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岸基高光谱溢油厚度定量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杨 崔厚欣 +2 位作者 邓家春 马俊杰 秦海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97-6407,共11页
聚焦于对0#柴油油膜厚度的监测,分析不同厚度油膜的光谱曲线特征;为深入挖掘光谱数据与油膜厚度间的复杂关系,引入Morlet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精准筛选出与油膜厚度高度敏感的特征波段,成功解决高光谱数据维度高、处理复杂的难... 聚焦于对0#柴油油膜厚度的监测,分析不同厚度油膜的光谱曲线特征;为深入挖掘光谱数据与油膜厚度间的复杂关系,引入Morlet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精准筛选出与油膜厚度高度敏感的特征波段,成功解决高光谱数据维度高、处理复杂的难题,从而显著提升厚度回归预测的准确性.利用Cat Boost回归模型高效的计算能力、强大的特征捕捉能力以及优异的泛化能力来高效监测这些敏感特征,进而构建精确的油膜厚度回归预测模型,提升了溢油事件的实时监测速度,确保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为溢油应急响应的迅速启动与精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实验及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在本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从海量的高光谱数据中提取出与油膜厚度高度相关的敏感波段,从而提升了溢油厚度监测的准确率和效率.Cat Boost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油膜厚度变化特征,进一步增强模型泛化能力和鲁棒性,Cat Boost回归模型建立的柴油油膜厚度预测模型,表现出了极高的精确度,其验证集上R^(2)=0.90,RMSE=95.14mm,d=30.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光谱分析 连续小波变换 溢油厚度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径谱仪的大气PM_(10)源解析方法研究与评估
2
作者 马景金 潘本锋 +5 位作者 贾玉欢 王春迎 高胜利 陈晖 杨建虎 任梓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3-1252,共10页
本文尝试利用粒径分布数据建立一种新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为城市大气颗粒物解析和治理提供新思路。于2023年春季,利用大气颗粒物粒径监测仪对保定市、南阳市和鄂州市0.2、0.3、0.4、0.5、1.0、2.5、4、7和10μm共9个粒径段的颗粒... 本文尝试利用粒径分布数据建立一种新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为城市大气颗粒物解析和治理提供新思路。于2023年春季,利用大气颗粒物粒径监测仪对保定市、南阳市和鄂州市0.2、0.3、0.4、0.5、1.0、2.5、4、7和10μm共9个粒径段的颗粒物进行连续观测和来源解析,并通过沙尘过程和降雨过程对城市的粒径分布变化和解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保定市、南阳市和鄂州市总粒子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51、755和782 cm^(−3),非沙尘期间分别为922、765和811 cm^(−3),与观测期间相比,非沙尘期间3个城市总粒子数浓度平均值均有所上升。②解析结果显示,非沙尘期间3个城市PM_(10)的首要贡献源均为扬尘源,其次依次为二次源、机动车源、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和其他源。③在一次沙尘过程中,与沙尘前相比,3个城市在沙尘中各粒径段浓度变化均随粒径增长呈先降低再逐渐升高的特征,期间3个城市的扬尘源贡献率均显著增大。④保定市在一次降雨过程中,除PM_(2.5~4)外的其他粒径段整体表现为粒径越大浓度降幅越大的特征,其中PM_(2.5~4)可能受到湿沉降和颗粒物吸湿增长的双重影响降幅相对较小;降雨过程中扬尘源、固定燃烧源和机动车源贡献率均有所降低,其中扬尘源贡献率降幅最大。研究显示,建立的大气颗粒物粒径解析模型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PM_(10)源解析结果,有望应用于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粒径谱仪 粒径分布 源解析 沙尘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大运会期间德阳市臭氧和VOCs污染特征分析
3
作者 肖勇 杨净 +1 位作者 尹彦羽 王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79-184,共6页
为评估成都大运会期间,德阳市采取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常规监测参数、气象因子和在线VOC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德阳市管控期间,NO_(2)削减率50.0%,PM_(10)和PM_(2.5)削减率分别为45.7%和42.9%,CO和O_(3)-8h削减率分别为2... 为评估成都大运会期间,德阳市采取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常规监测参数、气象因子和在线VOC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德阳市管控期间,NO_(2)削减率50.0%,PM_(10)和PM_(2.5)削减率分别为45.7%和42.9%,CO和O_(3)-8h削减率分别为25.0%和20.6%,管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善了德阳市空气质量。臭氧前体物VOCs浓度39.95×10^(-9),低于管控前后;VOCs解析结果显示德阳市大运会期间对于工艺过程、固定燃烧源和溶剂使用的管控效果较好,较管控前的削减比例均在50%以上,移动源的削减比例约20%,而对于油气挥发,有待采取更为合理的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会 空气质量 VOCS 源解析 管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土壤重金属X射线荧光光谱重叠峰解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颖 刘峥莹 +5 位作者 肖春艳 赵学亮 李康 庞丽丽 史彦新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75-2180,共6页
近年来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科研人员对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方法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目前,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是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的方法。但由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有限,而... 近年来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科研人员对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方法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目前,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是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的方法。但由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有限,而一些重金属元素的荧光产额较低,一些元素的相邻谱峰出现了重叠现象。针对XRF法中元素相邻谱峰的重叠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光谱重叠峰解析方法。首先,将从河北保定地区采样得到的土壤,制备出不同含水率、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样本并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获取原始光谱数据。接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谱聚类算法剔除异常光谱样本,采用Savitzky-Golay五点二次去噪法和线性本底法完成对光谱的去噪和本底扣除,并对光谱净计数用随机数法生成大量模拟光谱数据,以备后续算法使用。然后,用期望最大化法(EM)对重叠峰进行初步解析,首先设置EM算法的初始参数,并将生成的模拟光谱数据代入EM算法,当达到迭代次数时,即可初步得到高斯混合模型(GMM)中各高斯峰的期望、方差和权重参数。但由于EM算法容易受初始参数设置的影响,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结果不准确,还需对EM算法进一步优化。本研究采用SSA对GMM的各参数进行全局优化,在设置SSA算法的基本参数后,将100组由EM算法得到的参数作为该算法的初始种群,并设置合适的适应度函数,通过迭代,最终得到全局最优参数,实现了重叠峰的分解。SSA受参数设置的影响较小,相比于一些传统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GA)、蚁群算法(ACO)、粒子群算法(PSO)等,具有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特点,因此,采用此算法,可以达到较好的优化效果。通过对重叠峰解析结果的分析表明,该算法可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得到较准确的解析结果,可广泛应用于能谱重叠峰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分析法 高斯混合模型 期望最大化法 麻雀搜索算法 重叠峰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的水体硝酸盐浓度混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颖 何磊 +4 位作者 崔行宁 韩帅涛 朱奇光 翟应俭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9-1494,共6页
水体中的硝酸盐浓度过高不仅会造成水环境污染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传统的检测硝酸盐的方法检测时间长且操作复杂。针对水体中硝酸盐氮难以快速在线检测的问题,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提出了一种混合预测模型结合光谱积分快速... 水体中的硝酸盐浓度过高不仅会造成水环境污染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传统的检测硝酸盐的方法检测时间长且操作复杂。针对水体中硝酸盐氮难以快速在线检测的问题,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提出了一种混合预测模型结合光谱积分快速定量检测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方法。混合预测模型为低浓度样本建立的双波长法预测模型与高浓度样本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数据融合之后的模型。按照合适的浓度梯度配备了19组硝酸盐氮标准溶液,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硝酸盐氮样本的光谱数据。首先基于双波长法对所有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按照A=A_(220)-2A_(275)计算不同实验样本的吸光度A,其中A_(220)和A_(275)是220和275 nm处样本的吸光度,将吸光度A与样本浓度值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出样本浓度的预测值。结果显示当样本浓度较小时,相关性很好,r为0.997 4,随着实验样本浓度的上升,曲线发生严重的非线性漂移,因此双波长法只适合低浓度样本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高浓度样本,光谱重叠严重,适合建立非线性的预测模型,支持向量机(SVM)与LS-SVM都适合小样本的非线性数据建模, LS-SVM预测精度稍高,运算速度稍快。通过对所有的实验样本进行全波长光谱积分,比较相邻样本光谱积分的变化率可以筛选出样本的临界浓度值, 4 mg·L^(-1)的硝酸盐样本积分值前后变化率最大,因此选择4 mg·L^(-1)作为临界浓度值较为合适。浓度高于4 mg·L^(-1)的实验样本建立LS-SVM预测模型,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出合适的参数,正则化参数γ=50,核函数选择高斯核,核函数宽度σ~2=0.36,训练样本之后进行回归;其余样本建立双波长法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两种模型的数据融合,形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检测。为了验证混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另外建立了SVM, LS-SVM,偏最小二乘(PLS)等模型,并求出r,预测值与真实浓度值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SVM, LS-SVM和PLS等模型,提出的混合模型回归的相关系数为0.999 86,分别提高了1.8%, 1.6%和0.45%,预测值与真实浓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55%,分别降低了6.27%, 4.49%和1.01%,均方根误差为0.303,为四种预测模型中最小, SVM与LS-SVM的相对误差相对较高, PLS模型相对误差上下波动比较大,混合预测模型相对误差最为稳定,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由此可见混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模型。并与文献[5—7]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该混合预测方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量水体中硝酸盐氮的浓度,且不需要试剂,无二次污染,与文献[9]中的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因此提出的混合模型可正确快速地预测水体中硝酸盐氮的浓度,可为在线监测水体中硝酸盐浓度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混合预测 双波长 LS-SVM 数据融合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基体掺杂材料及其在SOFC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建华 张瑞雪 +2 位作者 吴冰 见姬 李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96-2198,2204,共4页
氧化铈(Ce O2)基体掺杂材料作为电解质基体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不同的金属元素掺杂Ce O2会表现出不同的优良性质。就碱土金属掺杂、稀土金属掺杂、碱金属掺杂和其他过渡金属掺杂Ce O2材料表现出的共... 氧化铈(Ce O2)基体掺杂材料作为电解质基体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不同的金属元素掺杂Ce O2会表现出不同的优良性质。就碱土金属掺杂、稀土金属掺杂、碱金属掺杂和其他过渡金属掺杂Ce O2材料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及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掺杂 碱土金属 稀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F-CNN土壤重金属Zn元素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颖 杨惠 +6 位作者 肖春艳 赵学亮 李康 庞丽丽 史彦新 刘峥莹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0-885,共6页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针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含量的预测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对原始土壤进行相关预处理,用粉末压片法制作土壤压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fluorescence,XRF)获取土壤光谱,相比于传统检测方...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针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含量的预测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对原始土壤进行相关预处理,用粉末压片法制作土壤压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fluorescence,XRF)获取土壤光谱,相比于传统检测方式,XR F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单、不破坏样品属性并且可实现多种重金属元素同时检测等优点,故将XRF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Zn元素含量的精确预测。采用箱型图来剔除X射线荧光光谱中的异常数据,采用熵权法结合多元散射校正来对样品盒数据进行校正,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去噪法以及线性本底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由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产生的噪声及基线漂移等问题。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特殊性,将获取的一维光谱数据向量,采用构建光谱数据矩阵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将同一浓度、同一含水率下5组平行光谱数据向量转化为二维光谱信息矩阵,以该矩阵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以适应卷积层的操作要求,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特殊的结构模式,能有效提取土壤光谱数据特征,提高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学习能力,降低模型的训练难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3层卷积层搭建,使用ReLU激活函数激活,采用最大池化方式,减少数据的维度,增加Dropout层,防止过拟合,使用ADAM优化器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实验以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 ative error,MRE)、损失函数(LOSS)、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确定了模型的最优学习率为10^(-3)以及最优迭代次数为3000,并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BP预测模型、ELM预测模型、PLS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以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拟合系数R^(2)来分析比较预测模型的好坏,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对土壤中重金属Zn元素含量预测方面优于BP,ELM,PLS三种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X射线荧光光谱 光谱信息矩阵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农村冬季细颗粒物元素组分的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晖 卫雅琦 +4 位作者 尚晓娜 朱超 王春迎 曾立民 陈建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027-5035,共9页
利用2018年11月21日~2019年2月8日期间的Xact元素仪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农村地区望都站点秋冬季细颗粒物PM_(2.5)中的元素组分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望都站受到了严重的PM_(2.5)污染,PM_(2.5)的平均浓度为(186.6±142.0)μg/m~3.P... 利用2018年11月21日~2019年2月8日期间的Xact元素仪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农村地区望都站点秋冬季细颗粒物PM_(2.5)中的元素组分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望都站受到了严重的PM_(2.5)污染,PM_(2.5)的平均浓度为(186.6±142.0)μg/m~3.PM_(2.5)中最主要的元素是S、Cl和K,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30,8708,1780ng/m~3;其次是Al、Si、Ca、Fe和Zn,其平均质量浓度在500~1000ng/m~3;剩余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500ng/m~3.使用Al作为参比元素计算各元素的富集系数判断来源,Si、Ca、Ti、Fe主要来自于地壳源,K、Cr、Mn、Ni、Se、Ba同时受地壳源与人为源影响,Cu、Zn、As、Ag、Cd、In、Sn、Pb主要来自于人为源;采用NMF(非负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量化各种潜在排放源对本研究中PM_(2.5)的贡献,确认烟花爆竹源、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燃煤/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源和工艺过程源是主要污染源,其贡献分别为2.6%、1.7%、6.5%、39.7、36.5%和13%.夜间燃煤/生物质燃烧源贡献与白天二次源贡献是造成PM_(2.5)重污染的主要成因.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源会造成农村地区重污染过程.Ba的富集因子适合作为烟花爆竹燃放的指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农村冬季细颗粒物溯源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元素 富集因子 源解析 燃煤 烟花爆竹 华北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覆膜波导光栅共振光谱特性及传感机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颖 赵志勇 +4 位作者 何磊 韩帅涛 朱奇光 翟应俭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0-2324,共5页
基于波导光栅共振原理和古斯-汉欣(Goos-Hnchen)位移理论,提出一种表面覆膜波导光栅传感结构,并研究其共振光谱特性。通过在光栅表面涂覆低折射率聚合物功能膜层优化其共振光谱特性,选用多孔硅作为待测物承载单元,可以使光学探针更充... 基于波导光栅共振原理和古斯-汉欣(Goos-Hnchen)位移理论,提出一种表面覆膜波导光栅传感结构,并研究其共振光谱特性。通过在光栅表面涂覆低折射率聚合物功能膜层优化其共振光谱特性,选用多孔硅作为待测物承载单元,可以使光学探针更充分地接触待测样本,从而提高其检测性能。根据波导光栅共振相位条件,建立了共振波长和样本折射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检测共振位置的改变进而对样本浓度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该表面覆膜波导光栅传感结构具有线型对称和窄线宽的共振光谱特性,可实现高品质因数(Q值)和高灵敏度的传感特性,其Q值为1 488,对折射率的检测极限可达5×10^(-4) RIU(RIU为折射率单位)。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对其传感特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共振波长与葡萄糖溶液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葡萄糖溶液的检测灵敏度为1.12nm/1%,证明了该表面覆膜波导光栅传感结构的有效性,可以用于对低浓度样本溶液的实时动态监测,并为波长调制型光学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传感 波导光栅共振 表面覆膜 光谱分析 多孔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的水体硝酸盐氮浊度补偿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颖 何磊 +6 位作者 崔行宁 肖春艳 张杰 张灿 杨惠 周鑫德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2-477,共6页
硝酸盐氮是水环境中监测中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快速无污染地对该污染物进行检测。针对紫外吸收光谱容易受到浊度干扰的这一情况,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福尔马肼浊度标准液对硝酸盐氮标准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基于... 硝酸盐氮是水环境中监测中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快速无污染地对该污染物进行检测。针对紫外吸收光谱容易受到浊度干扰的这一情况,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福尔马肼浊度标准液对硝酸盐氮标准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补偿曲线法的浊度补偿方法对硝酸盐氮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补偿校正,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良好。首先,在实验室通过紫外光谱采集测试系统采集了浓度为0.2~10 mg·L-1的12组硝酸盐氮标准液、5~50 NTU的10组福尔马肼浊度液、以及福尔马肼浊度液与硝酸盐氮的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理论上,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应该等于不同溶质吸光度的叠加,但是通过实验分析,混合溶液在硝酸盐氮的主要吸收谱区的吸光度并不等于硝酸盐氮和浊度吸光度之和,这是因为浊度颗粒打破了硝酸盐氮分子的共面性,造成空间位阻,使共轭体系被破坏,导致硝酸盐氮吸光度降低。因此引入了在0~1之间的补偿系数k N(λ)用来表征浊度对硝酸盐氮吸收谱的影响,当k N(λ)越接近0时,表明浊度在此波长处对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影响越大。根据实验测量的光谱数据求出不同浊度在硝酸盐氮主要吸收谱区的补偿系数,即可得到不同浊度的补偿曲线。通过实验分析,350~400 nm波段的硝酸盐氮吸光度基本为0,混合溶液吸光度只与浊度相关,且两者的吸光度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选择此波段的光谱积分来建立浊度回归模型,从而解算混合溶液的浊度值。相比于单个波长的建模回归,该光谱积分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好,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浊度解算模型的相关系数r的平方为0.9985,解算效果较好,得到浊度值之后即可进行浊度补偿。通过实验对该补偿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单波长的浊度补偿与未进行补偿时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补偿曲线法进行浊度补偿后,建立偏最小二乘(PLS)算法的硝酸盐氮预测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24,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5.3%,补偿效果很好,其他两种都会发生很大偏差。相比之下,该文提出的浊度补偿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此方法可以为硝酸盐氮紫外吸收光谱的浊度补偿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紫外光谱 补偿系数 浊度解算模型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F-PLS对含水量影响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希军 张杰 +5 位作者 肖春艳 赵学亮 李康 庞丽丽 史彦新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1-277,共7页
土壤中过高的重金属含量危害巨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对重金属检测十分重要。X射线荧光光谱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无损检测、检测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然而检测的光谱数据因... 土壤中过高的重金属含量危害巨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对重金属检测十分重要。X射线荧光光谱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无损检测、检测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然而检测的光谱数据因受到土壤含水量因素的严重干扰,导致直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精度较低。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土样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土样进行除杂、过筛、烘干后加入一定量重金属溶液制备不同含水量不同重金属的样本进行检测。对实验中异常数据计算了马氏距离和进行NJW聚类予以剔除,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对土壤重金属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间光谱重复性差,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光谱强度呈非线性降低。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去噪法和线性本底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以解决因环境、仪器本身带来的噪声和基线漂移等问题。然后针对于土壤含水量这一主要干扰,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处理,并使用峰值信噪比这一评价模型确定端元数目,结果表明当端元数目增至10时峰值信噪比趋于稳定波动很小,非负矩阵分解处理后相同重金属含量不同含水量间光谱重复性好、相似性好,并计算了光谱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证明了光谱间的相似性。去除含水量对于光谱干扰后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精度,建立了未去除含水量的偏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和使用外部参数正交化法去除含水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并使用评价参数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相比较未去除含水量建立的模型,使用非负矩阵分解去除含水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R^2和RPD分别提高了0.0197和1.0292,RMSECV和MAE分别降低了2.3863和1.4396;相对于外部参数正交化法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R^2和RPD分别提高了0.0099和0.1081,RMSECV和MAE分别降低了0.2447和0.3566,说明了经过非负矩阵分解去噪后建立的模型有效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非负矩阵分解可以有效消除土壤含水量对光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实现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反演,为重金属定量检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X射线荧光光谱 非负矩阵分解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水质环境下基于PSO-ELM的BOD快速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颖 崔行宁 +4 位作者 肖春艳 张杰 张灿 杨惠 李少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针对检测生化需氧量(BOD)的传统五日培养法(BOD5)操作复杂、时效性差的不足,以及水质中复杂环境因素干扰检测过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生物膜法的快速检测系统,进而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LM)算法来实现BOD检测。检测系统... 针对检测生化需氧量(BOD)的传统五日培养法(BOD5)操作复杂、时效性差的不足,以及水质中复杂环境因素干扰检测过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生物膜法的快速检测系统,进而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LM)算法来实现BOD检测。检测系统以溶解氧传感器和微生物膜反应器为核心,能够在35 min内完成检测,其中微生物反应器使用功能化的螺旋玻璃管制成,但微生物膜易受水质复杂环境的影响。为此,运用PSO-ELM算法消除水质中浊度(SS)、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与BP神经网络和ELM算法相比,运行时间分别缩短0.92 s和0.24 s,测试误差分别减小5.3%和4.0%。在实际海水水样的测试结果中,该方法与BOD5法相对误差保持在2.69%~3.86%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生化需氧量 快速检测 粒子群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数据融合和GANs算法的COD浓度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颖 许扬眉 +5 位作者 邸远见 崔行宁 张杰 周鑫德 肖春艳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8-193,共6页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化学需氧量(COD)表征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提出了一种将紫外(UV)光谱和近红外(NIR)光谱进行多光谱数据级融合(LLDF)和特征级融合(...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化学需氧量(COD)表征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提出了一种将紫外(UV)光谱和近红外(NIR)光谱进行多光谱数据级融合(LLDF)和特征级融合(MLDF),进而构建基于生成对抗式网络(GANs)算法的COD浓度定量预测模型。首先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配制COD标准液样本,分别采集标准液的UV光谱(190~310 nm)和NIR光谱(830~2100 nm),对获取到的UV和NIR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S-G)平滑的预处理,消除基线漂移和干扰噪声;基于预处理过的光谱,直接进行数据级和特征级的数据融合,结合G ANs算法搭建COD浓度预测模型。并使用评价参数相关系数的平方(R^2)、预测值与真实浓度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预测偏差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特征级融合模型还是数据级融合模型都不够理想。分析原因可知,由于UV和NIR波段数据量不均衡,导致NIR波段掩盖掉了UV光谱的模型贡献度,让光谱融合失去意义。为了避免融合失败,拟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处理多光谱数据,并讨论了标准归一化(SNV)、最大最小归一化(MMN)和矢量归一化(VN)对建模的影响。将经过归一化后的UV和NIR光谱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分别作为GANs模型的输入X,将真实测量COD值作为输出值Y,建立不同归一化方法处理后的COD浓度预测模型。建模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归一化方法对多光谱数据融合模型的影响较大,不论是数据级融合模型还是特征级融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较未归一化之前有明显的提升,其中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的预测模型效果提升最为明显。与单一谱源的全波长UV波段的GANs预测模型、全波长NIR波段的GANs预测模型进行对比来验证多光谱数据融合GANs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UV和NIR光谱的特征级光谱融合模型的R 2为0.9947,RMSEP为0.976,比数据级融合的预测模型误差降低了52.9%,预测回收率为98.4%~103.1%,远好于其他几组,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强,预测精度也更高。与单一谱源的预测模型相比,多光谱数据融合能反应更多的水体样品的化学信息,更加全面揭示水体的污染物程度,从不同的层面上反应水体中污染物的差异,为在线监测水体中COD浓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数据融合 GANs模型 COD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亚硝酸盐氮浓度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方法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庆波 何林倩 +2 位作者 崔厚欣 郝龙腾 孙冬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7-1131,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表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实现地表水水质连续监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亚硝酸盐氮浓度是水质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污染的水体对人畜及水产构成很大威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有机污染物已...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表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实现地表水水质连续监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亚硝酸盐氮浓度是水质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污染的水体对人畜及水产构成很大威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水质检测的重要方法。国内关于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亚硝酸盐氮的文献并不多,一般采用对水样进行化学前处理然后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预测浓度。这种方法不仅检测步骤繁琐,耗时耗力,对环境进一步造成污染,而且无法实现实时连续检测。无化学预处理的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亚硝酸盐氮浓度检测鲜有报道。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针对地表水水质的无人值守自动连续监测方法开展基础研究。配置了亚硝酸盐氮样本溶液,设计了为期三天的实验,每天分别测量所有样本的紫外可见光谱(记为D1组,D2组,D3组)。首先将前两天的样本分别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利用交互验证得到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PE)分别为1.19%和1.85%,这说明PLSR模型具有优良的预测精度。其次,为了验证PLSR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取D1,D2的实验数据进行互相预测分析。两天互相预测的MAPE分别为3.36%和4.51%,低于5%,说明PLSR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最后,将D1,D2的全部样本用于建立最终的PLSR实测模型,D3的样本作为测试集。测试集的MAPE为2.19%。结果表明,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的PLSR算法对溶液中亚硝酸盐氮浓度的算法检测结果的MAPE均控制在5%以下,优于同类文献的测量精度。此外,PLSR模型建模过程简单,运算时间短;建好的模型结构简单更容易移植并固化到嵌入式系统中,为后期开发设计便携式装置带来便利。作为地表水亚硝酸盐氮浓度检测的基础研究,可为日后地表水水质的精准快速检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亚硝酸盐氮 偏最小二乘回归 水质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水质TOC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庆波 魏源 +2 位作者 崔厚欣 冯浩 郎嘉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6-380,共5页
地表水资源安全关系到国民健康、生态环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有机碳(TOC)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其在水环境监管和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传统检测方法通过高温催化氧化测定水样中TOC含量具有耗时... 地表水资源安全关系到国民健康、生态环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有机碳(TOC)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其在水环境监管和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传统检测方法通过高温催化氧化测定水样中TOC含量具有耗时较长、操作复杂的局限性,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的优势,因而在水质在线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对地表水中TOC浓度的在线检测目前大多采用与COD浓度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间接推算得到,这类方法对水体成分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相比于常规的间接推算方法,采用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建立TOC与紫外-可见光谱间的分析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分析精度,便于实现水质无人值守在线监测。实验配置了TOC样本溶液,设计了为期两天的实验,在4个时间段采集得到样品光谱数据集(分别记为D1,D2,…,D6)。首先,通过分组实验将D1作为训练集建立TOC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预测同一时间段测试集D2的TOC浓度,得到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PE)不超过0.78%,表明建立的TOC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然后,为验证PLS建立的TOC模型对仪器状态变化的鲁棒性,选择不同时间段采集的光谱数据分别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不同仪器状态交叉实验,4组实验中测试集样品TOC浓度预测值的MAPE分别为3.82%,3.75%,3.43%和0.98%。实验表明,采用PLS算法建立的TOC紫外-可见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精度和鲁棒性,分组实验和不同仪器状态交叉实验中预测浓度的MAPE均不超过3.82%,优于常规的间接推算法。此外,建立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不依赖COD与TOC间的推算关系,因此在水环境变化时较常规推算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最后,PLS算法建模过程简单,运算速度快,为浸入式在线检测设备的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TOC 偏最小二乘回归 水质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理参数法检测有机干扰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邸远见 +2 位作者 崔行宁 朱奇光 李少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解决双波长法在硝酸盐氮检测过程中由于有机干扰吸光度叠加造成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代理参数法。把混合谱中的6个积分面积值作为代理参数,基于4阶导数谱的分割算法来寻找代理参数的分界点;通过面积积分法获得分界点前后各代理... 为解决双波长法在硝酸盐氮检测过程中由于有机干扰吸光度叠加造成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代理参数法。把混合谱中的6个积分面积值作为代理参数,基于4阶导数谱的分割算法来寻找代理参数的分界点;通过面积积分法获得分界点前后各代理参数的值;根据有机干扰代理参数的比例,得到分界点前有机干扰对混合谱的贡献程度。基于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硝酸盐氮水样浓度与其积分面积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水样检测,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双波长法,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9 8,平均标准偏差小于3%,并且拥有更低的检出限(≥0.009 mg/L)、更好的回收率(95%~104%)和更宽的线性区间,能够为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有机干扰 四阶导数谱 代理参数法 浓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PLS结合SiPLS的组合权值COD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颖 邸远见 +4 位作者 唐心亮 崔行宁 高新贝 曹景刚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76-2181,共6页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传统化学法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步骤繁琐且时效性差,不利于水体中COD的快速定量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紫外光谱与组合权值模型相...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传统化学法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步骤繁琐且时效性差,不利于水体中COD的快速定量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紫外光谱与组合权值模型相结合的快速定量检测COD方法,该组合权值模型是基于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结合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算法对紫外光谱的特征子区间筛选组合,然后依据特征子区间的权值建立的预测模型。首先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配制45份COD标准液样本,通过实验获取标准液的紫外光谱数据;对获取到的COD紫外光谱数据做一阶导数和S-G滤波(Savitzky-Golay)的预处理,消除基线漂移和环境干扰噪声;应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iont X-Y)算法将实验样本数据组划分成校正集和预测集。然后基于BiPLS算法对全光谱区间进行波长筛选,在BiPLS筛选过程中,目标区间的划分数量会对建模产生较大影响,于是对子区间划分数量进行优化,把子区间分成15~25个,在不同区间数下都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建模,通过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来筛选最优子区间数,得到区间数为18时,模型效果最佳。从18个波长区间筛选出了6个特征波长子区间,入选的子区间为2,1,3,11,7和6,对应波长为234~240,262~268,269~275,290~296,297~303和304~310nm,这6个特征波长区间涵盖了大量的光谱信息,对最终预测模型的贡献度大;接下来通过SiPLS算法对这6个初选区间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组合,采用不同的组合数构建不同特征区间上的PLS模型,在相同组合数下,筛选出一个区间组合数最优的结果,对比不同组合数下预测模型的误差与相关性,将6个区间筛选组合为3个特征波长区间,分别为234~240,262~275和290~310nm,这三个特征区间最佳因子数分别为4,4和3。对传统SiPLS的特征区间组合方法进行改进,基于权值的大小来对这3个特征区间进行线性组合,代替过去特征区间直接组合的方法。通过权值公式计算出这3个特征区间的权重大小分别为0.509,0.318和0.173,最终建立线性组合权值COD浓度预测模型。为了验证组合权重预测模型的精度,另外建立了全波长范围内的PLS预测模型、单个特征波长区间的PLS预测模型、直接组合特征波长区间的PLS模型,并使用评价参数相关系数的平方(R2)、预测值与真实浓度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预测回收率(T)来对模型评价。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预测模型,组合权值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达到了0.9997,明显优于直接组合特征区间建模的0.9680,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32,比直接组合特征区间的预测模型误差降低了29.3%,预测回收率为96.4%~103.1%,显著地提高了预测精度。该方法简单可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为在线监测水体中COD浓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区间筛选组合 区间权值 COD浓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总有机碳含量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庆波 毕智棋 +2 位作者 崔厚欣 郎嘉晔 申中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23-3427,共5页
总有机碳是以碳含量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目前地表水总有机碳检测多采用现场取样后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操作复杂、二次化学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环保、操作简便、可实时在... 总有机碳是以碳含量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目前地表水总有机碳检测多采用现场取样后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操作复杂、二次化学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环保、操作简便、可实时在线原位检测等优点,在地表水总有机碳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总有机碳检测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该方法将总有机碳吸收光谱波段分为若干子区间,初始化训练样本权重,依次在各子区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子区间模型预测误差率计算该子区间预测结果的权重系数,并更新下一子区间训练样本权重,最后将各子区间模型预测结果线性加权得到总有机碳的检测结果。实验配制总有机碳标准溶液浓度25~150 mg·L^(-1)共43个样品,第一时间段采集35个总有机碳标准样品光谱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并验证总有机碳检测算法模型。为评价算法模型鲁棒性,在另一时间段采集剩余的8个标准样品光谱进行反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的总有机碳定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分组验证和反测验证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4和1.533 mg·L^(-1),均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极限学习机方法。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该建模方法预测生活污水的总有机碳含量。实际地表水样本取样于河北石家庄藁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污水及河北先河公司园区的生活污水,经稀释后共获得50组地表水样本,采用SPXY方法分为训练集33组水样,测试集17组水样。在实际水样检测中,采用净信号分析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降低总有机碳与其他水质参数间的交叉干扰;分组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为3.26 mg·L^(-1),平均绝对值百分比误差为3.46%。综上所述,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地表水中总有机碳进行检测,为在线水质总有机碳检测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自适应增强学习 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总有机碳检测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大气PM2.5 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彭猛 崔璐璐 +4 位作者 王磊 陈柳芮 王春迎 许嘉钰 郝吉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55-1861,共7页
为深入了解唐山市大气PM2.5污染成因与来源,采用在线观测设备于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连续监测了唐山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OC、EC)的质量浓度变化,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监测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 为深入了解唐山市大气PM2.5污染成因与来源,采用在线观测设备于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连续监测了唐山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OC、EC)的质量浓度变化,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监测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14—310μg·m−3,平均值为58.9μg·m−3,监测期间日均浓度超标率为22%。唐山市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63μg·m−3)>秋季(61μg·m−3)>春季(59μg·m−3)>夏季(45μg·m−3)。PM2.5中Fe含量比例高于Ca、Zn和Pb;OC和EC质量浓度比例冬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水溶性离子以SO42−、NO3−和NH4+为主,春、夏、秋、冬季总浓度占PM2.5浓度的比例分别为61.2%、79.6%、54.15%、42.9%;NH4+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可能由于夏季NH3挥发释放相对较高,且空气相对湿度较大,NH3通过气-液非均相反应产生较多的NH4+。PMF结果表明,燃煤、燃油、机动车尾气和二次反应是唐山PM2.5的主要来源。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夏季气团大部分主要来自相对清洁的内陆地区和海洋地区;春季和秋季气团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长程传输和山东西南部地区的短程传输;冬季气团主要由相对清洁的地区经长程传输过来,而唐山市冬季PM2.5污染最严重,一定程度反映了冬季受本地污染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 PM2.5 燃煤 机动车 二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怀柔区冬季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许栩楠 曾立民 +1 位作者 张远航 范朝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60-2468,共9页
环境大气中重金属元素通常存在于细颗粒物(PM_(2.5))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开展大气中重金属的监测对评估其环境健康影响以及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20种重金属元素于... 环境大气中重金属元素通常存在于细颗粒物(PM_(2.5))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开展大气中重金属的监测对评估其环境健康影响以及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20种重金属元素于2016年1月19日至3月4日进行了连续现场监测,并分析了大气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特征及来源.观测期间大气平均总重金属浓度为0.52μg·m^(-3),约占PM_(2.5)平均浓度(70.3μg·m^(-3)的0.75%,其中以Fe、Zn、Ba、Pb、Mn、Cu、Cd、As浓度较高;在2月8日(大年初一)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间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浓度明显升高,总重金属浓度最高可达7.94μg·m^(-3),占PM_(2.5)的比例为9%,尤其以Ba、Pb、Cu、Zn、Mn、Cr浓度增长最为突出.以Fe作为地壳参比元素,发现怀柔冬季大气中Ni、Mn、Ga、Cr的富集因子小于10,其它元素的富集因子大于10,表明怀柔冬季大气中Ni、Mn、Ga、Cr主要来源于土壤或岩石风化,其它元素则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基于怀柔冬季大气中不同重金属变化特征分析,推测Pb、Zn、Hg、Mn、Ni、Se与As共同来源于冬季燃煤采暖以及周围工业园区煤炭燃料燃烧排放,Cu、Pb、Cr、Zn、Mn和Ba主要来源于烟花爆竹燃放,Cd等元素来源于周围工业园区的工业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怀柔 PM2.5 重金属污染 烟花爆竹燃放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