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猪β-防御素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海勇 袁洪兴 +2 位作者 王云霄 徐瑞涛 宋勤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2-1348,共7页
旨在评价重组猪β-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 1,pBD1)对大肠杆菌(E.coli)的体外抑制活性及其对大肠杆菌病鸡的治疗效果。应用琼脂板打孔扩散法和微量抑菌试验,分别测定重组pBD1对3株E.coli(O141、SJZ1和SJZ2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继而将4... 旨在评价重组猪β-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 1,pBD1)对大肠杆菌(E.coli)的体外抑制活性及其对大肠杆菌病鸡的治疗效果。应用琼脂板打孔扩散法和微量抑菌试验,分别测定重组pBD1对3株E.coli(O141、SJZ1和SJZ2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继而将40只11d的雏鸡随机分为5组(n=8),即A(防御素)组、B(抗生素)组、C(防御素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组、D(感染非治疗)组和E(空白对照)组。A、B、C和D组:同时经颈部皮下和口服途径分别给每只鸡接种1mL E.coli O141株(1.25×109 cfu·mL^(-1));E组:以同样途径分别给每只鸡接种1mL肉汤。当感染鸡表现临床症状时,A、B、C和D组分别口服pBD1[50μg·(只·次)^(-1)]、头孢曲松钠(50mg·kg^(-1),按体重给药,下同)、pBD1和头孢曲松钠[分别为50μg·(只·次)-1和50mg·kg^(-1)]及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治疗7d。结果表明,重组pBD1在体外对3株E.coli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与非治疗组相比,三个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感染后期防御素治疗组、防御素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组的体重极显著高于感染非治疗组(P<0.01)。以上结果显示,重组pBD1对E.coli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病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重组pBD1的治疗效果优于头孢曲松钠,有助于病鸡恢复;当pBD1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时,疗效更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型抗菌制剂pBD1的研究与开发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猪β-防御素1 大肠杆菌 雏鸡 抑制作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HB-MC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奕 袁万哲 孙继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参照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2014年从河北省满城县某发病猪场分离到的1株PCV2(命名为HB-MC1)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序列... 参照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2014年从河北省满城县某发病猪场分离到的1株PCV2(命名为HB-MC1)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PCV2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HBMC1株的基因组全长为1 767nt,其ORF1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PCV2参考序列同源性高达97.2%~99.9%,其ORF2同源性在89.9%~99.6%之间。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为PCV2d亚型,毒株部分核苷酸位点显示其属于强毒力毒株。研究结果揭示了HB-MC1株基因组特征与基因亚型,丰富了PCV2的基因组信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