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院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石志建 葛伟 杨玉荣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94-96,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转专业制度,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河北农业大学转专业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 农业院校 大学生 转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志建 葛伟 葛超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87-88,91,共3页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指出考试作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从改善考试环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诚信教育3个方面提出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影响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河北省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3
作者 杨飒 刘宏权 +2 位作者 魏丽贤 明宇 潘增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微咸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可以显著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探究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微咸水在农业、... 微咸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可以显著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探究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微咸水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用水量以及微咸水单方水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微咸水替代淡水的占比、微咸水灌溉作物产量变化、农业灌溉面积增加值以及微咸水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测度分析,对2012—2022年间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2012—2022年间,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575,效率较高的微咸水利用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沧州市和邢台市,其中,黄骅市的综合效率最高,而永清县的综合效率最低;近年来,河北省微咸水资源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11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对其影响较大,而效率变动的驱动作用次之。尽管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较低,但仍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和潜力。此外,技术进步在提高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持续增强河北省在微咸水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豆科作物间作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4
作者 高梦钒 王鑫鑫 +2 位作者 陈任强 许华森 刘宏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间作是传统农业中提高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能够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条件,发挥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种间互作,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豆科作物作为一种绿色氮源,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将豆... 间作是传统农业中提高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能够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条件,发挥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种间互作,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豆科作物作为一种绿色氮源,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将豆科作物纳入间作系统后,利用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的特性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利用种间互作提高了非豆科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态服务系统功能,为实现可持续集约化农业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本文首先从禾本科‖豆科间作增加农田物种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生产稳定性方面,对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农业生态服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其次,从地上部对光能的利用和地下部根系生长特征以及种间竞争作用对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方面分析了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具体机制;最后,对禾本科‖豆科间作提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具体问题包括机械化生产、农药使用和作物模型的建立开发,以此更好地实现禾本科‖豆科间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同时也展望了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探究高效的水肥调控机制以及双碳背景下禾本科‖豆科间作利用不同的农作方式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充分利用禾本科‖豆科间作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产力 水分利用 氮素利用 土壤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乡建设中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7期57-58,共2页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分析高...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分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特点,结合自身的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经验,重点论述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多角度探讨了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于今后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所帮助,从而加快城乡建设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程伍群 安秀荣 +1 位作者 宋珍 刘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对河北省水土资源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水土资源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河北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 承载力 水资源 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问题探讨——以河北省为例
7
作者 王鹏飞 张铁坚 +2 位作者 梁爽 张立勇 刘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60-5861,5884,共3页
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面源污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过程低耗管理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铁坚 周彪 +1 位作者 马岚 刘俊良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共8页
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重力收集、真空收集)、处理(一体化技术与源分离技术)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类型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各过程中关键问题与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了影响各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并以技术经济适用与碳减排为目标导向,结合工... 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重力收集、真空收集)、处理(一体化技术与源分离技术)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类型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各过程中关键问题与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了影响各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并以技术经济适用与碳减排为目标导向,结合工程实例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较于重力收集,真空收集在投资、碳排放、运行等方面优势明显;相同规模下各处理工艺总体碳排放水平有很大差异,碳排放水平:人工湿地<源头分质处理<接触氧化一体化<生物转盘<AAO一体化。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低能耗治理相关工作研究及工程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 经济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拉索温室单层柱面网壳布索方法及稳定性能
9
作者 王军林 王泽世 +4 位作者 张震 张未 赵淑丽 郭华 孙建恒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60-267,共8页
温室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存在面内外刚度较低的问题,在强风雪、强震等突发灾害作用下易造成功能损失或结构破坏。为改善上述问题,该研究对温室单层柱面网壳分别采用面内布索、基于线性屈曲的面外布索、基于非线性屈曲的面外布索等方法布置... 温室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存在面内外刚度较低的问题,在强风雪、强震等突发灾害作用下易造成功能损失或结构破坏。为改善上述问题,该研究对温室单层柱面网壳分别采用面内布索、基于线性屈曲的面外布索、基于非线性屈曲的面外布索等方法布置预应力拉索,以提高网壳结构的面内外刚度和稳定性能;并通过改变网格类型、网壳矢跨比、垂跨比、拉索预应力水平等主要参数,对比布索前后柱面网壳的稳定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3种布索方法中,除矢跨比1/4外,矩形网格、菱形网格和单斜杆网格柱面网壳均在基于线性屈曲面外布索时的稳定承载力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77.42%、201.83%和95.97%;双斜杆网格柱面网壳在基于非线性屈曲面外布索时的稳定承载力提升幅度最大,达到122.59%。面内布索方法相对于基于线性屈曲和基于非线性屈曲的面外布索方法,稳定承载力提升效果较小。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基本随垂跨比的增大而提高,并且拉索有无初始预应力对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说明布置预应力拉索均可不同幅度提升温室单层柱面网壳稳定性能。该研究分析了布索方法对温室单层柱面网壳稳定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不同温室单层柱面网壳的布索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结构 网壳 拉索 非线性 屈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育人实践探索——评《铸魂育人的追问与求索》
10
作者 郝永刚 李敬蕊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应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成长这一主线,逐步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变革。尤其在当前社会环...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应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成长这一主线,逐步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变革。尤其在当前社会环境、舆论媒体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面临更多的冲击与挑战。要切实提升立德树人质量,高校应切实改变传统的育人理念与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教育内容、评价机制等的优化变革,切实推进育人实践,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育教学 高校育人 教学模式 文化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赵晓顺 赵欣阳 +3 位作者 侯壮壮 于华丽 高波 肖胜远 《南方农机》 2025年第9期168-172,共5页
【目的】满足农业领域日益增加的科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方法】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容、... 【目的】满足农业领域日益增加的科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方法】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并详细阐述了实际案例“驱动耙精量播种机”在教学中的融入方案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效。【结果】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已开设多门同类课程,并组织实际教学。经过不断建设,该类课程已成为智慧农业卓越班及相关专业的特色与品牌课程,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结论】“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紧密契合社会生产的需求,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将具备科学试验思维,并掌握解决农业相关试验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统计分析 课程实践 教学方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掺合料对砂浆强度及收缩开裂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子康 马欣蕊 +3 位作者 崔佳祺 许达 杨明镜 孙建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解决铁尾矿大量堆存引发的环境问题,探究铁尾矿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采用比表面积为472 m^(2)/kg的铁尾矿粉(472ITP),以及比表面积分别为320 m^(2)/kg、430 m^(2)/kg的铁尾矿泥(320ITM、430ITM)作为砂浆掺合料,研究不同掺量的铁... 为解决铁尾矿大量堆存引发的环境问题,探究铁尾矿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采用比表面积为472 m^(2)/kg的铁尾矿粉(472ITP),以及比表面积分别为320 m^(2)/kg、430 m^(2)/kg的铁尾矿泥(320ITM、430ITM)作为砂浆掺合料,研究不同掺量的铁尾矿对砂浆强度和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掺量为10%时,472ITP10和430ITM10在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未出现下降;当掺量为20%时,320ITM20抗压强度最高,砂浆的收缩应变减少33.03%~38.54%。综合考虑铁尾矿掺合料对砂浆强度与收缩性能的影响,认为铁尾矿粉及铁尾矿泥的掺量以20%最佳。研究结论可为铁尾矿掺合料在砂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 铁尾矿粉 铁尾矿泥 力学性能 收缩开裂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涵 周亚平 +2 位作者 姜艳艳 马岚 刘俊良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出水氮磷超标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并进行了改性前、后对比实验。研究了污泥基生物炭投加量、初始pH、共存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同步吸附污水处理厂...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出水氮磷超标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并进行了改性前、后对比实验。研究了污泥基生物炭投加量、初始pH、共存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同步吸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BC、Mg-BC对氮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Mg-BC对氮磷最大吸附容量为20.82、36.81 mg/g;该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层吸附;当进水氮、磷浓度小于5 mg/L时,经Mg-BC吸附后的出水氮、磷浓度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ρ(NH3-N)<2 mg/L)、Ⅲ类标准(ρ(TP)<0.2 mg/L);研究表明,污泥基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超标 市政污泥 生物炭 同步吸附 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一 陈苗 +3 位作者 陈任强 王鑫鑫 王晓玲 刘宏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5,共7页
为探究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叶片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制定科学高效的赤豆增产方案,于2022年6—10月在河北省巨鹿县的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选取保红947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施肥(CK)、微生物菌剂配施[常规... 为探究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叶片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制定科学高效的赤豆增产方案,于2022年6—10月在河北省巨鹿县的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选取保红947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施肥(CK)、微生物菌剂配施[常规施肥下增施112.5 kg/hm^(2)(J1)、262.5 kg/hm^(2)(J2)、412.5 kg/hm^(2)(J3)]、有机肥配施[减施复合肥下增施4000 kg/hm^(2)(F1)、8000 kg/hm^(2)(F2)、12000 kg/hm^(2)(F3)]共7个处理。测定赤豆全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结荚期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后赤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开花期、结荚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赤豆光合指标对肥料配施方式的响应随各肥料施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J2、F2处理时较高。肥料配施大大增加了赤豆的根系形态指标。不同肥料能够通过合理配施达到相似的结果,其中J2、J3和F2处理赤豆的产量达到最大,综合考虑赤豆生长状况和产量,适宜的配施方案为J2和F2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15.03%、14.85%。综上,研究表明增施微生物菌剂262.5 kg/hm^(2)和减施复合肥下增施有机肥8000 kg/hm^(2)是促进赤豆生长、提高产量的合理配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豆 微生物菌剂 有机肥 光合特性 根系形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冬小麦地土壤含盐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晓彤 靳亚红 +3 位作者 兰凤 吴鑫淼 张立杰 郄志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126,共10页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选关键光谱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F)构建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拔节期为最佳反演生育期,0~20 cm为最佳反演深度。RF模型预测性能最优,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48、0.029%和0.024%。本研究为冬小麦多生育期及多深度土壤含盐量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盐渍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冬小麦 土壤含盐量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滴灌夏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伟国 刘玉春 +3 位作者 康猛 侯宇 王丽 宗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为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的精准、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夏玉米浅埋滴灌氮肥施用试验。试验考虑施氮量和氮肥施用时期2个因素,施氮量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施氮量300和225 kg/hm^(2);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 为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的精准、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夏玉米浅埋滴灌氮肥施用试验。试验考虑施氮量和氮肥施用时期2个因素,施氮量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施氮量300和225 kg/hm^(2);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个时期追施氮肥,设置3个吐丝期氮肥后移水平,分别为0、45和75 kg/hm^(2)。试验因素对夏玉米的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干物质量及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300 kg/hm^(2)施氮水平与225 kg/hm^(2)相比夏玉米产量提高了10.08%~14.04%;随着吐丝期氮肥后移量的增加,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干物质量、氮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吐丝期氮肥后移75 kg/hm^(2)的夏玉米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干物质量、氮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吐丝期氮肥后移45 kg/hm^(2)处理以及不后移处理;300 kg/hm^(2)施氮水平下不进行后移的夏玉米处理与225 kg/hm^(2)施氮水平下吐丝期氮肥后移75 kg/hm^(2)的夏玉米处理之间产量及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减少施氮量同时吐丝期氮肥后移可以达到与高施氮量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相同的产量效果。夏玉米于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次追氮、同时提高吐丝期的氮肥后移量在促进夏玉米干物质、植株氮积累和增产高效方面效果显著,以吐丝期追氮75 kg/hm^(2)夏玉米具有最佳的产量表现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后移 施肥时期 干物质 氮积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EX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碗可琳 于颖多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6,共9页
农业用水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是华北平原粮食生产中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以河北省邯郸市为研究区,基于APEX(agricultural policy environmental extender)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冬小麦-夏玉米作物轮... 农业用水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是华北平原粮食生产中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以河北省邯郸市为研究区,基于APEX(agricultural policy environmental extender)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冬小麦-夏玉米作物轮作模式下的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了农田水分耗散过程及灌溉制度的优化分析。模型共设置9种灌溉处理(冬小麦灌溉定额为120~280 mm、夏玉米为0~160 mm),并采用研究区内的6处试验区2022—2023年田间实测的土壤含水率、作物产量、株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验证后的模型,结合研究区2004—2023年的气象数据,以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指标,对研究区多年平均条件下的冬小麦、夏玉米的最优灌溉制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APEX模型构建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型的土壤含水率、作物产量、株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均较为接近,产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仅为0.13和0.16 t/hm^(2),说明模型可较好地反映邯郸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情况;2)基于模型对9种灌溉处理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确定该区域多年平均条件下冬小麦适宜灌溉定额为200 mm,在该灌溉定额下冬小麦产量可达7.14 t/hm^(2),水分利用效率达1.78 kg/m^(3),夏玉米适宜灌溉定额为120 mm,产量为9.05 t/hm^(2),水分利用效率2.78 kg/m^(3);3)若采用优化后的灌溉制度,研究区的灌溉总需水量为1.121109 m^(3),可比当前减少1.49108 m^(3),可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4)从水分耗散过程来看,在当前畦灌模式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株间蒸发占总腾发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1.7%~35.2%和23.8%~29.5%,可考虑采用滴灌、渗灌和秸秆覆盖等方式控制土壤蒸发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邯郸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的优化灌溉制度,可为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管理及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溉制度 冬小麦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花灌溉需水量与灌溉需求指数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玉春 姜红安 +3 位作者 李存东 黄鹤 潘增辉 柴春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98-104,共7页
对不同水文年份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分析能够为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该文基于河北省棉区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和... 对不同水文年份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分析能够为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该文基于河北省棉区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和棉花需水量;利用水文计算应用最广的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通过频率计算和配线法确定不同水文年份棉花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据此分析不同水文年份棉花的灌溉需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多年平均需水量648.9 mm,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190.6 mm,多年平均灌溉需求指数0.29。枯水年(P=75%)、平水年(P=50%)和丰水年(P=25%)河北省棉花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99.1、182.8和84.7 mm,灌溉需求指数分别为0.45、0.28和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棉花 需水量 需求指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精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敏 赵春生 +2 位作者 张涛 燕新程 姚会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产业 ,精细农业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方向 ,也是农业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精细农业 应用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GPS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浑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估算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付意成 臧文斌 +2 位作者 董飞 付敏 张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共8页
结合浑太河流域的下垫面、水文气象、污染源的物理特征,基于实际监测数据,率定验证模型,建立降雨径流、土地利用方式对应下的SWAT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系统解析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划定浑河... 结合浑太河流域的下垫面、水文气象、污染源的物理特征,基于实际监测数据,率定验证模型,建立降雨径流、土地利用方式对应下的SWAT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系统解析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划定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干流左右岸河流两侧l km、水库周围5 km为缓冲区,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天然生态。以常规发展模式为基础,计算在区域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污染物产生量。在常规发展模式下,浑太河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00 kg/hm^(2),总氮、总磷输出强度为19、7 kg/hm^(2);从单位面积上看,总氮、总磷负荷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17、260 kg/hm^(2)。总氮、总磷负荷强度空间差异较大,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平均负荷强度为29和10 kg/hm^(2)。在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耕地的氮、磷损失量有所减少,总氮、总磷单位面积年减少量为9.5、0.9 t/hm^(2);从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来源层面分析,单位面积土地退耕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减少量为14、5 kg/hm^(2)。经比较,在生态保护占优发展模式下面源污染物产生量相对常规发展模式下减少9%,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减少5.12%、31.67%、10.40%、25.95%,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果明显。研究为实现浑太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标、水体水质达标,并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充分挖掘区域农业减排增收潜力提供策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估算 N P SWAT模型 生态保护占优 浑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