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亚亚 张娜 +2 位作者 李林懋 杨文香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58-2166,共9页
选用16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叶锈性鉴定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初步分析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利用21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这14个品种(系)中可能含的抗叶锈基因进行鉴定。... 选用16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叶锈性鉴定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初步分析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利用21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这14个品种(系)中可能含的抗叶锈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98351-2-2-2-1可能含Lr3a、Lr28和Lr50;9629-03A-4-1-1可能含Lr37;97167-1-2-1-1-2-1、919-20-2c2、9589、免中438、9916-8-6和9916-8-18含Lr26;96104-1-5-1c2可能含Lr28;00-55-3-1-1含Lr1;1R13可能含Lr24、Lr37和Lr38;1R17可能含Lr24和Lr38;1R35含Lr10和Lr34,还可能含Lr3a和Lr50;9524-1-2-2-1含未知抗叶锈基因或本试验使用的已知抗病基因以外的抗叶锈基因。所有品种(系)均不含Lr9、Lr19、Lr20、Lr21、Lr29、Lr35、Lr42和Lr47基因。测试的14个品种(系)中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小麦品系的抗叶锈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孙一 胡亚亚 +1 位作者 杨文香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2-768,共7页
为探究供试的6个小麦品系对叶锈病的抗性状况及所含的抗叶锈基因,利用苗期基因推导、成株期抗病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检测进行综合鉴定。结果表明,6个小麦品系中,cp02-62--8-1-1可能含有Lr3bg、Lr42和Lr44;cp01-27-3-3-177可能含有Lr2c、L... 为探究供试的6个小麦品系对叶锈病的抗性状况及所含的抗叶锈基因,利用苗期基因推导、成株期抗病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检测进行综合鉴定。结果表明,6个小麦品系中,cp02-62--8-1-1可能含有Lr3bg、Lr42和Lr44;cp01-27-3-3-177可能含有Lr2c、Lr3bg、Lr16、Lr26和Lr42;cp20-3-3-4-178和cp02-39-2-4-377可能含有Lr16和Lr26;cp20-30-1-5-218可能含有Lr3、Lr3bg、Lr11、Lr17和Lr26;cp20-38-4-3-2具有很好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性,可能含有Lr16、Lr26、Lr37和其他抗叶锈基因。测试的6份小麦材料不含有Lr1、Lr9、Lr10、Lr12、Lr19、Lr20、Lr21、Lr24、Lr28、Lr29、Lr34、Lr35、Lr38、Lr41和Lr47。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系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具有较好的抗叶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叶锈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中TaABC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苑莹 胡亚亚 +2 位作者 李建嫄 杨文香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5-1533,共9页
为了挖掘新的抗小麦叶锈病基因,以被无毒小麦叶锈菌诱导的TcLr19为研究对象,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在TcLr19中克隆到抗病相关基因TaABCF,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TaABCF基因的DNA... 为了挖掘新的抗小麦叶锈病基因,以被无毒小麦叶锈菌诱导的TcLr19为研究对象,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在TcLr19中克隆到抗病相关基因TaABCF,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TaABCF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3 100bp和1 885bp,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含有两个核苷酸结合域,具有WalkerA、WalkerB和WalkerC保守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ABCF基因与来自乌拉尔图小麦的EMS53714.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ABCF基因在小麦TcLr19与小麦叶锈菌FHPL非亲和互作前期表达提高,而在感病小麦Thatcher与小麦叶锈菌FHPL的亲和互作后期表达受抑制,且在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的表达早于水杨酸(SA)处理,说明TaABCF基因参与小麦的抗叶锈反应,且对ABA和MeJA的响应要早于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ABCF 基因克隆 小麦叶锈病 表达分析 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4
作者 谢欢 杨文香 +4 位作者 彭巧慧 赵丽娟 刘力伟 张娜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以Thatcher及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开展了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研究,获得了适合小麦MITE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所用56对引物有27对获得稳定扩增。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MITE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抗叶锈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艳红 刘欢 +4 位作者 师丽红 温晓蕾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6-1134,共9页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性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性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19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28个微核心种质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新克旱9号可能含有Lr17、Lr2b、Lr14a和Lr33;兴义4号可能含有Lr26、Lr36和Lr37;紫皮可能含有Lr2b和Lr34;大白皮含有Lr1;毕红穗含有Lr1、Lr10和Lr34;中优9507含有Lr10;小白麦、红粒当年老、老麦、蝉不吱、苏麦3号和车锏子含有Lr1和Lr34;红花早可能含有Lr1、Lr34、Lr14a和Lr2b;江西早、泡子麦、三月黄、有芒扫谷旦、阜阳红、成都光头和酱麦可能含有Lr34;敦化春麦和甘肃96可能含有Lr28;欧柔可能含有Lr34、Lr16、Lr11、Lr3bg和Lr33;此外,新克旱9号、兴义4号、红花早、红粒当年老、欧柔、有芒扫谷旦、成都光头、甘肃96、小红皮、定兴寨、中优9507和红冬麦中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在这28份种质中,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9、Lr35、Lr38和Lr47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微核心种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叶锈病基因 基因推导 成株期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微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任晓娣 刘彦慧 +4 位作者 李建嫄 张娜 彭巧慧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79,共7页
为获得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所构建的非亲和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Contig 914)为靶序列,用RT-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分离克隆到片段为3 042bp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符合典型单子叶植物... 为获得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所构建的非亲和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Contig 914)为靶序列,用RT-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分离克隆到片段为3 042bp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符合典型单子叶植物的CC-NBS-LRR结构模式,命名为TaNLR。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2 739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具有连续的Poly A尾和典型的加尾信号AATTAA。ProtParam程序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912个氨基酸。发育树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大麦的NBS-LRR类抗病基因蛋白同源性最高达89%。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TaNLR基因受叶锈菌诱导下调表达。本研究在TcLr19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同源基因,这为明确NBS-LRR在小麦抗叶锈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富含亮氨酸重复(LRR)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枯穂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嫄 张娜 +4 位作者 刘峰 张徐明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筛选获得对花椒枯穗病菌有效的生防菌。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从供试的305株测试菌株中筛选到4株对花椒枯穂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1株拮抗效果最好,... 筛选获得对花椒枯穗病菌有效的生防菌。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从供试的305株测试菌株中筛选到4株对花椒枯穂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1株拮抗效果最好,代号为Z-X-225,抑菌带为8 mm。筛选获得的这株生防菌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通过生物测定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确定这个生防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枯穂病 链格孢 生物防治 多粘类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小麦育种亲本抗叶锈基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亚亚 孙一 +5 位作者 张河山 魏学军 杜冬冬 杨文香 刘大群 陆和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2-809,共8页
选取19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8个小麦育种亲本进行成株期和苗期抗叶锈病鉴定及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1个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出L83#-5与L83#-6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和Lr42;L/PL2003-1含有Lr1,... 选取19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8个小麦育种亲本进行成株期和苗期抗叶锈病鉴定及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1个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出L83#-5与L83#-6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和Lr42;L/PL2003-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28和Lr42;贵农13号可能含有Lr28;92R137可能含有Lr2c和Lr28;L20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16和Lr28;TM可能含有Lr41和其他抗叶锈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8个小麦育种亲本中TM的抗叶锈性最好,具有很好的抗叶锈病应用潜力,可作为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重要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亲本 抗叶锈基因 基因推导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室内药剂筛选与复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毓妹 王志 +3 位作者 毕铭照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45-250,共6页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25 g/L适乐时和27%酷拉斯,其次是1%申嗪霉素。将适乐时和酷拉斯分别与生物制剂申嗪霉素进行二元复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和适乐时、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防治小麦纹枯病菌时,均具有一定相加作用,其中,申嗪霉素和适乐时配比为9∶1,5∶5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4∶6,3∶7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25 g/L适乐时、27%酷拉斯和1%申嗪霉素均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剂,而且申嗪霉素与适乐时、酷拉斯均可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申嗪霉素 杀菌剂 复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淑英 魏长拴 +1 位作者 徐扩 朱杰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用2个马铃薯品种:春薯4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抗病)和津引8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感病)对采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河北、云南、四川、黑龙江)的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侵染率、病斑面积、产...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用2个马铃薯品种:春薯4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抗病)和津引8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感病)对采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河北、云南、四川、黑龙江)的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和寄生适合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性、寄生适合度和其地域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源于河北的菌株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最强,而来源于四川的菌株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致病性 寄生适合度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内生细菌W-1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毓妹 李寒冰 +4 位作者 毕铭照 王志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8-282,共5页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株内生菌菌株中,有4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W-1的抑菌效果最好;用其发酵液处理小麦纹枯病菌,导致菌丝形态畸形、消融,甚至断裂;发酵液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且该菌株可以在小麦植株中稳定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植物内生细菌 拮抗作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S在小麦叶锈菌中的多态性分析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冬冬 张毓妹 +2 位作者 张河山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6,共6页
由小麦叶锈菌引起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为研究小麦叶锈菌流行群体的毒力构成和亲缘关系,利用IGS(Intergenic spacer)特殊引物(L318和5SK)对71个小麦叶锈菌IGS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小种间的IGS存在多样性,但... 由小麦叶锈菌引起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为研究小麦叶锈菌流行群体的毒力构成和亲缘关系,利用IGS(Intergenic spacer)特殊引物(L318和5SK)对71个小麦叶锈菌IGS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小种间的IGS存在多样性,但多样性与小种毒力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和小种的区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差异带型进行分析,获得IGS-1、IGS-2的序列。IGS在小麦叶锈菌种内存在多态性,这有益于开发和建立IGS分子标记,并为研究锈病流行群体结构和追溯年度流行的病原来源,以及该病菌的生物学进化提供依据。同时利用IGS可以预测病害发生的流行群体,进而有针对性的种植抗病品种来防治叶锈病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基因间隔区多样性 地域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菌Z-L-22不同剂型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赛 张维宏 +3 位作者 李建嫄 杨文香 张娜 刘大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以对番茄溃疡病菌拮抗效果良好的西唐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onii)菌株Z-L-22为研究对象,开发出3种大田应用剂型——水剂、颗粒剂和片剂,确定了片剂最佳发酵组分,并测定不同剂型在温室和棚室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 以对番茄溃疡病菌拮抗效果良好的西唐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onii)菌株Z-L-22为研究对象,开发出3种大田应用剂型——水剂、颗粒剂和片剂,确定了片剂最佳发酵组分,并测定不同剂型在温室和棚室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10×发酵液稀释液、固体发酵物5g和片剂1g于番茄定植时施用,对番茄溃疡病防效可达到80%以上;棚室番茄定植75d后,经过水剂、颗粒剂、片剂处理后的番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显著低于硫酸链霉素处理和空白对照。其中片剂由于具有成本低、易储存运输、持效期长等优点,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田间防效 剂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河农6251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晓娣 杜冬冬 +4 位作者 张河山 姚宏鹏 赵赛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9,共8页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有Lr2c和Lr17a;遗传分析表明,河农6251对叶锈菌PBGP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暂命名为Lr H6;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6251 F2群体和F3家系,结果位于1B染色体的3个SSR标记wmc419、wms582和barc120与Lr H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1.6,25.8,27.9 c M。河农6251中含有Lr26、Lr ZH84等多个抗叶锈基因,其对PBGP的抗性由一对位于1BL染色体上的显性抗叶锈基因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遗传分析 遗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叶锈病中间材料的Lr24、Lr3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志 安哲 +5 位作者 范学锋 张徐明 张立荣 张英姿 杨文香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加速小麦抗叶锈优质品种的培育,利用Lr24、Lr38的分子标记对优质品种豫麦34、中优9507和高抗叶锈品系1R17的杂交F3:4代的优质材料进行了目的基因的鉴定。结果从150份杂交后代F3:4中筛选出了70份聚合Lr24和Lr38的高抗优质材料,其余80... 为加速小麦抗叶锈优质品种的培育,利用Lr24、Lr38的分子标记对优质品种豫麦34、中优9507和高抗叶锈品系1R17的杂交F3:4代的优质材料进行了目的基因的鉴定。结果从150份杂交后代F3:4中筛选出了70份聚合Lr24和Lr38的高抗优质材料,其余80份材料表型为抗叶锈病,但不含Lr24和Lr38或仅含二者之一。本研究避免了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盲目性,提高了抗叶锈基因选择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Lr24和Lr38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载体及温度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宏鹏 张河山 +6 位作者 杜冬冬 赵赛 闫红飞 孟庆芳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25-128,共4页
旨在探索小麦叶锈菌寄主体外萌发的适宜载体及温度,并为小麦叶锈菌的孢子萌发阶段RNA转录组分析提供优良的试验材料。采用高湿度黑暗培养法,以新鲜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FHJT的夏孢子为供试材料,测试不同载体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特性的... 旨在探索小麦叶锈菌寄主体外萌发的适宜载体及温度,并为小麦叶锈菌的孢子萌发阶段RNA转录组分析提供优良的试验材料。采用高湿度黑暗培养法,以新鲜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FHJT的夏孢子为供试材料,测试不同载体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所测最适温度20℃下,以6种不同材料为培养载体,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芽管生长率和芽管生长长度均有显著差异,在无纺布上的夏孢子的芽管长度最长达到465.85μm,微孔滤膜上的夏孢子芽管伸长速度最快,而在这6种材料上夏孢子12 h的萌发率基本相同。微孔滤膜更利于萌发孢子的收集,因此,微孔滤膜是最适宜的萌发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夏孢子 萌发 培养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叶锈基因Lr34在46个小麦育种资源中的分布及其抗性表现
17
作者 张河山 魏学军 +3 位作者 杜冬冬 王飞 杨文香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Lr34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慢锈基因,慢锈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持久抗病性的方法之一。为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含有Lr34的信息,利用csLv34标记检测了46个小麦育种资源中Lr34的分布情况,并对46个小麦育种资源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分子... Lr34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慢锈基因,慢锈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持久抗病性的方法之一。为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含有Lr34的信息,利用csLv34标记检测了46个小麦育种资源中Lr34的分布情况,并对46个小麦育种资源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分子检测表明,在46个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含有Lr34基因(分布率为15.2%),含有Lr34基因的品种成株期抗叶锈性较强,虽然有些品种的侵染型为3~4,但严重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Lr34 分子标记 分子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