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诊治体会(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忠刚 李庆丰 高增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200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结果10例均经手术治愈,无死亡...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200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结果10例均经手术治愈,无死亡,随访半年~2年,无溃疡病复发。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于病史,要综合分析,一旦确诊应紧急手术,手术方法以大网膜覆盖穿孔缝合术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溃疡病 急性穿孔 大网膜覆盖穿孔缝合术 X线透视检查 腹腔穿刺 胃迷走神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6
2
作者 梁峰 张玮 +2 位作者 李飞 聂双发 高晓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 d微环...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 d微环境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相比,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观察组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 S)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水平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急性尿潴留、阴囊积液、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低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微环境相关指标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培楠 成垚昱 +1 位作者 杨新明 武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3-638,共6页
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损伤最为常见,MCL前束是肘关节对抗外翻应力、维持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实际工作当中需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诊断,MRI及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的影... 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损伤最为常见,MCL前束是肘关节对抗外翻应力、维持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实际工作当中需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诊断,MRI及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MCL前束损伤可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修复或重建肘关节内侧稳定性,可行MCL修复术或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内侧副韧带 前束 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的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爱军 樊娟 +2 位作者 杨忠刚 雷杰 李索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的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作者采用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30例(A 组)与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30例(B 组...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的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作者采用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30例(A 组)与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30例(B 组)。连续监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术后4 h(T2)、8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疼痛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术后排便功能评定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B 组术后各时点 MAP、HR 和疼痛评分均高于 A 组,且高于术前;A 组手术时间(128±22)min,B组手术时间(105±2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中出血量(23±14)mL,B 组(45±1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恢复饮食时间(23±9)h,B 组(22±8)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住院时间(8±3)d,B 组(8±2)d,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盆腔出血、尿潴留等早期并发症。两种术式患儿在各时段排便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排便功能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结论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 HD 根治术与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 HD 根治术相比,手术创伤轻,应激反应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 外科手术 肛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