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组分对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雪艳 刘敬科 +5 位作者 李朋亮 赵巍 张晓頔 杨欢 生庆海 张爱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413,共10页
小麦粉与水混合搅拌形成的面团是面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面团是由多种食品组分通过复杂相互作用形成的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到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形成面筋的小麦蛋白组分构成与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 小麦粉与水混合搅拌形成的面团是面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面团是由多种食品组分通过复杂相互作用形成的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到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形成面筋的小麦蛋白组分构成与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的密切关系,谷蛋白和醇溶蛋白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面筋网络,是影响面团粘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淀粉作为面筋网络的重要填充物质,保持面团形态的完整性;脂类具有提高面团柔软性的作用;糖类增强了面团的抗剪切性,延缓产品老化,改善产品品质;酚类、酶类、无机盐及水分等其它食品组分也会对面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通过阐述各食品组分对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面制品加工中提高面团加工适应性、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团 小麦蛋白 面筋网络 淀粉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贮藏加工产业 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解析
2
作者 张子德 《保鲜与加工》 CAS 2004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农产品贮藏加工产业 农业经济增长点 河北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与多酚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食品加工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璇 赵文 +3 位作者 高哲 李美娇 吴梦颖 周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8-386,共9页
果胶和多酚共存于植物性食品体系中。除天然存在的果胶-多酚复合物外,在受到加热、高压、干燥等外力作用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两者会快速且自发地进行相互作用。果胶与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食品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本文总结了果胶... 果胶和多酚共存于植物性食品体系中。除天然存在的果胶-多酚复合物外,在受到加热、高压、干燥等外力作用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两者会快速且自发地进行相互作用。果胶与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食品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本文总结了果胶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机制、内部和外部多重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方法并结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常见的等温吸附模型对果胶与多酚之间的吸附行为进行描述和定量表征。此外还探讨了两者相互作用对食品加工特性及多酚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多酚 相互作用 等温吸附模型 生物可利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蔗糖酶在食品级乳酸菌中重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蒲元浩 彭凯歌 +3 位作者 刘晓宇 孟庆泳 赵芳坤 桑亚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7-164,共8页
为研究葡聚糖在乳酸菌中的合成情况以及结构分析,本研究将葡聚糖蔗糖酶DsrB与带有SP45分泌信号肽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NZ8148质粒载体进行连接,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异源表达。经由一系列醇沉、三氯乙酸去除蛋白质、二次醇沉... 为研究葡聚糖在乳酸菌中的合成情况以及结构分析,本研究将葡聚糖蔗糖酶DsrB与带有SP45分泌信号肽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NZ8148质粒载体进行连接,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异源表达。经由一系列醇沉、三氯乙酸去除蛋白质、二次醇沉、透析以及纯化等步骤得到多糖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糖组成;利用HPSEC测定葡聚糖的分子量;通过傅里叶红外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扫描电镜分析多糖的结构并观察多糖表面特征。结果表明,将葡聚糖蔗糖酶在乳酸菌中进行表达,在蔗糖浓度为10%的条件下,葡聚糖产量为10.54 g/L;单糖组成显示仅含有葡萄糖一种单糖;胞外多糖分子量测定结果为2.4×10^(6) Da;由傅里叶红外和核磁联合表明体外合成的胞外多糖仅含有α-(1,6)糖苷键;扫描电镜表示胞外多糖表面呈现为多孔状结构。在乳酸菌中异源表达,实现了葡聚糖的食品级生产,为葡聚糖于食品中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蔗糖酶 葡聚糖 胞外多糖 食品级生产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依 刘敬科 +3 位作者 刘俊利 刘恩魁 冀彦忠 生庆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因此对微生物群落进行人工改造,构建组成简单、稳定性强的微生物群落至关重要。该综述重点阐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并且总结概括其近几年在发酵食品的应用,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揭示核心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并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可在发酵食品中实现从天然发酵到可控发酵转化,对发酵食品生产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群落 发酵食品 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燕麦分离蛋白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6
作者 王静 焦颖雪 +6 位作者 高伟 范丽鹏 梁孙硕 王慧婷 路丽娟 齐文慧 张志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2-123,共12页
pH通常会影响蛋白颗粒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以其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本文着重探究了燕麦分离蛋白(OPI)在不同pH(3、5、7、9和11)下的微观结构、Zeta电位和蛋白质亚基等特性,以及不同pH下以OPI作乳化剂的Pickering... pH通常会影响蛋白颗粒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以其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本文着重探究了燕麦分离蛋白(OPI)在不同pH(3、5、7、9和11)下的微观结构、Zeta电位和蛋白质亚基等特性,以及不同pH下以OPI作乳化剂的Pickering乳液(固定油水比为3:7时)的乳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等。随着OPI悬浊液pH的升高,蛋白粒径先增大后减小,最小约0.27μm。蛋白溶解度和Zeta电位绝对值先降低后升高,溶解度最高约12.96%,Zeta电位值最大约-38.01 mV。OPI悬浊液在pH为5时因靠近等电点而不稳定,制备的乳液短时间内出现分层。体系pH为3、9和11时,乳液粒径较小,乳化活性较高,流动性较强,并且显示更多的纤维结构。其中,pH为11时乳液液滴最小,约0.93μm,Zeta电位值约-62.69 mV,EAI约38.70 m^(2)/g,脂质氧化较慢,乳液较稳定,且游离脂肪酸最终释放率高达70.27%。结果表明,OPI在pH为3、9和11时都可以制备较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这将有助于拓宽OPI的应用范围,并为OPI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分离蛋白 Pickering乳液 乳化特性 流变特性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韭菜采后贮藏品质及风味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新原 陶杰杰 +8 位作者 刘明池 左进华 武占会 郑鄢燕 康欣娜 梁浩 牟建楼 陈婕 季延海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水培、土培和基质培)对韭菜采后贮藏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水培、土培和基质培3种栽培方式种植‘航研791’韭菜,采后放入20℃、相对湿度80%~85%的冷库中贮藏,测定其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水培、土培和基质培)对韭菜采后贮藏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水培、土培和基质培3种栽培方式种植‘航研791’韭菜,采后放入20℃、相对湿度80%~85%的冷库中贮藏,测定其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培和基质培栽培方式能够较好地维持韭菜在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水培韭菜则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都较高,与水培相比,土培和基质培韭菜能够较好地维持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土培还能促进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含量的积累,基质培韭菜的木质素呈下降趋势,水培韭菜在贮藏过程中纤维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木质素含量则基本不变。韭菜的风味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醚类、杂环类化合物等,α-松油醇、丁酸异戊酯、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醛等物质是3种韭菜贮藏前后的主要风味物质。土培韭菜能够在贮藏过程中更好地维持韭菜的品质和风味物质,耐贮性最强,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以衰老为主,基质培次之,水培韭菜则耐贮性最差,品质劣变以软化腐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方式 韭菜 贮藏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杂粮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 刘晶 +2 位作者 刘敬科 张佳丽 生庆海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深受人们喜爱,并对预防各类癌症、肿瘤、慢性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杂粮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作为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可有效降低杂粮粉体粒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深受人们喜爱,并对预防各类癌症、肿瘤、慢性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杂粮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作为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可有效降低杂粮粉体粒径、提升加工适应性、改善加工制品口感。本文阐述了超微粉碎对杂粮淀粉、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的影响,超微粉碎对杂粮结晶特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动性等理化性质的调控机制;总结了杂粮超微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与杂粮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杂粮 理化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对油桃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梦情 王云香 +4 位作者 聂小宝 王宝刚 周家华 徐冉冉 高哲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LVEF)处理对采后油桃质构性能及生理品质的影响,以‘中油8号’油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室温((23±1)℃)、相对湿度85%条件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与LVEF处理组果实的失重率、...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LVEF)处理对采后油桃质构性能及生理品质的影响,以‘中油8号’油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室温((23±1)℃)、相对湿度85%条件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与LVEF处理组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腐烂率、腐烂指数、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LVEF处理组的油桃各项质地多面分析(TPA)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时LVEF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失重率的上升,减少油桃的腐烂损耗,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抑制PPO活性,减缓氧化速度,防止褐变发生,提高POD活性,增强果实抗病性。因此,低压静电场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油桃的品质劣变,更好地保持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静电场 油桃 保鲜 质地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性质表征及其在果胶低聚糖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辰 寇田田 +3 位作者 谷新晰 刘学 田洪涛 卢海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38,共9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A)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实现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BFH5来源的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并探究其制备菠萝皮果胶低聚糖(pectin oligos...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A)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实现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BFH5来源的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并探究其制备菠萝皮果胶低聚糖(pectin oligosaccharides,POS)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属于GH28家族,蛋白分子质量为39.2 kDa,最适温度为70℃,在55℃处理1 h酶活力基本维持稳定;最适pH值为5.0,在pH 2.0~12.0范围内处理1 h能维持80%以上活力;对多种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多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时,重组酶AfPGA的K_(m)为1.05 mg/mL,V_(max)为52.6μmol/(min·mg)。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常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DPG2的均方根偏差和均方根波动均高于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除此以外,重组酶AfPGA制备的菠萝皮POS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明显抑制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生长,同时菠萝皮POS还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本研究丰富了嗜热半乳糖醛酸酶资源,可为该酶在POS的制备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嗜热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果胶低聚糖 抑菌活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阻氧性材料包装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笑玉 张德权 +7 位作者 王德宝 李欣 闵成军 徐毓谦 祝朝巧 杨伟 饶伟丽 侯成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1-340,共10页
为评估阻氧性包装材料对生鲜猪肉的保鲜效果。以高阻氧(high oxygen resistance packaging,HORP,1.70 cm^(3)/(m^(2)·24 h·0.1 MPa))、中阻氧(medium oxygen resistance packaging,MORP,23.95 cm^(3)/(m^(2)·24 h·0... 为评估阻氧性包装材料对生鲜猪肉的保鲜效果。以高阻氧(high oxygen resistance packaging,HORP,1.70 cm^(3)/(m^(2)·24 h·0.1 MPa))、中阻氧(medium oxygen resistance packaging,MORP,23.95 cm^(3)/(m^(2)·24 h·0.1 MPa))、低阻氧(low oxygen resistance packaging,LORP,1631.44 cm^(3)/(m^(2)·24 h·0.1 MPa))和透氧(oxygen permeable packaging,OPP,10600.00 cm^(3)/(m^(2)·24 h·0.1 MPa))4个阻氧等级的包装材料对生鲜猪肉进行包装,在4℃贮藏的第0、3、6、9、12、15 d取样,探究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pH、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保水性、嫩度、蛋白质氧化、挥发性气味及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第0 d(3.82 lg CFU/g),HORP、MORP、LORP和OPP组猪肉贮藏15 d的菌落总数分别升高至5.86、5.72、6.90、7.43 lg CFU/g;HORP、MORP组可显著抑制贮藏期内猪肉蛋白质氧化(P<0.05),15 d时两组的TVB-N值和羰基含量显著低于OPP组(P<0.05),两组总巯基含量高于OPP组(P<0.05);肌原纤维微观结果显示HORP、MORP组肌肉组织结构完整紧密,LORP和OPP组肌肉组织状态较松散;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各组猪肉对传感器W1W(对硫化物敏感)和W5S(对氮氧化物敏感)响应值差异最大,其中HORP、MORP组可显著降低贮藏期间生鲜猪肉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腐败物质的产生。综上所述,生鲜猪肉保鲜包装采用高、中阻氧材料包装(HORP、MORP),可有效保持肉的新鲜度,延长货架期至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猪肉 阻氧性 包装 新鲜度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对食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52
12
作者 张伟 檀建新 +3 位作者 贾英民 马雯 袁玉荣 张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39,共3页
竹叶的乙醇醋酸提取液A和乙醇提取液B对食品致病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时间内,竹叶提取液浓度越高,抑菌率就越高。同... 竹叶的乙醇醋酸提取液A和乙醇提取液B对食品致病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时间内,竹叶提取液浓度越高,抑菌率就越高。同一浓度的提取液,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致病菌 抑菌作用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对食品致病菌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伟 崔同 +4 位作者 檀建新 袁耀武 马文 马秋莲 张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抑菌实验表明了蜂胶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伤寒沙门氏菌:0.8%;志贺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梭菌0.4%;蜡样芽胞杆菌:0.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4%;金黄色葡萄... 抑菌实验表明了蜂胶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伤寒沙门氏菌:0.8%;志贺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梭菌0.4%;蜡样芽胞杆菌:0.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4%;金黄色葡萄球菌:0.4%。在相同时间内,浓度越高,抑菌率也就越高。同一浓度,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致病菌 抑菌作用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斌 董海胜 +4 位作者 张国文 覃元清 臧鹏 于燕波 张淑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16,共11页
通过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渗透压、碳氮比的统计分析,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制开发及临床上的选型提供借鉴。根据国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商网站数据,采用直方图及... 通过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渗透压、碳氮比的统计分析,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制开发及临床上的选型提供借鉴。根据国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商网站数据,采用直方图及描述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国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组成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施用对象的不同,不同类型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组成中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比例,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碳氮供热比、渗透压及能量密度均有差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要根据不同的施用人群,从营养物质组成或含量、渗透压及能量密度方面进行调整,开展针对性的配方设计与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 配方食品 应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波动通过调控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对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吴赛赛 王振宇 +5 位作者 摆玉蔷 侯成立 饶伟丽 李欣 张志胜 张德权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147,共9页
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蛋白激酶A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分析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影响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修饰高表达模型,探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在调节磷酸丙糖异构酶活... 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蛋白激酶A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分析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影响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修饰高表达模型,探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在调节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体外条件下,对照组样品在孵育6 h的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磷酸化水平和亚硝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恒温+修饰组,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共同作用提高了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与恒温+修饰组相比,幅度波动+修饰组磷酸化对酶活性的作用减弱,频率波动+修饰组亚硝基化对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幅度波动+修饰组和频率波动+修饰组样品孵育6 h的β-折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恒温+修饰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恒温+修饰组。温度波动延缓磷酸丙糖异构酶结构的解聚。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3个处理组孵育12 h的磷酸丙糖异构酶形态小于0 h,温度波动不改变磷酸丙糖异构酶的最终解聚形态。综上,在4℃体外孵育条件下,磷酸化水平和亚硝基化水平的提高延缓了磷酸丙糖异构酶的活性下降,温度幅度或频率波动影响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对酶活性的调节作用,使其在孵育早期的活性提高,抑制其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糖异构酶 温度波动 活性 磷酸化 亚硝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三种γ-氨基丁酸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2
16
作者 赵宏飞 宋伟 +1 位作者 裴家伟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5,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对不同来源介质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建立了3种方法的GABA检测体系。结果表明,HPLC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对不同来源介质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建立了3种方法的GABA检测体系。结果表明,HPLC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量样品中GABA的检测。进一步地,改良纸层析法可用于微生物发酵液等色素含量较少介质中的GABA检测,而比色法更适合成分相对单一介质中的GAB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高效液相色谱法 改良纸层析法 Berthelo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产生的拮抗物质:一类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生物防腐剂 被引量:14
17
作者 裴家伟 吴荣荣 +2 位作者 马静 高莉莉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
对乳酸菌产生的非蛋白类拮抗物质和蛋白类拮抗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非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双乙酰(丁二桐)、过氧化氢、罗伊氏素(returein),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是细菌素,包括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s)、小分子... 对乳酸菌产生的非蛋白类拮抗物质和蛋白类拮抗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非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双乙酰(丁二桐)、过氧化氢、罗伊氏素(returein),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是细菌素,包括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s)、小分子热稳定肽(SHSP)、以及大分子热不稳定肽(LH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非蛋白类拮抗物质 细菌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临采期核桃鲜果的品质变化及加工适宜性初评
18
作者 孟盟盟 王强 +4 位作者 张赟齐 宋春丽 张锐 齐建勋 陈永浩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2-1962,共11页
为研究核桃鲜果在不同临采期的品质及其加工适宜性,本研究以6个不同临采期(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8月22日、9月2日)的新丰核桃鲜果为原料,系统研究鲜果的21个品质指标(壳厚、果重、出仁率、质构特性、仁色泽、感官品质、... 为研究核桃鲜果在不同临采期的品质及其加工适宜性,本研究以6个不同临采期(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8月22日、9月2日)的新丰核桃鲜果为原料,系统研究鲜果的21个品质指标(壳厚、果重、出仁率、质构特性、仁色泽、感官品质、含油率、粗蛋白、总氨基酸等),明确多临采期鲜果的品质变化,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加工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在7月22日至9月2日,果实大小和壳厚基本不变,仁重、出仁率、果仁色差值(ΔE)、硬度、咀嚼性和含油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脆度、含水率、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整体呈逐渐减少趋势;感官评分先增加后逐渐降低(3.35~4.30)。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表明,粗蛋白、含水率、氨基酸以及脆度可用于综合评价鲜食核桃品质;仁重、出仁率、硬度、咀嚼性和含油率可用于评价核桃的完熟度。临采期为7月29日的鲜果,含水率和脆度较大,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含油率较低,感官评分最好(4.30),适宜鲜食;8月5日和8月12日的鲜果含油率相对较低且粗蛋白含量丰富,可作为低脂高蛋白鲜果产品原料;8月22日和9月2日的鲜果出仁率和含油率高、含水率低,适宜干制仁和油类制品加工。本研究结果为核桃鲜果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鲜果 新丰 临采期 品质变化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食品乳杆菌412对酸面团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晨 王松 +3 位作者 展海宁 赵宏飞 裴家伟 张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从酸面团中分离得到1株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 mentarius)412,添加该菌株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2,发酵24h后pH为3.5;而添加商业化安琪酵母发酵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9,发酵24h后pH为5.2。类食品乳杆菌412与... 从酸面团中分离得到1株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 mentarius)412,添加该菌株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2,发酵24h后pH为3.5;而添加商业化安琪酵母发酵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9,发酵24h后pH为5.2。类食品乳杆菌412与安琪酵母(接种量为107CFU/g)联合发酵测定表明,若菌株412起始接种量为109CFU/g,则面团在28(C发酵24h后的滴定酸度为0.76%(滴定酸度以乳酸计,%为质量分数);若菌株412的起始接种量是108CFU/g或107CFU/g时,则面团在28℃发酵24h后的滴定酸度为0.57%。当向面团添加6.75g/kg的葡萄糖或蔗糖可以促进类食品乳杆菌412的生长。面团在28℃发酵12h后,添加葡萄糖可以使菌株412的细胞数量从起始的2×108CFU/g提高到2.5×1010CFU/g,添加蔗糖则可以使其细胞数量提高到2.6×1010CFU/g;而添加果糖的面团在28℃发酵12h,菌株412的细胞生物量仅3.8×108CFU/g。与25(C或32℃发酵条件相比,28℃下发酵的酸面团中类食品乳杆菌412和安琪酵母菌的活菌数都比较高,且面团酸化速率高于单独采用安琪酵母菌发酵的面团。结果证明,类食品乳杆菌412能够单独或与商业化的安琪酵母联合应用到酸面团发酵中,并对面团的酸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食品乳杆菌412 安琪酵母 酸面团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对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张宇硕 张家琦 +6 位作者 赵建军 顾爱侠 秦鹏 程鑫颖 金佳桐 周茜 赵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91,共11页
为促进我国废弃大白菜外叶的高值化利用,以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cabbage outer leaves’insoluble dietary fiber,CIF)为对象,采用高温高压、超微粉碎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3种改性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明确不同改性对CIF结构和功能... 为促进我国废弃大白菜外叶的高值化利用,以废弃大白菜外叶不溶性膳食纤维(cabbage outer leaves’insoluble dietary fiber,CIF)为对象,采用高温高压、超微粉碎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3种改性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明确不同改性对CIF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改性后的CIF表面结构粗糙多孔,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结晶度增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高温高压改性对CIF持水力、膨胀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胆酸钠吸附能力的改善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13.08%、151.32%、294.98%和131.75%;超微粉碎对CIF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改善效果最好,提高了110.05%,且具有最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发酵改性对CIF的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改善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33.13%、118.18%和31.00%。综上,3种改性后的CIFs在调节血糖血脂和抗氧化活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作为良好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不溶性膳食纤维 高温高压 超微粉碎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