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气道CT定量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纪蒙蒙 耿鹤群 +3 位作者 杨飞 朱晓龙 邹殿俊 崔书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CT定量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支气管面积及径线、两期COPD综合评估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价值,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2例COPD患者分别于加重期及缓解期行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及肺功能检查... 目的探讨CT定量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支气管面积及径线、两期COPD综合评估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价值,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2例COPD患者分别于加重期及缓解期行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及肺功能检查,测量两期右肺上叶尖段及其a亚段支气管气道壁面积及径线气道壁厚度(WT)、气道壁厚度与气道外径比(TDR)、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分析两期气道指标差值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COPD评估问卷(CAT)、呼吸困难程度评估问卷(m MRC)、6 min步行试验(6MWD)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52例患者缓解期较急性加重期COPD综合评估指标FEV1%、FEV1/FVC、CAT、m MRC、6MWD均有明显改善(t=-4.119、-2.583、4.012、3.321、-3.892,P<0.05);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亚段支气管WT、TDR、WA、WA%均增大(t=3.025、2.341、2.204、2.124,P<0.05);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段支气管仅T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5);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亚段支气管各指标差值与FEV1%、FEV1/FVC、CAT、m MRC、6MWD相关性较段支气管显著。结论 COPD综合评估可以辅助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高分辨率CT可以显示支气管重塑及急性加重期气道壁改变情况,且亚段支气管定量测量与患者COPD综合评估指标差异有良好的相关性;COPD综合评估可能较肺功能参数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胥爱文 李立恒 +5 位作者 王君琛 安峰 张利 董福生 谢丽娟 王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通过螺旋CT及曲面断层片探讨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实际位置关系。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机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及其走行方向。对上述人群拍摄曲面断层... 目的通过螺旋CT及曲面断层片探讨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实际位置关系。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机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及其走行方向。对上述人群拍摄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并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是由舌侧逐渐向颊侧倾斜达颏孔,在走行高度上,在第三磨牙区由上向下走行,自第二磨牙开始下颌神经管逐渐由下向上走行达颏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位置的测量并计算的比值,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螺旋CT测量并计算出的比值校正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指导牙槽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曲面断层片 下颌神经管 多平面重建 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颏孔位置的研究
3
作者 胥爱文 安峰 +5 位作者 李立恒 张利 王君琛 董福生 石小宁 范玉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5,共3页
利用螺旋CT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然后对上述人群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并比较差异。结果显示在垂直方... 利用螺旋CT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然后对上述人群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并比较差异。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颏孔距下颌骨下缘比距牙槽嵴顶近;在水平方向,颏孔主要位于第一磨牙及其近中的位置。曲面断层片的测量数据比螺旋CT的测量数据大0.93~2.94 mm,在比值方面与螺旋CT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差异不大,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断层片 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所致膈下侧支循环2例
4
作者 郎颖涛 张斌 赵德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0-451,共2页
病例例1,男,44岁,淋巴瘤,近期出现呼吸急促、头痛、颜面及颈部软组织肿胀且颈、胸腹部可见表浅静脉迂曲扩张。临床诊断为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累及范围行胸部增强CT。增强CT显示纵隔内... 病例例1,男,44岁,淋巴瘤,近期出现呼吸急促、头痛、颜面及颈部软组织肿胀且颈、胸腹部可见表浅静脉迂曲扩张。临床诊断为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累及范围行胸部增强CT。增强CT显示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病灶融合成团,上腔静脉受侵重度狭窄。动脉期可见胸廓内静脉、胸廓外静脉、椎静脉丛、奇静脉等明显强化,意外发现膈下肝内肝裸区和肝左叶动脉期异常强化区(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诊断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义 赵御森 +3 位作者 张志敏 牛发良 崔峰 蒋莎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0-632,共3页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极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长期腰背部疼痛,生存质量降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应引起重视。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1],而术前定位责任椎体及...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极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长期腰背部疼痛,生存质量降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应引起重视。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1],而术前定位责任椎体及鉴别是否为新发骨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SPECT/CT骨显像具有可早期发现病灶、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SPECT/CT骨显像对于诊断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参数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玉姣 吴朋 +4 位作者 朱月香 曲迎午 崔书君 秦芳 冯志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4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前、后的ADC值和FA值;对所有BS患者的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共发现病变椎体65个,常规MRI共发现病变椎体99个,常规MRI对病变椎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4,P=0.000),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12,P=0.000)。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ADC值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3)。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FA值较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FA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后AD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3),慢性期治疗后FA值高于治疗前(P=0.043)。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r=0.8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不相关(r=-0.197,P=0.16)。结论:DTI检查通过测量FA值和ADC值能够量化分析BS椎体的改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评估BS患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血清凝集试验 血清学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