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评《神经内科专科护理》
1
作者 赵剑雨 冯海娇 张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由岳丽青、陶子荣、李育、常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122396167。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是指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工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 《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由岳丽青、陶子荣、李育、常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122396167。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是指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工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和操作方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多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紧急治疗。这些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内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性,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难度和风险。肠内营养是指将营养液通过胃肠道导管输送至患者体内,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适用于不能或不宜经口进食以及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胃肠道功能障碍、食管狭窄、重度吞咽困难等。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此外,肠内营养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学理论知识 专科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 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管狭窄 护理技能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征宇 胡瑾 +1 位作者 王玲玲 史可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90只V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200 mg/kg+20 mg/kg),18只/组。另取18只正常大鼠为假手术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ion AMPK,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降低,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47.64±5.39)s vs(26.45±3.27)s,P<0.05],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显著降低[(21.78±3.51)s vs(35.22±5.02)s,P<0.05];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抑制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大鼠 汉黄芩素 认知 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戈蕾 邹玉安 王晓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rTMS组、联合组,各10只;假手术组除...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rTMS组、联合组,各10只;假手术组除不插入尼龙线栓,其余各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模型组9只、头针组8只、rTMS组8只、联合组9只建模成功,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做干预,头针组给予头针疗法,rTMS组给予rTMS,联合组给予头针疗法+rTMS,末次干预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采用TTC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灶情况及梗死灶周围皮质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脑组织PKA、CREB蛋白及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头针组、rTMS组及联合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rTMS组及联合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与头针组和rTMS组比较,联合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缺血侧大脑皮层可见白色梗死灶,并伴有轻度糜烂;头针组、rTMS组和联合组缺血侧大脑皮层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外观有所改善,联合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脑组织结构疏松,呈现筛网状液化性坏死状态,神经元大量消失,多量小胶质细胞浸润;头针组和rTMS组脑组织结构破坏轻于模型组,仍可见部分正常神经元形态,但部分细胞质呈现空泡化、水肿状态;联合组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形态趋于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头针组、rTMS组及联合组PKA蛋白及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rTMS组及联合组PKA、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rTMS组(P<0.05)。结论头针疗法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炎 邹玉安 +1 位作者 薛茜 王小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DZ组(对照组)、CI组(模型组)与NBP组(丁苯酞组),CI组和NBP组大鼠建立脑梗死模型,NBP组采用NBP溶液80 mg·kg^-1·d^-1灌... 目的:探讨丁苯酞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DZ组(对照组)、CI组(模型组)与NBP组(丁苯酞组),CI组和NBP组大鼠建立脑梗死模型,NBP组采用NBP溶液80 mg·kg^-1·d^-1灌胃,剩余两组采用同体积的花生油灌胃,连续14 d处理后,采用Zea Longa评分对DZ组、CI组及NBP组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DZ组、CI组和NBP组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DZ组、CI组和NBP组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DZ组、CI组和NBP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Z组、CI组和NBP组脑组织p-JN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CI组神经功能高于DZ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与CI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脑梗死体积高于DZ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组出现轻微梗死体积少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Z组神经细胞排序整齐,数量较多,CI组血管与脑间质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固缩严重,神经元结构不完整;NBP组与CI组相比神经元固缩减轻,数量增多;凋亡的神经细胞为褐色,CI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DZ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I组相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组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高于DZ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组p-JNK和p-p38MAPK蛋白水平低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凋亡神经细胞,降低梗死体积,与抑制JNK/p38 MAPK通路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神经细胞 梗死面积 JNK/p38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娄展 彭涛 +3 位作者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通过瞬时受体离子通道4(TRPV4)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50只大鼠通过6-羟基多巴胺建立PD模型。将大...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通过瞬时受体离子通道4(TRPV4)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50只大鼠通过6-羟基多巴胺建立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PD组、AP低剂量(AP-L,20 mg/kg AP)组、AP中剂量(AP-M,40 mg/kg AP)组、AP高剂量(AP-H,80 mg/kg AP)组、TRPV4激活剂(AP-H+4α-PDD,80 mg/kg AP+0.2 mg/kg 4α-PDD)组,每组10只,同时以生理盐水灌胃的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结束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凋亡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及TRPV4、PERK、CHOP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TH阳性表达率、GSH、SOD含量显著降低,旋转圈数、细胞凋亡率、MDA含量、TRPV4、PERK、CHO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PD组比较,AP-L组、AP-M组、AP-H组TH阳性表达率、GSH、SOD含量显著增加,治疗后旋转圈数、细胞凋亡率、MDA含量、TRPV4、PERK、CHO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AP-H组比较,AP-H+4α-PDD组TH阳性表达率[(15.34±1.54)%vs(30.35±3.04)%]、SOD[(125.84±12.59 vs 185.34±18.55)U/mg]、GSH[(38.46±3.85 vs 75.19±7.52)U/mg]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26.37±2.64)%vs(11.04±1.11)%]、TRPV4(0.58±0.06 vs 0.23±0.03)、PERK(0.76±0.08 vs 0.38±0.04)、CHOP(0.82±0.09 vs 0.35±0.04)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AP可以保护PD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抑制TRPV4调控PERK-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纹状体黑质变性 芹菜素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常永霞 李姣 +6 位作者 马秋云 侯文丽 戈雷 孟海超 胡瑾 马崇 王正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最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8周开始增加(P<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明显高于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FMA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Ⅲ治疗组明显高于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Brunnstrom分期 腕背伸 本体感觉 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薛茜 赵宝民 邹玉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急性脑梗死组(SACI组,n=75),并发SIRS组(SIRS组,n=45),并发SIRS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急性脑梗死组(SACI组,n=75),并发SIRS组(SIRS组,n=45),并发SIRS后致MODS组(MODS组,n=29)。同期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取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IRS 45例,发生率为37.5%;并发MODS 29例,发生率为24.2%;并发SIRS患者致MODS的发生率为64.4%。4组的CRP阳性率及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CRP阳性率还是CRP水平均为MODS组>SIRS组>SACI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可以并发SIRS或MODS,血清CR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是否并发SIRS或MODS的一项指标,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及时有效地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星亮 娄展 +2 位作者 范磊 潘妍婷 岳秉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老年T2DM-CSVD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氢溴酸樟柳碱+丁苯酞)组90...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老年T2DM-CSVD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氢溴酸樟柳碱+丁苯酞)组90例和常规治疗组92例,检查治疗前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脑血流储备能力测定脑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O;R)、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和临界关闭压(CCP)。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Hcy、Cys C、hs-CRP、PI明显低于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CO;R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Hcy、Cys C、hs-CRP、PI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MoCA评分[(25.12±4.30)分vs(23.28±3.38)分,P=0.047]、CO;R[(9.31±1.48)%/mm Hg(1 mm Hg=0.133 kPa)vs(7.31±1.57)%/mm Hg,P=0.00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CC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LLCA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联合使用氢溴酸樟柳碱和丁苯酞能改善T2DM-CSVD患者的Hcy、Cys C、hs-CRP水平及脑血流储备,可有效干预糖尿病引起的脑小血管及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大脑小血管疾病 C反应蛋白质 高半胱氨酸 脑血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强 任鸿 +1 位作者 孙黎 杨翠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140,共4页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取刺五加多糖,分25、50、100mg/kg 3个不同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其对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相比,刺五...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取刺五加多糖,分25、50、100mg/kg 3个不同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其对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相比,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均可极显著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小鼠脾指数均极显著增加(P<0.01);高剂量组小鼠CD3+CD4+/CD3+CD8+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CD3+CD4+/CD3+CD8+的比值,且效果与灌服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脾指数 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细胞凋亡及Bcl-2/Bax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茜 邹玉安 +1 位作者 赵宝民 杨向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 h后再灌注12、24、72 h。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 h后再灌注12、24、72 h。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数目和Bcl-2/Bax比值。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凋亡细胞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减轻病理形态的改变(P<0.05);康脑液1号A组和B组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数目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且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比值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脑液1号 Bcl-2/Bax比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杰杰 薛茜 邹玉安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EPCs水平与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AIS患者59例,随机分...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EPCs水平与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AIS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入院后第1,8,15天清晨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含量,CD34+CDl33+KDR(CD309)+确认为内皮祖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浆SDF-1α浓度,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14 d内均逐渐升高,EPCs水平基线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8,15天EPCs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DF-1α浓度变化与EPCs水平变化相似。两组患者NIHSS评分14 d内均逐渐降低,基线期NI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8,15天NIHSS评分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组第8,15天血浆SDF-1α浓度与外周血EPCs水平高度相关(r=0.747,P<0.01;r=0.811,P<0.01)。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AIS患者急性期内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DF-1α的表达,促进EPCs动员,改善缺血部位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卒中 缺血性 急性 内皮祖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爱霞 邱波 +1 位作者 刘俊峰 薛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2期32-35,共4页
目的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2次/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LDL-C水平、CIMT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C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降低患者CIMT,有效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Toll样受体4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婧 邹玉安 +2 位作者 薛茜 董晓华 禹爱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大鼠大脑皮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08只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I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6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大鼠大脑皮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08只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I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6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每组随机选6只于再灌注1d时处死,采用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之后于再灌注后12h,1、2、3和7d共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6只,通过RT-PCR法测定RAGE和TLR4mRNA表达。结果 CIP组大鼠在12h、1、2、3和7d的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评分较I/R组明显减低(P<0.05,P<0.01)。CIP组1d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I/R组[(19.04±1.65)%vs(34.55±4.78)%,P<0.05]。CIP组和I/R组RAGE、TLR4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均于1d时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两者表达逐渐下降,CIP组较I/R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CIP可使大脑产生缺血耐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R损伤时RAGE和TLR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大脑皮质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素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美玲 刘星亮 +1 位作者 张林西 李海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1182,共2页
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1-2]。本实验拟通过安全有效的体外实验来观察鱼藤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作用效果,同时观察慢性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鱼藤素 Keap1-Nrf2通路 HO-1 食管癌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取栓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青 宋立刚 +8 位作者 刘爱华 周保元 张宝瑞 张义森 葛慧剑 高峰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 目的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行急诊取栓治疗的AIS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ASPECTS评分(DWI)、病变部位、手术策略、恢复情况,以及COVID-19筛查、预防标准与流程。并与2019年1月20日-3月20日同期取栓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纳入33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AIS进行急诊取栓的患者,其中2020年18例,2019年15例。2020年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稍长[4.0(2.9~4.1)h vs 3.0(2.0~4.0)h,P=0.103],更少采用全身麻醉(55.6%vs 100.0%,P=0.003),更倾向采取直接导管抽吸取栓(27.8%vs 13.3%,P=0.32)。出院时死亡率低于2019年同期取栓患者(0 vs 20.0%,P=0.050)。2020年疫情期间纳入的患者及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COVID-19可疑病例,无COVID-19疑似或确诊病例。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受到疫情筛查的影响而有所延长,取栓策略倾向于采取局部麻醉、抽吸取栓策略,作为疫情期间的特殊考虑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挫伤皮质Bcl-2mRNA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胡瑾 张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01-3102,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挫伤皮质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法复制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原位杂交与医学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2 mRNA阳性细胞数目、平均灰度值。结果:大脑皮...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挫伤皮质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法复制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原位杂交与医学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2 mRNA阳性细胞数目、平均灰度值。结果:大脑皮质Bcl-2 mRNA在模型组阳性神经元多、着色深,平均数密度值高而平均灰度值低;正常组中着色浅、阳性细胞数少,平均灰度值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 mRNA阳性神经元增多,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结论:脑挫伤后Bcl-2 mRNA表达增强,川芎嗪可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在脑挫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川芎嗪 BCL-2MRNA 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佳秀 仲婷婷 +5 位作者 王欢欢 薛茜 王刚 杨金水 宋爱霞 邹玉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磷酸西格列汀通过微小RNA-34a(miR-34a)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插头蛋白1(FOXO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高脂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糖尿病... 目的 探讨磷酸西格列汀通过微小RNA-34a(miR-34a)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插头蛋白1(FOXO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高脂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西格列汀组和胰岛素组采用Zea-Longa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采用Zea-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采用MTT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灶神经元变化情况,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荧光定量PCR测定脑组织miR-34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SIRT1、乙酰化FOXO1、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iR-34a、乙酰化FOXO1、Bax表达明显升高,SOD、SIRT1、Bcl-2表达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格列汀组和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iR-34a、乙酰化FOXO1、Bax表达明显降低,SOD、SIRT1、Bcl-2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西格列汀组比较,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iR-34a、乙酰化FOXO1、Bax表达明显升高,SOD、SIRT1、Bcl-2表达明显降低[(47.67±1.08)U/ml vs(67.75±3.08)U/ml,P<0.05;0.80±0.01 vs 0.93±0.02,P<0.01;0.91±0.04 vs 1.45±0.07,P<0.01]。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通过miR-34a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糖尿病 2型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胼胝体梗死后胼胝体离断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婧月 薛茜 +2 位作者 邹玉安 杨金水 张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499,共5页
胼胝体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连合纤维束,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单纯的全胼胝体梗死会出现胼胝体离断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失读、失写、意向运动性失用、触觉命名不能、异己手综合征等[1]。现将本院... 胼胝体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连合纤维束,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单纯的全胼胝体梗死会出现胼胝体离断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失读、失写、意向运动性失用、触觉命名不能、异己手综合征等[1]。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全胼胝体梗死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触觉失认、意向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的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对其解剖功能、病因机制、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侧大脑半球 胼胝体梗死 病因机制 连合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 失用 失读 失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与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后语言、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秀玉 翟晓东 +6 位作者 刘志 杨静 任惠敏 陈静 胡鸿鹏 戈蕾 杨金水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探讨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hemorrhagic mirror stroke of non-dominant hemisphere,HMSNH)前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symmetry rate of cerebral peduncle,ARCP)... 目的探讨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hemorrhagic mirror stroke of non-dominant hemisphere,HMSNH)前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symmetry rate of cerebral peduncle,ARCP)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6月16例HMSN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MSNH后1周内最早的MRI数据测量ARCP,根据首次卒中后1周内的功能MRI数据测量双侧大脑脚层面传导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HMSNH发生前后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非优势侧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变化,分析ARCP与HMSNH后AQ、FMA评分、BI及FA值的相关性,以及ARCP与HMSNH前后AQ、FMA评分、BI差值的相关性。结果首次卒中后同侧大脑脚FA值低于对侧(0.35±0.19 vs.0.87±0.10,P<0.001),且与ARCP呈负相关(r=-0.871,P<0.001)。HMSNH前后AQ分别为77.59±7.00分、39.31±14.46分,FMA评分分别为90.38±5.16分、58.13±16.08分,BI分别为94.69±4.99分、53.75±14.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CP与HMSNH后AQ(r=-0.739,P=0.001)、FMA评分(r=-0.807,P<0.001)、BI(r=-0.757,P<0.001)呈负相关,与HMSNH前后AQ(r=0.717,P=0.002)、FMA评分(r=0.885,P<0.001)、BI(r=0.722,P=0.002)差值呈正相关。结论ARCP与HMSNH发生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关系密切,ARCP与HMSNH发生后上述功能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脑脚 失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刘安利 薛茜 +2 位作者 杨金水 苗瑞瑞 王欢欢 《中国卒中杂志》 2025年第8期992-1005,共14页
目的探讨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比较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AIS效果的研究。有效... 目的探讨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比较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AIS效果的研究。有效性指标包括90 d mRS评分、血管再通成功和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安全性指标包括出血转化、90 d全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血管穿孔及夹层、血管痉挛、新发栓塞)。采用漏斗图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包括4865例患者。在有效性方面,抽吸取栓组的90 d mRS评分优于支架取栓组(OR 1.44,95%CI 1.03~2.00,P=0.030),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支架取栓组(OR 1.50,95%CI 1.18~1.92,P<0.001),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组[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6.57,95%CI-7.80~-5.34,P<0.001]。在安全性方面,两种术式的出血转化率(OR 0.92,95%CI 0.76~1.12,P=0.410)、90 d全因死亡率(OR 0.86,95%CI 0.64~1.16,P=0.310)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OR 0.91,95%CI 0.75~1.09,P=0.33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支架取栓相比,抽吸取栓治疗AIS的安全性相似,但在血管再通成功率及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