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林科背景下“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1
作者 张国梁 李会平 许中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75-278,282,共5页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项目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深化拓展劳动教育;进而列举多元协同育人实施效果;最后指出进一步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实践表明,“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政用 新林科 多元协同 模式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规律及其适宜生境研究
2
作者 汤素青 孟祥嵩 +2 位作者 杨新兵 霍娜 高泽威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6,共5页
侧柏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揭示侧柏林分布规律并探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本文以河北省侧柏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和分析侧柏林面积与蓄积量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1)河北省太行山区... 侧柏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揭示侧柏林分布规律并探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本文以河北省侧柏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和分析侧柏林面积与蓄积量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1)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面积为1.6857万hm^(2),总蓄积量为58.31万m^(3),单位蓄积为34.59 m^(3)/hm^(2)。(2)不同龄组中,总蓄积量最大的为中龄林(24.82万m^(3)),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为过熟林(86.54 m^(3)/hm^(2))。(3)不同林种中,总蓄积量最和分布最广的均为水保林(44.51万m^(3),1.2813万hm^(2)),最小的为其他防护林(0.0004万m^(3),0.0001万hm^(2))。(4)侧柏林适宜生境为海拔600~800 m、坡度15°~25°、朝北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侧柏 蓄积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atGPT的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健康评价
3
作者 郭艳荣 王懿祥 +4 位作者 海龙 张志东 刘磊 杨宏伟 刘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目的】现有森林健康评价方法在处理复杂多维数据时存在局限性,难以准确反映森林健康的真实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ChatGPT大语言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新型评价框架,以优化森林健康评价方法,并探索影响科尔沁沙地杨树(P... 【目的】现有森林健康评价方法在处理复杂多维数据时存在局限性,难以准确反映森林健康的真实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ChatGPT大语言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新型评价框架,以优化森林健康评价方法,并探索影响科尔沁沙地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健康的关键指标。【方法】基于地面调查数据与森林景观照片,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利用ChatGPT模型通过few-shot学习实现健康等级预测,并结合YOLOv5提取图像视觉特征进一步优化健康评估结果,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自动划分森林健康等级。此外,通过DeepSeek大语言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8种机器学习模型对ChatGPT预测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比较,并利用SHAP分析方法识别影响森林健康的主导因子。【结果】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健康等级所占比例依次为中健康(53.3%)>不健康(21.7%)>亚健康(20.7%)>健康(4.3%),森林整体处于中健康状态。DeepSeek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76.1%;ChatGPT的预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模糊评价法)无显著差异(p=0.29);8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验证准确率最高,达到84.2%。研究识别出林分平均高和土壤有机碳密度为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ChatGPT与多源数据融合的森林健康评价方法科学可靠,能够有效提升森林健康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解释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健康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森林健康评价 森林经营 ChatGPT DeepSeek 机器学习 变量重要性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雨晗 杨晓聪 +4 位作者 杨柳 卢金平 马娇娇 许中旗 贾彦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氮添加处理(0、5、10、20、40、80、160 kg N hm^(-2)a^(-1)的施氮量)模拟氮沉降,施肥两年后采集土壤样品,在15℃和25℃下进行土壤呼吸培养实验,采用冗余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1)15℃和25℃培养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均随氮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60 kg N hm^(-2)a^(-1)处理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在15℃和25℃下分别降低23.94%和21.64%;(2)Q_(10)的范围为2.60—4.92,随氮添加增加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于80 kg N hm^(-2)a^(-1)水平氮添加下达到最高值;(3)冗余分析发现氮添加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惰性有机碳(NLC)与硝态氮(NO_(3)^(-)⁃N),而不同温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4)氮添加可通过增加土壤氮有效性及改变土壤碳稳定性来提高Q_(1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_(10)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可为大气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方法
5
作者 高天赐 王克俭 +3 位作者 陈晨 韩宪忠 王超 李会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和跨通道依赖关系,有效地学习上下文信息;其次将基准网络模型ShuffleNetV2的Stage模块修改为CSP结构,增强特征融合能力;将模型的普通卷积替换为动态卷积,压缩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试验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害虫为研究对象,构建30类常见害虫数据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P-ShuffleNetV2模型在自制的Forest30数据集上的害虫识别准确率是92.43%,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是0.13 M、24.53 M和9.53 MB,相比于基准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提升3.11%,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减少62.83%、42.48%和15.13%。与目前常用的分类模型相比,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5.39%,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平均减小14.32 M、1 035.80 M和35.98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识别 DCP-ShuffleNetV2 注意力机制 CSP结构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6
作者 王晓蕊 贾彦龙 +3 位作者 许中旗 杨晨阳 崔红娜 黄晴晴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究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影响,为提升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御道口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 [目的]探究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影响,为提升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御道口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地为对照,分析人工林与未造林地(按生物量由高到低分为未造林地Ⅰ、未造林地Ⅱ和未造林地Ⅲ共3种类型)之间、不同人工林之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和碳密度(SOCD)的差异。[结果](1)御道口地区未造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4~60.57 g/kg,与植被生物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2)相同林龄(16~2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未造林地Ⅱ和未造林地Ⅲ,低于未造林地Ⅰ(p<0.05),同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又明显高于樟子松人工林,且在0-10 cm土层有显著差异(p<0.05)。(3)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由高到低依次为:未造林地Ⅰ(127.56 t/hm^(2))>16~2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05.26 t/hm^(2))>16~20 a樟子松人工林(75.52 t/hm^(2))>未造林地Ⅱ(56.06 t/hm^(2))>未造林地Ⅲ(31.78 t/hm^(2)),除樟子松人工林与未造林地Ⅱ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分别为105.26 t/hm^(2)(16~20 a),112.29 t/hm^(2)(21~25 a)和159.73 t/hm^(2)(26~30 a);樟子松人工林则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分别为79.38 t/hm^(2)(6~10 a),54.24 t/hm^(2)(11~15 a),75.52 t/hm^(2)(16~20 a)和82.24 t/hm^(2)(>20 a)。[结论]人工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与初始条件和造林树种有关,在御道口地区,使用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地段进行造林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华北落叶松较樟子松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华北落叶松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反哺在经济林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7
作者 付宁宁 毕拥国 +2 位作者 苏筱雨 王华玲 李会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185-188,共4页
经济林昆虫学作为经济林专业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培养掌握经济林产业虫害防控技术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虫害防治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科研反哺教学具有引入最新科研进... 经济林昆虫学作为经济林专业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培养掌握经济林产业虫害防控技术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虫害防治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科研反哺教学具有引入最新科研进展及技术发展动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升经济林昆虫学课程的时代感和课堂知识的前沿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探讨科研反哺教学在经济林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依托科研项目以及引入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昆虫学 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改革 经济林产业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塞罕坝地区云杉人工林生物碳储量的影响
8
作者 房子怡 张菲 +2 位作者 许中旗 付立华 程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80,共8页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云杉(Picea meyeri)人工林生物碳储量的影响,以塞罕坝地区从未经过抚育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密度云杉林的生物碳储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6年生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活立木碳储量介于89.79~119.28 t/hm^(2)...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云杉(Picea meyeri)人工林生物碳储量的影响,以塞罕坝地区从未经过抚育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密度云杉林的生物碳储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6年生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活立木碳储量介于89.79~119.28 t/hm^(2)之间,随林分密度增加,云杉林活立木碳储量具有明显趋同趋势,枯死木碳储量则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乔木层碳储量在不同径级林木的分配与林分密度密切相关,低密度云杉林乔木层碳储量在较大径级(>18 cm)占有更大比例;中、高密度云杉林,则在较小径级(<16 cm)中占有更大比例;不同密度云杉林生物碳储量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相同,均在15年之前呈缓慢增长趋势,15年之后呈快速增长趋势;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增长模型以Schumacher模型为最优;从维持最大平均生物碳积累速率来看,中密度、高密度和低密度云杉林的合理采伐年龄为46、52和59年。通过合理的林分密度调控,可维持云杉林乔木层碳储量的稳定,并将更多的碳分配于大径级林木,从而促进碳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人工林 碳储量 固碳速率 林分密度 林分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林分中白蜡窄吉丁幼虫空间格局分析
9
作者 张倩倩 左爽 +3 位作者 张刚 李玺锋 王华玲 李会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有效控制我国重要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危害,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潞城集体林场内3种方式混交林分内白蜡窄吉丁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树干高度1~2 m处的虫口密度显著多于树... 为有效控制我国重要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危害,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潞城集体林场内3种方式混交林分内白蜡窄吉丁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树干高度1~2 m处的虫口密度显著多于树干高度<1 m及>2 m处(P<0.01);西方位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东、南、北方位(P<0.01);在水平方向上基于不同混交林虫口密度建立的空间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株间混交)、球状模型(行带混交)与指数模型(块状混交),白蜡窄吉丁幼虫在株间混交林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在带状混交林与块状混交林内为聚集分布;Kriging插值法分析显示,与行带混交林和块状混交林相比,株间混交林内发生虫害的可能性小,幼虫数量由聚集中心向周围逐渐减少;行带混交与块状混交受害林中白蜡窄吉丁幼虫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虫害的发生呈空间聚集性。可根据聚集点与扩散方向防治白蜡窄吉丁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白蜡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安县野生林草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10
作者 范畅 郭欢欢 +2 位作者 崔胜佳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怀安县共有植物87科357属681种,其中草本植物519种,灌木85种,乔木62种,藤本15种。主要野生植被类型为草本,主要分布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苋科等;灌木主要分布在蔷薇科、豆科、榆科、木樨科等;乔木主要分布在杨柳科、松科等;藤本主要分布在毛茛科、夹竹桃科、葡萄科等。共有古树名木5种,全部为乔木树种,分别为文冠果、油松、白杄、旱柳、小叶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种质资源 调查分析 怀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培养“知林—敬林—爱林”的高素质林业人才
11
作者 刘强 张锐 +5 位作者 姜佳梅 史崇 李桐 卢伟 李永宁 马长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但现阶段的林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知林—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但现阶段的林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知林—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以森林经理学为例,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明确思政定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课程组织形式、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和完善考核机制5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改革建议,经过一轮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学生对思政案例的认可度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有很大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林业的专业定位,增强了学生从事林业、宣传林业和推广林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精神 情感共鸣 党支部-学科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次生林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变化与预测
12
作者 董中康 杨彩琪 +3 位作者 李永宁 付立华 张菲 张岩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 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期冠层影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林冠开度差异,选择马尔科夫模型、GM(1,1)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回归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对间伐后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并比较精度。结果表明:(1)白桦次生林间伐后前3 a林冠开度下降速度较快,随时间延长下降速度变慢,伐后第9年林冠开度基本恢复至伐前水平,对照样地林冠开度变化趋势平缓。(2)马尔科夫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预测结果较为准确;GM(1,1)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误差随时间延长变大,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马尔科夫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和回归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马尔科夫模型最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冠开度 半球摄影法 GM(1 1)模型 马尔科夫模型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林雄株1号’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优化
13
作者 李佳楠 宋宇英 张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7-14,共8页
高效、稳定的杨树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对杨树遗传转化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选用白杨优良品种‘北林雄株1号’杨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外植体类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TDZ处理天数、叶龄、光质... 高效、稳定的杨树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对杨树遗传转化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选用白杨优良品种‘北林雄株1号’杨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外植体类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TDZ处理天数、叶龄、光质等条件对‘北林雄株1号’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建立并优化了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材料宜选用3~4周的颜色深绿、充分展开,生长点以下第2~4片幼嫩的生根苗叶片,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0.4 mg/L 6-BA+0.05 mg/L NAA+0.01 mg/L TDZ,TDZ处理时间9~15 d,不定芽诱导率平均可达到85%左右,最高达94%。本研究优化了‘北林雄株1号’杨组培体系,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过程进行显微镜观察,为‘北林雄株1号’杨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北林雄株1号’杨 再生体系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州国家森林公园3种典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14
作者 李新月 王风涛 +1 位作者 杨川 刘小宽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68-70,共3页
为探明易州国家森林公园天然阔叶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土保持能力,选取云蒙山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土壤容重均值由高到低为油松弛林(1.21 g·cm^(-3))、杨—输混交林(1.09 g·... 为探明易州国家森林公园天然阔叶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土保持能力,选取云蒙山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土壤容重均值由高到低为油松弛林(1.21 g·cm^(-3))、杨—输混交林(1.09 g·cm^(-2))、桦一标混交林(0.91 g·cm^(-1));土壤总孔隙度均值由高到低为桦—栎混交林(53.39%)、油松纯林(52.01%)、杨一翰混交林(51.36%);土壤最大持水率与土壤毛管持水率均值呈现出相同的大小关系,由高到低为桦—标混交林、杨—榆混交林、油松纯林。各林分各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土壤物理性质 易州国家森林公园 土壤容重 土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持水效益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倩 周志立 +2 位作者 史琛媛 徐学华 李玉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表现为侧柏林(10.55t/hm2)>毛白杨林(7.25t/hm2)>灌丛(6.93t/hm2)>杂木林(6.39t/hm2)。灌丛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7.28t/hm2,而杂木林的最小,为12.50t/hm2。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时间呈对数关系:Q=aln(t)+b,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持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4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灌丛最大,为13.55t/hm2,杂木林最小,为9.95t/hm2。0—40cm的土壤层中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是侧柏林,为1.53g/cm3,最小的是灌丛,为1.48g/cm3。土壤总孔隙度最大的是侧柏林,为43.69%,最小的是毛白杨林,为40.40%。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表现为侧柏林(32.45%)>灌丛(30.36%)>毛白杨林(29.72%)>杂木林(28.19%)。侧柏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570.01t/hm2,毛白杨林最小,为527.58t/hm2。分析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得出侧柏林(583.01t/hm2)>灌丛(567.12t/hm2)>杂木林(557.17t/hm2)>毛白杨林(542.94t/hm2)。综合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得知侧柏林的持水能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枯落物 孔隙度 土壤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28
16
作者 石媛 鲁绍伟 +3 位作者 陈波 杨新兵 李少宁 白翠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7,共6页
以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密度(881,940,1 252,1 400株/hm2)的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29.11~47.14t/hm2,且在一定林分密度内,随密度增加枯落物... 以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密度(881,940,1 252,1 400株/hm2)的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29.11~47.14t/hm2,且在一定林分密度内,随密度增加枯落物储量增加,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63.79~108.18t/hm2,有效拦蓄能力在43.25~81.44t/hm2之间,以1 252株/hm2有效拦蓄能力最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9);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0.88~1.26g/cm3,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6.00%~62.27%;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以密度为1 400株/hm2时最强,有效持水量为66.17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84)。综合分析可知,密度为1 400株/hm2的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雾灵山 油松林 枯落物 土壤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不同海拔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卢振启 黄秋娴 杨新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对雾灵山4个海拔梯度(820,995,1080,1270m)的油松(Pinustabuliformis)人工林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大持水率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对雾灵山4个海拔梯度(820,995,1080,1270m)的油松(Pinustabuliformis)人工林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大持水率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枯落物总储量在29.11~47.14t/hm。之间,最大持水量在61.13~128.31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41.00~106.74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92.50%~252.02%之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5,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9。土壤容重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变化范围为0.66~0.95g/cm2,总孔隙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土壤层有效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土壤人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6。由此可知,低海拔油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高于高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灵山 油松 海拔 枯落物 土壤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孟滦林场柞树林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琰 李兵兵 +2 位作者 曹立颜 刘相兵 黄选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9,共6页
本研究以孟滦林场柞树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Weibull分布以及负指数分布对该类型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通过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3个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树林分直径结构呈单峰... 本研究以孟滦林场柞树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Weibull分布以及负指数分布对该类型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通过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3个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树林分直径结构呈单峰山状分布,表明直径结构分布较不合理;林分小径阶较多时,负指数分布比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略好;林分内林木的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树种中度混交且林分中各林木生长优势度较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林 直径结构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建立——以保定市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聪聪 牟洪香 +1 位作者 康玲 王志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1-194,228,共5页
借鉴国内关于城市森林评价的成果与实践,在综合现有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的总量、质量、结构、功能、景观文化、社会管理及社会认知七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 借鉴国内关于城市森林评价的成果与实践,在综合现有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的总量、质量、结构、功能、景观文化、社会管理及社会认知七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体系指标赋予权重值,并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保定市城市森林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数为0.808 9,城市森林发展状况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7项二级指标中,结构指标的评价指数最低,仅为0.626 5,与保定市城市森林现状相符,可为城市森林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保定市 城市森林 评价体系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不同林分灌草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华 杨新兵 +2 位作者 鲁绍伟 白翠玲 谭海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试验研究了河北雾灵山5种人工纯林(油松、蒙古栎、核桃楸、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的灌草多样性及其生物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的灌木和草本的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41~0.76,0.77~2.12;Simpson多样性... 试验研究了河北雾灵山5种人工纯林(油松、蒙古栎、核桃楸、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的灌草多样性及其生物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的灌木和草本的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41~0.76,0.77~2.12;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O.78,0.64~0.9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7~2.13,0.99~2.71;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9~1.10,0.51~1.00。物种多样性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随海拔升高灌木多样性减小,草本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随坡度增大灌木和草本多样性增大;随林龄增大草本多样性减小}随郁闭度增大灌木多样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雾灵山 生物多样性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