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西北寒旱区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世兴 蒋超 +7 位作者 赵冰欣 董晓旭 栗慧 卢海博 赵海超 刘松涛 魏东 黄智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寒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鲜食玉米品种,研究13个鲜食玉米品种采穗后秸秆的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产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36.22%~...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寒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鲜食玉米品种,研究13个鲜食玉米品种采穗后秸秆的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产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36.22%~53.68%,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3.19%~30.73%,粗蛋白(CP)含量在6.29%~8.96%,淀粉(ST)含量在12.23%~43.28%,粗灰分(CA)含量在8.26%~10.31%,粗脂肪(CF)含量在0.81%~1.51%;秸秆粗饲料的饲料相对值(RFV)在113.78%~179.60%,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数(GI)在6.83~21.32 MJ;收获时单株绿叶数在9.33~15.33片,鲜秸秆产量在19.20~64.47 t/hm^(2),干秸秆产量在4.04~12.47 t/hm^(2)。对秸秆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和产量性状的12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约为11时可将品种分为4类,其中,WCN6、WXN2000两个品种采穗后秸秆的CP、ST和CF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8.91%、40.12%和1.49%;影响动物采食的NDF和ADF等纤维类物质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36.75%和23.77%;CA含量较低,平均为8.33%;RFV均为特级,GI均为2级;鲜秸秆和干秸秆产量较高,平均分别为53.00 t/hm^(2)和10.63 t/hm^(2)。综上,WCN6和WXN2000两个品种采穗后秸秆的综合饲用价值较高,适宜作为食饲两用优质品种在冀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饲用品质 品种筛选 冀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再民 魏伟 +3 位作者 任根增 王敏 黄智鸿 魏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遗传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新农科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遗传学课程是培养“大国三农”人才的内在要求。科学试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蕴含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拥有巨大的育人价值,为专业课思... 遗传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新农科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遗传学课程是培养“大国三农”人才的内在要求。科学试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蕴含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拥有巨大的育人价值,为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路径。分析了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遗传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提出了遗传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法,以期为农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课程 思政元素 混合式教学 高等农业院校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春玉米品种穗部及籽粒性状对机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凯旋 俞新华 +5 位作者 王雨晴 王明杰 张佳琪 黄智鸿 卢海博 赵海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3,共5页
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春玉米品种穗部及籽粒性状对机收品质的影响,以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籽粒机收品质(破籽率、落籽率、杂质率)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和籽粒性状(平均面积、平... 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春玉米品种穗部及籽粒性状对机收品质的影响,以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籽粒机收品质(破籽率、落籽率、杂质率)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和籽粒性状(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平均粒厚、平均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通过机收品质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破籽率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6;落籽率与穗行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70;杂质率与行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2,结果表明玉米穗行数越大,破籽率越高;穗行数越小,落籽率越高;行粒数越小,杂质率越高。通过机收品质与穗部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玉米籽粒的行粒数与破籽率、落籽率、杂质率的直接效应均为最大,通径系数分别是0.454、0.200、-0.286,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行粒数对机收品质(破籽率、杂质率、落籽率)影响最大,且行粒数越大,破碎率和落籽率越高,行粒数越小,杂质率越高,表明行粒数少更适宜籽粒机收。通过机收品质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破籽率与平均宽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1,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8,与平均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2;落籽率与平均体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4;杂质率与平均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9,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平均宽度越小,长宽比和平均体积越大,破籽率越高;籽粒平均体积越小,落籽率越高;籽粒平均宽度越大,长宽比越小,杂质率越高。通过机收品质与穗部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玉米籽粒的平均宽度与破籽率、落籽率、杂质率的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分别是-0.602、-0.577、0.280,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平均宽度对机收品质(破籽率、杂质率、落籽率)影响最大,且籽粒平均宽度越小,破碎率和落籽率越高,平均宽度越大,杂质率越高,表明圆粒型玉米籽粒更适宜籽粒机收。因此在机收玉米选育时应优先选育行粒数少和圆粒型籽粒的春玉米品种,同时兼顾玉米的穗行数、籽粒长宽比和籽粒体积等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破籽率 落籽率 杂质率 籽粒机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蒋超 谢世兴 +7 位作者 董晓旭 赵冰欣 刘雪玲 卢海博 赵海超 刘松涛 魏东 黄智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9,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西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以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按照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对照为鲜食玉米单作,研究供试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及经济效益。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苗期至收获期叶面积...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西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以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按照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对照为鲜食玉米单作,研究供试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及经济效益。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苗期至收获期叶面积指数为1.64~16.19。带状复合种植下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各品种的LAI都呈增大的趋势,且大部分品种拔节期至抽雄期为叶面积指数最快增长期。光合特性方面,12个鲜食玉米品种中万糯1号、万彩糯6号、彩糯1号、万糯2018叶片的SPAD值、Pn、Tr和Gs较高,Ci较低,光合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品质特性方面,带状复合种植下各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2.76%~22.27%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96~7.64 mg/g之间,淀粉含量在20.51%~64.42%之间;单作鲜食玉米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3.76%~16.41%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17~8.54 mg/g之间,淀粉含量在26.79%~70.56%之间。经济效益方面,万糯1号与万糯2018的复合种植产量与单作相近,且对应的土壤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47,说明该模式下增产明显。结果表明,鲜食玉米万糯1号和万糯2018这2个品种植株生产性能好,品质产量优,适宜作为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冀西北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模式对冀西北坝上寒旱区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形态及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郭旭鑫 赵海超 +6 位作者 李璠 尚耀昌 黄智鸿 刘松涛 刘晨 卢海博 于静彤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7-68,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农作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对氮素的稳定机制影响,以冀西北坝上不同农作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测定土壤的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 为了研究不同农作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对氮素的稳定机制影响,以冀西北坝上不同农作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测定土壤的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计算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氮库管理指数(NPMI),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氮素分布及NPMI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主要贮存在中等粒径(1.00耀2.00 mm)的团聚体中。施用有机肥促进氮素向超大粒径(跃5.00 mm)团聚体分布,进而提高大粒径团聚体NH_(4)^(+)-N的含量和NPMI。施用无机肥提高中等粒径团聚体TN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增加微粒径(约0.25 mm)团聚体NO_(3)^(-)-N的NPMI和大粒径(2.00耀5.00 mm)团聚体NO_(3)^(-)-N的活度指数。充分灌溉能够促进小粒径(0.25耀0.50 mm)团聚体TN和NH_(4)^(+)-N含量的增加及分配,提高各粒径团聚体的NPMI。粗放管理促进小粒径和微粒径团聚体NH_(4)^(+)-N的含量增加及分配,降低土壤的NPMI。对农作模式最敏感的是大粒径团聚体,施用有机肥通过增加大粒径团聚体的氮素含量和活度,提高土壤肥力供给和土壤保护能力;施用无机肥通过增加中等粒径团聚体氮素的含量及活度,促进氮素利用率的提高;粗放管理和还林还草通过增加小粒径团聚体的氮素含量,增强固氮能力。冀北坝上寒旱区可通过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团聚体数量,并进行适度灌溉,达到保肥供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模式 团聚体 土壤氮形态 氮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化融入农科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再民 吕彦彬 +7 位作者 孟悌清 黄智鸿 魏东 刘松涛 魏伟 张智婷 何美敬 李新春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7期118-121,共4页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作为地方涉农高等院校的农科类大学生,更应学习、传承和发扬传统农耕文化精神。该文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提出和蕴含的精神、农耕文化融入农科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作为地方涉农高等院校的农科类大学生,更应学习、传承和发扬传统农耕文化精神。该文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提出和蕴含的精神、农耕文化融入农科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农耕文化融入农科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使农科类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体验、了解和传承中华农耕文化,增强农科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意识,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新农科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涉农高等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超 王炯琪 +4 位作者 李璠 李艳平 黄智鸿 魏东 卢海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239,共8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有机质组分,对种植模式及人类活动反应敏感。采集冀北坝上7种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样本,运行三维荧光结合区域积分(FRI)和紫外光谱对土壤DOM进行解析,探讨土壤DOM与种植模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冀...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有机质组分,对种植模式及人类活动反应敏感。采集冀北坝上7种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样本,运行三维荧光结合区域积分(FRI)和紫外光谱对土壤DOM进行解析,探讨土壤DOM与种植模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坝上地区土壤三维荧光光谱均有5个区域,其中以类腐殖酸组分(P_((V,n)):58.95%~69.79%)含量最高,大小顺序为露地菜地>大棚菜地>草地>青贮玉米地>燕麦地>林地>马铃薯地;富里酸组分(P_((Ⅲ,n)):17.97%~23.82%)次之,大小顺序为青贮玉米地>燕麦地>林地>草地>马铃薯地>大棚菜地>露地菜地;SUVD_(254 nm)在0.02~1.31之间,青贮玉米地和露地菜地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草地显著低于其他种植模式。土壤总磷与类富里酸呈显著负相关,与类腐殖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有机肥能增加DOM的腐殖化程度、腐熟程度和微生物源特征;增温灌溉等改善土壤环境的措施能增加DOM芳香性和陆源特征;施用化肥能增加DOM自生源及芳香性;种植饲草作物能增加DOM的腐殖化程度和陆源特征;粗放经营能增加土壤DOM小分子组分。水源涵养区土壤应增加DOM类腐殖酸组分含量,以增加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冀北坝上地区农田应增施有机肥,适度灌溉,减小利用强度,扩大饲草作物面积,以增强涵养水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种植模式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和江鹏 王雨晴 +5 位作者 赵海超 王炯琪 李璠 黄智鸿 卢海博 刘子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4-230,共7页
为研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素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采用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大垄轮播秸秆还田3种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利用连续烧失法测定0~100 cm土层土壤各种碳组分,计算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 为研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素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采用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大垄轮播秸秆还田3种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利用连续烧失法测定0~100 cm土层土壤各种碳组分,计算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土壤总碳(TC)含量为60.89~111.27 g/kg,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33.04~56.16 g/kg,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碳素含量,其中秸秆还田旋耕下SOC含量增幅最大;土壤活性有机碳(ASOC)含量为1.60~10.09 g/kg,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40 cm土层ASOC含量,其中大垄轮播秸秆还田方式下ASOC含量的增幅最大。土壤CPMI为44.35~610.92,土壤碳库活性指数(LI)为0.55~4.71,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CPMI和LI,秸秆还田翻耕处理的20~40 cm土层增幅最大,秸秆还田旋耕对0~20 cm土层土壤的CPMI和LI提高幅度最大。可见,秸秆还田主要影响0~40 cm土层土壤碳素含量及CPMI,对深层的影响相对较小,秸秆还田后旋耕、翻耕和大垄轮播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对于冀西北寒旱区采用大垄轮播秸秆还田方式更能够发挥春玉米秸秆还田的固碳能力,促进春玉米农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春玉米 冀西北寒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玉黄金)对密植春玉米茎折强度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明杰 张佳琪 +5 位作者 武敏桦 俞新华 张凯旋 卢海博 赵海超 黄智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玉黄金)对密植春玉米茎折强度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玉黄金后春玉米茎秆抗折强度及与抗倒伏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京农科72... 为探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玉黄金)对密植春玉米茎折强度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玉黄金后春玉米茎秆抗折强度及与抗倒伏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京农科72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黄金处理在吐丝期木质素含量提高最大,为38.95%;金农738在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玉黄金处理在大喇叭口期木质素含量提高最大,为48.60%;京农科728在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时,玉黄金处理在大喇叭期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提高最大,为21.82%;金农738在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玉黄金处理在成熟期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提高最大,为24.61%。喷施玉黄金处理可使叶绿素含量增高,春玉米茎折强度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从而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乙烯利水剂 玉黄金 玉米 茎折强度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水耦合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雨晴 和江鹏 +3 位作者 乔赵崇 赵海超 黄智鸿 卢海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04,共6页
为了研究碳水耦合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有机碳含量高(H,4.0%)、中(M,2.0%)、低(L,0.5%)3个水平和含水量高(70%~80%)、中(50%~60%)、低(30%~40%)3个水平,进行室内裂区设计模拟培养试验,分析其活性有... 为了研究碳水耦合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有机碳含量高(H,4.0%)、中(M,2.0%)、低(L,0.5%)3个水平和含水量高(70%~80%)、中(50%~60%)、低(30%~40%)3个水平,进行室内裂区设计模拟培养试验,分析其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碳水耦合条件下总活性有机碳(TLOC)含量在16.79~20.36 mg/kg之间,在高碳条件下占比最低,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增加而下降;高活性有机碳(H-LOC)含量在0.21~1.44 g/kg之间,在高碳低水条件下占比最高,随土壤水分和SOC含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中活性有机碳(M-LOC)含量在2.71~5.18 g/kg之间,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上升,随SOC含量增加而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TLOC含量和低活性有机碳(L-LOC)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M-LOC含量在低碳高水处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他处理均呈波动式下降趋势,H-LOC含量在高碳条件下呈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呈上升趋势。H-LOC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在18.02~264.28之间,中水低碳条件下最高,低水中碳条件下最低;M-LOC的CPMI在25.43~206.35之间,中水低碳条件下最高,低水中碳条件下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耦合 土壤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黄金对春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及抗折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敏桦 武佳颖 +5 位作者 俞新华 张凯旋 卢海博 赵海超 刘子刚 黄智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02-2410,共9页
【目的】研究化控剂(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以下称玉黄金)对春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及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玉黄金后春玉米茎秆抗折强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茎节的显微结构,... 【目的】研究化控剂(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以下称玉黄金)对春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及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玉黄金后春玉米茎秆抗折强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茎节的显微结构,对维管束各项显微结构与茎秆抗折强度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维管束数目对茎秆抗折强度的直接影响最大,且呈极显著负相关为-0.760;与木质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为0.970;与单个维管束平均面积、维管束最大直径和表皮细胞厚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661、0.659和0.632。【结论】京农科728和金农73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浓度为200 mg/L的玉黄金后茎秆单位面积内维管束数目减少、表皮厚度增厚、维管束最大直径最大、抗折强度提高,抗倒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化控剂 种植密度 显微结构 穿刺强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剂玉黄金对春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佳琪 王明杰 +4 位作者 谢世兴 武敏桦 卢海博 赵海超 黄智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32-135,163,共5页
为研究化控剂玉黄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以京农科82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10叶期喷施玉黄金,分析玉黄金施用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指标、茎秆力学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黄金能够降低株高、穗位高,缩短... 为研究化控剂玉黄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以京农科82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10叶期喷施玉黄金,分析玉黄金施用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指标、茎秆力学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黄金能够降低株高、穗位高,缩短节间长度,提高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提高抗倒伏能力,实现增产。玉黄金处理后,京农科828品种在60000株/hm 2密度下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高6.04%、17.09%和20.64%;在67500株/hm 2密度下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53%、13.77%和15.55%;在75000株/hm 2密度下产量分别比对照高7.83%、15.84%和27.93%。化控剂玉黄金可以提高玉米茎秆的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改善春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和植株生长指标,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产量,易于机械收获,为春玉米区玉米高产及实现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玉黄金 抗倒伏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种植区一年两季鲜食玉米生长及温度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新华 熊阔 +5 位作者 张凯旋 武敏桦 武佳颖 黄智鸿 赵海超 卢海博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29-32,49,共5页
为提高春玉米种植区温度利用效率以及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以早熟鲜食糯玉米品种万粘3号为试材进行了一年两季栽培,对不同季的鲜食玉米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温度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第1季鲜食玉米的... 为提高春玉米种植区温度利用效率以及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以早熟鲜食糯玉米品种万粘3号为试材进行了一年两季栽培,对不同季的鲜食玉米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温度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第1季鲜食玉米的生育期为78 d,较第2季(75 d)长3 d;所需有效积温为1075.4℃,较第2季(1104.6℃)少29.2℃;温度利用效率为8.77 kg/(hm^(2)·℃),叶片SPAD值(45.83-65.37)平均为57.17,单叶面积(451.38-814.16 cm)^(2)平均为679.00 cm^(2),鲜穗产量为9427.60 kg/hm^(2),指标值分别较第2季提高了7.34%、30.61%、73.59%和4.41%。张家口地区一年两季种植鲜食玉米时,第1季在4月8日地膜全覆盖播种,第2季在7月13日顶茬播种,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正常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一年两季栽培 生育期 温度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