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兰天 董运成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将668例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4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泌尿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实施药物及穴位按摩、针灸镇痛、对留置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将668例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4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泌尿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实施药物及穴位按摩、针灸镇痛、对留置导管患者加强指导与教育、保护和支持胃肠功能、加强心理疏导、改善病房环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主观评价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对失眠原因对泌尿系术后失眠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高质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手术后 失眠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对肾脏损伤产生影响探讨——评《胆肾结石病治疗与防治》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少文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胆肾结石病治疗与防治》由秦应中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7-5377-1672-2。肾结石为临床泌尿科常见病症之一,一般见于男性,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极大影响。若未及时治疗,肾结石症状将会不断加重,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胆肾结石病治疗与防治》由秦应中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7-5377-1672-2。肾结石为临床泌尿科常见病症之一,一般见于男性,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极大影响。若未及时治疗,肾结石症状将会不断加重,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结合《胆肾结石病治疗与防治》相关内容,练习临床实践经验,浅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对肾脏损伤产生的影响,形成医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出版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脏损伤 治疗与防治 尿毒症 肾结石 泌尿科 身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精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模型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杨帅博 唐玉红 +8 位作者 周艳 董少文 赵欣阳 刘鑫 李晨 王新梅 赵国斌 曾鑫 刘晨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24-832,839,共10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组织,构建模型,并分为5组,每组6只,然后根据人与裸鼠体表面积换算给药量。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CTX)予30 mg·kg^(-1)·d^(-1),PSP组分为低剂量组100 mg·kg^(-1)·d^(-1)、中剂量组200 mg·kg^(-1)·d^(-1)、高剂量组400 mg·kg^(-1)·d^(-1),0.2 mL灌胃/次/只,隔天1次,持续30 d。每3 d测量记录一次裸鼠体重和瘤体积,分析PSP对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大小及裸鼠生长状态的影响。以末次给药4 h后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观测瘤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增殖试剂盒‑8(CCK8)检测脾细胞增殖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6(TNF‑α、IL‑2、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析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及磷酸化(p‑PI3K、p‑Akt、NF‑κB p‑P65)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初期,各组裸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且频繁,进食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但随着瘤体生长均出现活动度、进食、反应减少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CTX组和PSP组裸鼠抑瘤率,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01);CTX组和中、高剂量组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中、高剂量组LDH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PSP组TNF‑α、IL‑2水平均升高(P<0.05);CTX组和PSP组瘤体积和IHC中p‑P65水平,CTX组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I3K、p‑Akt水平,中、高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降低(P<0.05)。与CTX组相比,PSP组裸鼠瘤体积,LDH法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65水平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低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升高(P<0.05);PSP组抑瘤率和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低、中剂量组IHC中Caspase‑3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表达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瘤体积和IHC中p‑PI3K、p‑Akt水平,高剂量组p‑P65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01)。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瘤体积,IHC中p‑PI3K、p‑Akt、p‑P65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PSP可抑制荷瘤裸鼠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I3K、Akt、P65蛋白的活化水平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促进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同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6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PC‑3细胞 裸鼠 PI3K/AKT 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生物标志物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怀安 刘硕 +4 位作者 李秀君 王哲 张潮 李凤岐 苗文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2-307,共6页
目的:评估炎症相关标志物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分割样本验证将200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回顾患者石蜡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浸润中性粒细胞(tumor-infiltrating ... 目的:评估炎症相关标志物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分割样本验证将200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回顾患者石蜡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浸润中性粒细胞(tumor-infiltrating neutrophil,TIN)(CD66b+标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CD163+标记)及淋巴细胞(CD+、CD4+、CD8+标记)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ratio,NMR),按病理分期结果将患者分成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组,分别建立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对模型进行分辨度评价,分别建立仅包含外周血参数和包含全部参数的预后列线图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40个月,3年内出现肿瘤进展42例(21.0%)。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等指标均为预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3年首次复发的单因素变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TIN、TAM、NLR、NMR是预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3年首次复发的多因素变量。非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104例,术后3年首次复发10例(9.6%),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96例,术后3年首次复发32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建立两组无进展生存率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发现,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2(95%CI:0.70~0.78)和0.725(95%CI:0.71~0.79),与实际观察到的3年生存率一致性较佳。区分度测试结果显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全参数预后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26,高于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外周血参数预后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0.672),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论:以免疫炎症相关标志物为基础的全参数预后预测模型可以作为现有病理分级和分期系统的完善和补充,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以外周血标本相关指标为基础的预后预测模型标本易于获取,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生物标志物 线性模型 炎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赵国斌 王宇 +3 位作者 唐玉红 李建龙 冯超 李向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腺性分化(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GD)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8例PT1 BUC患者分组,其中UCGD组为合并腺性分化者8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BUC患者(不合并任何组织学变异... 目的探讨腺性分化(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GD)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8例PT1 BUC患者分组,其中UCGD组为合并腺性分化者8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BUC患者(不合并任何组织学变异)16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UCGD组预后明显差于对照组(P=0.007)。在单变量分析中,淋巴血管侵犯(HR 1.416,95%CI 1.120~2.254,P=0.013)和腺性分化(HR 1.367,95%CI 1.115~1.853,P=0.038)与BU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同样显示腺性分化(HR 1.462,95%CI 1.138~2.393,P=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HR 1.348,95%CI 1.052~1.944,P=0.022)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合并腺性分化PT1 BUC患者预后差,术后应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和复查,如果有必要应该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腺性分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
6
作者 赵国斌 刘鑫 +3 位作者 唐玉红 凌海滨 冯超 李朝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74-2077,共4页
目的研究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PT1期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合并腺性分化的BUC(UCGD)患者有82例记为UCGD组,没有任何组织学变异的有166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GD... 目的研究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PT1期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合并腺性分化的BUC(UCGD)患者有82例记为UCGD组,没有任何组织学变异的有166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GD 组复发率明显较高(P=0.005)。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最大肿瘤直径(HR=1.502,95%CI:1.158~1.861,P=0.029),淋巴血管侵犯(LVI)(HR=1.226,95%CI:1.013~1.945,P=0.039)以及腺性分化(HR=1.787,95%CI:1.298~2.552,P=0.001)等因素与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腺性分化(HR=1.871,95%CI:1.338 ~2.589,P<0.001)和LVI(HR=1.356,95%CI:1.053~2.174,P=0.042)对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对于PT1期BUC患者,腺性分化与BUC的复发显著相关,所以对于合并腺性分化的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定期随访和复查,必要时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分化 膀胱尿路上皮癌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内镜手术临床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朝阳 李向东 +1 位作者 张弋 赵国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3D虚拟输尿管镜(VU)是近年来图像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动态、仿真等优点。本研究中组织初级外科医生观察CT泌尿系造影(CTU)及对应的VU学习,发现VU可以提高初级外科医生对CTU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对肾内结构和结石的认知。
关键词 3D虚拟输尿管镜 初级外科医生 CT泌尿系造影阅读 肾内结构 外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小鼠肾积水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闫聚瀚 赵朋涛 +3 位作者 李佳程 闫晓冬 刘鑫 李向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后肾积水损伤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随机挑选24只健康雄性8周龄WTC57BL/6小鼠,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组)和七叶皂苷...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后肾积水损伤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随机挑选24只健康雄性8周龄WTC57BL/6小鼠,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组)和七叶皂苷钠用药组(UUO+七叶皂苷钠组),每组8只。UUO模型为肾积水研究最常用模型,采取腰部切口并丝线结扎一侧输尿管(结扎单侧输尿管,并切除对侧肾脏,以确保单侧出现肾积水,并排除对侧肾脏正常代偿的影响),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积水模型,对各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做出对应的病理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Scr(21.49±2.87 vs.11.21±1.79)、BUN(19.80±2.55 vs.9.40±1.78)、TNF-α(20.06±1.32 vs.10.18±0.56),IL-1β(9.65±0.79 vs.3.46±0.59),MDA(26.01±1.02 vs.15.12±1.15),细胞凋亡水平(150.02±14.78 vs.86.82±5.66),肾病理损伤评分(3.00±0.46 vs.0.00±0.00)水平显著升高(P=0.000),以及显著降低的SOD水平(95.63±3.13 vs.143.66±5.44,P=0.000)。与UUO组相比,UUO+七叶皂苷钠组Scr(15.94±0.74 vs.21.49±2.87)、BUN(13.08±0.85 vs.19.80±2.55),TNF-α(15.01±0.90 vs.20.06±1.32),IL-1β(5.62±0.65vs.9.65±0.79),MDA(19.12±1.08 vs.26.01±1.02)、细胞凋亡水平(103.97±10.33 vs.150.02±14.78)、肾病理损伤评分(1.57±0.36 vs.3.00±0.46)水平显著降低(P=0.000),以及显著增加SOD水平(121.04±3.61 vs.95.63±3.13,P=0.000)。结论:七叶皂苷钠通过发挥其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抗渗出以扩张血管张力作用,从而对UUO后肾积水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损伤 七叶皂苷钠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在寡转移前列腺癌中的手术效果分析——评《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医患问答》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仁通 王哲 Muhammad Abbas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I0010-I0010,共1页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医患问答》由彭波,孙忠全,王光春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8111726。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与中老年男性的生活紧密相关。但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对这2种疾病仍缺乏科学...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医患问答》由彭波,孙忠全,王光春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8111726。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与中老年男性的生活紧密相关。但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对这2种疾病仍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普及相关知识刻不容缓。本书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基本知识、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着手,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采用通俗易懂的问答模式对2种疾病进行了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第二军医大学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医患问答 寡转移 手术效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UCA1靶向miR-582-5p对膀胱癌UM-UC-3细胞生存和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哲 张敬 +3 位作者 陈怀安 张潮 刘硕 苗文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4,680,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靶向miR-582-5p对膀胱癌细胞生存和运动能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UCA1 shRNA(sh-UCA1)和(或)miR-582-5p inhibitor转染细胞,荧光定量检测转染效率及miR-582-5p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UCA1...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靶向miR-582-5p对膀胱癌细胞生存和运动能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UCA1 shRNA(sh-UCA1)和(或)miR-582-5p inhibitor转染细胞,荧光定量检测转染效率及miR-582-5p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UCA1和miR-582-5p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侵袭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sh-UCA1能显著降低膀胱癌细胞UCA1表达水平(P<0.05),促进miR-582-5p表达(P<0.05);miR-582-5p inhibitor能明显减弱sh-UCA1对miR-582-5p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UCA1上有miR-582-5p的结合位点;沉默UCA1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Ki67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5);同时,sh-UCA1还能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及VEGF的表达(P<0.05);此外,miR-582-5p inhibitor可显著减弱sh-UCA1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能力的作用(P<0.05)。结论:UCA1可通过靶向miR-582-5p增强膀胱癌UM-UC-3细胞的生存及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A1 miR-582-5p 膀胱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P1通过TGF/Smad3通路对膀胱癌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哲 张敬 +5 位作者 陈怀安 张潮 张晓云 刘硕 苗文隆 李凤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06-1309,1314,共5页
目的:探讨TRAP1蛋白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从膀胱癌细胞株中挑选出高表达TRAP1的细胞系BIU-87;使用TRAP1沉默慢病毒(LV3-TRAP1)沉默TRAP1,使用GFP荧光及PCR检测LV3-TRAP1沉默效率;Transwell和划痕... 目的:探讨TRAP1蛋白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从膀胱癌细胞株中挑选出高表达TRAP1的细胞系BIU-87;使用TRAP1沉默慢病毒(LV3-TRAP1)沉默TRAP1,使用GFP荧光及PCR检测LV3-TRAP1沉默效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沉默TRAP1蛋白表达后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CMH2DCFDA荧光染色细胞检测膀胱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TGF/Smad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V3-TRAP1慢病毒可以有效地抑制TRAP1蛋白的表达;沉默TRAP1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膀胱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同时TGF/Smad3信号通路中的TGF、Smad2及Smad3蛋白表达也相应降低。结论:沉默TRAP1蛋白可以通过调控TGF/Smad3信号通路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P1 膀胱癌 TGF SMAD3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宏伟 李婷 +4 位作者 李晨 刘鑫 凌海滨 曹娟 李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62-2368,共7页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Tiam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iam1在70例膀胱癌组织和4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Tiam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iam1在70例膀胱癌组织和4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Tiam1在膀胱癌细胞系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Tiam1 siRNA(si-Tiam1)和对照(si-NC)48 h后,采用boyden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MP7蛋白的影响。结果: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iam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其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值均<0.05),膀胱癌组织中Tiam1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Tiam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其中T24细胞中Tiam1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Tiam1 siRNA后,T24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下降、MMP7蛋白的表达减少(P值均<0.05)。结论:Tiam1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同时Tiam1可能通过作用于MMP蛋白促进细胞的侵袭转移,Tiam1可以作为侵袭转移膀胱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分子及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IAM1 免疫组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通道拮抗剂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文隆 张晓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扭转复位后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模型,其中一组应用维拉帕米,测定睾丸NO含量、NO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一侧睾丸扭转复位后(B1组)扭转侧和对侧睾丸NO含量、...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扭转复位后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模型,其中一组应用维拉帕米,测定睾丸NO含量、NO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一侧睾丸扭转复位后(B1组)扭转侧和对侧睾丸NO含量、NOS活性升高,T-AOC降低,扭转侧较对侧变化显著;维拉帕米可减轻上述变化。在A组对照睾丸和B4组对侧睾丸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对侧睾丸损伤是由NO大量产生和T-AOC降低引起。维拉帕米减轻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扭转侧和对侧损害。切除扭转睾丸,对健侧睾丸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睾丸扭转 维拉帕米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K10与TF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14
作者 吕洋 刘博 +1 位作者 李秀娟 王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研究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allikrein 10,KLK10)和肠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family-3,ITF/TFF3)蛋白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 目的:研究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allikrein 10,KLK10)和肠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family-3,ITF/TFF3)蛋白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7例结直肠腺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KLK10和TFF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LK10和TFF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KLK10和TFF3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6.7%(38/57)和70.2%(40/57),在结直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8.1%(8/21)和47.6%(10/2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7.3%(3/11)和90.9%(10/11)。KLK10和TFF3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KLK10和TFF3的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均<0.05)。KLK10和TF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7,P<0.001)。TFF3在KLK10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KLK10阴性组中的表达。结论:KLK10和TFF3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 肠三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