalosideⅣ,AS-Ⅳ)对食管癌TE-1细胞凋亡、干细胞样特性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TE-1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黄芪皂苷Ⅳ20μg/ml组、黄芪皂苷Ⅳ40μg/ml组和黄芪皂苷Ⅳ80μg/ml组。给予各组细胞不同的...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Ⅳ(astragalosideⅣ,AS-Ⅳ)对食管癌TE-1细胞凋亡、干细胞样特性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TE-1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黄芪皂苷Ⅳ20μg/ml组、黄芪皂苷Ⅳ40μg/ml组和黄芪皂苷Ⅳ80μg/ml组。给予各组细胞不同的黄芪皂苷Ⅳ药物浓度处理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成球实验检测干细胞成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干细胞标志蛋白和PI3K/AKT通路蛋白,以及免疫荧光检测AKT膜定位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皂苷Ⅳ40、80μg/ml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P<0.05);黄芪皂苷Ⅳ40、80μg/ml组显著减小干细胞成球球体直径及球体数量(P<0.05);黄芪皂苷Ⅳ40、80μg/ml组显著下调干细胞标志蛋白SOX2、OCT4和CD44的表达(P<0.05);黄芪皂苷Ⅳ40、80μg/ml组显著下调通路蛋白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抑制AKT膜定位(P<0.05)。结论黄芪皂苷Ⅳ可诱导TE-1细胞凋亡,抑制干细胞样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Ⅳ TE-1细胞 细胞凋亡 干细胞特性 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