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癌组织中TRIM28和p1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微 刘博 +4 位作者 李秀娟 李坤 林媛媛 吕洋 李凤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目的研究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8(TRIM 28)和p16基因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136例,并选取37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食... 目的研究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8(TRIM 28)和p16基因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136例,并选取37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对各个组织中TRIM28、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定位二者在ESCC中的表达部分,依据结果对它们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 (1)TRIM28与p16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2%(124/136)、32.4%(44/136),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9/37)、57%(21/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二者均主要定位于ESCC癌细胞的胞核中。(3)二者的表达情况均与ESCC的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4)TRIM28与p16在E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4,P=0.001)。结论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TRIM28及p16均可呈异常表达,协同检测二标记物可辅助ESCC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TRIM28 P16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因子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不同部位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江兰 吴靖芳 +4 位作者 王志勇 张静 吕洋 郑慧娥 张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5-318,327,共5页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不同部位的表达。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组(6只)和溃疡组(42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的表达。结果①溃疡组大鼠脾脏明显肿大、充血;与正常组相...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不同部位的表达。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组(6只)和溃疡组(42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的表达。结果①溃疡组大鼠脾脏明显肿大、充血;与正常组相比白髓面积明显增大(P<0.05或P<0.01),至6 d组最大,边缘区增厚(P<0.05或P<0.01),至10 d组最厚;红髓面积减少。②TFF3阳性反应物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于胞质中。③TFF3在正常组大鼠脾脏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溃疡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P<0.01)。溃疡组白髓中阳性细胞TFF3平均吸光度值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以10 d组增高最为明显;边缘区阳性细胞TFF3吸光度值1、2 d和6 d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以6 d组增高最为明显;红髓阳性细胞TFF3吸光度值1、2、6 d和14 d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以6 d组增高最为明显。④溃疡组边缘区TFF3表达与损伤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各部位呈高水平表达,可能通过提高脾脏免疫反应性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胃溃疡 三叶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Wnt-1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源 王海萍 +2 位作者 吕洋 王浩宇 霍艳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和D组(空白对照组),诱导72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D组仅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进行鉴定。各组细胞培养至第4周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情况。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细胞在诱导后培养第1、2、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及α-MHC的表达。结果 1原代BMMSCs于第2周形成集落,多呈梭形、星形,少数形状不规则。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多为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的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0.4%和99.5%。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A组、B组、C组细胞胞质均呈阳性表达Desmin、Connexin43和cTnI,而D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B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诱导组细胞于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及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BMMSCs经诱导后,常规培养第1周时各诱导组细胞均表达GATA-4及Nkx2.5基因,在第2周时表达减弱,在第4周时表达增强,就基因表达而言,三个诱导组相比较,B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α-MHC基因在诱导后常规培养期间均不表达。对照组细胞在常规培养期间GATA-4及Nkx2.5基因的表达量为1,而不表达α-MHC基因。结论 Wnt-11可在体外诱导SD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20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Wnt-11 心肌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海萍 张雷 +4 位作者 赵静 吴志刚 吕洋 王浩宇 邵素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存活、分化的情况。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大鼠B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胶体金标记。按照对BMSCs的处...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存活、分化的情况。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大鼠B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胶体金标记。按照对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接受BMSCs移植治疗;B组移植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的BMSCs;C组列为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每组12只。4周后通过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评价BMSCs移植对大鼠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移植组A,B两组左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A,B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移植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移植的BMSCs能在心外膜下、梗死区及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处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表达阳性。结论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后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并向心肌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心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微 王海萍 +2 位作者 吕洋 李柔 陈晓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合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至第28天时4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法对4组细胞中GATA-4、Nkx2.5及α-MHC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常规养至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30.14±8.66)%、(45.30±6.96)%、(60.95±7.73)%和(43.50±7.32)%,且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细胞中Nkx2.5及GATA-4 mRNA的表达量在第7、14、28天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低-高-高"的表达趋势;且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诱导组(P<0.05);各组细胞均未见α-MHC mRNA表达。结论:BMMSCs可在FGF-2与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下发育为心肌样细胞,且两者联合诱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生长因子-2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舌下腺TFF2、TFF3在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彩霞 吴靖芳 +3 位作者 张静 王浩宇 张江兰 任君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腺三叶因子2(TFF2)和三叶因子3(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溃疡组(42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溃疡组在胃前壁近胃窦处将0.01ml冰醋酸注入黏膜下层制作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 目的探讨舌下腺三叶因子2(TFF2)和三叶因子3(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溃疡组(42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溃疡组在胃前壁近胃窦处将0.01ml冰醋酸注入黏膜下层制作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检测溃疡组和正常组舌下腺TFF2及TFF3基因和多肽表达情况。结果 TFF2及TFF3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纹状管、闰管和肌上皮细胞,管腔内亦有阳性物质表达。TFF2的积分光密度在溃疡第1天时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第2天最低,第4、第6天逐渐升高(P<0.01),第10~23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而TFF3的积分光密度在溃疡第1、第2天时接近正常组,第4、第6天逐渐增强并高于正常组(P<0.05),到第10天达高峰(P<0.01),至第23天仍高于正常组(P<0.05)。RT-PCR显示TFF2mRNA和TFF3mRNA的转录情况与相应多肽的表达趋势相似。结论舌下腺TFF2和TFF3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胃溃疡愈合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三叶因子2 三叶因子3 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洋 王海萍 +3 位作者 刘博 吴志刚 霍艳丽 高辰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20,455,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TGF-β1对第二代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MSCs...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TGF-β1对第二代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p38MAPK的表达情况,并根据CTnT这一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细胞的转化率;同时,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28d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①加入TGF-β1诱导后的MSCs,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梭状排列,可观察到类肌管样结构。②TGF-β1诱导4周后的MSCs均可见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及p38MAPK阳性细胞。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RT-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TGF-β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GF-Β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洋 吴志刚 +2 位作者 王海萍 霍艳丽 高辰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各组培养4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通过肌钙蛋白Ⅰ表达计算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结果对照组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MAPK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上述各标记物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表达呈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C和D组(P<0.05,P<0.01)。对照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D组(P<0.05,P<0.01),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可诱导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TGF-β1 5 ng/m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