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几丁质酶基因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华
李娜
邢馨竹
邵振启
李喜焕
张彩英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8,共16页
-
基金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HBCT2024060204)。
-
文摘
几丁质酶是以几丁质等为底物的糖基水解酶(GH,glycosyl hydrolases),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中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大豆几丁质酶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对逆境的响应尚不清楚,影响了其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本研究分别鉴定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几丁质酶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发现,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分别含62个和55个几丁质酶基因,位于17条和18条染色体上;进化树分析发现,117个基因分为5类,其中类群Ⅲ与类群Ⅴ属于GH18亚家族,类群Ⅰ、类群Ⅱ与类群Ⅳ属于GH19亚家族;启动子分析发现,几丁质酶家族成员包含响应激素及逆境胁迫顺式作用元件。栽培大豆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其在不同组织及抗病耐逆等过程差异表达,其中Gm.01G142400和Gm.13G346700等在接种花叶病毒的抗病品种叶片中诱导表达,Gm.03G254300和Gm.20G164600等在低磷胁迫的磷高效品种根系中诱导表达,Gm.08G259200和Gm.19G245400等在低磷胁迫根瘤中诱导表达;野生大豆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其在不同组织及耐盐过程差异表达,其中Gs.02G002604和Gs.02G002940等在盐胁迫耐盐品种叶片中诱导表达。以上结果为挖掘利用几丁质酶基因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几丁质酶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
Keywords
chitinases
wild soybean
cultivated soybean
gene family
expression analysis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