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崔玉环 杜丹 +4 位作者 蒋静 刘玮 刘占矿 颜娟 董利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究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研究中脱落5例,最终纳入统计的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研究中脱落5例,最终纳入统计的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内皮损伤指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D-二聚体(D-dimer,D-D)、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like transcript 1,sTLT-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pichlorohydrin-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Keap1、Nrf2、ARE]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TM、D-D、ET-1、sTLT-1、Keap1水平和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HO1、NQO1、Nrf2、ARE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sTM、D-D、ET-1、sTLT-1、Keap1水平和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HO1、NQO1、Nrf2、AR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71,P=0.013);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内皮损伤、抑制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活化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曲肽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玉磊 崔玉环 +4 位作者 韩波 王大伟 王贵刚 李倩 曾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二尖瓣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组(联合手术组)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检测2组患者的窦性转复率、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联合手术组患者窦性转复率均明显高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P<0.01)。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与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均降低(P<0.05),射血分数(EF)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P<0.01)。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脑梗死和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左心耳闭合 炎性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5p通过靶向APAF1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彦明 郝雁冰 +4 位作者 杨继雷 李传贵 陈万生 孙忠哲 容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5a-5p在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吉非替尼(gefitinib,Gef)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人NSCLC耐药细胞株A549/GR和NSCLC细胞株A549,将miR-125a-5p mimic、miR-125a-5p inhibitor、p... 目的:探讨miR-125a-5p在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吉非替尼(gefitinib,Gef)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人NSCLC耐药细胞株A549/GR和NSCLC细胞株A549,将miR-125a-5p mimic、miR-125a-5p inhibitor、pcDNA3.1-APAF1、空载体pcDNA3.1转染至A549/GR细胞。用qPCR检测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水平,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ef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5p与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eptid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的靶向关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GR细胞中APAF1蛋白水平,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A549/GR细胞中miR-125a-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1)。敲降miR-125a-5p显著增强Gef对A549/GR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均P<0.05),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5a-5p靶向APAF1,并负调控其表达。进一步实验显示,miR-125a-5p通过靶向下调APAF1缓解Gef对A549/G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均P<0.05),减弱Gef引起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上调(均P<0.05)。结论:miR-125a-5p促进NSCLC细胞Gef耐药,其机制是通过靶向APAF1而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A549/GR细胞 获得性耐药 miR-125a-5p 蛋白酶活化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IL-2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远慧 陈雷刚 +5 位作者 杨亚慧 杨晓静 黄攀登 冯冬梅 杨金良 周向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IL-2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处于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间质性肺病(ILD)将其分为ILD组(n=37)和非ILD组(n=52)...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IL-2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处于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间质性肺病(ILD)将其分为ILD组(n=37)和非ILD组(n=52)。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初治处于缓解期的皮肌炎患者(缓解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肌病活动性视觉模拟评分(MYOACT)评估病例组患者疾病活动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YKL-40和IL-23的水平。结果:病例组和缓解组血清YKL-40、IL-23、ESR、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ILD组血清YKL-40、IL-23、MYOACT评分、ESR、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高于非ILD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和缓解组皮肌炎患者血清YKL-40、IL-23与MYOACT评分、ESR、铁蛋白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YKL-40、IL23对于诊断皮肌炎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904、0.881,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AUC为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6%、90.00%,准确性为89.26%。结论:血清YKL-40和IL-23参与了皮肌炎发病过程,并且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皮肌炎的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人软骨糖蛋白-39 白细胞介素-23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