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小麦品种和种质资源抗白粉病鉴定与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延荣 耿妙苗 +4 位作者 李晓静 安浩军 温树敏 刘桂茹 王睿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3-694,共12页
白粉病是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常发病害,明确小麦审定品种和高代品系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对合理利用和布局已知抗源、实现对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人工接种白粉病菌株E09和E20与抗病基因连锁(或共分离)标记对1956... 白粉病是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常发病害,明确小麦审定品种和高代品系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对合理利用和布局已知抗源、实现对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人工接种白粉病菌株E09和E20与抗病基因连锁(或共分离)标记对1956-2018年间河北省371份小麦材料(含审定品种256份、高代品系115份)进行苗期抗白粉病鉴定和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抗E09的材料占6.2%,抗E20的占11.9%,兼抗两个菌株的材料占4.9%;部分材料携带Pm1c、Pm2、Pm4b、Pm21、Pm24和Pm35基因,未检测到Pm12基因。Pm8基因在供试材料中所占比例较高,接近50%。供试材料中抗病审定品种比例远大于高代品系,说明小麦抗白粉病种质创新仍为当务之急,需要引起重视。在用连锁或共分离标记进行抗病基因检测时,通过计算某基因对两个菌株抗病反应型与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的材料比例,发现Pm12、Pm21和Pm35等基因的标记检测效率较高,同时这些基因的标记也方便使用,可优先考虑用这些标记检测目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小麦 审定品种 品系 白粉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种子质量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云婷 张秋兰 +2 位作者 王倩 胡文静 段会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2,24,共6页
为了解河北省玉米种子质量及遗传基础,以2008-2013年河北省连续6年销售的玉米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等4项指标。同时,对2013年河北省种子管理站抽检的49份杂交种进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08-2... 为了解河北省玉米种子质量及遗传基础,以2008-2013年河北省连续6年销售的玉米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等4项指标。同时,对2013年河北省种子管理站抽检的49份杂交种进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种子合格率分别为71.6%,73.3%,66.7%,80.0%,92.1%,93.0%。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18对引物共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SSR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3.61个,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4~0.86。在0.628水平上,49份杂交种可划分为5个类群,血缘关系相近的材料划分在同一类群,类群与品种育成单位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质量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12个小麦主栽品种(系)抗叶锈性鉴定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玲 张换换 +3 位作者 徐新玉 杨华丽 段振盈 姚占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2-990,共9页
为明确河北省12个小麦主栽品种(系)的抗叶锈性及抗叶锈基因,在苗期选用20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12个小麦品种(系)以及37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以进行基因推导,同时利用11个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为明确河北省12个小麦主栽品种(系)的抗叶锈性及抗叶锈基因,在苗期选用20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12个小麦品种(系)以及37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以进行基因推导,同时利用11个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2个品种(系)进行标记检测。为进一步鉴定成株期抗性,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连续2年分别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对供试材料进行田间严重度调查。结果表明,在12个品种(系)中检测到Lr1、Lr26、LrB和Lr46共4个抗叶锈病基因,其中8个品种(系)推测含有Lr26,石新618可能含有Lr1,藁优2018可能含有LrB,冀5265可能含有Lr46。2年2点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石新733、藁优2018和石优17为慢锈品种(系),可作为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检测 成株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北小麦品种抗旱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优信 延荣 +6 位作者 蔺明月 符宇 孟畅 安浩军 李晓静 段会军 王睿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2,共9页
干旱是华北地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从推广小麦品种中鉴定和筛选抗旱品种,对稳定小麦产量、降低区域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近年来在河北省中北部审定、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冬后浇2水(D2处理)、浇1水(D1处理)和... 干旱是华北地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从推广小麦品种中鉴定和筛选抗旱品种,对稳定小麦产量、降低区域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近年来在河北省中北部审定、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冬后浇2水(D2处理)、浇1水(D1处理)和不浇水(D0处理)3种处理方式,进行了大田条件下的抗旱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D0处理时,各供试品种的株高、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叶片离体失水速率等生理性状均显著下降,籽粒产量也极显著下降。在D1处理时,各小麦品种的农艺、生理和产量性状也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当分别以抗旱指数、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性综合度量值等指标度量品种抗旱性时,品种之间的抗旱性排序虽有差异,但仍能看出中麦1062、河农825等品种抗旱性较好。以节水指数对品种进行节水性评价时,发现河农130等3个品种节水性较好。在所测定的农艺、生理性状中,叶绿素含量、小穗数、株高、叶片离体失水速率、旗叶长和穗粒数等与抗旱性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初步认为叶绿素含量、小穗数可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加权抗旱指数 抗旱性综合度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武农148’和‘西农928’的抗叶锈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闫晓翠 姚世博 +1 位作者 Gebrewahid Takele Weldu 姚占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1,共5页
本研究选用9个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3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系)、‘武农148’和‘西农928’进行抗叶锈基因苗期推导分析,在2014—2015和2015—2016连续两年两点对其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结合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与系谱分析;利用9个与已知... 本研究选用9个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3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系)、‘武农148’和‘西农928’进行抗叶锈基因苗期推导分析,在2014—2015和2015—2016连续两年两点对其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结合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与系谱分析;利用9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标记进行标记检测,从而得出供试材料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西农928’中可能携带抗病基因Lr30、Lr42和携带有未知微效抗病基因,所检测的2个品种均不含抗病基因Lr1、Lr9、Lr10、Lr19、Lr20、Lr24、Lr26、Lr34和Lr46。针对西农928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锈病育种中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基因推导 成株抗病鉴定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莱州137抗叶锈病鉴定及基因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华丽 张晓玲 +2 位作者 赵艳博 徐新玉 姚占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295,共7页
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本研究以抗病品种莱州137、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慢锈性品种SAAR以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材料,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了2年2点的接种鉴定,通过系谱分析... 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本研究以抗病品种莱州137、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慢锈性品种SAAR以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材料,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了2年2点的接种鉴定,通过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和12个与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发现莱州137携带Lr26、Lr10、Lr14b以及其他未知抗叶锈病基因,且表现成株抗性的特点,说明其可能含有未知的成株抗性基因,可作为新的小麦抗叶锈病抗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莱州137 叶锈病 成株抗性 基因检测 新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花斑种皮花青素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梦蝶 李佳伟 +5 位作者 崔顺立 侯名语 杨鑫雷 刘立峰 蒋晓霞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2-1745,共14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花生种皮色泽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白色、红色、紫色、粉色及花斑类型,花斑种皮花生是其中的独特成员。有关花斑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存在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采...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花生种皮色泽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白色、红色、紫色、粉色及花斑类型,花斑种皮花生是其中的独特成员。有关花斑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存在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种皮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共检测到12种与种皮颜色相关的代谢物质。在花生种皮着色区(F)与非着色区(B)开花下针(DAF)45 d的F2-B2比较组中差异代谢产物最多,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O-丁香酸含量着色区低于非着色区,差异倍数分别为0.63和2.35;松香花青素O-己糖苷,原花青素A1、A2、B2、B3,矢车菊素,花翠素,花翠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着色区高于非着色区,差异倍数1.05~11.55。花翠素和矢车菊素是导致着色区与非着色区颜色差异的主要代谢物。RNA-seq分析表明,1050个差异基因中筛选出与花斑种皮颜色形成高度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7个,包括3个PAL、1个C4H、2个CHS、1个F3H、1个F3′H、2个DFR、2个LAR、2个IAA、4个bHLH和9个MYB,其中上调13个、下调14个。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表明,与种皮颜色合成相关所富集的代谢通路有苯丙氨酸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昼夜节律植物,其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是花生种皮花斑形成最直接的代谢途径。对20个差异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表明差异基因qPCR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著一致。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花生花斑种皮花青素合成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皮 花青素 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RNA-SEQ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病品系5R625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秦金燕 李在峰 +3 位作者 闫晓翠 苏集华 姚占军 刘大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1-657,共7页
小麦品系5R625苗期和田间均对小麦叶锈病有良好抗性,但其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还不清楚。利用36个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系和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对5R625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基因推导,结果 5R625对这15个叶锈... 小麦品系5R625苗期和田间均对小麦叶锈病有良好抗性,但其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还不清楚。利用36个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系和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对5R625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基因推导,结果 5R625对这15个叶锈菌生理小种的侵染型与Lr9、Lr19、Lr24、Lr28、Lr39、Lr47、Lr51、Lr53相同。利用5R625和感病品种郑州5389的杂交后代F1、F2和F2:3群体对5R625的抗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苗期和成株期的分析结果均表明5R625对小麦叶锈菌的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F2:3家系和分子标记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3DL染色体上。与5R625携带的抗病基因连锁的5个分子标记中,STS标记24-16和SCAR标记OP-J09此前已经被证明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24共分离,因此,推测5R625携带的抗病基因与Lr24可能为同一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叶锈病基因 Lr24 SSR标记 分子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花斑种皮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梦蝶 李佳伟 +8 位作者 王梅 刘彬 马钰聪 赵雨露 杨鑫雷 崔顺立 侯名语 蒋晓霞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6-239,共14页
花生在世界粮油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皮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及花斑等多种颜色,花斑种皮花生是其独特的成员之一,具有便于区分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结果表明与花斑种皮颜色合成相关差异表达的... 花生在世界粮油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皮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及花斑等多种颜色,花斑种皮花生是其独特的成员之一,具有便于区分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结果表明与花斑种皮颜色合成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富集的代谢途径有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异黄酮的生物合成、昼夜节律植物。miRNA测序结果中共筛选出86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20个差异表达的miRNA与花生花斑种皮颜色合成相关。其中包括4个共同靶向花青素、类花青素和IFS2靶基因的miRNA,即miR_8、miR_50、miR_51和miR_239;5个靶向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结构基因的miRNA,即调控CHS靶基因的miR_398-x,调控4CL靶基因的miR_482-z,调控F3′H靶基因的miR_266和miR_182以及调控花青素3-O-葡萄糖苷-6靶基因的miR_5;1个靶向花青素生物合成调节基因的miRNA,即miR858-y靶向调控MYB2和MYB3;10个靶向CYP450靶基因的miRNA,即miR_10、miR_15、miR_61、miR_72、miR_102、miR_116、miR_123、miR_193、miR_256和miR_862-z。miRNA测序与转录组联合分析KEGG代谢通路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为花生种皮花斑形成最直接的代谢途径。本研究对于全面揭示花斑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斑种皮 花青素生物合成 MIRNA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候选基因TraesCS4A01G437800的四引物ARMS-PCR标记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志明 章悦 +3 位作者 张力菁 温树敏 刘桂茹 王睿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选育抗虫小麦品种是控制虫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利用通量高、成本低的抗虫相关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选育抗虫小麦品种是控制虫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利用通量高、成本低的抗虫相关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期挖掘到的抗虫候选基因TraesCS4A01G437800序列中存在的SNP位点开发了1个四引物ARMS-PCR标记T3-1-1,并在92个RIL株系和95个小麦品种中进行了标记有效性检测。结果表明:T3-1-1在RIL株系间的检测有效率在90%左右,在供试高抗、高感小麦品种中的检测有效率较高,分别为63.16%和96.43%,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虫性筛选和抗虫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抗虫位点的14个抗虫小麦品种中,多为生产上很少使用的老品种,因此鉴定和创新小麦抗虫种质资源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红吸浆虫 抗吸浆虫候选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四引物ARM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小麦农家品种抗叶锈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新玉 段振盈 +1 位作者 张晓玲 姚占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9-417,共9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小麦农家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为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5个小麦农家品种、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和36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材料,苗期接种19个具有鉴别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 本研究旨在明确小麦农家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为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5个小麦农家品种、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和36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材料,苗期接种19个具有鉴别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同时利用12个与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为明确其成株期抗性,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在河北保定对小麦农家品种、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与慢锈品种SAAR进行田间接种,调查并记录田间严重度及普遍率。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在15个小麦农家品种中共检测到7个抗叶锈病基因,其中部分品种还有多个抗性基因,如红狗豆含有Lr1和Lr46;黄花麦含有Lr13和Lr34;大白麦含有Lr14b和Lr26;洋麦含有Lr37和Lr46;成都光头含有Lr34和Lr46;墨脱麦和西山扁穗含有Lr26和Lr46。部分品种含有1个成株期慢叶锈病抗性基因,如同家坝小麦、武都白茧儿、边巴春麦-6、白花麦含有Lr34;红抢麦、白扁穗和白火麦含有Lr46。这些携带有效抗叶锈病基因的农家品种,可为小麦抗叶锈病育种提供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家品种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检测 慢锈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