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鉴定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海颖 郭凤柳 +2 位作者 许华民 赵伟全 刘大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为确定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从该地区疮痂病薯病斑上分离并经温室盆栽接种,确定了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特征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菌株ZJK-851与Streptomyces scabies... 为确定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从该地区疮痂病薯病斑上分离并经温室盆栽接种,确定了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特征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菌株ZJK-851与Streptomyces scabies相似性为99.65%,菌株ZJK-855与S.diastatochromogenes相似性为99.15%,菌株ZJK-854、06-D、M1-2、M1-5与S.europaeiscabiei相似性分别为99.73%、99.44%、99.56%、98.50%;经生物学测试发现,ZJK-851、06-D、M1-2、M1-5不能利用阿拉伯糖、果糖、木糖为单一碳源。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至少有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生物学特征 16S RDNA序列 病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株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廷辉 武丽芬 +2 位作者 李瑞军 董建臻 王星懿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6,97,共6页
为筛选抗逆性高的白僵菌菌株,比较研究了筛自土壤的7株白僵菌菌株的抗旱、抗紫外和耐高/低温等抗逆能力指标。结果显示:菌株B4-001和B7-095的抗旱力萌发中时分别为7.06,5.60;且在PEG的含量为40%时,萌发率较高分别为47.62%和51.4%。在紫... 为筛选抗逆性高的白僵菌菌株,比较研究了筛自土壤的7株白僵菌菌株的抗旱、抗紫外和耐高/低温等抗逆能力指标。结果显示:菌株B4-001和B7-095的抗旱力萌发中时分别为7.06,5.60;且在PEG的含量为40%时,萌发率较高分别为47.62%和51.4%。在紫外照射下的致死中时分别为1.67和0.77,当照射15min时,B4-001的死亡率达到99.05%,B7-095的死亡率可达99.72%,均低于其他菌株。在抗高、低温方面,50℃时,B4-001孢子死亡率为97.93%,低于其他菌株;在低温15℃条件下,B4-001萌发率最高,生长量最快。综合上述各项抗逆性指标,认为菌株B7-095和B4-001抗逆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为其未来的研发及田间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菌株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滕忠才 张立红 +3 位作者 刘廷辉 董建臻 李瑞军 李保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9-121,共3页
通过对8株对小菜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的抗旱能力进行研究比较,发现BDB017、BD-B010和BD-B026菌株的抗旱指标位居前列,最终得出防治小菜蛾最优的菌株是BD-B010和BDB026。菌株BD-B010和BD-B026在今后防治小菜蛾... 通过对8株对小菜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的抗旱能力进行研究比较,发现BDB017、BD-B010和BD-B026菌株的抗旱指标位居前列,最终得出防治小菜蛾最优的菌株是BD-B010和BDB026。菌株BD-B010和BD-B026在今后防治小菜蛾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球孢白僵菌 抗旱性 萌发中时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FP-Trap技术筛选与TaTLP1相互作用的蛋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菲 杨毅清 +3 位作者 武文月 崔钟池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2,共7页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TaTLP1,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筛选与TaTLP1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拟通过Gateway定向克隆技术构建带有GFP标签的重组载体TaTLP1-pEarleyGate103,在烟草中完成异源表达。利用GFP-Trap技术获得与TaTLP1互作...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TaTLP1,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筛选与TaTLP1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拟通过Gateway定向克隆技术构建带有GFP标签的重组载体TaTLP1-pEarleyGate103,在烟草中完成异源表达。利用GFP-Trap技术获得与TaTLP1互作的蛋白,质谱分析明确其种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aTLP1表达情况,以GFP抗体检测,膜上曝光结果显示,在约44 kD处出现条带,证明TaTLP1蛋白在烟草中成功表达;质谱分析GFP-Trap获得的洗脱蛋白,表明获得的候选互作蛋白中定位于胞外的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 PR1)、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transfer protein, nsLTPs)等可能与TaTLP1存在互作。该试验为探索TaTLP1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防御反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Gateway克隆 GFP-Trap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Men-myco-93-63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 孟庆芳 +3 位作者 杨文香 李亚宁 张汀 刘大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3-67,共5页
对生防链霉菌Men-myco-93-63进行了摇瓶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5,500ml三角瓶装液100ml,摇床转速200r/min为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基础上进行了摇瓶中代谢情况的测定,并在摇瓶试验的基... 对生防链霉菌Men-myco-93-63进行了摇瓶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5,500ml三角瓶装液100ml,摇床转速200r/min为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基础上进行了摇瓶中代谢情况的测定,并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30L发酵罐试验,为进一步发酵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发酵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株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6
作者 滕忠才 刘廷辉 +3 位作者 张立红 董建臻 李瑞军 李保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对8个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的抗旱力、耐高温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耐低温能力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测定,综合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指标,最终得出优良菌株是BD-B026。
关键词 小菜蛾 白僵菌 抗逆性 抗旱力 耐高温能力 抗紫外线能力 耐低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IGS技术分析TcLr19中TaSTKC8基因的抗叶锈性功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建嫄 张立荣 +2 位作者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为明确抗叶锈病相关基因在抗叶锈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小麦叶锈菌诱导的TcLr19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前期克隆得的TaSTKC8基因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TaSTKC8部分基因沉默... 为明确抗叶锈病相关基因在抗叶锈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小麦叶锈菌诱导的TcLr19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前期克隆得的TaSTKC8基因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TaSTKC8部分基因沉默后,反应型由"0"变为"X";组织学观察显示接种叶锈菌120h,寄主组织中虽然出现了坏死反应,但有大量菌丝的生长,说明TaSTKC8基因参与了TcLr19对小麦叶锈菌THTS的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TaSTKC8基因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薯蛭石基质中疮痂病原鉴定及菌药协同防治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邱雪迎 马丹丹 +3 位作者 赵伟全 李寿如 贾景丽 刘大群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薯 马铃薯疮痂病 普通疮痂链霉菌 协同防治 蛭石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FP-Trap和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TaPR1互作靶标 被引量:1
9
作者 申松松 王菲 +3 位作者 耿怀民 孟麟硕 冯燕 王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0,112,共8页
病程相关蛋白PR1(pathogenesis related PR1 proteins,PR1)在小麦抗病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借助烟草成功表达TaPR1蛋白,利用GFP-Trap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获得与TaPR1互作的蛋白。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ea... 病程相关蛋白PR1(pathogenesis related PR1 proteins,PR1)在小麦抗病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借助烟草成功表达TaPR1蛋白,利用GFP-Trap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获得与TaPR1互作的蛋白。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east two-hybrid,Y2H)在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PHNT的‘中国春’小麦酵母文库中筛选获得与TaPR1互作的寄主蛋白。经过序列比对分析,2种方法共同筛选出谷氨酰氨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细胞色素b6(Cytochrome b6)、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等可能与TaPR1互作的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TaPR1参与小麦叶锈病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病程相关蛋白PR1 GFP-Trap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小麦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病鉴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韩烨 何中虎 +3 位作者 夏先春 李星 李在峰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5-1133,共9页
选择来自CIMMYT的103个小麦品种(系)及3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对照品种,苗期接种17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以鉴定这些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并于2008—2009和2009—2010连续2年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病鉴定。通过苗期鉴定结... 选择来自CIMMYT的103个小麦品种(系)及3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对照品种,苗期接种17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以鉴定这些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并于2008—2009和2009—2010连续2年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病鉴定。通过苗期鉴定结合系谱分析和分子检测,在46个品种中鉴定出Lr26、Lr34、Lr42和Lr47共4个抗叶锈病基因,其中9个品种携带Lr26基因,28个品种含有成株抗叶锈病基因Lr34基因,Lr42可能存在于11个品种中,还有2个材料可能含有Lr47,其他57个品种(系)对供试的15个小种多数表现为高抗,没有鉴定出已知的抗叶锈病基因。通过2年的田间抗叶锈病鉴定共筛选出46个表现慢锈的品种。苗期和田间结果表明,CIMMYT材料中含有丰富的对我国叶锈菌小种有效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基因,这些材料均可应用于我国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MYT小麦 叶锈病 基因鉴定 慢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系天95HF2抗叶锈基因定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悦 李在峰 +3 位作者 李星 王龙 张晔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5-1269,共5页
苗期基因推导表明,小麦品系天95HF2高抗我国目前多数叶锈菌生理小种。为了确定这一品系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以天95HF2和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和PHTS分别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叶锈抗性鉴定并进行... 苗期基因推导表明,小麦品系天95HF2高抗我国目前多数叶锈菌生理小种。为了确定这一品系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以天95HF2和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和PHTS分别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叶锈抗性鉴定并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F2代群体时呈现1对显性基因的抗感分离比例,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标记筛选以及F2代群体的标记检测,Lr1的STS标记WR003和位于5DL的SSR标记wmc443与该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9cM和3.1cM,根据抗性特点和染色体位置推断该基因可能为Lr1。用叶锈菌小种PHTS接种F2代群体时呈现2对基因的抗感分离,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基因为Lr1,另一个基因可能为LrZH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小麦抗叶锈基因 天95HF2 Lr1 LrZH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Lr35小麦中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燕 刘大群 +3 位作者 杨文香 李亚宁 张娜 高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20,29,共6页
根据已发表的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489bp,3′端包含21个poly(A),暂命名为PR12。利用5′RACE技术获得了... 根据已发表的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489bp,3′端包含21个poly(A),暂命名为PR12。利用5′RACE技术获得了818bp的PR12全长,该基因包含495bp的开放读码框,147bp的5′非翻译区(non translated region,NTR),155bp的3′非翻译区和21bp的多聚腺苷酸尾。编码164个通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基因产物具有植物防御体系中病程相关蛋白SCP保守结构域,与GenBank中多个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为单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病程相关蛋白 防卫反应基因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株B1的鉴定及防效测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凤柳 张海颖 +3 位作者 李勇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对1株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菌株B1进行了鉴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在采用皿内抑菌试验、管碟法确定了B1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作用后,通过表型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 对1株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菌株B1进行了鉴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在采用皿内抑菌试验、管碟法确定了B1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作用后,通过表型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一致,其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1的培养液经80%硫酸铵提取后,所得物质对部分马铃薯疮痂病菌也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拮抗菌株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健 张林 +2 位作者 张梦雅 闫红飞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平均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45.45%,46.75%,22.64%。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1~9,3种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2.6、1.3。2对小麦叶锈菌中单一等位基因的EST引物EST-6和EST-23可在小麦叶锈菌中分别扩增出625和384bp的特异片段。进一步用其他6种锈菌和小麦散黑穗病菌对这2个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均未扩增出其特异性片段,表明引物EST-6和EST-23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分子标记 EST-SSR SSR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cLr19PR2基因在茉莉酸甲酯、乙烯及叶锈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家瑞 张艳俊 +2 位作者 王菲 王海燕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9-1306,共8页
为揭示小麦TcLr19PR2基因在信号分子和叶锈菌诱导下的表达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ETH)诱导后于不同时间点该基因表达模式,明确MeJA和ETH最佳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同时分析了MeJA和ETH预... 为揭示小麦TcLr19PR2基因在信号分子和叶锈菌诱导下的表达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ETH)诱导后于不同时间点该基因表达模式,明确MeJA和ETH最佳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同时分析了MeJA和ETH预处理后于不同时期接种叶锈菌后该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MeJA和ETH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0.1和1.0mmol·L^-1。接种叶锈菌后,TeLr19PR2基因表达量在MeJA诱导后0~3d都有明显上调,并在MeJA预处理3d后接种叶锈菌24h时TcLr19PR2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基因表达峰值的出现要早于未接菌处理;ETH预处理3d后接种叶锈菌24h时TcLr19PR2基因表达水平开始升高,预处理10d后,接菌处理的各时间点均高于未接菌处理。以上结果说明,叶锈菌和信号分子协同作用能够显著诱导TcLr19PR2基因的表达,共同参与小麦品系TcLr19的抗叶锈病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信号分子 β1 3-葡聚糖酶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及信号肽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家瑞 孙僖 +4 位作者 梁芳 王菲 张艳俊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前期研究克隆获得了一个叶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TaLr35PR1,明确了其基因结构和表达特征。本研究首先预测TaLr35PR1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情况,进而通过试验予以佐证。将信号肽编码的核酸序列克隆、连接到酵母信号肽诱捕载体pS... 前期研究克隆获得了一个叶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TaLr35PR1,明确了其基因结构和表达特征。本研究首先预测TaLr35PR1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情况,进而通过试验予以佐证。将信号肽编码的核酸序列克隆、连接到酵母信号肽诱捕载体pSUC2T7M13ORI上,并转化到酵母蔗糖酶缺陷菌株YTK12中,明确了TaLr35PR1基因的信号肽具有分泌功能。同时,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成功构建亚细胞定位重组体pCamA-TaLr35PR1-GFP,利用基因枪轰击技术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结果表明,pCamA-TaLr35PR1-GFP融合蛋白主要在细胞外表达,与亚细胞定位预测的结果一致。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小麦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探索该类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程相关蛋白1 信号肽 分泌活性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BS类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楠 王海燕 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10,615,共7页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进行抗病同源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获得了1个通读的NBS类抗病同源基因S11A11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9...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进行抗病同源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获得了1个通读的NBS类抗病同源基因S11A11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923bp,编码878个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NB-ARC保守结构域和多个LRR结构域。聚类分析表明,S11A11编码的蛋白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而与Lr10亲缘关系较远。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叶片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本研究在TcLr19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小麦抗叶锈病目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龙 魏娇洋 +4 位作者 陈英化 李亚宁 张汀 刘大群 赤国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1,88,共6页
为了研制出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本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其氮源、碳源和粘合剂,并在田间试验评价该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片剂中载体硅藻土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 为了研制出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营养型片剂,本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其氮源、碳源和粘合剂,并在田间试验评价该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片剂中载体硅藻土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种子液最适质量体积比为2∶1,碳源为蔗糖,浓度15%;氮源为花生饼粉,浓度为15%;粘合剂聚乙二醇6000或玉米淀粉。制备的片剂重量差异符合标准,含菌量3×107cfu/g,含水量2%,杂菌率为1%,4℃真空条件下保存120d,菌含量仍能达到2×105 cfu/g。Men-myco-93-63片剂1.0g/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到88.66%,皮棉产量达到2245.50kg/km2,明显优于其它对照药剂。生物农药片剂作为一种新农药剂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片剂 双因素方差分析法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锈菌与小麦互作过程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琳 栗小英 +2 位作者 张艳俊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的重要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即PR2。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11个PR2基因,暂命名为TcLr19PR2-1~11,其中具有完整开放阅...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的重要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即PR2。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11个PR2基因,暂命名为TcLr19PR2-1~11,其中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基因包含1 005bp,编码334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显示,TcLr19PR2属于糖基水解酶第17家族(GHF17),且均为碱性蛋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表达明显受小麦叶锈菌诱导,在非亲和组合中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同时明确其表达受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逆境信号分子的诱导。本研究构建了TcLr19PR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pEASY-PR2,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0kDa的融合蛋白,最佳诱导条件为:28℃,0.3mmol/L IPTG。说明TcLr19PR2基因可能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为明确PR2基因在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体系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为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病程相关蛋白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小麦抗叶锈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艳俊 杨毅清 +2 位作者 袁心悦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探明小麦‘TcLr19’抵抗小麦叶锈菌侵染的内在分子机制,挖掘与抗叶锈菌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Illumina NextSeq500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genes,DEGs)8970... 为了探明小麦‘TcLr19’抵抗小麦叶锈菌侵染的内在分子机制,挖掘与抗叶锈菌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Illumina NextSeq500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genes,DEGs)897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49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4017个。差异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Pathway富集分析,被归于1 790个GO类别,定位到84个代谢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转录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与RNA-se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为小麦TcLr19抗小麦叶锈菌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基因 GO富集 KEGG数据库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