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阶段农民经营行为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浅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许月明
李双海
梁山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31-34,5,共5页
-
文摘
现阶段农民经营行为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浅析许月明,李双海,梁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民经营土地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派生出不同的经营行为,按其经营心态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主业...
-
关键词
农民
经营行为
农业
持续发展
-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巴基斯坦的农业推广服务体制
- 2
-
-
作者
李文和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3-43,共1页
-
文摘
农业发展最终是要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来实现的,因此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要把农业新技术及时和有效的向农业出产者进行推广,就要有传播农业新技术的中间载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目前,在第三世界国家较普遍的情况却是在地区层次上缺乏具有现代技术的农业推广人员。巴基斯坦在面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
-
关键词
农业推广
技术推广人员
第三世界国家
服务体制
现代农业技术
中间载体
财政支出
限制因素
组织条件
生产信息
-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
- 3
-
-
作者
江占民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56-161,共6页
-
文摘
通过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基本条件、农业结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阐明了坝上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坝上这个特定地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基本途径.其调整的方向主要是:稳定农.牧、林占地结构,调整农业产值结构,面向市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和经贸活动,建立贸、工、农(牧)一体化生产格局,实行以工促贸,以工、贸促农促牧.农业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农、牧业为工贸服务,为当地人民生活服务的基本方针.
-
关键词
坝上农牧结合区
商业性农业
市场导向
贸.工.农(牧)一体化
-
Keywords
combinations region,Bashang
commercial agriculture
market direction
commercial-industral-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
- 4
-
-
作者
江占民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6,共5页
-
基金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
-
文摘
通过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基本条件、农业结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阐明了坝上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坝上这个特定地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基本途径。其调整的方向主要是:稳定农、牧、林占地结构,调整农业产值结构,面向市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和经贸活动,建立贸、工、农(牧)一体化生产格局,实行以工促贸,以工、贸促农促牧,农业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农、牧业为工贸服务,为当地人民生活服务的基本方针。
-
关键词
坝上
农牧结合区
结构调整
-
Keywords
ombinations region
Bashang
commercial agriculture
market direction
commercial-industral-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农业生产一定要讲求经济效果
- 5
-
-
作者
陶耀锐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经济问题》
1980年第10期51-44,共2页
-
文摘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生产成果与所消耗的劳动之间的对比。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在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中,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
-
关键词
经济效果
生产过程
生产单位
农业生产
劳动力
农产品
社会主义社会
使用价值
生产成果
劳动时间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影响中国死亡率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孙文生
靳光华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25,共7页
-
文摘
自1949年始经过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已由一个高死亡率国家转变为一个低死亡率国家.研究其成因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影响死亡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和非社会经济两类.本文以1952年以来的中国时序数据(本文略)和1992年中国截面资料(略)为样本,运用相关、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影响死亡率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直接间接影响力,提出进一步降低死亡水平的对策.
-
关键词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死亡率
死亡率水平
死亡水平
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系数
地区差异
中国人口
人口比重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