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主要生态区玉米新品种产量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丽珍 张大效 +3 位作者 马亮亮 高楠 陶勇生 段会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夏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以近年审定的部分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产量性状隶属函数值评价玉米稳产性,明确河北省各生态区的适宜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山前平原区新乐地区的夏玉米品种为华农887、明科玉33、先玉... 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夏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以近年审定的部分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产量性状隶属函数值评价玉米稳产性,明确河北省各生态区的适宜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山前平原区新乐地区的夏玉米品种为华农887、明科玉33、先玉047、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5、0.73、0.72和0.71;山前平原区辛集地区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裕丰105、先玉1140、先玉047、京科968和农大372,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3、0.67、0.67、0.63、0.62和0.62;适合黑龙港区邯郸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为0.79;适合冀东平原区玉田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先玉1360、蠡玉86、郑单958和蠡玉57,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1、0.65、0.49、0.48和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新品种 产量 稳定性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百粒重QTL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詹晶晶 邢文慧 +2 位作者 田玉焕 范子洋 陶勇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5-960,共6页
玉米百粒重是产量性状的主要组成因子,对其控制位点进行QTL鉴定或基因克隆,将有益于其遗传控制的研究和分子育种的实施。本研究以导入系SL19-41为材料,该导入系是以我国玉米育种中广泛应用的骨干自交系掖478(Ye478)为遗传背景导入QB8... 玉米百粒重是产量性状的主要组成因子,对其控制位点进行QTL鉴定或基因克隆,将有益于其遗传控制的研究和分子育种的实施。本研究以导入系SL19-41为材料,该导入系是以我国玉米育种中广泛应用的骨干自交系掖478(Ye478)为遗传背景导入QB80染色体片段的纯合系。使用该导入系与Ye478杂交构建分离群体(F2、F2:3家系和BC1F1),通过3个环境下的田间试验,利用Ici Mapping的逐步回归区间作图法进行百粒重QTL定位,以及进行QTL位点连锁标记的表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鉴定了2个百粒重QTL位点,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bnlg1784~umc1194区间QTL位点q KW4-1在3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74%~17.81%,阐明了导入系SL19-41百粒重性状的遗传机制,同时也获得了改良版的Ye478(Ye478QB80),为玉米百粒重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益的分子标记,也为克隆百粒重基因提供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百粒重 QTL定位 导入系 掖4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岳镒繁 郭靖 +1 位作者 陶勇生 刘安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为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以有掖478遗传背景的SL19-22导入系为母本与轮回亲本掖478杂交,构建F2群体,在3种生态环境下田间种植观察亲本及其F2群体的雄穗分枝数,并采用SSR标记和单标记作图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雄穗... 为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以有掖478遗传背景的SL19-22导入系为母本与轮回亲本掖478杂交,构建F2群体,在3种生态环境下田间种植观察亲本及其F2群体的雄穗分枝数,并采用SSR标记和单标记作图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在QY、SH和SF环境下,掖478亲本的雄穗分枝数分别为(17.5±2.5)个、(14.8±2.1)个和(19.0±2.4)个,SL19-22亲本分别为(10.2±2.4)个、(11.3±1.7)个和(12.9±1.7)个,F2群体分别为(12.9±2.7)个、(13.9±4.2)个和(14.5±3.8)个,且2亲本的雄穗分枝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SH和SF环境下,检测到在第5染色体umc1225位点处有1个控制雄穗分枝数的QTL位点,其对雄穗分枝数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33.9%。因此,雄穗分枝数较少的SL19-22亲本可作为种质材料进行雄穗分枝数改良,umc1225则可用于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单标记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