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精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模型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杨帅博 唐玉红 +8 位作者 周艳 董少文 赵欣阳 刘鑫 李晨 王新梅 赵国斌 曾鑫 刘晨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24-832,839,共10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组织,构建模型,并分为5组,每组6只,然后根据人与裸鼠体表面积换算给药量。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CTX)予30 mg·kg^(-1)·d^(-1),PSP组分为低剂量组100 mg·kg^(-1)·d^(-1)、中剂量组200 mg·kg^(-1)·d^(-1)、高剂量组400 mg·kg^(-1)·d^(-1),0.2 mL灌胃/次/只,隔天1次,持续30 d。每3 d测量记录一次裸鼠体重和瘤体积,分析PSP对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大小及裸鼠生长状态的影响。以末次给药4 h后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观测瘤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增殖试剂盒‑8(CCK8)检测脾细胞增殖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6(TNF‑α、IL‑2、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析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及磷酸化(p‑PI3K、p‑Akt、NF‑κB p‑P65)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初期,各组裸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且频繁,进食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但随着瘤体生长均出现活动度、进食、反应减少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CTX组和PSP组裸鼠抑瘤率,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01);CTX组和中、高剂量组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中、高剂量组LDH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PSP组TNF‑α、IL‑2水平均升高(P<0.05);CTX组和PSP组瘤体积和IHC中p‑P65水平,CTX组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I3K、p‑Akt水平,中、高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降低(P<0.05)。与CTX组相比,PSP组裸鼠瘤体积,LDH法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65水平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低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升高(P<0.05);PSP组抑瘤率和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低、中剂量组IHC中Caspase‑3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表达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瘤体积和IHC中p‑PI3K、p‑Akt水平,高剂量组p‑P65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01)。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瘤体积,IHC中p‑PI3K、p‑Akt、p‑P65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PSP可抑制荷瘤裸鼠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I3K、Akt、P65蛋白的活化水平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促进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同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6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PC‑3细胞 裸鼠 PI3K/AKT 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虞富豪 尹博丰 +8 位作者 李佩霖 李晓彤 田家仪 许润香 汤杰 张晓宇 张文静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肪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SC,并使用钴60进行2 Gy和6 Gy辐射处理,辐射剂量率均为0.98 Gy/min。对未辐射和辐射后MSC分别进行混合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生信分析挖掘MSC成...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肪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SC,并使用钴60进行2 Gy和6 Gy辐射处理,辐射剂量率均为0.98 Gy/min。对未辐射和辐射后MSC分别进行混合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生信分析挖掘MSC成脂肪分化以及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MSC的体外成脂肪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辐射处理后成脂肪分化关键调控因子Cebpa、Lpl和Pparg的表达差异,同时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抗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因子Nrf2被抑制后对MSC成脂关键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qPCR检测人骨髓MSC辐射响应性与小鼠MSC辐射响应性之间的种属保守性差异。结果:转录组测序数据提示电离辐射促进MSC成脂肪分化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上调。油红O染色和qPCR结果表明电离辐射促进MSC成脂肪分化,辐射后的MSC高表达促脂肪分化关键调控因子Cebpa、Lpl和Pparg,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rf2。采用Nrf2通路抑制剂干预可以进一步促进辐射后骨髓MSC成脂肪分化。人骨髓MSC辐射后出现了相似的氧化应激通路改变和成脂分化能力增强,并且其白介素-6的m RNA表达水平增高,而集落刺激因子2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电离辐射促进小鼠MSC成脂肪分化,氧化应激通路参与该作用,阻断Nrf2进一步加剧电离辐射诱导的MSC成脂肪分化。辐射亦可以调控人骨髓MSC的氧化应激通路,促进人骨髓MSC成脂肪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肪分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及评价策略研究
3
作者 汤杰 李佩霖 +7 位作者 张晓宇 李晓彤 虞富豪 田家仪 许润香 尹博丰 丁丽 朱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2-898,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集健康产妇足月剖宫产的胎儿脐带组织,机械剥离华通氏胶;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培养法,联合含有人血小板裂解物的无动... 目的:制备一种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集健康产妇足月剖宫产的胎儿脐带组织,机械剥离华通氏胶;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培养法,联合含有人血小板裂解物的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获得hUC-MS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方法获取的hUC-MSC的表型特征;通过CCK-8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通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诱导分化,检测两组hUC-MSC多向分化潜能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两组hUC-MSC造血支持因子SCF、IL-3、CXCL12、VCAM1和ANGPT1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hUC-MSC均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1、CD45、HLA-DR;CCK-8和CFU-F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的hUC-MSC的增殖能力更强;三系分化实验表明,两组hUC-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未有明显差异;RT-qPCR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的hUC-MSC造血支持因子SCF、IL-3、CXCL12、VCAM1、ANGPT1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结论:在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下,成功制备了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hUC-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华通氏胶 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 造血支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静芸 张佚 +2 位作者 孙鑫 安慧琴 苗英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4,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耳石复位目前是治疗BPPV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耳石复位目前是治疗BPPV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残余头晕产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残余头晕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着重分析总结了导致残余头晕的可能因素以及治疗的措施和方法,希望为BPPV患者复位后出现RD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慧 陈淑霞 +1 位作者 谷剑 齐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85,共5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机体纤维化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心脏中广泛表达。随着对PDGF的研究,我们对其在心肌纤维化机制中作用的认识更清晰。PDGF通过其活性形式与其受体结合,介导下游信号转导,在心肌纤维化的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机体纤维化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心脏中广泛表达。随着对PDGF的研究,我们对其在心肌纤维化机制中作用的认识更清晰。PDGF通过其活性形式与其受体结合,介导下游信号转导,在心肌纤维化的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种PDGF受体相关靶向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可改善心肌纤维化,但其疗效仍需通过大量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心肌梗死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方明 尚文璇 +2 位作者 张靖雯 吉盈肖 李俐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4-1330,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现出促炎(M1)和抗炎(M2)两个不同的表型,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型转化是临床获益关键。研究表明自噬对小胶质...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现出促炎(M1)和抗炎(M2)两个不同的表型,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型转化是临床获益关键。研究表明自噬对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转化起到关键调控作用。如何发挥自噬的调节作用,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成为减轻脑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热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综述自噬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本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自噬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畅 权雅文 +1 位作者 王林峰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929,共9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现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小板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衡量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因此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和女... 背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现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小板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衡量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因此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01-01—2023-04-24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非高血压患者600例,根据高血压测量结果,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15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150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SDH)组150例,正常血压组1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小板分布宽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男性IS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男性I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空腹血糖是老年男性S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IS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I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S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老年男性中,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第1四分位(≤10.7 fL)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第3四分位(>12.1~12.9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8.893,95%CI=2.731~28.955;第3四分位发生IDH的风险为OR=5.265,95%CI=1.758~15.768;第4四分位(>12.9 fL)发生IDH的风险为OR=5.243,95%CI=1.870~14.705;第3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674,95%CI=1.549~14.102;第4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3.316,95%CI=1.177~9.345。老年女性中,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第1四分位(≤11.0 fL)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第3四分位(>12.4~13.2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3.494,95%CI=1.218~10.021;第4四分位(>13.2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5.283,95%CI=1.786~15.633;第4四分位发生IDH的风险为OR=5.837,95%CI=1.544~22.068;第3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949,95%CI=1.283~19.089;第4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966,95%CI=1.373~17.963。结论老年男性中,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2.1 fL时,是IDH、SDH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中,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2.4 fL时,是ISH、SDH的危险因素;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3.2 fL时,是ID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小板分布宽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收缩-舒张期高血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星宇 张凯杰 +2 位作者 隗蕊 苏菲菲 田建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6-848,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触发的危重病症,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重大长期残疾的主要元凶之一[1]。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披露,2021年中国介入治疗的总登记数量相较于2020年实现了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触发的危重病症,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重大长期残疾的主要元凶之一[1]。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披露,2021年中国介入治疗的总登记数量相较于2020年实现了20.18%的显著增长。另外,从1987年至2020年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人次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风险预测模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志博 管延军 +5 位作者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肢体保存 静态冷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肢体再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灌注液 含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福仪 李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7,共9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其中,免疫表型的检测对BPDCN的诊断起主要作用。虽然BPDCN十分罕见,且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新药的开发以及大家对BPDCN的认识增加,有许多新药及方案可以有效治疗本病。本文总结了BPDCN的研究背景、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及BPDCN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11
作者 陈蕾佳 崔梦一 +11 位作者 宋翔宇 王恺 贾志博 杨鎏璞 董阳辉 左浩辰 杜嘉祥 潘登科 许文静 任洪波 赵亚群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不相容(ABO-I)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I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ABO-I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TKO/hCD55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I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I组(均为P<0.05)。结论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异种移植 基因修饰猪 异种抗原 红细胞 抗原抗体结合 凝集 补体依赖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基因修饰巴马小型猪活体供肾切取研究报告
12
作者 许勇 宋翔宇 +8 位作者 王恒恩 杨树军 贾志博 卫浩 陈胜峰 崔梦一 任延玲 彭江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目的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目的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上阻断钳,离断肾动脉、静脉后立即用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保存在冰生理盐水中准备移植。同时完成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缺口的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供、受体存活情况。结果成功切取基因修饰猪左肾,取肾术中出血5 mL,热缺血时间45 s,冷缺血时间2.5 h。供、受体均未输血,植入受体内的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切取左肾后供体健康存活8个月余。结论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安全可靠,游离肾脏过程中同时处理分支血管,减少了修肾过程,缩短了冷缺血时间,活体供肾切取有助于后续供体存活并进行其他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活体供肾 肾切除术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供肾获取 基因修饰猪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增效策略研究进展
13
作者 许润香 李佩霖 +1 位作者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3-1927,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MSC体内植入率和存活率低,免疫抑制能力弱,导致临床应用MSC治疗GVHD时疗效不够稳定。对MSC进行低氧预处理、活性分子预处理和基因修饰可...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MSC体内植入率和存活率低,免疫抑制能力弱,导致临床应用MSC治疗GVHD时疗效不够稳定。对MSC进行低氧预处理、活性分子预处理和基因修饰可增强MSC的功能,提升MSC的植入率、存活率和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MSC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GVHD的增效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优化MSC在防治GVHD中的应用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间充质干细胞 增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微环境损伤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策略研究
14
作者 田家仪 李佩霖 +7 位作者 汤杰 许润香 尹博丰 王飞燕 李晓彤 宁红梅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624,共8页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作为骨髓和淋巴细胞的供体,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aGVHD模型的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作为骨髓和淋巴细胞的供体,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aGVHD模型的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射线全身照射后6-8 h内,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建立骨髓移植(BMT)组小鼠模型(n=20);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及脾脏淋巴细胞(2×10^(6)/只),建立小鼠aGVHD模型(n=20)。造模后d 7麻醉小鼠,摘取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后吸取血清。分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添加了2%、5%和10%的BMT组血清和相同浓度的aGVHD组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评价两组血清对MSC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CD29和CD105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两组MSC表面分子表达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SC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起可以模拟小鼠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CFU-F实验表明,在培养后d 7,与BMT组相比,aGVHD血清浓度为2%和5%时,MSC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5);在培养后d 14,与BMT组相比,不同aGVHD血清浓度组MSC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表明,MSC表面分子CD29^(+)和CD105^(+)细胞百分比在不同aGVHD血清浓度组较BMT组均降低,在aGVHD血清浓度为10%时差异最为显著(P<0.001,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aGVHD血清浓度组MSC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表达下降,在aGVHD血清浓度为10%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P<0.001,P<0.001)。结论:不同浓度的小鼠aGVHD血清和小鼠MSC共同培养,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小鼠aGVHD血清MSC的自我更新能力受损程度不同,为开展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自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
15
作者 杨俊 李璐阳 +6 位作者 李浩铭 夏添 张涛 蒲猛 马英博 张书涵 刘承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其中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其中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ACE-L-P)治疗30例,TACE联合靶向单药(TACE-L)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TACE-L组和TACE-L-P的mPFS分别为7个月和10个月(P=0.011),mOS分别为15.5个月和29个月(P=0.014)。Child-Pugh B级(HR=3.89,95%CI:1.27~11.94,P=0.018)、BCLC C期(HR=2.83,95%CI:1.32~6.03,P=0.007)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波消融(HR=0.21,95%CI:0.07~0.63,P=0.005)和TACE-L-P(HR=0.09,95%CI:0.03~0.3,P=0.001)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胆红素(HR=1.03,95%CI:1~1.06,P=0.032)和GGT(HR=1.01,95%CI:1~1.01,P=0.002)水平升高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ACE-L-P(HR=0.27,95%CI:0.09~0.79,P=0.017)是疾病进展的独立保护性因素。TACE-L-P组的ORR和DCR均高于TACE-L组,分别为43.4%比13.3%和63.4%比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L-P治疗晚期HCC的效果比TACE-L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卡瑞利珠单抗 仑伐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对主动脉弓缩窄致小鼠慢性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成昕 李硕 +8 位作者 张金水 石英贤 张杨 薛瑞 李劲草 董华进 郑志兵 张有志 王恒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主动脉弓缩窄诱导CHF模型组、模型+维立西呱(Ver,3 mg·kg^(-1))组(阳性对照)及模型+sGC003F(3和10... 目的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主动脉弓缩窄诱导CHF模型组、模型+维立西呱(Ver,3 mg·kg^(-1))组(阳性对照)及模型+sGC003F(3和10 mg·kg^(-1))组。造模后4周开始ig给药,每天1次,持续28 d。采用超声系统测量小鼠心功能变化;ELISA检测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N端心房利钠肽前体(NT-pro-ANP)、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左心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化,并使用Image分析心肌纤维化面积;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下降(P<0.01),心功能显著改变,心肌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P<0.05),血清NT-pro-BNP和NT-pro-AN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Ver组和模型+sGC003F 3 mg·kg^(-1)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仅LVEF,LVFs和NT-pro-BNP有显著改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NO,sGC和cGM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sGC003F 3 mg·kg^(-1)组血清中NO,sGC和cGMP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Ver和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血清仅cGMP含量显著提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GC003F 3 mg·kg^(-1)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GC003F 3 mg·kg^(-1)组SOD和MDA显著改善(P<0.05,P<0.01),模型+Ver组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均无显著差异。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p-mTOR,p-Akt,TNF-α和IL-6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sGC003F 3 mg·kg^(-1)组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和模型+Ver组TNF-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sGC003F可改善CHF模型小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NO/sGC/cGMP和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003F 慢性心衰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改善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哲 段凯欣 +3 位作者 吕秀芹 马慧娟 张志梅 宋光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39-2646,共8页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无特效药物,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改善肝脏脂质沉积,但具体机制不明确。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高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无特效药物,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改善肝脏脂质沉积,但具体机制不明确。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高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 2016年1—4月选取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ND)组和造模组,ND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给予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后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证实造模组胰岛素抵抗形成,继续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高果糖(HFD)亚组和高果糖+艾塞那肽(HFD+Ex)亚组,HFD+Ex亚组给予艾塞那肽注射液腹部皮下注射4周后,观察糖脂水平、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沉积、β-catenin表达和核转位以及脂质合成通路因子的变化。进一步用转染技术在HepG2细胞用小干扰RNA抑制β-catenin的表达观察细胞脂质沉积和脂质合成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将HepG2细胞用25 mmol/L果糖和100 nmol/L exendin-4处理,未转染的细胞用作对照,全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组、高果糖(HF)组、高果糖+exendin-4(HF+Ex4)组、高果糖+exendin-4+对照siRNA(HF+Ex4+Si-control)组、高果糖+exendin-4+β-catenin siRNA(HF+Ex4+Si-β-catenin)组。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体质量、肝指数、三酰甘油(TG)、肝脏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_(glu))、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肝脏油红O染色,并测定大鼠肝脏及HepG2细胞固醇调节元素结合蛋白1(SREBP-1)和下游脂质合成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CoA脱饱和酶1(SCD-1)以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高果糖喂养8周后造模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肝脏TG水平均高于ND组,GIR低于ND组(P<0.05);药物干预4周后HFD亚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TG、FFA、ALT、FBG、FINS、AUC_(glu)高于ND组,GIR低于ND组(P<0.05);HFD+Ex亚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FFA、ALT、FBG、FINS、AUC_(glu)低于HFD亚组,GIR高于HFD亚组(P<0.05)。(2)HFD亚组大鼠肝脏TG水平高于ND组(P<0.05),油红O染色肝细胞内可见大量红色脂滴聚集;HFD+Ex亚组大鼠肝脏TG水平低于HFD亚组(P<0.05),肝细胞内红色脂滴减少。(3)HFD亚组大鼠肝脏SREBP-1、FAS、SCD-1、ACC蛋白表达均高于ND组(P<0.05);HFD+Ex亚组大鼠肝脏SREBP-1、FAS、SCD-1、ACC蛋白表达均低于HFD亚组(P<0.05)。(4)HFD亚组大鼠肝脏β-catenin的总蛋白及核内蛋白表达低于ND组(P<0.05);HFD+Ex亚组大鼠肝脏β-catenin的总蛋白及核内蛋白表达高于HFD亚组(P<0.05)。(5)HF+Ex4组、HF+Ex4+Si-control组HepG2细胞β-catenin总蛋白、核内蛋白表达均高于HF组,TG水平低于HF组(P<0.05);HF+Ex4+Si-β-catenin组HepG2细胞β-catenin总蛋白、核内蛋白表达低于HF+Ex4组,TG水平高于HF+Ex4组(P<0.05)。(6)HF+Ex4组、HF+Ex4+Si-control组HepG2细胞SREBP-1、ACC、FAS、SCD-1蛋白表达均低于HF组(P<0.05);HF+Ex4+Si-β-catenin组HepG2细胞SREBP-1、ACC、FAS、SCD-1蛋白表达高于HF+Ex4组(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调控β-catenin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新药,β-catenin可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果糖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β-catenin 肝脏脂质沉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对颅脑爆震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朋 吕国士 +2 位作者 韩峰 许克宁 王海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6-1481,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对兔颅脑爆震伤早期非出血灶、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建立颅脑爆震伤模型,伤后常规进行CT、磁...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对兔颅脑爆震伤早期非出血灶、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建立颅脑爆震伤模型,伤后常规进行CT、磁共振成像(MRI)、DWI和DTI扫描,采用Functool 2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量化分析;观察颅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其同一层面DWI和DT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只实验兔中,6只CT、T1WI和T2WI序列显示脑内无异常信号影,其中2只DWI未发现任何异常低信号;在其余24只实验兔,CT仅见脑内积气影;MRI常规序列检出非出血灶,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序列显示亮白高信号影。DWI序列共检出非出血灶189个,分别呈现点状(28.5%)、片状(54.0%)和线样(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显著多于常规T1WI和T2WI序列(P<0.01)。DTI显示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内囊区降低尤为显著(P<0.01)。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ADC值、FA值降低程度与实验兔的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r=0.53,P=0.05;r=0.13,P=0.03;r=0.0.25,P=0.04;r=0.27,P=0.02)。结论对于兔颅脑爆震伤,DWI对非出血灶,尤其对小片状非出血灶的检出率较高;DTI可通过测定ADC值和FA值的降低程度在预后评估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作用
19
作者 陈力畅 唐伊蔓 +1 位作者 陈思思 金海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2-677,共6页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ATP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择188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的患者,同时...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ATP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择188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的患者,同时收集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及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炎症、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将炎症和LSIL归为LSIL-组,HSIL和SCC归为HSIL+组。比较ATP10a甲基化和HR-HPV检测在该人群中诊断HSIL+(包括HSIL和SCC)的效能。结果:ATP10a甲基化检测值在炎症、LSIL、HSIL、SCC患者中分别为19.035(16.478,20.823)、13.446(5.890,20.674)、10.336(4.733,17.336)、4.223(1.713,7.754),LSIL-组ATP10a甲基化检测值为17.812(10.787,20.686),HSIL+组7.251(3.170,14.1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4,P<0.001);HR-HPV阳性在LSIL-组的占比70.9%低于HSIL+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7,P=0.004)。ATP10a甲基化诊断HSIL+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66.0%、79.1%、0.747)均高于HR-HPV检测(29.1%、50.7%、0.587),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PPV)(78.8%和65.7%)低于HR-HPV检测(88.2%和75.0%),使用ATP10a甲基化检测代替HR-HPV检测对细胞学异常(ASC-US、LSIL)进行分流时,阴道镜转诊率可降至54.3%。在ASC-US患者中,ATP10a甲基化检测诊断HSIL+的AUC(0.683)高于HR-HPV检测(0.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LSIL患者中,ATP10a甲基化检测诊断HSIL+的AUC为0.828仍高于HR-HPV检测(0.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ATP10a甲基化水平随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ATP10a甲基化检测对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可能不低于HR-HPV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 甲基化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欣 武文卿 +5 位作者 丁丽 刘元林 毛宁 张毅 朱恒 宁守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4-589,共6页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