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学与人工智能在预测和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立坤 郝琦 +6 位作者 金炜涵 董时正 武雪亮 胡晓峰 武亮 荀敬 马洪庆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0-1078,共9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凸显了对更精确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凸显了对更精确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结直肠癌生物学机制的理解。这些方法能够全面分析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重编程,所有这些因素均参与了转移过程的形成。本文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复杂的多组学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协助个性化治疗策略方面的先进的能力,探讨了AI在多组学分析的数据质量、模型可解释性和临床转化方面的挑战,以及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等新兴技术结合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这些工具的临床应用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人工智能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与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昊 刁庆飞 +4 位作者 樊建春 李萌 贾举名 杨春白雪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CRC有着密切的关系。SHP2,由PTPN11基因编码,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各组织和细胞中普遍存在。现有研究显示,SHP2在调控CRC及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中扮演关键角色,并随着SHP2变构抑制剂的出现,SHP2成为了CRC患者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SHP2的结构及其在CRC和CAC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磷酸酶 SHP2 PTPN11 结直肠癌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珠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超 杨春白雪 +4 位作者 张昊 刁庆飞 贾举名 樊建春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5,共9页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是一种急性期糖蛋白,其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异常升高与多种临床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是一种急性期糖蛋白,其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异常升高与多种临床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等。大量研究结果提示Hp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消化道肿瘤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Hp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同,但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存争议。因此,本文综述了Hp在5种主要的消化系统肿瘤中不同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从而为消化系肿瘤的筛查、早诊、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可靠、准确的血清生物学指标,对预测肿瘤患者的生存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消化道肿瘤 糖蛋白 急性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 樊建春 +3 位作者 贾举名 刁庆飞 薛军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Src同源性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Src同源性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PT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酪氨酸磷酸酶,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量升高,在侵袭、转移、增殖、凋亡、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SHP2在许多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尚无系统的报道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基于此该文综述了SHP2在7种消化系统中不同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的作用与机制,并总结与展望SHP2抑制剂的发展,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对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消化道肿瘤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7通过靶向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6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5 位作者 马洪庆 李少东 梁艳 惠志龙 韩磊 薛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研究SOX7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OX7 NC组(n=5)、SOX mimic组(n=5)、SOX7 NC+PHPS1组(n=5)和SOX7 mimic+PHPS1组(n=5),观察肿瘤... 目的研究SOX7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OX7 NC组(n=5)、SOX mimic组(n=5)、SOX7 NC+PHPS1组(n=5)和SOX7 mimic+PHPS1组(n=5),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通过脂质体法将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转染后,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SOX7 NC组、SOX7 mimic组、SOX7 NC+H_(2)O_(2)组、SOX7 mimic+H_(2)O_(2)组、SOX7 NC+PHPS1组、SOX7 mimic+PHPS1组。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SW48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通过CCK-8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结果小鼠体内实验显示:SOX7 mimic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OX7 NC组(P<0.01),经过PHPS1干预的肿瘤体积明显增大,SOX7 mimic+PHPS1组肿瘤体积和SOX7 NC+PHPS1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发现:SOX7 mimic抑制了SW480细胞Wnt、β-catenin、NOX2、NOX4、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P<0.01),促进了p-SHP-2蛋白表达(P<0.01);加入H_(2)O_(2)和SHP-2抑制剂后SOX7 mimic组和SOX7 NC组的Wnt、β-catenin、NOX2、NOX4、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P-2、p-SHP-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CCK-8实验结果表明SOX7通过氧化应激和SHP-2通路抑制了SW480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P<0.01)。结论SOX7可通过靶向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OX7 ROS SHP-2 WNT/Β-CATENIN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武雪亮 樊建春 +7 位作者 郭飞 张琦 薛军 王西墨 孙光源 刘建玲 韩磊 高树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SHP-2是决定TAMs功能的一个关键酶,但是由于其功能多变,在不同的实体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HP-2在TAMs功能及在相关实体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HGAP8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郗宇宁 薛军 +7 位作者 武雪亮 屈明 孙光源 韩磊 郭飞 张春泽 王一飞 梁卫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ARHGAP8的表达强度进行验证,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功能验证;选取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RHGAP8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8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HGAP8在癌组织及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RHGAP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7)、年龄(P=0.005)等临床特征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HGAP8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HGAP8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11);ARHGAP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0)、病理分期(P=0.005)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Ki-67、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4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TRG 0级13例、1级8例、2级8例、3级15例,其中65.91%(29/44)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后ARHGAP8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ARHGAP8蛋白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RHGAP8蛋白高表达者(53.33%)(P=0.033)。结论ARHGAP8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RHGAP8低表达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ARHGAP8可作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可作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ARHGAP8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肿瘤退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芪调控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对体外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学汇 范崇熙 +6 位作者 杨全龙 王晓莹 赵东林 李曼华 武雪亮 樊建春 宁守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磷酸化的Nrf2、血红素加氧酶-1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蛋白表达。此外,联合应用Nrf2特异性激动剂萝卜硫素后,重复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60、80、100μmol/L紫檀芪均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4,P<0.001,P<0.001,P<0.001)。5、10、20μmol/L紫檀芪对LoVo细胞活性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P=0.008,P<0.001,P<0.001)和侵袭(P均<0.001)。TUNEL染色、JC-1、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结果显示40、60、80μmol/L紫檀芪增加LoVo细胞凋亡(P=0.014,P<0.001,P<0.001),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26,P<0.001,P<0.001)并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聚积(P均<0.001)。40、60、80μmol/L紫檀芪下调了LoVo细胞中磷酸化的Nrf2(P=0.030,P<0.001,P<0.001)、血红素加氧酶-1(P=0.015,P<0.001,P<0.001)、Bcl2(P=0.039,P<0.001,P<0.001)的蛋白表达;60、80μmol/L紫檀芪降低了Nrf2的蛋白表达(P=0.001,P<0.001),增加了Bax的蛋白表达(P均<0.001)。应用萝卜硫素联合处理后,紫檀芪抑制细胞活性(P<0.001)、增加细胞凋亡(P<0.001)及下调Nrf2表达(P=0.022)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紫檀芪是一种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其抗癌机制与抑制Nrf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结肠癌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全面评估营养筛查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力婕 武雪亮 +3 位作者 王玉佳 郭飞 屈明 薛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60-2563,共4页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行择期手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进行术前营养风...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行择期手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根据PG-SGA评分,存在营养风险41例(PG-SGA≥4分)和无营养风险(PG-SGA<4分)69例;共31例(28.18%)出现术后并发症,PG-SGA评分<4分组术后并发症为15例(21.73%),明显低于PG-SGA评分≥4组的并发症16例(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4组中营养支持者与未营养支持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29.17%vs.52.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分化程度和PG-SGA评分是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可有效预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指导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PG-SGA 营养风险评估 术后并发症 预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新辅助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对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薛军 武雪亮 +8 位作者 屈明 郭圣超 郭飞 韩磊 孙光源 刘进宇 牛亚进 袁泽龙 范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06-1409,共4页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切除前附加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放化疗3种模式。新辅助放疗又包括短程放疗(SCRT)和长程放疗(LCRT)两种模式,前者多应用于北欧,后者则广泛应用于美洲、亚洲以及南欧国家[1-2]。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切除前附加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放化疗3种模式。新辅助放疗又包括短程放疗(SCRT)和长程放疗(LCRT)两种模式,前者多应用于北欧,后者则广泛应用于美洲、亚洲以及南欧国家[1-2]。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推荐首选LCRT同步化疗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 多学科协作 疗效和安全性 同步化疗 新辅助放疗 短程放疗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GLUT-1、HIF-1α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6 位作者 周海丰 郭飞 杨永江 刘博 杨东东 屈明 薛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结直肠癌组)、5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结直肠癌组)、5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的表达,分析GLUT-1、HIF-1α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组和正常组中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34/50)、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和正常组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0.508,P<0.001);GLUT-1、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均与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均增高,均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6 位作者 屈明 周海丰 郭飞 杨永江 刘博 杨东东 薛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9-742,746,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GLUT-1 ...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GLUT-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GLUT-1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分析GLUT-1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同时积极随访,分析GLUT-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癌组中GLUT-1mRNA的表达水平为(0.96±0.05),明显高于正常组(0.17±0.02),P=0.00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UT-1蛋白在癌组中的表达水平为(0.84±0.06),明显高于正常组(0.17±0.05),P=0.011。SP结果显示:GLUT-1在癌组中阳性表达为68.00%(34/5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6.0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5,P=0.000)。GLUT-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脉管浸润、在CEA(+)、CA199(+)等密切相关,均P <0.01,而与病变大小无关,P> 0.05;GLUT-1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7 d(95%CI为230.07~303.93),而阴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7 d(95%CI为279.16~335.82),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GLUT-1表达上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与患者预后相关,其有望成为结直肠肿瘤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结直肠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质印迹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雪亮 杨东东 +1 位作者 王立坤 何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癌组)和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各90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OTAIR在癌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OTAIR表达水平与结直肠...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癌组)和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各90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OTAIR在癌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OTAIR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其与病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HOTAIR mRNA在癌组中的表达水平(0.86±0.05),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中的表达(0.17±0.02),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01);HOTAIR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39)、TNM分期(P <0.001)、肝转移(P <0.001)、淋巴结转移(P <0.001)、脉管浸润(P <0.001)、神经浸润(P <0.001)均密切相关;共48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46.66%,其中死亡患者HOTAIR表达水平为(0.880±0.105),明显高于生存患者的(0.662±0.11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的Kaplan-Meier分析显示:HOTAIR高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HOTAIR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且Cox回归模型证实HOTAIR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OTAI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新的潜在的结直肠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结直肠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59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晓斌 武雪亮 +5 位作者 王胜杰 孙光源 王文静 梁峰 赵轶峰 刘振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6-801,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重组TRIM59干扰质粒RNA(si-TRIM59),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敲减质粒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C...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重组TRIM59干扰质粒RNA(si-TRIM59),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敲减质粒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RIM59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DK4和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IM59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P<0.05);敲减TRIM59表达后,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同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和cyclinD1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TRIM59在结直肠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TRIM59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示TRIM59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59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甘露醇灌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一飞 武雪亮 +2 位作者 胡晓峰 薛军 安永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27-3332,共6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甘露醇术前灌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上的特点,为直肠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讲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甘露醇术前灌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上的特点,为直肠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讲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单纯行直肠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组(术前进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甘露醇灌肠组(术前1周行甘露醇灌肠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和联合治疗组(术前3周期新辅助化疗并1周甘露醇灌肠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四组患者在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手术资料上的差异性,并分析出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共有1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纯手术组和甘露醇灌肠组患者均为40例,新辅助化疗组37例,联合治疗组38例。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吸烟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长(F=5.075,P=0.002)和术后住院天数(F=19.108,P<0.001)均要明显小于其余各组,并且该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不同组患者在手术切除效果(χ^2=21.432,P<0.001)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上(χ^2=12.485,P=0.006)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99,P=0.273)。尽管CA199及肿瘤T分期在各组间存在差异,但仅有组别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2)。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甘露醇灌肠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可以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减少手术时长及保证手术R0切除,并且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甘露醇 局部晚期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采取等待观察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树全 武雪亮 +5 位作者 薛军 屈明 郭飞 费建东 张迎春 马洪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91-2696,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等待观察(wait&watch,W&W)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等待观察(wait&watch,W&W)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比较采取W&W策略(23例)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3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W&W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W&W患者与TME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6个月、35.7个月、80.43%、89.13%,19.57%与35.1个月、38.4个月、83.33%、93.33%、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 cm、淋巴转移阳性W&W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阳性W&W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 cm(HR=16.371,95%CI:3.2369~134.542,(P=0.003)、淋巴转移阳性(HR=5.863,95%CI:1.127~12.334,P=0.006)是W&W患者无病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转移阳性(HR=4.602,95%CI:1.053~15.772,P=0.038)是W&W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W&W策略与TME的预后无明显差异,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及淋巴转移状态是W&W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结直肠癌中GLUT-1、HIF-1α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6 位作者 周海丰 郭飞 杨永江 刘博 杨东东 屈明 薛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组)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组)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的表达量,分析GLUT-1、HIF-1α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致癌机制。结果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GLUT-1表达量分别为(2.285±0.459)和(1.086±0.148),差异有显著性(t=8.919,P<0.001);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HIF-1α表达量分别为(2.203±0.401)和(1.055±0.127),差异有显著性(t=7.144,P<0.05);GLUT-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58,P<0.001);GLUT-1、HIF-1α的表达量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量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建锋 高相鑫 +5 位作者 武雪亮 马洪庆 胡旭华 王真真 付豹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对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患者(ICG组)在手术前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对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患者(ICG组)在手术前1~3 d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ICG,继而行荧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77例患者(对照组)同期行普通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记录荧光腹腔镜下淋巴结显影情况及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分析ICG荧光显影情况及荧光导航对253组淋巴结清扫是否存在优势,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淋巴结显影及清扫情况比较:ICG组淋巴结荧光显影成功68例,显影成功率100%;253组淋巴结显影成功60例,253组淋巴结显影率88.2%。ICG组总淋巴结检出数、总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及总253组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253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G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导航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大鹏 张迎春 +5 位作者 宋文丽 张鹏娟 张星月 刘振显 连晶晶 刘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28例患者癌组织AEG-1阳性率71.87%。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AEG-1表达是生存影响因素(P<0.05)。AEG-1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胆囊癌组织AEG-1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周围组织侵犯等有关,且AEG-1表达是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临床病理 预后 生存分析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