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有机废弃物改善铁尾矿砂对高羊茅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1
作者 陈冉 韩韪阔 +6 位作者 朱玉婵 李晗蕊 李宇轩 田硕 李纯童 孙鑫博 陈月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8-2566,共9页
为筛选利于高羊茅生长的铁尾矿砂改良基质。本研究以纯铁尾矿砂基质作为对照,91%铁尾矿砂+8%熟土+1%有机肥为基础基质,在85%铁尾矿砂+8%熟土+1%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叠加6%污泥、6%腐熟木屑及6%泥炭,探究其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为筛选利于高羊茅生长的铁尾矿砂改良基质。本研究以纯铁尾矿砂基质作为对照,91%铁尾矿砂+8%熟土+1%有机肥为基础基质,在85%铁尾矿砂+8%熟土+1%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叠加6%污泥、6%腐熟木屑及6%泥炭,探究其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有机废弃物可促进高羊茅株高生长,其中污泥处理组株高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5.34%。各处理组植株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则低于对照组。污泥处理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腐熟木屑处理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了高羊茅生长及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污泥处理组特征分布独特。综合表明,添加污泥的改良基质可用于废弃铁尾矿砂的修复与消耗,降低成本并实现固废资源化,实现“以废治废”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基质改良 有机废弃物 高羊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早果枝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发育与衰老进程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翟立超 张永江 +3 位作者 刘连涛 孙红春 朱秀金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9-405,共7页
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设置了2个播期和4种去早果枝方式(去基部1个、2个、3个果枝及不去果枝的对照)处理,研究去除早期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衰老进程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去早果枝推迟了棉花的生育进程;去掉1个早果枝处理总果枝数... 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设置了2个播期和4种去早果枝方式(去基部1个、2个、3个果枝及不去果枝的对照)处理,研究去除早期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衰老进程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去早果枝推迟了棉花的生育进程;去掉1个早果枝处理总果枝数与对照无差异,但去掉2个、3个果枝后明显低于对照,总果节数差异不显著;去早果枝显著提高了第1播期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去1个、2个和3个果枝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在2年中平均比对照高13.5%,17.5%,19.0%,但在第2播期差异不明显;去早果枝降低了第1播期棉花脱落率和烂铃率并提高了棉花的子棉产量,脱落率在2年中平均比对照降低4.5,5.8和9.0百分点,烂铃率平均降低2.2,4.5,4.8百分点;去1个和2个果枝处理的子棉产量在2年的第1播期中比对照平均高9.6%和8.1%,但在第2播期增产不明显,甚至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早果枝 抗虫棉 生长发育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4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对不同刈割期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丽雪 张继宗 +3 位作者 李会彬 刘玉华 张立峰 王丽宏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作饲草的优质燕麦品种和适宜收获期,以坝莜18号、坝莜3号、冀张莜4号、坝燕4号为材料,于2021年在河北坝上地区进行不同刈割期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刈割收获,冀张莜4号鲜草产量和坝莜18号干草产量最... 为筛选出适合作饲草的优质燕麦品种和适宜收获期,以坝莜18号、坝莜3号、冀张莜4号、坝燕4号为材料,于2021年在河北坝上地区进行不同刈割期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刈割收获,冀张莜4号鲜草产量和坝莜18号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2533.33、7794.80 kg/hm^(2);在灌浆期刈割收获,坝燕4号鲜草产量和坝莜3号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29466.67、9425.07 kg/hm^(2);在成熟期刈割收获,冀张莜4号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9394.27、9859.20 kg/hm^(2)。不同刈割期饲草品质差异显著,在抽穗期刈割收获,坝燕4号的品质最优,其中,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为14.5%、30.2%、48.8%、16.7%;在灌浆期刈割收获,坝莜3号的品质最优,其中,CP、ADF、NDF、WSC含量分别为9.1%、31.4%、49.6%、11.4%;在成熟期刈割收获,坝燕4号的品质最优,其中,CP、ADF、NDF、WSC含量分别为6.9%、49.1%、68.7%、7.8%。综合比较分析,坝燕4号和坝莜3号分别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收获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优质燕麦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坝上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刈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效应及不同器官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连涛 陈静 +2 位作者 孙红春 张永江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农大棉9号(ND9)和国欣棉3号(GX3)为材料,设4个镉(Cd)处理(0μmol·L-1、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结果表明:随Cd处理浓度升高,棉苗干物质质量、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呈... 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农大棉9号(ND9)和国欣棉3号(GX3)为材料,设4个镉(Cd)处理(0μmol·L-1、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结果表明:随Cd处理浓度升高,棉苗干物质质量、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和根系直径呈升高趋势。Cd在根、茎、叶中的积累量表现为(叶片+叶柄)>根系>茎。当Cd处理浓度为50μmol·L-1时的转移率(TF)达到最大,为对照的2.2倍;处理浓度为100μmol·L-1时,TF则呈下降趋势。表明Cd胁迫增加棉苗体内Cd积累量,根系生长受到抑制,阻碍地上部植株发育,最终对棉苗产生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幼苗 生长效应 根系 镉胁迫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娄世杰 孙鑫博 +3 位作者 梁中银 边秀举 李会彬 王丽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通过监测狼尾草植株的形态指标,研究了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多效唑显著影响了狼尾草的株高、冠幅与节间长度,而对叶片长与宽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株高,施用后40d分别... 通过监测狼尾草植株的形态指标,研究了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多效唑显著影响了狼尾草的株高、冠幅与节间长度,而对叶片长与宽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株高,施用后40d分别较对照降低28.7%,33.6%,之后抑制作用减弱;冠幅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20d及之后400mg/L多效唑对冠幅的影响显著,300mg/L多效唑处理40d时的冠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狼尾草基部节间长度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多效唑对基部第2节间长度影响最大,200,300,400mg/L多效唑处理的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4.6%,54.7%,66.5%。随着多效唑浓度的提高,狼尾草植株倒伏比例减少,倒伏程度降低。施用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提高狼尾草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狼尾草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中不同硝化抑制剂DCD添加比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段文静 马彤彤 +7 位作者 张永江 陈莉 江丹 刘连涛 孙红春 张科 白志英 李存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95-2106,共12页
【目的】棉花生长和品质对氮素施用量十分敏感,研究在氮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提供可行的氮肥管理措施。【方法】以农大棉601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 【目的】棉花生长和品质对氮素施用量十分敏感,研究在氮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提供可行的氮肥管理措施。【方法】以农大棉601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设置在氮肥中添加双氰胺比例分别为0%(CK)、1.5%(C1.5)和3%(C3)的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棉花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初花期、盛铃期、吐絮期株高,蕾期、盛铃期、吐絮期茎粗,蕾期、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棉花形态特征。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蕾期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蕾期和初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蕾期生理特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蛋白质含量)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初花期、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干物质量,初花期和盛铃期果枝叶干物质量,5个生育时期茎干物质量;蕾期、初花期和盛铃期蕾干物质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干物质(茎、叶、蕾)量产生了明显促升作用。但C3与CK相比,以上各指标之间多无显著差异。两年产量结果显示,C1.5处理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产812和324kg/hm^2;而C3处理理论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C1.5和C3处理的伏桃、伏前桃和秋桃棉铃纤维品质各项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不增加施氮量的前提下,在氮肥中配施1.5%双氰胺(DCD)可以调控氮素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时间,不仅提高了棉花生育前期和中期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还增加了蕾期、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棉花纤维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当氮肥中DCD添加比例为3%时,有可能过度抑制了氮素的硝化反应,影响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供应,削弱了DCD的有益作用。因此,在常规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添加1.5%双氰胺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双氰胺 生长发育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巍巍 史磊刚 +1 位作者 曾凡立 李奇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143-146,共4页
为探明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演变规律,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2001—2015年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持续改善,综合评价得分由2001年的0.23分提高至... 为探明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演变规律,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2001—2015年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持续改善,综合评价得分由2001年的0.23分提高至2015年的1.86分,15年增加7.21倍。其中,2001—2008年为快速改善阶段,2008—2015年为缓慢提升阶段。提出了提升平原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改革供水测算模式、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效管理制度、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小农户节水等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平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主成分分析 可持续性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分层底施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宫宇 段巍巍 +4 位作者 王贵彦 陈宗培 陈召月 薛佳欣 李奔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46,共6页
为了探明缓释肥分层底施模式的作用效果,为简化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鑫瑞2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缓释肥分层(0~15、15~30 cm土层)底施模式(M1)、普通化肥底施模式(M2)、普通化肥底施+追施模式(M3)... 为了探明缓释肥分层底施模式的作用效果,为简化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鑫瑞2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缓释肥分层(0~15、15~30 cm土层)底施模式(M1)、普通化肥底施模式(M2)、普通化肥底施+追施模式(M3)3个处理,研究了缓释肥分层底施对玉米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2模式夏玉米在生育前期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M1和M3模式夏玉米在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较高,灌浆期—成熟期M1模式的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模式。抽雄期之后M1模式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M2和M3模式。夏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均表现为M2模式最高,M1与M3模式相似。M1与M3模式的穗粒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M2模式。M1模式的夏玉米产量分别比M2、M3模式提高13.9%、5.2%。可见,缓释肥分层底施能促进夏玉米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夏玉米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通过增加夏玉米的穗粒数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缓释肥 分层施肥 生长发育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失磷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秋英 田金柱 +2 位作者 李磊 蒋迁 张凤路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磷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进行了试验。参试小麦品种为保麦10,试验所用控失、活化磷酸二铵与普通磷酸二铵养分含量均为61%(16-45-0),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施用,施用量为60...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磷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进行了试验。参试小麦品种为保麦10,试验所用控失、活化磷酸二铵与普通磷酸二铵养分含量均为61%(16-45-0),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施用,施用量为600 kg/hm2,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控失磷肥处理影响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磷肥。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控失活化磷肥可分别提高小麦千粒重、干物质和产量6.8%、11.9%和7.1%。控失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强度。同时,控失肥处理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抗折力。肥料的偏生产效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7.1%和24.0%。控失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将对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施肥效益和保护资源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控失肥 磷酸二铵 生长发育 产量 茎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分配方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志鹏 杨梦雅 +1 位作者 陈曦 肖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7,35,共8页
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方式调控河北平原区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特性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T1)相比,各种施氮处理(T2~T5)植株的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各种等量施氮(375kg/hm^2)处理... 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方式调控河北平原区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特性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T1)相比,各种施氮处理(T2~T5)植株的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各种等量施氮(375kg/hm^2)处理中,与常规施氮处理(T2,30%底施结合70%大喇叭口追施)相比,氮素后移处理T3(30%底施、50%大喇叭口追施和20%开花追施)、T4(30%底施、40%大喇叭口追施和30%开花追施)和T5(30%底施、30%大喇叭口追施和40%开花追施)生育后期各时期和阶段(开花-灌浆和灌浆-成熟)植株和茎、叶、籽粒的氮累积量增多,其中以T4植株和上述器官的增幅最大。不同处理成熟期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及表现特征与各处理植株及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能力一致。此外,氮素后移处理(T3~T5)较常规施氮处理(T2)成熟期植株的氮效率参数(如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增大,单位籽粒吸收氮量增加,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率降低,表明氮素后移处理(T4)通过改善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具有增强穗粒发育、籽粒灌浆进而促进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用。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植株氮素积累特性的表现特征相似,表现为T3~T5明显高于T2。本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区适宜氮素后移施氮方式(如T4)能改善夏玉米生育后期植株氮素营养,促进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氮肥后移 产量 氮素吸收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用量及春季减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曦 高思 +1 位作者 张菲菲 肖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1,共6页
以‘保麦10’和‘石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素用量及春季减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麦22’和‘保麦10’对水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保麦10’旗叶光合参数对水氮供应水平敏感,表现为高水氮(施氮225kg/hm2... 以‘保麦10’和‘石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素用量及春季减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麦22’和‘保麦10’对水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保麦10’旗叶光合参数对水氮供应水平敏感,表现为高水氮(施氮225kg/hm2,春季灌水2次)较低水氮(施氮112.5kg/hm^2,春季灌水1次)的旗叶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明显增加;而‘石麦22’光合参数对水氮供应较迟钝,上述参数在不同水氮处理下的变幅表现较小。供试品种不同水氮处理下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以及产量表现特征与上述光合参数的表现特征相一致。表明,抗旱品种‘石麦22’和高水肥适应品种‘保麦10’植株上位叶光合参数对水氮响应特征,在调控植株水氮适应和产量形成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石麦22’植株在低水氮供应下能维持较强光合能力,是其节水栽培下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用量 春季灌水 光合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草地植物生长表现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鲁佳男 陈月 +3 位作者 邵增会 许继峥 阚海明 孙鑫博 《草学》 2022年第5期10-17,共8页
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在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AMF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 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在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AMF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草地植物生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AMF对其生长的作用。本文重点从时空特征、物候差异、养分状况和逆境胁迫的角度综述AMF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能够对未来草地的补播建植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时空特征 养分吸收 物候期 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初步比较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雅晰 孙建苗 +5 位作者 王逍冬 董康挺 刘畅 王丽宏 李会彬 孙鑫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90,共9页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APX)含量上升。将这10个生理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出得分D值,评分最高的为‘光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表明:7个品种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排序为光芒>A-1>007>A4>朝阳>宣言>佳美,为后续匍匐翦股颖抗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褐斑病 生理响应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7
14
作者 房琴 王红光 +3 位作者 马伯威 李东晓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群体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志才 李存东 +2 位作者 张永江 刘连涛 孙红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以转基因抗虫棉农大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密度水平,研究密度对棉花群体干物质量、LAI、叶层配置及透光率、总铃数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干物质量以8.7万株·hm-2最大,达11735kg·hm-2;高密度群体最大LAI... 以转基因抗虫棉农大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密度水平,研究密度对棉花群体干物质量、LAI、叶层配置及透光率、总铃数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干物质量以8.7万株·hm-2最大,达11735kg·hm-2;高密度群体最大LAI出现时间比低密度群体早13天左右,但群体透光率以低密度群体较高;结铃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1.5万株·hm-2最大,达43.5%;群体果节量和总铃数分别以10.5万株·hm-2和6.9万株.hm-2的群体最多,分别为323.05万个·hm-2和74.06万个·hm-2;子棉产量以6.9万株·hm-2最高,为3810.33kg·hm-2。只有各群体指标均相对较优才能构成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棉花幼苗水分利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平 张永江 +3 位作者 刘连涛 孙红春 王旗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以转基因棉花品种农大棉8号和鲁棉研2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处理(CK)、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极度胁迫(ES)5个水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棉花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2个品种的叶片... 以转基因棉花品种农大棉8号和鲁棉研2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处理(CK)、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极度胁迫(ES)5个水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棉花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2个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率、叶水势、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率(L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两品种的Pn和NPQ的MS、SS和ES与CK相比差异显著,不同测定时期各胁迫处理的平均Pn比CK分别下降了11.5%、18.1%、32.1%和38.1%;平均NPQ比CK上升了24.1%、50.9%、79.4%和145.1%。表明棉花幼苗期持续轻度水分胁迫对叶片光合能力无显著影响,但高于中度的持续水分胁迫会造成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和光抑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幼苗 水分胁迫 光合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冬小麦干物质转移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迪 王红光 +3 位作者 贾彬 李东晓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42,共8页
为明确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高产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转移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和石麦12为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于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和转移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氮吸收效率和... 为明确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高产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转移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和石麦12为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于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和转移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冬灌和镇压处理下,2个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开花前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降低,但开花后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冬灌处理小麦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冬灌处理下,石新828开花后籽粒中的氮积累量增加,开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但各器官的氮转移量显著降低,籽粒氮积累总量显著减少,氮吸收效率下降;冬灌对石麦12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影响不显著。与不镇压相比,镇压处理下,2个品种开花期的氮积累总量和不同器官中的氮积累量均降低,而成熟期各器官氮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差异均不显著。镇压处理与不镇压处理相比,2个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中的氮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降低,但是开花后的氮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提高,其中,镇压的石麦12开花前氮转移量、贡献率和开花后氮积累量、贡献率与不镇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的差异不显著。建议在足墒播种条件下不必进行冬灌,应根据播种前后土壤和水分条件确定是否需要镇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冬前灌溉 播后镇压 产量 干物质转移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次数和施钾量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国英 王红光 +3 位作者 李东晓 贾彬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为进一步明确兼顾节水高产抗倒的最佳灌水与施钾量组合,以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次数(不灌溉、灌拔节水、灌拔节水和扬花水)和4个施钾量(施K_2O0、75、150和225kg·hm^(-2))对冬小麦茎秆... 为进一步明确兼顾节水高产抗倒的最佳灌水与施钾量组合,以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次数(不灌溉、灌拔节水、灌拔节水和扬花水)和4个施钾量(施K_2O0、75、150和225kg·hm^(-2))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和施钾量的增加,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高,茎秆基部2个节间的单位长度干重、直径、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显著增加。而茎秆壁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厚。小麦产量和3个产量构成因素也随灌水次数和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但4个施钾量之间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K225与K150之间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茎秆抗倒指数与茎秆基部第1、2节间的单位长度干重、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春季在拔节期和扬花期灌2次水,施K_2O 150kg·hm^(-2)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和钾肥高效,且茎秆抗倒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次数 施钾量 冬小麦 茎秆形态特征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主要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丽宏 李会彬 +2 位作者 孙鑫博 张继宗 边秀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4,109,共5页
为加强野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对65份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样性指数在0.5~1.44之间,对狼尾草种质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 为加强野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对65份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样性指数在0.5~1.44之间,对狼尾草种质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69.0%,决定狼尾草观赏性的指标性状为抽穗前株高、抽穗后株高、冠幅和花序数。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育种过程中可以从第Ⅲ类群中选择株型紧凑,不易倒伏,花序多,抽穗前株高60 cm左右,盛花期株高100~110 cm资源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观赏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振丽 程瑞婷 +1 位作者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3,共7页
为明确行距配置和多效唑化控对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行距配置(12cm等行距、15cm等行距、12.5cm+12.5cm+20cm共3个水平)和多效唑化控(对照、起身期化控、拔节期化控3个水平)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的影响。结... 为明确行距配置和多效唑化控对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行距配置(12cm等行距、15cm等行距、12.5cm+12.5cm+20cm共3个水平)和多效唑化控(对照、起身期化控、拔节期化控3个水平)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茎秆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基本上以15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12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这2种行距配置之间拔节期和开花以后的株高及成熟时基部节间长度差异均显著(P<0.05);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干重、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基本上以15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或较大,12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和茎秆重心高度显著降低,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机械强度有所增加,抗倒伏指数显著增大。除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外,行距配置与化控互作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抗倒伏指数与株高、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6和-0.63),与茎秆机械强度、第1和第2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第2节间秆壁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42、0.64和0.64),与第2、第3节间粗度和第3节间秆壁厚度相关不显著。因此,15cm等行距种植配合起身期或拔节期多效唑化控,可提高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配置 化控 茎秆形态特征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