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与液晶定向排列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志东 李志广 +1 位作者 孔浩 王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5-239,共5页
基于分子场理论,研究一种新的空间各向异性两体作用势。对于该两体势,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而势参数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通过函数迭代方法解分子取向分布函数满足的自洽方程。在大块液晶内部,存在3组单轴解,它们的指... 基于分子场理论,研究一种新的空间各向异性两体作用势。对于该两体势,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而势参数依赖于液晶的弹性常数。通过函数迭代方法解分子取向分布函数满足的自洽方程。在大块液晶内部,存在3组单轴解,它们的指向矢分别沿x,y和z轴方向并且具有相同自由能。通过表面作用势描写摩擦后基板对液晶分子的作用,对20个分子层构成的5CB液晶薄层进行了数值计算。仍存在三种指向矢不同的状态,指向矢沿着摩擦方向的状态具有最低自由能。另外,讨论了表面作用在界面分子层中诱导的双轴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各向异性两体势 液晶 定向排列 分子场理论 弹性常数 函数迭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摩擦基板上液晶薄层的分子场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东 白晓平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分子场近似.通过Lebwohl—Lasher模型研究无摩擦基板上的液晶薄层。给出了出现向列相时液晶薄层中的分子取向状态和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讨论了基板诱导的取向序(包括双轴序)以及介面区中的双轴-单轴相交。
关键词 分子场理论 液晶薄层 无摩擦基板 双轴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沿面排列IPS模式液晶盒中的电光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宝 陈秀引 +1 位作者 张志东 王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根据Ericksen和Leslie的液晶弹性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对共面转换液晶显示器件(IPS LCDs)响应时间参数进行分析,将手性平行排列引入这种模式,使得液晶盒中有一个扭曲角,给出此种盒中的指向矢分布的动态方程。通过计算液晶盒中的瞬时指向矢分... 根据Ericksen和Leslie的液晶弹性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对共面转换液晶显示器件(IPS LCDs)响应时间参数进行分析,将手性平行排列引入这种模式,使得液晶盒中有一个扭曲角,给出此种盒中的指向矢分布的动态方程。通过计算液晶盒中的瞬时指向矢分布,得到光透过率随时间变化与扭曲角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具有一定扭曲角的手性沿面排列IPS模式的液晶盒将会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和高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件 光透过率 手性扭曲角 差分方法 电光特性 共面转换模式 视角特性 IPS模式 液晶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平板间向列相液晶中的分子短程关联
4
作者 张志东 白晓平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用二粒子集团变分理论研究了平行平板间的向列相液晶系统,理论中考虑了分子短程关联。平板使得表面分子趋向于垂直平板排列。对由20个分子层组成的液晶薄层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典型表面势强度下的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温度以及... 用二粒子集团变分理论研究了平行平板间的向列相液晶系统,理论中考虑了分子短程关联。平板使得表面分子趋向于垂直平板排列。对由20个分子层组成的液晶薄层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典型表面势强度下的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温度以及序参数对分子层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分子短程关联 MONTE CARLO模拟 表面势 平行平板 液晶显示 统计理论 二粒子集团变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三环NCS液晶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林 戴亚雨 +6 位作者 常雨珂 李振杰 蔡明雷 王晓燕 邢红玉 朱吉亮 叶文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1-567,共7页
为了探究液晶材料的介电性能,本文研究了4PPTGS和4PUTGS两种含氟三环NCS类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和介电损耗。首先用精密LCR表(Agilent E4980A)测量液晶盒的电容并用双盒模型和液晶盒电容模型得到4PPTGS和4PUTGS两种液晶材料的平行和... 为了探究液晶材料的介电性能,本文研究了4PPTGS和4PUTGS两种含氟三环NCS类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和介电损耗。首先用精密LCR表(Agilent E4980A)测量液晶盒的电容并用双盒模型和液晶盒电容模型得到4PPTGS和4PUTGS两种液晶材料的平行和垂直介电常数,再由电压-电容特性曲线得到它们的阈值电压,并进一步探讨了介电各向异性和阈值电压对温度的依耐性;然后,在20 Hz^10kHz范围内研究了外加电压频率对液晶材料介电损耗的影响,两种液晶材料在1kHz左右都存在介电损耗峰值,为了减小器件的功耗和提升器件的质量,液晶材料应选择在介电损耗小的频率下工作;最后,通过对平行和垂直排列向列相盒中液晶材料在不同电压下介电损耗的测试与分析,介电损耗的变化是由于在外加电场下液晶分子固有偶极矩的取向极化引起的,介电损耗值的大小与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对提升液晶材料在应用中的介电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材料 电容 介电各向异性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电压频率对液晶介电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戴亚雨 高林 +5 位作者 庞泽 李振杰 蔡明雷 王晓燕 朱吉亮 叶文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通常与频率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频率对液晶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首先,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ETASH UV-9000S)和表面轮廓仪(Contor GK-T)分别测量液晶盒厚度以及聚酰亚胺(PI)取向层厚度,通过精密热台(LTS 350)控... 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通常与频率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频率对液晶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首先,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ETASH UV-9000S)和表面轮廓仪(Contor GK-T)分别测量液晶盒厚度以及聚酰亚胺(PI)取向层厚度,通过精密热台(LTS 350)控制实验温度20℃,使用精密LCR表(Agilent E4980A)测定4种不同液晶材料在100~2 000Hz的频率内的平行和垂直排列向列相液晶盒电容;然后,利用液晶盒电容模型计算出不同频率下液晶的平行和垂直介电常数,并绘制频率-介电各向异性曲线;最后,分析频率对液晶介各向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正性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然后逐渐趋于平缓,负性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随频率变化基本保持不变。此项研究对进一步分析液晶材料的介电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盒电容模型 介电各向异性 频率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剂添加浓度对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燕 徐世维 +1 位作者 薛山岭 白晓平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讨论了手性剂添加浓度对TN-LCD电光特性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得出手性剂的添加浓度为0.18%时TN-LCD的显示品质最佳。
关键词 手性剂 电光特性 液晶材料 液晶显示器 手性剂添加浓度
全文增补中
带有极性向列相的界面性质——通过分子场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晓平 徐世维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4-178,共5页
通过分子场理论研究了带有极性向列相的界面性质。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分子间存在色散吸引作用和偶极子相互作用。与基板相接触的一层分子受到表面作用。本文作出结论:通常向列相在基板表面作用下可以在界面区中诱导... 通过分子场理论研究了带有极性向列相的界面性质。分子质心固定在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分子间存在色散吸引作用和偶极子相互作用。与基板相接触的一层分子受到表面作用。本文作出结论:通常向列相在基板表面作用下可以在界面区中诱导出极性向列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区 极性向列相 分子场 铁电液晶 液晶
全文增补中
向列相液晶畴壁中挠曲电效应和自发扭曲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晶 周璇 +2 位作者 陈思博 刘凯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Landau-de Gennes理论,利用松弛迭代法,研究了电场诱导平行排列向列相液晶系统中的3种畴壁,以及畴壁中的挠曲电效应和自发扭曲效应。结果表明,畴壁存在的电压范围为0.2≤E/E_0≤1.2(E_0=1.45V/μm)。单一常数近似下,相反方向外电场... 基于Landau-de Gennes理论,利用松弛迭代法,研究了电场诱导平行排列向列相液晶系统中的3种畴壁,以及畴壁中的挠曲电效应和自发扭曲效应。结果表明,畴壁存在的电压范围为0.2≤E/E_0≤1.2(E_0=1.45V/μm)。单一常数近似下,相反方向外电场的挠曲电效应对扭曲壁中扭曲角的影响关于90°对称;对混合壁中扭曲角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对展-弯壁无影响。弹性各向异性时,外电场会诱导自发扭曲效应。该效应会使展-弯壁与混合壁中指向矢均由原角度变为90°,即沿壁切线方向排列;对扭曲壁结构无影响。挠曲电效应会在自发扭曲的基础上,对畴壁中指向矢扭曲角产生叠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au-Gennes理论 畴壁 弹性各向异性 挠曲电效应 自发扭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向列相液晶中畴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健 周璇 +2 位作者 王晓燕 徐洪亮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利用双轴向列相液晶的连续体弹性理论研究畴壁,在双轴相中发现了9种不同的畴壁。这些畴壁的形状与单轴向列相中的畴壁相似。忽略展曲形变和弯曲形变之间的弹性各向异性,发现双轴相中的展-弯曲壁与扭曲壁有相似的解析解。通过对展-弯曲... 利用双轴向列相液晶的连续体弹性理论研究畴壁,在双轴相中发现了9种不同的畴壁。这些畴壁的形状与单轴向列相中的畴壁相似。忽略展曲形变和弯曲形变之间的弹性各向异性,发现双轴相中的展-弯曲壁与扭曲壁有相似的解析解。通过对展-弯曲壁进行数值计算,发现弹性常数的比值会影响畴壁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畴壁 解析解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液晶盒电容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慧明 张平 +2 位作者 张翰卿 王晓燕 叶文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5-759,共5页
液晶盒电容的大小与外加电压的数值相关。当液晶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即使施加的电压值一定,液晶盒的电容也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温度的影响,采用交流电桥的方法对灌注5CB液晶的平行排列向列相液晶盒电容进行了实验测量,并由精密热台(LTS35... 液晶盒电容的大小与外加电压的数值相关。当液晶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即使施加的电压值一定,液晶盒的电容也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温度的影响,采用交流电桥的方法对灌注5CB液晶的平行排列向列相液晶盒电容进行了实验测量,并由精密热台(LTS350,Linkam)控制液晶盒的温度,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液晶盒的电压-电容特性曲线。由此可以看出:在大于阈值电压范围内,同一电压下液晶盒电容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并且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液晶向各向同性态转变。此项研究对进一步分析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盒电容 交流电桥 平行排列向列相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材料电学特性随温度变化研究
12
作者 吴楠 黄一洋 +7 位作者 张娇 范亚凝 房朴洋 孔祥明 蔡明雷 赵桐州 杨长勇 叶文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5-1613,共9页
温度变化会对液晶材料的电学特性产生影响。为了深入探究低温下液晶材料的电学特性,首先,液晶盒厚度和取向层厚度分别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表面轮廓仪测量得到;然后,利用精密热台以及基于热电制冷工作原理自制的制冷装置控制液晶盒的... 温度变化会对液晶材料的电学特性产生影响。为了深入探究低温下液晶材料的电学特性,首先,液晶盒厚度和取向层厚度分别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表面轮廓仪测量得到;然后,利用精密热台以及基于热电制冷工作原理自制的制冷装置控制液晶盒的温度,使用校准后的精密LCR表分别测得低温和常温下液晶盒电容-电压(C-U)特性曲线,由液晶盒电容模型得到液晶层C-U特性曲线,基于该曲线与双盒模型,得到了温度对4种液晶介电各向异性、弹性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正性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从10.0增大至21.0,弹性常数k_(11)从17.0 pN减小至7.0 pN,k_(33)从31.0p N减小至16.0 pN;负性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从-8.5增大至-3.0,k_(11)从21.0 pN减小至11.0 pN,k_(33)从31.0 pN减小至13.0 pN。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正性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和弹性常数k_(11)、k_(33)均不断减小;负性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不断增大,k_(11)、k_(33)呈现减小趋势。该结论对探究低温下提升液晶显示性能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各向异性 弹性常数 热电制冷 液晶盒电容模型 双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