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中思考人生形式和生命形态——论电影《孔雀》的主旨和表现手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共2页
电影《孔雀》获得众多荣誉与好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看不懂的作品。如果将对电影的理解与对文学作品的赏评结合起来,电影深刻的内涵与细腻的技术手法便会清晰地呈现出来:透过小人物的生活进程表达对人生存方式与命运的悲悯情... 电影《孔雀》获得众多荣誉与好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看不懂的作品。如果将对电影的理解与对文学作品的赏评结合起来,电影深刻的内涵与细腻的技术手法便会清晰地呈现出来:透过小人物的生活进程表达对人生存方式与命运的悲悯情怀体现了电影深沉的人文关怀;冷静超脱但难掩深挚情感的叙述方式体现了电影含蓄的美学追求;现实主义为主点缀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电影厚重的创作理想。电影与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表现手法 生命形态 人生形式 电影 孔雀 人文关怀 思考 美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的毁灭”生发美的永恒——探析《窦娥冤》的美学思想
2
作者 耿光华 刘宏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70,共2页
从中国戏曲美学的角度,剖析《窦娥冤》的人物、情节及艺术手法方面的美学思想。通过美丑相衬、善恶彰明的辩证关系突显人性深度;从悲喜交错,相反相成的情节中表现结构张力;以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艺术原则,拓展新的思维范式。传统的文化... 从中国戏曲美学的角度,剖析《窦娥冤》的人物、情节及艺术手法方面的美学思想。通过美丑相衬、善恶彰明的辩证关系突显人性深度;从悲喜交错,相反相成的情节中表现结构张力;以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艺术原则,拓展新的思维范式。传统的文化意识在作者审美过程中得到一种美学意义的深化和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悲剧 美学思想 壮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对观众主体性的忽视和误读
3
作者 苏雅娟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83-186,共4页
关键词 电视娱乐节目 中国电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误读 体性 观众 节日 节目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重拍《红楼梦》——从一个值得重视的小人物“平儿”说起
4
作者 郑秀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9,共2页
重拍《红楼梦》的意义毋庸置疑。然重拍与旧版相比,其着重点应放在继续挖掘金陵十二钗等主要人物之外的一些关键性小人物的性格内涵上。文章以平儿为例展开论述:平儿这一卑微的小人物,从普通的使唤、丫头到贾府显赫的副主子,其生命奋斗... 重拍《红楼梦》的意义毋庸置疑。然重拍与旧版相比,其着重点应放在继续挖掘金陵十二钗等主要人物之外的一些关键性小人物的性格内涵上。文章以平儿为例展开论述:平儿这一卑微的小人物,从普通的使唤、丫头到贾府显赫的副主子,其生命奋斗的历程,其命运的轨迹,其内心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希望能为重拍《红楼梦》提供一种思路,以产生更丰富多彩的荧屏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平儿 荧屏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