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及其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金皋 韩建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介绍了活性氧的种类、代谢途径和测定方法 ,以及植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机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活性氧的产生及遗传基础 ,重点对活性氧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抗病信号转导、抗菌作用、膜脂氧化、细胞壁强化。
关键词 活性氧 抗病性 过敏性细胞死亡 植物 病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CaM信使系统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霍建飞 宋水山 +3 位作者 李星 杨文香 付胜杰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234-239,共6页
研究Ca2+.CaM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过程,为更深入了解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测定小麦种子经CaM拮抗剂TFP(三氟拉嗪)、CPZ(氯丙嗪)和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 sulfonamide)以及C... 研究Ca2+.CaM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过程,为更深入了解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测定小麦种子经CaM拮抗剂TFP(三氟拉嗪)、CPZ(氯丙嗪)和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 sulfonamide)以及CaCl2预处理后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后在不同时间点的酶活性。另外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小麦接种亲和小种和非亲和小种后CaM不同亚型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叶片接种非亲和性叶锈菌后,TFP、CPZ和W-7浸种处理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小麦叶片接种亲和性叶锈菌后,CaCl2预处理加剧了过氧化物酶(POD)、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这说明Ca2+.CaM信使系统可能在小麦抗叶锈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CaM亚型可能调控不同的抗病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Ca2+·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BS类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立荣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6,共4页
利用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结构P-loop和GLPL合成简并引物,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4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3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gene 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 利用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结构P-loop和GLPL合成简并引物,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4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3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gene 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之间相应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36.9%~98.3%之间。对甘薯RGAs和4个已克隆植物NB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ase-2、Kinase-3a、GLPL抗病基因所共有的保守结构。同时对分离的RG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这些RGAs与Xa1、RPS2聚在一起,并且符合nonTIR RGAs类型。这些结果表明小麦与其他物种的NBS类RGAs可能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BS 抗病基因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杰华 张志铭 +2 位作者 李玉琴 田世民 常建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3-75,共3页
对 1996— 1997年采自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 2 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在白云豆 -V8蔬菜汁培养基上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发现 ,在 2 8个菌株中 ,18个菌株为A1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6 4.3% ;10个菌株为A2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对 1996— 1997年采自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 2 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在白云豆 -V8蔬菜汁培养基上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发现 ,在 2 8个菌株中 ,18个菌株为A1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6 4.3% ;10个菌株为A2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35 .7% ,其中 9个菌株采自承德市围场县 ,1个菌株采自张家口市康保县。说明在河北省的 2个马铃薯主产区均存在A2交配型 ,且在同一块田中同时存在A1和A2交配型。同时还发现该病菌单位面积产生卵孢子的数量差异很大 ,为 10~ 2 30 0个·cm-2 。并对藏卵器、雄器、卵孢子的大小、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卵孢子 交配型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麦上实施基因沉默的VIGS系统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荣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改造的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载体在单子叶植物中能够介导基因沉默,因此BSMV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试验通过在近等基因系TcLr24中对BSMV VIGS载体... 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改造的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载体在单子叶植物中能够介导基因沉默,因此BSMV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试验通过在近等基因系TcLr24中对BSMV VIGS载体系统进行优化,以保证更方便地在小麦近等基因系(NIL)中实施VIGS功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VIGS 基因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基因推导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9-72,共4页
选用 17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 1999年河北省使用的 2 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抗叶锈性基因的推导。通过与2 1个抗叶锈单基因系的反应型比较 ,鉴定出Lr1、Lr14a、Lr2 6和Lr37等 4个抗叶锈基因。 890 1含有Lr1;5 10 8和4185可能含有Lr1或含... 选用 17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 1999年河北省使用的 2 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抗叶锈性基因的推导。通过与2 1个抗叶锈单基因系的反应型比较 ,鉴定出Lr1、Lr14a、Lr2 6和Lr37等 4个抗叶锈基因。 890 1含有Lr1;5 10 8和4185可能含有Lr1或含与Lr1不同的抗性基因 ;中麦 9号含有Lr14a及其它抗性基因 ;842 5 1、邯郸 45 6 4、71- 3、梁麦2、7118- 8、85 9- 34、85 9- 39和矮三共 8个品种 (系 )含有Lr2 6抗性基因 ;2 6 31、北农 8、鲁麦 2 3、高优 5 0 3、97- 11、益麦 1含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 ;冀麦 38、京 38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抗性基因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叶锈基因Lr20、Lr28、Lr29的STS、SCAR标记在近等基因系上的特异性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莉 陈云芳 +2 位作者 杨文香 闫红飞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2-406,共5页
为了把特异性分子标记与抗病性鉴定有效地结合起来,用含有不同抗叶锈基因的54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对与抗叶锈基因Lr20、Lr28和Lr29(Lr29UBC和Lr29OPY)连锁的STS、SCAR标记进行特异性验证,结... 为了把特异性分子标记与抗病性鉴定有效地结合起来,用含有不同抗叶锈基因的54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对与抗叶锈基因Lr20、Lr28和Lr29(Lr29UBC和Lr29OPY)连锁的STS、SCAR标记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分别扩增出片段大小依次为540、378、1 000、900bp的条带,与报道片段大小一致。同时发现与抗病基因Lr20、Lr29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及与Lr29连锁的两个SCAR标记Lr29UBC、Lr29OPY在NILs中特异性较好,但Lr28的PCR-STSLr28扩增产物不仅在其亲本中,而且在其余53个近等基因系中都扩增出与报道大小相同的378 bp的条带。验证结果表明,与抗病基因Lr20、Lr29连锁的STS、SCAR分子标记在NILs中特异性较好,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叶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Lr28的STS分子标记没有特异性,不能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 近等基因系 抗叶锈病基因 STS分子标记 SCA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锈菌胁迫下的小麦基因组MSAP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付胜杰 王晖 +3 位作者 冯丽娜 孙一 杨文香 刘大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内源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胁迫为植物提供一种内在的表观遗传进化动力。研究生物胁迫下DNA甲基化的变异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生物学功能... 内源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胁迫为植物提供一种内在的表观遗传进化动力。研究生物胁迫下DNA甲基化的变异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生物学功能。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在苗期对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TKTJ分别表现为小种特异性抗病反应和感病反应。文章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了小麦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在生物胁迫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用60对MSAP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并没有诱导稳定且特异的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但发现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之间存在表观遗传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小麦叶锈菌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 myces spp.)对几种蔬菜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魏艳敏 刘大群 +1 位作者 田世民 张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5-68,共4页
测定了 2 6株链霉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甘蓝黑腐病菌、白菜软腐病菌和大肠杆菌这 5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 :在供试的 2 6株链霉菌中 ,菌株Men -myco - 93- 6 3、6 3、Mycostop、GS - 93- 10、GS - 93 - 3和GS - 93- ... 测定了 2 6株链霉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甘蓝黑腐病菌、白菜软腐病菌和大肠杆菌这 5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 :在供试的 2 6株链霉菌中 ,菌株Men -myco - 93- 6 3、6 3、Mycostop、GS - 93- 10、GS - 93 - 3和GS - 93- 2 3对番茄早疫病菌 ,菌株 15、6 3、GS - 93- 10、93和Mycostop对番茄灰霉病菌 ,菌株 32、GS - 93- 2、GS - 93- 3、GS - 93 - 2 3和 93对甘蓝黑腐病菌 ,菌株GS - 93- 3、GS - 93- 2 31、GS - 93- 10和Men -myco - 93- 38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强 ,它们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化学药剂 ,白菜软腐病菌无抑菌活性强的菌株 ,只有菌株GS - 93 -10和GS - 9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链霉菌 病原菌 生物防治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分析Ⅰ.应用CTAB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 被引量:35
10
作者 安鑫龙 董金皋 韩建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采自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 5省的 1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液体培养 ,然后采用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 ,通过 75 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 ,最后将所提取的DNA在热循环仪PE - 480 0上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 用采自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 5省的 1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液体培养 ,然后采用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 ,通过 75 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 ,最后将所提取的DNA在热循环仪PE - 480 0上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果发现 ,所提取的DNA的OD2 60 /OD2 80 比值介于 1.730~ 1.847之间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得到了较清晰的扩增图谱 ,从而证明采用的CTAB法是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并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RAPD 分析 DNA提取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血清学检测——抗原处理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亚宁 魏艳敏 +2 位作者 刘大群 杨文香 张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血清学检测 超氧化物歧化酶 e抗原 间接ELISA方法 棉花黄萎病菌 菌丝蛋白 交叉反应 抗血清 尖孢镰刀菌 抗原免疫 阳性反应 非特异性 致病类型 反应沉淀 测定试验 V20 扩散法 专化性 生理型 ADD 研磨 酶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冰麦33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其抗性基因推导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莉 刘华梁 +4 位作者 陈云芳 杨文香 张全宝 孟庆芳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9-152,共4页
为明确小冰麦33在抗叶锈病方面的应用前景,选用了来自全国21个地区不同年份的214株叶锈菌株对小冰麦33进行苗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4株菌株中,只有云南与贵州两地区各出现了一个使其产生高侵染型的菌株,说明小冰麦33对我国小麦... 为明确小冰麦33在抗叶锈病方面的应用前景,选用了来自全国21个地区不同年份的214株叶锈菌株对小冰麦33进行苗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4株菌株中,只有云南与贵州两地区各出现了一个使其产生高侵染型的菌株,说明小冰麦33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较强的苗期抗病性,可在我国大部分麦区使用。试验选用19个具有较好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和49个已知的抗叶锈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了抗叶锈基因推导,推导出小冰麦33中可能含有Lr2a、Lr3a、Lr23、Lr44及未知抗叶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麦33 叶锈菌 鉴定 抗叶锈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链霉菌S23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孟庆芳 张汀 +2 位作者 杨文香 田世民 刘大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当葡萄...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当葡萄糖为碳源 ,花生饼粉或黄豆饼粉为氮源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S23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棉花 黄萎病 拮抗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志辉 张志铭 +1 位作者 朱杰华 赵会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综述了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对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结了当前用于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种类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对于致病疫霉抗性遗传研究和抗性治理及药剂防治都具... 综述了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对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结了当前用于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种类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对于致病疫霉抗性遗传研究和抗性治理及药剂防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抗药性 抗性遗传 杀菌剂 马铃薯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金栋 陈新民 +4 位作者 何中虎 伍玲 白斌 李在峰 夏先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7-1564,共8页
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 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在四川郫县和甘肃天水进行条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分析21个株系条锈和叶锈病的最大严重度和病程曲线下面积,检测单个QTL和QT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QPm.caas-4DL、QPm.caas-6BS和QPm.caas-2BL对条锈病均有显著的抗性,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9%、14.1%和17.3%;QPm.caas-4DL对叶锈病也有显著抗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DL/QPm.caas-2BS/QPm.caas-2BL和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BS/QPm.caas-2B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显著高于两亲本,它们均含有来自百农64的QPm.caas-4DL以及来自鲁麦21的QPm.caas-2BL和QPm.caas-2BS,表明这些QTL具有明显的兼抗性效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聚合慢病性QTL越多,慢病性越强,聚合4-5个慢病性QTL时,株系可达到高抗甚至接近免疫的水平,是选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慢病性 持久抗性 基因聚合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92,共5页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链霉菌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且随着叶面喷施后与接种白粉菌时间间隔的缩短,防效有增高趋势,而喷施特谱唑则表现了相反的趋势;3株链霉菌叶面喷施的防效差异不大,M63的防治效果较稳定;3株链霉菌浸种结合预防性叶面喷施的防病效果和变化趋势与单独叶面喷施链霉菌的防效相似。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M63和S93浸种处理显著地增加株高,相反S15显著降低了株高。3株链霉菌均显著地增加黄瓜植株的叶片数。总之,链霉菌M63的防效优于S15和S93,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黄瓜白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法快速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志明 朱水芳 +1 位作者 张成良 田文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7-79,共3页
根据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从感染PLRV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 ,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 ,得到一条长度约 6 2 0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 ,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建立了... 根据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从感染PLRV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 ,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 ,得到一条长度约 6 2 0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 ,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LRV检测的新方法 ,其灵敏度要比PLR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高 10 4倍 ,在基因水平上为PLRV的检测提供了更新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卷叶病毒 病毒检测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周俊义 刘孟军 侯保林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枣疯病病原及其检测技术、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生理生化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枣树 枣疯病 病原 植原体 侵染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及各亚型基因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霍建飞 宋水山 +2 位作者 李星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5-179,共5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接种亲和或非亲和性叶锈菌后,CaM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接菌后12h内CaM的4个亚型基因表达量与不接菌对照相比相差不大。小麦接种非亲和叶锈菌,48...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接种亲和或非亲和性叶锈菌后,CaM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接菌后12h内CaM的4个亚型基因表达量与不接菌对照相比相差不大。小麦接种非亲和叶锈菌,48,72,96h后,CaMSF-1表达量分别比亲和组合高24.6%,26.6%,38.8%;接种24,48h后,CaMSF-4表达量分别高出亲和组合26.8%和28.0%;在接种后24~96h这一过程中,CaMSF-2表达量均低于亲和组合中,而CaMSF-3表达量与亲和组合表达量相差不大。接种非亲和叶锈菌后,在第24h、第48h小麦CaM表达量分别高于亲和组合18.1%和47.9%,而在第72h和第96hCaM表达量又低于亲和组合。上述结果暗示,CaM可能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反应,并且具有亚型特异性。小麦中CaMSF-1和CaMSF-4可能与小麦抗叶锈病相关,CaMSF-2可能与小麦感叶锈病相关,而CaMSF-3可能不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钙调素 亚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生物测定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利辉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 试验用 3种有机溶剂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对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毒素进行了萃取 ,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玉米叶片及根冠细胞的毒性最大。故推测特异性组分的极性很大 ,介于乙酸乙酯和水之间 ,且该组分在乙酸乙酯和水中溶解度最大。进而将培养滤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并对粗提物进行组分分析 ,得到了含有 5种组分的HPLC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HT-毒素 生物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