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康健 张林 +2 位作者 张梦雅 闫红飞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平均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45.45%,46.75%,22.64%。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1~9,3种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2.6、1.3。2对小麦叶锈菌中单一等位基因的EST引物EST-6和EST-23可在小麦叶锈菌中分别扩增出625和384bp的特异片段。进一步用其他6种锈菌和小麦散黑穗病菌对这2个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均未扩增出其特异性片段,表明引物EST-6和EST-23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分子标记 EST-SSR SSR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锈菌与小麦互作过程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琳 栗小英 +2 位作者 张艳俊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的重要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即PR2。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11个PR2基因,暂命名为TcLr19PR2-1~11,其中具有完整开放阅...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的重要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即PR2。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11个PR2基因,暂命名为TcLr19PR2-1~11,其中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基因包含1 005bp,编码334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显示,TcLr19PR2属于糖基水解酶第17家族(GHF17),且均为碱性蛋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表达明显受小麦叶锈菌诱导,在非亲和组合中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同时明确其表达受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逆境信号分子的诱导。本研究构建了TcLr19PR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pEASY-PR2,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0kDa的融合蛋白,最佳诱导条件为:28℃,0.3mmol/L IPTG。说明TcLr19PR2基因可能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为明确PR2基因在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体系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为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病程相关蛋白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冯龙 魏娇洋 +4 位作者 陈英化 李亚宁 张汀 刘大群 赤国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1,88,共6页
为了研制出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本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其氮源、碳源和粘合剂,并在田间试验评价该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片剂中载体硅藻土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 为了研制出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本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其氮源、碳源和粘合剂,并在田间试验评价该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片剂中载体硅藻土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种子液最适质量体积比为2∶1,碳源为蔗糖,浓度15%;氮源为花生饼粉,浓度为15%;粘合剂聚乙二醇6000或玉米淀粉。制备的片剂重量差异符合标准,含菌量3×107cfu/g,含水量2%,杂菌率为1%,4℃真空条件下保存120d,菌含量仍能达到2×105 cfu/g。Men-myco-93-63片剂1.0g/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到88.66%,皮棉产量达到2245.50kg/km2,明显优于其它对照药剂。生物农药片剂作为一种新农药剂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片剂 双因素方差分析法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小麦抗叶锈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艳俊 杨毅清 +2 位作者 袁心悦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探明小麦‘TcLr19’抵抗小麦叶锈菌侵染的内在分子机制,挖掘与抗叶锈菌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Illumina NextSeq500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genes,DEGs)8970... 为了探明小麦‘TcLr19’抵抗小麦叶锈菌侵染的内在分子机制,挖掘与抗叶锈菌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Illumina NextSeq500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genes,DEGs)897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49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4017个。差异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Pathway富集分析,被归于1 790个GO类别,定位到84个代谢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转录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与RNA-se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为小麦TcLr19抗小麦叶锈菌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基因 GO富集 KEGG数据库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半夏疫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华义 何运转 +3 位作者 张艳杰 刘廷辉 李亚宁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明确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安国地区掌叶半夏疫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鉴定。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疫霉菌、镰刀菌、链格孢菌等几种候选病原菌,健康植株在... 为明确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安国地区掌叶半夏疫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鉴定。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了疫霉菌、镰刀菌、链格孢菌等几种候选病原菌,健康植株在接种疫霉菌菌株后,出现了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该疫霉菌株最高生长温度为36℃,异宗配合,孢子囊有明显的一个乳突,脱落孢囊柄平均长度约为2.9μm,其rDNA-ITS序列比对结果与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同源性为99%。结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掌叶半夏疫病的病原菌为Ph.parasi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半夏 寄生疫霉 病原菌鉴定 RDNA-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溃疡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赛 李建嫄 +4 位作者 周颖 杨文香 贵亚欣 张娜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以SYBR Green I为指示剂,建立了番茄溃疡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番茄溃疡病菌特异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设计了4条引物进行LAMP扩增,通过对体系中各成分进行优化,最终确定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200ng,MgSO4的适宜... 以SYBR Green I为指示剂,建立了番茄溃疡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番茄溃疡病菌特异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设计了4条引物进行LAMP扩增,通过对体系中各成分进行优化,最终确定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200ng,MgSO4的适宜浓度为3.0mmol/L,Bst DNA聚合酶2U,dNTPs的适宜浓度为0.3mmol/L,外引物与内引物之比为1∶3时扩增效果较好,在65℃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在优化的体系条件下,获得的反应产物经SYBR Green I染色后,肉眼观察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0CFU/mL,且对番茄溃疡病菌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产抗生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兴 刘亚南 +2 位作者 甄丹妹 刘大群 赤国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以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为发酵菌株,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抗生素产量为响应值,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具有正显著效应的花生饼粉... 以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为发酵菌株,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抗生素产量为响应值,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具有正显著效应的花生饼粉和玉米浆。其次,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采用中心复合试验对这2个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含量配方为葡萄糖2%,可溶性淀粉1%,花生饼粉4.96%,玉米浆2.66%,氯化钠0.4%,碳酸钙0.3%,磷酸二氢钾0.02%。优化后发酵培养基抗生素产量为2 030.6 mg/L,比优化前的771.9 mg/L提高了1.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发酵 抗生素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Lr19PR1、TcLr19PR2和TaLr19TLP1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菲 张艳俊 +3 位作者 梁芳 张家瑞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1,共5页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功克隆得到3个病程相关蛋白PR1、PR2和PR5的序列,分别命名为TcLr19PR1、TcLr19PR2和TaLr19TLP1。将这3个基因分别连接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上,并转化到感受态菌株Y2HGold中,检测其毒性和自激活性。结果显...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功克隆得到3个病程相关蛋白PR1、PR2和PR5的序列,分别命名为TcLr19PR1、TcLr19PR2和TaLr19TLP1。将这3个基因分别连接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上,并转化到感受态菌株Y2HGold中,检测其毒性和自激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包含目的基因的诱饵重组载体pGBKT-7-TcLr19PR1、pGBKT-7-TcLr19PR2和pGBKT-7-TaLr19TLP1;将转化产物涂布于SD/-Trp/X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出现阳性克隆;毒性检测中,将3个诱饵重组载体与空载体在SD/-Trp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诱饵无毒性;自激活检测试验中,重组载体无法在二缺、三缺和四缺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证明诱饵无自激活性。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的3个诱饵重组载体可用于3个PR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程相关蛋白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自激活检测 毒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诱抗粗蛋白对黄瓜的诱抗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景红 韩兴 +5 位作者 甄丹妹 孟庆芳 康占海 王冰 李亚宁 刘大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79,共8页
玫瑰黄链霉菌Strempomyces roseoflavus 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链霉菌,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探明该生防菌产生的诱抗粗蛋白对黄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玫瑰黄链霉菌Strempomyces roseoflavus 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链霉菌,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探明该生防菌产生的诱抗粗蛋白对黄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发现诱抗粗蛋白诱导黄瓜叶片灰霉病发病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经组织染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发现诱抗粗蛋白可以诱导黄瓜叶片中活性氧(ROS)的积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显著提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发现诱抗粗蛋白还可以诱导黄瓜叶片中PR-1a、PR-3、PR-9和NPR1等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试验结果表明Men-myco-93-63产生的诱抗粗蛋白能够诱导黄瓜抗病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 诱抗蛋白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活性 抗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快速鉴定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的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芳 刘亦菲 +2 位作者 崔钟池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研究拟采用农杆菌瞬时表达体系,在小麦叶片中快速表达目的基因,以鉴定其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已克隆获得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构建到小麦过表达载体pLGY-02,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然后以感病... 本研究拟采用农杆菌瞬时表达体系,在小麦叶片中快速表达目的基因,以鉴定其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已克隆获得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构建到小麦过表达载体pLGY-02,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然后以感病小麦品种‘金禾9123’为试材,将携带pLGY-02-TaPR1重组质粒的农杆菌GV3101注射到小麦叶片中,以空载体pLGY-02为对照。3 d后接种叶锈菌,14 d后观察小麦叶片表型。同时,在接菌后24、36、48 h时分别采集小麦叶片材料,利用DAB组织化学染色法,监测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_2O_2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显微观察,快速验证TaPR1在小麦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发现,注射重组质粒pLGY-02-TaPR1的叶片发病程度、叶片孢子堆数均轻于、少于对照组叶片,且发病滞后;DAB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R1表达量增加使得H_2O_2的清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小麦叶片中H_2O_2的分布与积累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叶片,说明TaPR1对小麦叶锈菌的致病性具有抑制作用,即TaPR1基因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在小麦中瞬时表达的重组载体pLGY-02-TaPR1,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在小麦叶片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化体系,为利用瞬时表达法验证小麦抗性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农杆菌 TaPR1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