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红 纪惠芳 +3 位作者 黄大庄 李会平 苏筱雨 李振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0菌株感染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白僵菌Bb00菌株处理后24 h,分生孢子即可以附着于桑天牛幼虫体表,48 h即可以萌发并侵入幼虫体表,使...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0菌株感染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白僵菌Bb00菌株处理后24 h,分生孢子即可以附着于桑天牛幼虫体表,48 h即可以萌发并侵入幼虫体表,使内表皮分解;菌丝进入血腔后开始增殖并向侵入点附近的脂肪、肌肉、气管等组织入侵。随着菌丝在幼虫体内的增殖,各组织器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 d后感染幼虫死亡,5 d后菌丝突破体表在虫体外形成菌丝层并有分生孢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球孢白僵菌 组织病理 光镜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苏筱雨 黄大庄 +2 位作者 贝蓓 黄秋娴 李振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8-520,共3页
为了探讨球孢白僵菌对桑天牛的致病机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用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氨基酸含量呈规律性变化:白僵菌侵入1d,... 为了探讨球孢白僵菌对桑天牛的致病机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用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氨基酸含量呈规律性变化:白僵菌侵入1d,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侵入4~5d,游离氨基酸总量又逐渐上升;受感染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其主要氨基酸中的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一样,先下降后上升,即是影响氨基酸总量变化的主要氨基酸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桑天牛 血淋巴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锈病生防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玉凤 宋艳祥 +2 位作者 张汀 刘大群 冉隆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7,23,共7页
为了获得小麦叶锈病的生物防治菌株,本试验利用从植物中分离的5株内生细菌(CN015r,CN017r,CN078,CN180,SH),JM218和WCS417r 2个根际细菌,WCS358的2种转基因菌株(WCS358::phl,WCS358::phz)以及龟裂链霉菌(CN124)和金色链霉菌(CN182)11个... 为了获得小麦叶锈病的生物防治菌株,本试验利用从植物中分离的5株内生细菌(CN015r,CN017r,CN078,CN180,SH),JM218和WCS417r 2个根际细菌,WCS358的2种转基因菌株(WCS358::phl,WCS358::phz)以及龟裂链霉菌(CN124)和金色链霉菌(CN182)11个菌株作为供试菌,进行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萌发抑制试验,获得了7株对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有效的菌株分别筛选标记其抗利福平的突变体菌株,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采用浸种和喷雾两种方法,对小麦叶锈病进行室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经浸种处理后,CN180r菌株对小麦叶锈病具有明显的防效,严重度比对照下降了50.2%。在喷雾处理中,CN124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下降了71.1%。经过分子鉴定,CN180测序后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与编号为EU761590.1菌株的相似性达97%,为桔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antiaca),该菌能够在小麦体内定殖,也可以到达小麦的表面,获得了对小麦叶锈病有防治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生物防治 内生细菌 浸种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水剂对草莓连作障碍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赤国彤 李亚宁 +3 位作者 李星 冯丽娜 张汀 刘大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为了解链霉菌水剂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了链霉菌(men-myco-93-63)水剂温室盆栽灌根试验和大棚栽培灌根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链霉菌水剂处理草莓的开花率比对照高16%,平均果重高2.7g,植株死亡率下降16%,相对防效达57.1%;大... 为了解链霉菌水剂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了链霉菌(men-myco-93-63)水剂温室盆栽灌根试验和大棚栽培灌根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链霉菌水剂处理草莓的开花率比对照高16%,平均果重高2.7g,植株死亡率下降16%,相对防效达57.1%;大棚栽培链霉菌水剂提高了单果重,植株死亡率下降17.3%,相对防效达50.6%。结论:链霉菌水剂能显著增强草莓的抗连作障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链霉菌 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樊玉松 康占海 赤国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本试验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缩聚反应工艺过程,研究了界面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种类、农药与壁材投入比、分散剂种...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本试验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缩聚反应工艺过程,研究了界面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种类、农药与壁材投入比、分散剂种类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和包覆率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囊壁材料,界面聚合时间为12h,搅拌速度为1000r/min,选用乳化剂A:农乳500^#=3:1,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3μm,包覆率在90%以上,包覆率和流动性良好的微胶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聚脲 阿维菌素 微胶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