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自愈期间胰腺组织三叶因子3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亚伟 吴靖芳 +5 位作者 连雅君 张慧芹 蔡倩楠 王志勇 张静 任君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胃溃疡(GU)期间大鼠胰腺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及变化。方法:SD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GU1、GU4、GU10、GU23和正常组5组,每组6只。GU1、GU4、GU10和GU23组通过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GU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1、4... 目的:探讨实验性胃溃疡(GU)期间大鼠胰腺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及变化。方法:SD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GU1、GU4、GU10、GU23和正常组5组,每组6只。GU1、GU4、GU10和GU23组通过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GU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1、4、10和23d取材。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组织TFF3蛋白和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胰腺TFF3mRNA,ELISA法检测血清TFF3水平。结果:5组大鼠胰腺组织TFF3蛋白和胰岛素的表达水平、胰腺TFF3mRNA和血清TFF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276、12.362,166.600,21.316,P均<0.001)。造模4、10d后胰腺组织TFF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23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胰岛素变化趋势与TFF3一致;造模4d后,胰腺组织中TFF3与胰岛素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826,P<0.05)。胰腺TFF3mRNA和血清TFF3水平在造模4d后达最高,10d时略有下降,23d时进一步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TFF3与胰岛素共同释放入血,参与GU自愈期间胃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腺组织 三叶因子3 胃溃疡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和三七总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2
作者 董子晗 王海萍 +1 位作者 吕洋 刘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15-2423,共9页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单独或联合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的...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单独或联合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的影响以及PNS和FGF-2促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20~30 g 3周龄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鉴定纯度合格后通过PNS和FGF-2单独或联合诱导以及PNS和FGF-2分别与LY294002(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抑制剂)联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培养的相应时间点,分为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PNS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FGF-2组)、三七总皂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NS+FGF-2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Desmin和Cx4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有关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有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心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各单独诱导组(FGF-2组、PNS组)或联合诱导组(PNS+FGF-2组)均提高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P<0.05),且最高表达水平出现在联合组。PNS和FGF-2分别与LY294002联用,相较于两单独诱导组降低了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通路相关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且Bcl-2水平降低,Bax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减小(P<0.05)。结论PNS和FGF-2均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且二者的联合诱导是一种更高效的诱导方法。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PNS和FGF-2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且PNS和FGF-2起到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三七总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三叶因子2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 吴靖芳 +3 位作者 任君旭 王志勇 王浩宇 张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 family 2,TFF2)在血清、胃液和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溃疡组(n=42)、盐水组(n=42)、正常组(n=6),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 family 2,TFF2)在血清、胃液和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溃疡组(n=42)、盐水组(n=42)、正常组(n=6),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TFF2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血清及胃液TFF2变化趋势。结果胃黏膜、血液及胃液检测结果显示在溃疡术后早期(1、2、4、6 d)TFF2增多较为明显。胃黏膜TFF2原位表达以溃疡术后6 d阳性细胞最多(24.50±5.68)(P<0.01),表达强度较强,可见以壁细胞、颈黏液细胞为主的阳性表达;血清TFF2以溃疡2 d含量最高(338.62±58.72)pmol/L(P<0.01);胃液TFF2含量以溃疡术后1 d最高(5 021.65±291.69)pmol/L。胃黏膜、血液、胃液TFF2表达量自溃疡术后10 d有所下降,但均高于相应盐水组及正常组(P<0.05,P<0.01)。结论 在胃溃疡自愈早期,TFF2在胃黏膜、血液和胃液表达水平均较高,其通过不同的表达途径参与了胃溃疡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三叶因子2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促进过表达GSDME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婧 王策 +2 位作者 张伟华 张春泽 任君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4-888,共5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Gasdermin蛋白E(gasdermin E,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经奥沙利铂处理后发生细胞焦亡的现象。方法:通过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HCOEPIC中GSDME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GS... 目的:观察过表达Gasdermin蛋白E(gasdermin E,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经奥沙利铂处理后发生细胞焦亡的现象。方法:通过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HCOEPIC中GSDME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GSDME的GSDME-WT和GSDME-D270A重组质粒,包装为相应慢病毒后感染Lovo细胞构建GSDME稳定高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WT、D270A和空载体组中GSDME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0、4、8、16、32、64µg/ml)作用于WT、D270A组Lovo细胞和HCOEPIC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GSDME在HCOEPIC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Lovo细胞(P<0.01)。成功构建GSDME-WT和GSDME-D270A高表达重组质粒和相应的Lovo细胞株,与空载体组相比,WT和D270A组Lovo细胞中GSDM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镜下观察发现,64µg/ml奥沙利铂处理各组细胞9和12 h时,WT组的Lovo细胞和HCOEPIC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向一侧“吹泡”,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焦亡现象,细胞焦亡率显著高于无奥沙利铂处理的对照组[Lovo细胞:(7.405±1.010)%vs(3.441±0.401)%,P<0.05;HCOEPIC细胞:(7.203±1.020)%vs(4.201±0.302)%,P<0.05]。结论:奥沙利铂促进过表达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GSDME 奥沙利铂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明官 吕洋 +2 位作者 王海萍 任君旭 刘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第2代细胞应用终浓度为500ng/ml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诱导组),将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BMSC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第2代细胞应用终浓度为500ng/ml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诱导组),将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BMSC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α-SCA-actin和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2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BMSC中结蛋白(50 279.6±2575.2)vs(1325.6±196.1)、α-SCA-actin(44 738.3±1963.3)vs(1446.3±202.4)、cTnT(27 658.8±2382.2)vs(1369.1±214.2)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诱导组α-SCA-actin阳性为红色,cTnT阳性为绿色,两者重叠部位为黄色,呈现共表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并富含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以及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经丹参酮ⅡA诱导的BMSC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结蛋白 肌动蛋白类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和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促进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巧敏 刘洋 +4 位作者 吕洋 郭蕊 高京 马聪聪 王海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5-722,共8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s)分化的影响,以及IGF-1和bFGF促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IGF-1和bFGF单独或联合使用,以及IGF-1和bFGF分别与LY294002联用,诱导4周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和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诱导1、2和4周后,采用RT-qPCR检测心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IGF-1和bFGF单独或联合组,均提高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且最高表达水平出现在IGF-1和bFGF联合组。IGF-1和bFGF联用组,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平行排列的肌丝,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等丰富细胞器。IGF-1和bFGF分别与LY294002联用组,相较于IGF-1和bFGF单独诱导组降低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通路相关蛋白Akt磷酸化水平。结论 IGF-1和bFGF均可诱导BMSCs向CMs的定向分化,且两种生长因子的联合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诱导方法。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IGF-1和b FGF促进BMSCs向CMs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心肌梗死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