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凯莉 陈卫刚 +5 位作者 丁新 杨丹平 童娟娟 陈凯丽 张少聪 郑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4-1171,共8页
目的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中TFA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TFAM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SP免疫... 目的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中TFA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TFAM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TFAM蛋白的表达;以EC109、EC9076细胞为模型转染TFAM干扰质粒下调TFAM的表达,qRT-PCR测定转染效率,MTT、平板克隆、Transwell、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FAM在正常食管组织、食管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001),TFAM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TFAM基因表达下调后,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升高(P<0.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01)。结论TFAM的表达异常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下调TFAM可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3、Bax的表达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A CASPASE3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娄展 彭涛 +3 位作者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通过瞬时受体离子通道4(TRPV4)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50只大鼠通过6-羟基多巴胺建立PD模型。将大...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通过瞬时受体离子通道4(TRPV4)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50只大鼠通过6-羟基多巴胺建立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PD组、AP低剂量(AP-L,20 mg/kg AP)组、AP中剂量(AP-M,40 mg/kg AP)组、AP高剂量(AP-H,80 mg/kg AP)组、TRPV4激活剂(AP-H+4α-PDD,80 mg/kg AP+0.2 mg/kg 4α-PDD)组,每组10只,同时以生理盐水灌胃的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结束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凋亡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及TRPV4、PERK、CHOP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TH阳性表达率、GSH、SOD含量显著降低,旋转圈数、细胞凋亡率、MDA含量、TRPV4、PERK、CHO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PD组比较,AP-L组、AP-M组、AP-H组TH阳性表达率、GSH、SOD含量显著增加,治疗后旋转圈数、细胞凋亡率、MDA含量、TRPV4、PERK、CHO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AP-H组比较,AP-H+4α-PDD组TH阳性表达率[(15.34±1.54)%vs(30.35±3.04)%]、SOD[(125.84±12.59 vs 185.34±18.55)U/mg]、GSH[(38.46±3.85 vs 75.19±7.52)U/mg]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26.37±2.64)%vs(11.04±1.11)%]、TRPV4(0.58±0.06 vs 0.23±0.03)、PERK(0.76±0.08 vs 0.38±0.04)、CHOP(0.82±0.09 vs 0.35±0.04)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AP可以保护PD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抑制TRPV4调控PERK-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纹状体黑质变性 芹菜素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对结直肠癌与炎症性结直肠壁增厚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永青 王志璐 +3 位作者 王帝 董婷宇 宋德领 丁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CT纹理参数在结直肠癌(CRC)与炎症性结直肠壁增厚中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行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结直肠壁增厚患者10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RC组与炎性肠病(IBD)组,将平扫CT图像导入Firevoxel软件... 目的对比分析CT纹理参数在结直肠癌(CRC)与炎症性结直肠壁增厚中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行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结直肠壁增厚患者10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RC组与炎性肠病(IBD)组,将平扫CT图像导入Firevoxel软件提取均值、标准差、偏度、不均匀度、峰度和熵值等纹理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存在差异的参数对CRC与IBD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CRC组患者熵值、不均匀度和峰度明显高于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2、4.608、2.808,P均<0.01);熵值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52,95%CI 0.773~0.93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40%、65.00%,其次为不均匀度(AUC=0.770,95%CI 0.680~0.860)。熵值与不均匀度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能(AUC=0.915,95%CI 0.861~0.968),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0%、98.40%。结论CT纹理分析可以作为一种鉴别CRC与炎症性结直肠壁局限性增厚的有效工具,熵值联合不均匀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纹理分析 炎性肠病 肠壁增厚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