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肥羔羊发酵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赵心念 张会文 +5 位作者 刘广鑫 董晴 苏东遥 王媛 孙新胜 高玉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发酵床是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家畜健康的一种养殖模式。为了研究冬季育肥羔羊养殖中不同原料组合的发酵床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为发酵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该试验选择有窗密闭结构的育肥羊舍,地面未作任何处理的素土地面组作为对照组,... 发酵床是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家畜健康的一种养殖模式。为了研究冬季育肥羔羊养殖中不同原料组合的发酵床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为发酵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该试验选择有窗密闭结构的育肥羊舍,地面未作任何处理的素土地面组作为对照组,其他4个组的地面改为发酵床,根据其原料组合分为全锯末组(A组)、2/3锯末+1/3糠醛(B组)、2/3锯末+1/3稻壳(C组)和2/3锯末+1/3玉米芯(D组),各组饲养育肥公羔50只(1.0 m 2/只),试验期为90 d(10~12月份),每隔10 d测定垫料物理特性指标(温度、含水率和pH)和化学特性指标(有机成分和常规金属元素)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发酵床组不同深度温度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下层温度高于上、中层温度(P<0.01);与对照组表层温度相比,4个发酵床组的表层温度分别提高了11.49%(A组)、15.36%(B组)、8.64%(C组)和12.44%(D组);不同发酵床组的含水率和pH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B组含水率最高。(2)从发酵床中碳(C)和氮(N)含量分析,不同发酵床组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D组N含量最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各组N和C含量分别表现出极显著性增加(P<0.01)和显著性降低(P<0.05)。(3)从发酵床中常规金属元素(K、Ca、P和Na)含量分析,不同发酵床组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Na和K,D组含量最高;且随时间延长,4种元素均显著增加(P<0.05)。因此,发酵床提高了冬季育肥羊舍的床面温度,且随着时间延长,发酵床中含N量增加,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表现出积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垫料 育肥羔羊 物理特性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床对哺乳期湖羔羊生长、消化以及血液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苏东遥 李永亮 +7 位作者 董晴 赵心念 李晓宇 金晓东 王亚男 田树军 高玉红 孙新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7,共12页
针对目前养羊业中羔羊哺乳期腹泻和死亡高发的瓶颈难题,本试验将素土地面改造成发酵床,通过检测不同季节(冷季、温季和热季)发酵床的温度以及哺乳期羔羊腹泻率、生长、消化、血液理化等指标,研究羔羊哺乳初期采用发酵床饲养的效果。每... 针对目前养羊业中羔羊哺乳期腹泻和死亡高发的瓶颈难题,本试验将素土地面改造成发酵床,通过检测不同季节(冷季、温季和热季)发酵床的温度以及哺乳期羔羊腹泻率、生长、消化、血液理化等指标,研究羔羊哺乳初期采用发酵床饲养的效果。每个季节选择连续3批新产双羔的湖母羊(30只·批^(-1))及随母哺乳的羔羊,随机分到两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羔羊舍,其中一栋舍采用发酵床(锯末∶稻壳=7∶3),另一栋舍为传统的素土地面,单栏饲养,饲养7 d后将所有羊转入半开放舍(素土地面)继续饲养至断奶(60 d)。结果表明:1)各季节发酵床表层温度均显著高于素土地面(P<0.05),尤其冷季,各时段分别较素土地面提高1.80(早)、0.97(午)和1.09℃(晚)。2)冷季和温季的各试验期(60 d)发酵床组羔羊的腹泻率均显著低于素土地面组(P<0.05),分别降低19.99%和28.09%,且羔羊日增重(ADG)分别提高15.04%和7.88%,但热季期两组羔羊的腹泻率和ADG差异均不显著(P>0.05)。3)冷季期羔羊出生7 d内采用发酵床饲养显著提高了羔羊断奶期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钙表观消化率(P<0.05),而热季期各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两组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4)从血液理化指标上,冷季期发酵床组羔羊的血清葡萄糖(GLU)、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以及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素土地面组(P<0.05),温季期发酵床组的GLU含量也显著高于素土地面组(P<0.05),而热季期各项理想指标两组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出生一周内的哺乳羔羊在冷季和温季采用发酵床饲养模式可有效改善羔羊的生长和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羔羊 生长性能 血液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羊源益生菌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养分降解率的影响
3
作者 董晴 王亚男 +7 位作者 谭玉凤 张澳 张璐 苏东遥 赵心念 刘爱瑜 孙新胜 高玉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14-4021,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羊源益生菌[海氏肠球菌(K2)、枯草芽孢杆菌(Ha)和酿酒酵母菌(Ma)]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方法,设8个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7个组分别添加K2、Ha、Ma、K2+Ha、Ha+Ma、K2+Ma和K2+Ha+Ma,K...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羊源益生菌[海氏肠球菌(K2)、枯草芽孢杆菌(Ha)和酿酒酵母菌(Ma)]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方法,设8个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7个组分别添加K2、Ha、Ma、K2+Ha、Ha+Ma、K2+Ma和K2+Ha+Ma,K2、Ha和Ma添加浓度分别为1×10^(8)、1×10^(7)和1×10^(7)CFU/g,另设不加菌的对照组,测定发酵2~48 h的产气量以及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含量等发酵参数和养分降解率。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K2+Ma和K2+Ha+Ma组的产气量均达最高,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增加了9.54%和6.32%(P<0.05),且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K2+Ma组的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另外,不同单菌和复配对养分降解率的影响不同,K2+Ma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降解率最高,而K2+Ha+M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K2+Ha+Ma和K2+Ma组合体外发酵效果较好,可为饲用益生菌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海氏肠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菌 瘤胃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哒唑对蚯蚓(Eisenia fetida)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腺三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玉红 孙振钧 +2 位作者 孙新胜 包永占 李玉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16-3922,共7页
研究了蚯蚓在染毒2,7d和14d时,兽药阿苯哒唑(100~600mg/kg)对蚯蚓体及其不同部位的酸性磷酸酶(A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腺三磷酶(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苯哒唑对蚯蚓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AP和GST活性的... 研究了蚯蚓在染毒2,7d和14d时,兽药阿苯哒唑(100~600mg/kg)对蚯蚓体及其不同部位的酸性磷酸酶(A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腺三磷酶(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苯哒唑对蚯蚓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AP和GST活性的影响比对Ca2+-ATPase的大。该药对AP和GST活性的抑制作用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染毒浓度和时间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另外,AP活性也显著受到染毒浓度与蚯蚓部位的互作影响,影响最大的部位是蚯蚓前部;该药对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浓度、时间和部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阿苯哒唑 酸性磷酸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腺三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与混沌分析的直接多步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景新 程春田 +1 位作者 周桂红 孙玉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4-689,共6页
直接多步预测不依靠单步预测的结果而直接使用测量数据,效果理想,但往往要求模型能够学习多种不同的目标函数.本文建立的直接多步预测混合模型,使用模式分解方法把原始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的基本模式分量,再经混沌分析和神经网络进... 直接多步预测不依靠单步预测的结果而直接使用测量数据,效果理想,但往往要求模型能够学习多种不同的目标函数.本文建立的直接多步预测混合模型,使用模式分解方法把原始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的基本模式分量,再经混沌分析和神经网络进行组合预测,减小了各步预测模型之间的差别,提高了模型对多种目标函数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最后,通过基准时间序列验证了本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多步预测 经验模式分解 混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对蚯蚓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玉红 孙新胜 +1 位作者 孙振钧 齐会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0-1454,共5页
以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法研究了喹乙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2mg.cm-2和>4000mg.L-1,喹乙醇能引起蚯蚓的形态病理变化。低浓度喹乙醇(500、1000mg.kg-1... 以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法研究了喹乙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2mg.cm-2和>4000mg.L-1,喹乙醇能引起蚯蚓的形态病理变化。低浓度喹乙醇(500、1000mg.kg-1)对蚯蚓的体重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喹乙醇(3000、5000mg.kg-1)能极显著降低蚯蚓体重增长率(P<0.01)。检测暴露喹乙醇14d的蚯蚓体和不同部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高浓度喹乙醇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及其前部和中部CAT的活性,低浓度喹乙醇只对蚯蚓前部的CAT活性表现出显著抑制(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蚯蚓 急性毒性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条件下藿朴蒲苓散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车大璐 程素彩 +7 位作者 张伟涛 赵娟娟 刘爱瑜 李晓宇 周英昊 高玉红 孙新胜 李雪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9-1840,共12页
针对夏季绵羊遭受严重热应激现状,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组方(藿朴蒲苓散)对夏季育肥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00只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0%(对照组)、0.5%、... 针对夏季绵羊遭受严重热应激现状,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组方(藿朴蒲苓散)对夏季育肥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00只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0%(对照组)、0.5%、1.0%和1.5%藿朴蒲苓散,试验期30 d,试验期间舍内温湿指数平均达79.11。试验末检测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0.5%藿朴蒲苓散的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饮水量和日采食量在不同组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从生理指标分析,饲喂中草药的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2)0.5%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钙和磷等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M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7.20%(P<0.01),而1.0%和1.5%组的消化率较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从血清生化指标上,3个给药组的生长激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组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16.90%;且0.5%组的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从瘤胃发酵参数分析,3个给药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19~1.30倍、1.18~1.24倍和1.28~1.43倍。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藿朴蒲苓散有助于缓解育肥羔羊的热应激,添加量以0.5%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中草药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热应激条件下杂交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生理参数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娟娟 车大璐 +7 位作者 郭玮婷 张伟涛 刘连超 赵俐辰 高玉红 孙新胜 李雪梅 王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189,共12页
针对目前生产中绵羊遭受热应激的现状,研究了热应激条件下复方中药对杂交羊(小尾寒羊×内蒙古细毛羊)生产性能、生理参数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味中草药(香薷、大黄、厚朴和黄芩),按3∶3∶2∶2进行组方。选择240只、体重(36.6... 针对目前生产中绵羊遭受热应激的现状,研究了热应激条件下复方中药对杂交羊(小尾寒羊×内蒙古细毛羊)生产性能、生理参数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味中草药(香薷、大黄、厚朴和黄芩),按3∶3∶2∶2进行组方。选择240只、体重(36.61±0.73)kg相近的育肥后期杂交绵羊,随机分为4组,各组羊分别饲喂含干物质含量的0(对照组)、0.5%、1.0%和1.5%的复方中药,每组60只羊。试验期为28 d,试验期间羊舍温湿指数平均达79.68。结果表明:1)从生理指标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药可显著降低羊的呼吸频率(P<0.05),并提高了羊的躺卧比例,尤其是下午12:00-16:00,较对照组提高了13.38%~19.15%。2)从生产性能上,饲喂中药显著提高了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不同中药组的ADFI较对照组提高了1.05%~7.21%(P<0.05),ADG和料重比(F/G)以0.5%组效果最好,ADG较对照组提高了12.12%(P<0.05),F/G降低了14.68%(P<0.05)。3)从血液理化指标上,饲喂中药组的血清甲状腺素(T_(4))和皮质醇(COR)含量分别表现出增加和降低趋势(P<0.05),尤其0.5%组,T_(4)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3.97%(P<0.05),而COR含量降低了33.15%(P<0.05)。从血清常规代谢营养指标看,各组间尿素氮(BUN)和葡萄糖(GLU)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5%组GLU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而BUN含量显著下降(P<0.05)。4)从经济效益分析,饲喂0.5%~1.5%中药可使增重效益提高了7.50%~13.91%,0.5%组净收益最高(4.85元·d^(-1)·只^(-1))。可见,该复方中药可以有效缓解杂交小尾寒羊的热应激,添加日粮干物质的0.5%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热应激 育肥羊 生产性能 生理指标 血液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床对育肥羔羊行为、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车大璐 李晓宇 +6 位作者 赵心念 李永亮 刘宇琦 付艳芳 王媛 高玉红 孙新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2-314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素土地面铺设不同原料组合的发酵床对育肥羔羊行为、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0只体重[(22.21±0.23) kg]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为对照组(素土地面)、A组(全锯末)... 本试验旨在研究素土地面铺设不同原料组合的发酵床对育肥羔羊行为、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0只体重[(22.21±0.23) kg]相近、年龄一致的健康育肥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为对照组(素土地面)、A组(全锯末)、B组(糠醛+锯末,比例1∶2)、C组(稻壳+锯末,比例1∶2)和D组(玉米芯+锯末,比例1∶2),每组50只羊。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铺设发酵床明显改善了羔羊的行为特性,A组、B组、C组和D组羔羊在09:00—15:00的平均躺卧比例较对照组提高了10.1%~56.2%。2)整个试验期,A组、B组、C组和D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组之间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A组、B组、C组和D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A组、B组、C组和D组的干物质、粗脂肪和钙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组之间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4) A组、B组、C组和D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和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UN)和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素土地面铺设不同原料组合的发酵床均可以改善育肥羔羊的行为和血清生化指标,提高平均日增重以及干物质、粗脂肪和钙表观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羔羊 行为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漏缝地板羊舍温热参数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寿培 李雪梅 +5 位作者 孙新胜 车大璐 张会文 王新芳 高玉红 程素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冬季寒冷地区漏缝地板羊舍温热参数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该研究选择两栋南北朝向且结构相同的传统漏缝地板羊舍,舍A的出粪口未作封堵处理,而舍B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对两舍漏缝地板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水平和垂直)... 为研究冬季寒冷地区漏缝地板羊舍温热参数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该研究选择两栋南北朝向且结构相同的传统漏缝地板羊舍,舍A的出粪口未作封堵处理,而舍B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对两舍漏缝地板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水平和垂直)的动态测定,试验周期2个月,并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漏缝地板下部空间结构进行成像分析。结果表明:1)两舍日均温和湿度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舍A温度和湿度为-3.07℃和38.08%,但出粪口封堵的舍B温度呈现升高趋势,均温达-2.76℃,两舍最大温差可达1.05℃。2)从垂直空间看,漏缝地板上方1.5 m处温度(T1.5)显著高于漏缝地板处温度(T0)(P<0.01),舍A的两处垂直温差达1.71℃,而舍B温差降至1.35℃,且舍B T0平均温度提高了0.49℃。另外,舍A的T0最低可降至-7.40℃,且每天有16.0 h温度低于-3℃。3)从水平空间看,两栋舍南侧的温度均高于北侧,尤其是漏缝地板处,两侧温差为0.59(舍A)和0.39℃(舍B),且舍东西方向的水平温差较大,尤其舍北侧,其水平温差舍A达2.11℃,而舍B降至0.92℃。所有测点中,两舍西北侧出粪口的漏缝地板处温度最低,舍B T0和T1.5分别较舍A提高了1.33和0.47℃。4)从漏缝地板下部结构的红外热成像图分析,舍A漏缝地板和粪沟底部温差达2.1℃,而舍B温差降至0.7℃,且两舍地板下部结构中侧壁温度最低,分别达-9.3(舍A)和-7.2℃(舍B)。5)从风寒温度(Wind Chill Temperature,WCT)分析,舍B的WCT显著高于舍A(P<0.05),且舍A出粪口处风速显著高于舍B(P<0.05),最高达0.682 m/s。传统漏缝地板羊舍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可提高舍内温度,降低舍内水平和垂直温差,建议羊舍设置漏缝地板时增加出粪口的密闭性和保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风速 羊舍 漏缝地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温度对冬季育肥羊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及瘤胃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娟娟 张伟涛 +5 位作者 郭伟婷 孙新胜 王超 赵寿培 车大璐 高玉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饮水温度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瘤胃组织的显微观察研究不同饮水温度下瘤胃结构的变化,筛选冬季适宜的育肥羊饮水温度。选择135只体重相近的健康育肥后期羊,随机分成3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饮水温度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瘤胃组织的显微观察研究不同饮水温度下瘤胃结构的变化,筛选冬季适宜的育肥羊饮水温度。选择135只体重相近的健康育肥后期羊,随机分成3组:2℃水温组、8℃水温组和20℃水温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羊。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2℃水温组比较,饮用8和20℃水可使羊的日饮水量显著增加(P<0.05);虽然不同水温组羊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但饮用20℃温水相比2℃水显著提高了羊的饲料利用率(P<0.05)。2)从血清理化指标看,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2℃水温组比较,饮用8和20℃水显著提高了血清GLU含量,分别比2℃组增加了1.39和1.14倍,且20℃水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血清尿素氮、总蛋白和血清3种内分泌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含量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从瘤胃的显微结构可看出,与2和8℃水温组比较,饮用20℃水显著提高了羊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及其表面积(P<0.05),且20℃水显著降低了瘤胃肌层厚度(P<0.05),提高了黏膜下层厚度(P<0.05),但各组间瘤胃黏膜上皮厚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4)随着饮水温度增加,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P和NDF,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育肥羊冬季饮用温水有助于提高其饲料利用率,改善瘤胃功能,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羊 饮水温度 生产性能 血液理化指标 瘤胃结构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奶羔羊生理和生长性能的热应激发生阈值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寿培 冯曼 +7 位作者 刘乾亥 苏东遥 董晴 王超 孙新胜 高玉红 陈志宇 魏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2-219,共8页
热应激对绵羊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目前对羊热应激的发生程度尚无评价标准。为有效预防绵羊热应激,该研究基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断奶羔羊生理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变化,对热应激发生的温湿度阈值进行了预测。试验采用环控舱将12只... 热应激对绵羊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目前对羊热应激的发生程度尚无评价标准。为有效预防绵羊热应激,该研究基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断奶羔羊生理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变化,对热应激发生的温湿度阈值进行了预测。试验采用环控舱将12只健康状况、体质量相近的断奶羔羊(小尾寒羊×杜泊羊,2月龄,(18±2.1)kg)分为两组,分别饲养于相对湿度60%和80%的舱内,舱内温度采用梯度爬坡法逐渐升高(21.5~35.5℃),试验期24 d。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根据不同温湿度条件下(60%和80%,21.5~35.5℃)断奶羔羊生理指标(体表温度(body surface temperature,BT)、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RT))及生长性能指标(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和饮水量(average daily water intake,ADW))的变化,预测各项指标发生拐点(inflection point,I)的温度和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_(HI))。结果表明,1)在该试验条件下羔羊RR变化范围为28~211次/min,BT和RT则分别为29.90~35.65℃和38.38~41.42℃。2)3项生理指标(BT、RR和RT)在2种湿度条件下I出现的时间不同。60%时,各项生理指标出现I的环境温度分别为:I_(BT)=22.99℃(R2=0.98)、I_(RR)=23.25℃(R^(2)=0.99)和I_(RT)=26.69℃(R^(2)=0.99)。80%时,各项生理指标出现I的环境温度分别为:I_(BT)=22.33℃(R^(2)=0.97)、I_(RR)=23.02℃(R^(2)=0.99)和I_(RT)=25.41℃(R^(2)=0.98)。3)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2项生长性能指标中ADW先出现I,I_(ADW)=23.02℃(60%)和22.43℃(80%),当环境温度超过I温度时,ADW开始线性增加;而DMI出现I的环境温度为:I_(DMI)=24.95℃(60%)和23.21℃(80%),当超过I温度时,DMI开始线性下降。4)随着T_(HI)升高,各项指标出现I的早晚顺序依次为:I_(BT)(69.84)<I_(ADW)(70.12)<I_(RR)(71.46)<I_(DMI)(72.11)<I_(RT)(74.83)。综上所述,T_(HI)≤71.46认定为无热应激区,71.46<T_(HI)≤72.11为临界热应激区,72.11<T_(HI)≤74.83为热应激区,74.83<T_(HI)为警惕区。该结果可为断奶羔羊热应激的评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动物 热应激 温湿指数 阈值 生理指标 生长性能 断奶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