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Ti_(4)O_(7)电极电化学氧化焦化废水中有机物
1
作者 宿素玲 于冀芳 +2 位作者 胡亚伟 余慧君 郭东芝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1,共7页
EAOP(电化学高级氧化)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其中阳极材料是EAOP的核心。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多孔Ti/Ti_(4)O_(7)电极,对其性能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考察电流密度、通量、电解质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EAOP(电化学高级氧化)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其中阳极材料是EAOP的核心。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多孔Ti/Ti_(4)O_(7)电极,对其性能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考察电流密度、通量、电解质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电流密度为15 mA/cm^(2)、通量为400 L/(m^(2)·h)下,选择0.1 mol/L Na_(2)SO_(4)为支持电解质,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为75.3%,去除1 kg COD的能耗为110.14 kW·h,能够有效去除水中PAHs(多环芳烃)。因此,制备的Ti/Ti_(4)O_(7)电极在电化学氧化实际废水中有机物的工程实践方面具备很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i_(4)O_(7)电极 电化学氧化 废水 化学需氧量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脱硫与A/O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艳坤 闫志谦 +2 位作者 赵文霞 张静 黄永茂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某制药厂废水含有生物抑制性较高的SO42-,SO42-在厌氧环境下与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硫化氢,影响了微生物处理有机物的效果。采用混凝脱硫与A/O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使CODCr去除率高达99.35%,SO42-去除率为84.9%,提高了处理效率,... 某制药厂废水含有生物抑制性较高的SO42-,SO42-在厌氧环境下与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硫化氢,影响了微生物处理有机物的效果。采用混凝脱硫与A/O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使CODCr去除率高达99.35%,SO42-去除率为84.9%,提高了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可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 水解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运行参数的优化
3
作者 康爱彬 董玉龙 陈鸿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665-13667,13690,共4页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0m/d,湿干比为1∶5,水力负荷周期为4 h,出水COD、NH4-N的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碳源不足是影响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缩短水力负荷周期,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复氧效率,提高系统对COD、NH4-N的好氧生物降解效率。[结论]该研究为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 高氨氮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湿干比 水力负荷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及因子库构建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婷婷 左旭乾 +1 位作者 田玲娣 王世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49-557,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清单是推动VOCs深度治理和制定有效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依据。化工园区作为VOCs重点排放单元,是我国VOCs减排的重要靶点,但目前基于化工园区微观尺度的VOCs排放清单尚未形成一套...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清单是推动VOCs深度治理和制定有效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依据。化工园区作为VOCs重点排放单元,是我国VOCs减排的重要靶点,但目前基于化工园区微观尺度的VOCs排放清单尚未形成一套成熟、规范的编制方法。本文结合当前研究及工作经验,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化工园区视角下VOCs排放清单及排放因子库的构建方法,从精细化、本土化、动态化、可视化四维度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污染源识别-污染物数据获取-排放清单编制-排放因子库构建”的技术路径,从而获取具有时间、空间和化学物种分布的排放清单和因子库,并以河北省某盐化工园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该园区VOCs排放清单编制的工作流程,为有效推动区域VOCs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气体 挥发性 排放清单 排放因子库 化工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育中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的途径——评《奇妙的化学》
5
作者 李菁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资源浪费、生产废气、工业废水等现象。在《奇妙的化学》一书中,就对化学这一学科进行了科普,因为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质学科,为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资源浪费、生产废气、工业废水等现象。在《奇妙的化学》一书中,就对化学这一学科进行了科普,因为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质学科,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作者正是用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让读者领略到化学世界的精彩,开展一段奇妙的化学旅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工业废水 不断提升 科普 资源浪费 科学技术水平 通俗易懂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发光粉LiGd(MoO_4))2:Eu^(3+)的制备和发光特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席翠省 高元哲 +3 位作者 王萍 石士考 王瑞芬 周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1-xEux(MoO4)2钼酸盐红色发光粉,利用XRD和发光光谱技术对粉体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发光粉均为四方晶系的白钨矿结构,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产生Eu3+的5D0→7F2特征跃迁红光发射(616nm)。x...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1-xEux(MoO4)2钼酸盐红色发光粉,利用XRD和发光光谱技术对粉体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发光粉均为四方晶系的白钨矿结构,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产生Eu3+的5D0→7F2特征跃迁红光发射(616nm)。x=0.4时,即LiGd0.6Eu0.4(MoO4)2样品的发光强度超过商用红粉Y2O2S:Eu3+发光强度的5倍,虽然比未加入Gd样品LiEu(MoO4)2的发光强度略低,但LiGd0.6Eu0.4-(MoO4)2样品的组分中却减少了60%的Eu用量,明显降低了原料成本,更具实用价值,有希望成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红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钼酸盐 Eu3+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活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焦其帅 胡永琪 +2 位作者 陈瑞珍 郝宏强 庞秀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样品,探讨了炭化、活化及后处理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活性炭样品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活性炭样品的性能及得率,得出较优的实验条件为:炭化温度450~500℃、碱炭比值1.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 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样品,探讨了炭化、活化及后处理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活性炭样品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活性炭样品的性能及得率,得出较优的实验条件为:炭化温度450~500℃、碱炭比值1.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20 min;在较优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2 312 m2/g,碘吸附值1 93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392 mg/g;孔径分布以微孔为主;表面含有羟基(—OH)、活泼氢(—H)等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氢氧化钾 棉花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硅油和聚醚硅油中含氢量的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春静 田莉瑛 +3 位作者 吕静 齐广辉 李琰 柳文庆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采用龙氏氮素器对含氢硅油和聚醚硅油中的含氢量进行了测定。其原理是利用Si-H键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通过准确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由气态方程式即可计算出含氢量,并与化学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相对偏差均小于3.3%,取得了满... 采用龙氏氮素器对含氢硅油和聚醚硅油中的含氢量进行了测定。其原理是利用Si-H键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通过准确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由气态方程式即可计算出含氢量,并与化学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相对偏差均小于3.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硅油 聚醚硅油 龙氏氮素器 含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脱硫石膏制水泥缓凝剂二水石膏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尤彩霞 李军 +2 位作者 孙娜 邸青 胡俊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1-74,共4页
脱硫石膏作为电厂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将其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电厂干法脱硫石膏为原料,采用将亚硫酸钙氧化并重结晶的方法制备二水石膏(CaSO4·2H2O),以用于水泥缓凝剂。考察了溶液pH、液固比(质量比)、催化... 脱硫石膏作为电厂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将其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电厂干法脱硫石膏为原料,采用将亚硫酸钙氧化并重结晶的方法制备二水石膏(CaSO4·2H2O),以用于水泥缓凝剂。考察了溶液pH、液固比(质量比)、催化剂用量、空气流速、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亚硫酸钙氧化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亚硫酸钙氧化为二水石膏的最佳工艺条件:溶液pH为4~5、反应时间为1.5 h、催化剂用量(亚硫酸钙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7.5、空气流速为0.15 m3/h、液固比为10∶1。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钙转化率接近100%。实验得到的二水石膏产品晶形良好、便于过滤,为后续工业化放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亚硫酸钙 二水石膏 水泥缓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氨循环法分离钙镁制取氢氧化镁碳酸钙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娜 尤彩霞 +2 位作者 胡亚伟 李森 周骏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59,共3页
为有效分离磷尾矿中的镁、钙、磷,对磷尾矿进行煅烧,其灰分用铵盐铵解,可分离出磷矿并获得氯化钙、氯化镁溶液,铵解过程释放的氨可回收用于下一步的反应。向氯化钙、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碳酸钙,分离出碳酸钙的溶液再加入氨水... 为有效分离磷尾矿中的镁、钙、磷,对磷尾矿进行煅烧,其灰分用铵盐铵解,可分离出磷矿并获得氯化钙、氯化镁溶液,铵解过程释放的氨可回收用于下一步的反应。向氯化钙、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碳酸钙,分离出碳酸钙的溶液再加入氨水可沉淀出氢氧化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氨循环法处理煅烧后的磷尾矿,能较好地分离出磷尾矿中的钙、镁、磷元素,制备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产品,碳酸钙产品的纯度达到99%、氢氧化镁产品的纯度达到90%。该方法通过氨及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氢氧化镁 碳酸钙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镁烧结法制备氧化镁晶须 被引量:9
11
作者 伊赞荃 赵爱东 +1 位作者 翟学良 申玉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价格低廉的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烧结法制备氧化镁晶须。首先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常温反应—水热晶化,制得了结晶良好、具有纤维状外形的前驱体碱式硫酸镁[MgSO4·5Mg(OH)2·2H2O]的单一物相。... 以价格低廉的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烧结法制备氧化镁晶须。首先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常温反应—水热晶化,制得了结晶良好、具有纤维状外形的前驱体碱式硫酸镁[MgSO4·5Mg(OH)2·2H2O]的单一物相。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分解速度使其在低温下缓慢分解以保持晶须状外形,然后在高温下烧结,得到烧结良好、分散均匀、长径比大的氧化镁晶须。利用SEM和XRD对产物进行表征,氧化镁晶须是由纳米氧化镁颗粒烧结而成的“假象”体,直径在0.2~1.5μm,长径比≥50。实验证明该工艺简捷、易行、条件温和,为氧化镁晶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晶须 碱式硫酸镁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净化萃余酸制磷酸二氢钾 被引量:7
12
作者 尤彩霞 杨政发 +2 位作者 王贵珍 周骏宏 孙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研究了以氯化钾和湿法磷酸净化后的萃余酸为原料,利用正丁醇为萃取剂回收萃余酸中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正丁醇含水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余酸用量等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以氯化钾和湿法磷酸净化后的萃余酸为原料,利用正丁醇为萃取剂回收萃余酸中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正丁醇含水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余酸用量等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m(萃余酸)∶V(正丁醇)为127.4 g/L、m(水)∶V(正丁醇)为95 g/L、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60 min、m(氯化钾)∶V(正丁醇)为26.075 g/L。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回收利用萃余酸的经济、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正丁醇 萃取法 萃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工艺反硝化生物滤池中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志谦 程艳坤 +2 位作者 霍鹏 康爱彬 范继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613-18615,共3页
[目的]介绍水解酸化-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氨氮的方法。[方法]介绍了生物脱氮技术-反硝化脱氮技术,并分析了监测水温、pH、DO、SS、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厌氧池中需投加甲醇来补充反硝... [目的]介绍水解酸化-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氨氮的方法。[方法]介绍了生物脱氮技术-反硝化脱氮技术,并分析了监测水温、pH、DO、SS、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厌氧池中需投加甲醇来补充反硝化菌进行同化代谢时需要的碳源;厌氧池中反硝化菌以pH 6.5~8.0为最佳;污水处理厂的温度对反硝化菌无太大影响;反硝化停留时间以8 h为宜。[结论]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反硝化生物脱氮 缺氧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康爱彬 程艳坤 +2 位作者 霍鹏 何晓云 程彦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510-3512,共3页
[目的]探讨以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的效果。[方法]以棉秆、玉米秆、玉米芯和稻壳为碳源,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不同碳源的COD释放情况和脱氮效果。[结果]静态试验中,玉米芯和玉米秆的COD释放速率比稻壳和棉秆的高,棉秆和稻壳p... [目的]探讨以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的效果。[方法]以棉秆、玉米秆、玉米芯和稻壳为碳源,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不同碳源的COD释放情况和脱氮效果。[结果]静态试验中,玉米芯和玉米秆的COD释放速率比稻壳和棉秆的高,棉秆和稻壳pH的变化较小,玉米秆和玉米芯的pH先降后略有升高,最高趋于稳定。动态试验中,随着停留时间(241、26、h)的缩短,硝酸盐氮的浓度均逐渐升高,玉米秆和玉米芯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依然在70%以上,而棉秆和稻壳则下降比较明显;出水COD浓度随停留时间的缩短在减小,玉米秆和玉米芯的出水COD浓度均在100 mg/L以上,出水浓度偏高,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则过剩。[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的脱氮效率较高的碳源物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碳源 反硝化 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柔性双吡唑配体构筑的两个多酸基化合物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爱香 杨阳 +2 位作者 孙娜 应俊 王秀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12-1917,共6页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Keggin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H2bdpm)2(H2PMo12O40)]·3H2O(1)和[Ag(H2bdpm)2Na2(H2O)3(HSi W12O40)]·3H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Keggin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H2bdpm)2(H2PMo12O40)]·3H2O(1)和[Ag(H2bdpm)2Na2(H2O)3(HSi W12O40)]·3H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827(7)nm,b=12.888(7)nm,c=19.345(11)nm,α=80.414(10)°,β=89.761(10)°,γ=78.477(10)°,V=3088.6(3)nm3。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958(5)nm,b=12.965(5)nm,c=19.522(7)nm,α=80.731(6)°,β=89.284(6)°,γ=78.047(7)°,V=3166(2)nm3。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Keggin型多酸和[Cu(H2bdpm)2]+亚单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维链结构;化合物2中包含一个Si W12-Na构筑的无机链,而[Ag(H2bdpm)]+亚单元上下交替共价键连到该无机链上,进一步稳固了一维链的结构。标题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光催化性能,可作为潜在的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Keggin型多酸 光催化性能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焦其帅 胡永琪 +2 位作者 陈瑞珍 郝宏强 庞秀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4,共6页
用市售改性剂对自制的针形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填充到聚氯乙烯(PVC)材料中,研究了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填充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的PVC相比,添加5份改性针形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0%、... 用市售改性剂对自制的针形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填充到聚氯乙烯(PVC)材料中,研究了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填充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的PVC相比,添加5份改性针形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0%、冲击强度提高了7%;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改性针形纳米碳酸钙在PVC体系中分散均匀,冲击试样断面和拉伸试样断面均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阻燃添加剂TDCPP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玉红 汪亮 +1 位作者 张贺 胡亚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30,共3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在1 mol/L LiPF_6/(EC+EMC+DMC)(质量比为1∶1∶1)溶液中加入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TDCPP)组成阻燃电解质。并采用燃烧测试、热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的TD...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在1 mol/L LiPF_6/(EC+EMC+DMC)(质量比为1∶1∶1)溶液中加入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TDCPP)组成阻燃电解质。并采用燃烧测试、热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的TDCPP就能取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含10%TDCPP电池在150℃环境温度下高温测试,电池不失控。10%TDCPP在电池100次的循环过程中不破坏石墨电极的形貌,不影响SEI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1 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 阻燃剂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酸钡晶种法制备亚微米硫酸钡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勇 焦其帅 +3 位作者 崔琳 赵风云 刘润静 胡永其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7,41,共4页
使用硫酸钠、氯化钡和纳米硫酸钡晶种为原料,制备得到了亚微米级硫酸钡产品。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于产品硫酸钡颗粒的形貌、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 使用硫酸钠、氯化钡和纳米硫酸钡晶种为原料,制备得到了亚微米级硫酸钡产品。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于产品硫酸钡颗粒的形貌、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产物硫酸钡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且粒度分布逐渐变窄;两种反应物同时加入的加料方式所得产品粒径较大且粒度分布较宽;反应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产物颗粒粒径增大、粒度分布变宽。将0.5 mol/L氯化钡溶液滴加入含有纳米硫酸钡晶种的0.5 mol/L硫酸钠溶液中,保持反应温度为40℃,可以得到粒径为260 nm左右的硫酸钡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酸钡 亚微米级硫酸钡 晶种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纳米ZnO晶须及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雅博 田克情 +2 位作者 张彦 李璟 赵志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一400(PEG-400)的存在下,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得两种纳米碳酸盐前躯体:ZnCO3、Zn5(OH)6(CO3)2。分别以这两种碳酸盐为锌源,以氯化钾为助熔剂,在920℃煅烧2.5h制...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一400(PEG-400)的存在下,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得两种纳米碳酸盐前躯体:ZnCO3、Zn5(OH)6(CO3)2。分别以这两种碳酸盐为锌源,以氯化钾为助熔剂,在920℃煅烧2.5h制备得到ZnO晶须,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XSZ—D2型倒置生物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形貌分析。结果证明:在室温固相反应中,加入KCI助溶剂,纳米ZnO晶须的生长机理为固态纳米颗粒自组装生长过程,得ZnO晶须平均直径为150nm,长度为5.0~4.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ZnO晶须 助溶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EP和环基苯对F型锂离子电池的复合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玉红 汪亮 +2 位作者 孙娜 许新芳 唐致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3-1245,1301,共4页
将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和环基苯(CriB)作为F型(5Ah)锂离子动力电池添加剂以提高电池的耐高温性能同时对电池进行过充保护。循环伏安和环境电子扫描电镜(ESEM)研究结果表明;TCEP分解电压约为4.75V。CHB的氧化聚合电位... 将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和环基苯(CriB)作为F型(5Ah)锂离子动力电池添加剂以提高电池的耐高温性能同时对电池进行过充保护。循环伏安和环境电子扫描电镜(ESEM)研究结果表明;TCEP分解电压约为4.75V。CHB的氧化聚合电位在4.6V左右,被过充电池的LiMnO4正极表面覆盖一层CHB的聚合产物保证了电池过充时的安全性;电解液差热分析(DTA)曲线在260~360℃出现了TCEP的三个分解吸热峰。保证了电池在过热时的安全性;在150℃环境温度下对含5%TCEP和同时含5%CHB和TCEP的电池的耐高温测试中电池均不失控。且后者的耐高温效果优于前者;在1~10V过充实验中发现同时含5%CHB和TCEP电池的过充效果优于单独含有5%CHB的电池;而且TCEP和CHB对电池循环性能和荷电保持能力的影响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三(β-氯乙基)酯 环基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