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电影中的悬疑构造与开放文本
1
作者 张淑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作品在故事层面通过精心设计的悬念构造吸引读者沉浸其中,在更为形而上的文本层面上则借助多重符号构筑了故事之外的文本游戏,保持其文本对观众的开放性和“可写性”,在神秘氛围中引导观众参与侦探游戏,成...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作品在故事层面通过精心设计的悬念构造吸引读者沉浸其中,在更为形而上的文本层面上则借助多重符号构筑了故事之外的文本游戏,保持其文本对观众的开放性和“可写性”,在神秘氛围中引导观众参与侦探游戏,成为其电影改编作品仍能保持魅力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思路,可从侦探小说改编电影的悬念构造问题、文本层面的符号游戏、“可写性”的电影构造分别阐述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电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莎·克里斯蒂 小说改编 侦探电影 悬疑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性、空间性与伦理性:中国电影中水意象的叙事价值与文化折射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文文 贺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4,共4页
中国电影艺术自崭露头角至今已日益成熟,相关理论批评的学理化、系统化也已逐渐完成,“意象”作为审美领域的重要范畴已然渗入电影理论当中成为一个核心概念并被不断言说。随着自身寓意的不断丰厚,意象在其空间物象的单一性能之外还获... 中国电影艺术自崭露头角至今已日益成熟,相关理论批评的学理化、系统化也已逐渐完成,“意象”作为审美领域的重要范畴已然渗入电影理论当中成为一个核心概念并被不断言说。随着自身寓意的不断丰厚,意象在其空间物象的单一性能之外还获得了时间性乃至伦理性,其叙事功能与价值在纵、深两个方面都得到极大地发展。“水”作为一个重要且典型的意象,在中国电影中频繁出现,以其多层意味参与和辅助电影情节的建构、人物的塑造、风格的呈现以及思想的表达,水意象这种丰富而多面的叙事功能和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有着深刻的理论性和独特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意象 叙事价值 理论批评 叙事功能 中国电影艺术 文化折射 伦理性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上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改婷 娄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X期19-20,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是各种艺术的基础,所以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势在必行。然而现在艺术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缺失,文章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是各种艺术的基础,所以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势在必行。然而现在艺术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缺失,文章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课进行改革,确保传统文化在其教学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艺术类高校 大学语文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里克·侯麦影像的文本化审美倾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玮莉 郭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0-43,共4页
埃里克•侯麦(1920-2010)与电影结缘始于那场在电影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新浪潮”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电影界出现一股不知名青年人争相拍片的热潮,这些青年人大多数是《电影手册》的编辑人员和评论作者,他们在《电影手册》主... 埃里克•侯麦(1920-2010)与电影结缘始于那场在电影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新浪潮”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电影界出现一股不知名青年人争相拍片的热潮,这些青年人大多数是《电影手册》的编辑人员和评论作者,他们在《电影手册》主编安德烈•巴赞的领导下,有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传统的崩塌以及现代人的彷徨苦闷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 审美倾向 埃里克 文本化 电影史 新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电影《在路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宗菊 胡亚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26,共3页
沃尔特·塞勒斯2012年执导的电影《在路上》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1957年,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影片主要讲述了"我"(萨尔·帕拉代斯)同狂... 沃尔特·塞勒斯2012年执导的电影《在路上》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1957年,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影片主要讲述了"我"(萨尔·帕拉代斯)同狂热的垮掉分子迪安·莫里亚蒂以及其他朋友的西部旅行,表达了"垮掉的一代"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影片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疯狂、混乱的生活状态,还展现了美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笔者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迪安 莫里亚蒂 小说出版 凯鲁亚克 塞勒斯 同名小说 美国著名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尔摩斯小说影视改编《神探夏洛克》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亚辉 李宗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96,共3页
一、 改编背景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及影视传媒技术的进步,直观、简单的图像影视博得了大众更多的青睐,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应运而生,由于其广大的读者群和品牌效府,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影... 一、 改编背景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及影视传媒技术的进步,直观、简单的图像影视博得了大众更多的青睐,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应运而生,由于其广大的读者群和品牌效府,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国内的影视改编主要围绕《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国外文学作品影视改编题材有《简爱》《傲慢与偏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福尔摩斯 夏洛克 《傲慢与偏见》 文学作品 小说 《三国演义》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最后一片叶子》语言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宗菊 房丽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X期47-48,共2页
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是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了自我的特色。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特色方面,欧·亨利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分析欧·... 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是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了自我的特色。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特色方面,欧·亨利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分析欧·亨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的《最后一片叶子》语言特征,进而对"欧·亨利笔法"能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欧·亨利小说中的巨大艺术魅力也能得以彰显。欧·亨利先生的短篇小说数量非常多,《最后一片叶子》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展现了欧·亨利先生在短篇小说上的巨大成就,也能展现该小说在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生涯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 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语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电影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1-64,共4页
在影像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受追捧的畅销小说一度成为影视作品热衷改编的对象,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推理小说原是经典,改编成影视剧集之后,更是将热度持续推向高潮。1974年,瑞典演员英格丽·褒曼(Ingrid ... 在影像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受追捧的畅销小说一度成为影视作品热衷改编的对象,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推理小说原是经典,改编成影视剧集之后,更是将热度持续推向高潮。1974年,瑞典演员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凭借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西德尼·吕美特)一举夺得奥斯卡桂冠。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改编的《无人生还》(克雷格·比贝洛斯,2015)、《尼罗河上的惨案》(约翰·古勒米,1978)更是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时代 褒曼 西德尼·吕美特 贝洛斯 畅销小说 《尼罗河上的惨案》 推理小说 克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深处的女孩》:跨媒介视域下互文性叙事美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84,共5页
随着跨媒介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不同媒介的间性互动增强,促进了电影与文学名著的相互借鉴、有机融合。文学名著与电影作品的频繁互动,呈现了影像“再生产”“再变化”等艺术特征。基于此,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已成为一种特定的创作... 随着跨媒介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不同媒介的间性互动增强,促进了电影与文学名著的相互借鉴、有机融合。文学名著与电影作品的频繁互动,呈现了影像“再生产”“再变化”等艺术特征。基于此,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已成为一种特定的创作模式。由奥利维亚·纽曼执导,黛西·埃德加-琼斯、哈里斯·迪金森等人主演的悬疑题材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是以生物学家迪莉娅·欧文斯创作的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为创作蓝本,讲述了年轻女子基娅·克拉克被家人抛弃后,独自来到沼泽地生活,在经历人们的质疑、爱情背叛后,依靠自己的奋斗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名著 欧文斯 迪金森 跨媒介 电影作品 文学作品 美学研究 哈里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形象嬗变:从历史文本的真实性到影视表达的多元化
10
作者 李改婷 娄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9,共4页
在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裹挟的今天,历史真实与影视表达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关系。在跨文化的视野之下,文本可作为“互文”加以观察,观看即是重读,改编即是重写。甚至可以试图将改编视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从而为重新审视改... 在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裹挟的今天,历史真实与影视表达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关系。在跨文化的视野之下,文本可作为“互文”加以观察,观看即是重读,改编即是重写。甚至可以试图将改编视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从而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中国,乾隆皇帝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历时数十年不衰的清宫戏,更以乾隆皇帝为题材,演绎层出不穷的足以供人们茶饭后津津乐道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本 文学批评 后现代文化 清宫戏 乾隆皇帝 视觉文化 电影与文学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喜剧、文艺范与游侠精神——韩寒电影风格论
11
作者 李改婷 娄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0-73,共4页
韩寒的家乡金山区亭林镇位于上海的南部郊区,距离上海市中心大约50公里,这个小镇后来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或许是为了回应少年时期的一些虚妄又懵懂的青春记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亦往往有着小镇青年的成长背景。在韩寒出生前,在镇上小... 韩寒的家乡金山区亭林镇位于上海的南部郊区,距离上海市中心大约50公里,这个小镇后来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或许是为了回应少年时期的一些虚妄又懵懂的青春记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亦往往有着小镇青年的成长背景。在韩寒出生前,在镇上小报社担任编辑职务的父亲韩仁均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韩寒”,他回忆说:“也不知怎么搞的,我忽然觉得我有点舍不得用掉这个我为之很得意的名字,我要把它当做一笔‘财产',不管它值不值钱,送给我的儿子或者女儿。”[1]如此看来,长大后的韩寒走上文艺道路似乎是家学渊源,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纠缠于父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精神 父子关系 少年时期 家学渊源 轻喜剧 韩寒 青春记忆 成长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韵之“古”·境界之“新”——赏析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
12
作者 贺佳 马文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0,共4页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以世间草木菁华为材,以中医理论积淀为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骨,为中医药文化的前世今生留下影像史志。《本草中华》系列是首部登陆一线卫视"...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以世间草木菁华为材,以中医理论积淀为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骨,为中医药文化的前世今生留下影像史志。《本草中华》系列是首部登陆一线卫视"930"黄金档的纪录片,也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影像使者,曲高而和不寡,行止处必有邻,彰显了当代纪录片行为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本片将中医药文化拆解为问药、行医、悟道三个层次,将草木生息的自然奥妙喻作人生的起落轮回,将匠人医者仁心制药的高尚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纪录片 前世今生 本草 高尚情操 理论积淀 传播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与骨》:身份价值回归背后的骨性与温情
13
作者 贾存爱 郭淑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7-69,共3页
电影《锈与骨》改编自加拿大作家克雷格·戴维森的短篇小说《锈与骨的味道》,是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执导的又一力作。电影讲述了拳击手阿里因手骨断裂,陷入了迷茫而碌碌无为的困境,无奈之下带着5岁的儿子投奔姐姐安娜并在当地... 电影《锈与骨》改编自加拿大作家克雷格·戴维森的短篇小说《锈与骨的味道》,是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执导的又一力作。电影讲述了拳击手阿里因手骨断裂,陷入了迷茫而碌碌无为的困境,无奈之下带着5岁的儿子投奔姐姐安娜并在当地酒吧谋职,之后与虎鲸训练师斯蒂芬妮相结识,并在其遭遇事故、失去双腿后的相处中与其产生情愫的故事。影片在聚焦阿里和斯蒂芬妮命运的同时,亦通过不同程度的象征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亚 斯蒂 雅克 克雷格 训练师 戴维森 自我确认 二次认同 次黑 自我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德利·斯科特影片的叙事方式、美学取向与艺术品质
14
作者 张雅琳 王九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0-93,共4页
英国电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成名之作并非那些在电影艺术上以深奥思想与艺术镜头著称的影片,而是许多在技术上与手法上较为的商业类型片。在前两部作品《男孩和自行车的故事》(1965)、《争斗的人》(1977)获得良好评价之后,雷德利&... 英国电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成名之作并非那些在电影艺术上以深奥思想与艺术镜头著称的影片,而是许多在技术上与手法上较为的商业类型片。在前两部作品《男孩和自行车的故事》(1965)、《争斗的人》(1977)获得良好评价之后,雷德利·斯科特在1979年以一部大获成功的《异形》(1979)被写入科幻电影史,令英国导演在国际上重振声威。之后雷德利·斯科特沿着国际资金加国际制片的制作路数,从大卫·李恩的手中挂过了英国电影大旗,先后拍摄了《银翼杀手》(1982)、《末路狂花》(1991)、《角斗士》(2000)、《汉尼拔》(2001)和《黑鹰坠落》(2002)等经典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德利·斯科特 科幻电影 《末路狂花》 经典影片 美学取向 艺术品质 电影导演 汉尼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与重生——电影《马语者》的精神内涵
15
作者 房丽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1-73,共3页
《马语者》是根据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并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小说一经问世,便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且热销全球千万余册,俨然成为图书出版的一大奇迹。而同名电影的拍摄更使《马... 《马语者》是根据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并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小说一经问世,便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且热销全球千万余册,俨然成为图书出版的一大奇迹。而同名电影的拍摄更使《马语者》在全球形成了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德福 同名小说 著名电影导演 安妮 剧情片 图书出版 埃文斯 纽约时报 畅销书榜 尼古拉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宠儿》改编电影的文化隐喻
16
作者 房丽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作为文学改编电影的代表作品,1998年由乔纳森·戴姆执导的好莱坞电影《宠儿》,在尊重托尼·莫里森原著故事的基础上,采用隐喻性创作手段对原著故事内涵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深化。电影通过跳跃的时空记忆、三代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 作为文学改编电影的代表作品,1998年由乔纳森·戴姆执导的好莱坞电影《宠儿》,在尊重托尼·莫里森原著故事的基础上,采用隐喻性创作手段对原著故事内涵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深化。电影通过跳跃的时空记忆、三代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及非洲意象元素构建而成隐喻体系,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多层次的阐述,而且为现代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满足了文学改编电影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双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隐喻 空间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理论在茶文化翻译中运用路径探讨
17
作者 胡亚辉 《福建茶叶》 2018年第9期356-357,共2页
所谓的关联理论,其实就是以认知和交际作为基本原则的翻译学说,它将语言交流看作是一种思维的沟通方式,两者在进行对话时,其话题与内容有着强大的关联性,以此更有利于译入语读者对文本意思以及情境进行更好的把握。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 所谓的关联理论,其实就是以认知和交际作为基本原则的翻译学说,它将语言交流看作是一种思维的沟通方式,两者在进行对话时,其话题与内容有着强大的关联性,以此更有利于译入语读者对文本意思以及情境进行更好的把握。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引入关联理论不仅可以将两个文本有效的连接在同个语境当中,而且更有利于促使译入语读者与原作者之间距离的拉近,最终为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茶文化的跨语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重点对关联理论在茶文化翻译中的运用路径进行全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茶文化 翻译 内涵 原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维埃·达昂电影的法氏诗性质地与光影纪实内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蕾 王玮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47,共4页
法国导演奥利维埃·达昂自1994年以《兄弟们:红色的滚球》正式从影以来,编剧并拍摄了16部作品,他以其多样化的作品题材与类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从电影短片到电影长片,从电视剧到音乐剧,从深具英格玛•伯格曼风格的惊悚悬疑片到贝托... 法国导演奥利维埃·达昂自1994年以《兄弟们:红色的滚球》正式从影以来,编剧并拍摄了16部作品,他以其多样化的作品题材与类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从电影短片到电影长片,从电视剧到音乐剧,从深具英格玛•伯格曼风格的惊悚悬疑片到贝托鲁奇式的青春犯罪片,再从戏谑的法式喜剧到严肃的人物传记片,奥利维埃·达昂用其作品将带有法国诗性的影像质地与充满纪实感的内蕴自洽地融为一体,不断刷新着无数电影批评家对其个人乃至法国电影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电影 伯格曼 电影短片 犯罪片 悬疑片 音乐剧 作品题材 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转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淑红 张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22,共3页
1955年出版的小说《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迈入美国文坛的第一部作品,以其神秘忧郁的叙事风格和大胆的故事主题而备受争议。1997年由著名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尊重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对原著的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 1955年出版的小说《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迈入美国文坛的第一部作品,以其神秘忧郁的叙事风格和大胆的故事主题而备受争议。1997年由著名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尊重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对原著的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及叙事人物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以全新的叙事策略演绎了这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而影片的成功也为文学经典改编电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叙事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重复+碎片”式的感官叙事手法与意涵探究
20
作者 王九敏 张雅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68,共4页
一、空洞性重复德勒兹(Deleuze)在其代表作《差异与重复》中将重复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创造性重复与空洞性重复。其中“空洞的重复”指完全由本能决定的行为,它的循环不会带来任何差异[1],是一种纯粹消极性的重复。按理说,这种类似于神经... 一、空洞性重复德勒兹(Deleuze)在其代表作《差异与重复》中将重复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创造性重复与空洞性重复。其中“空洞的重复”指完全由本能决定的行为,它的循环不会带来任何差异[1],是一种纯粹消极性的重复。按理说,这种类似于神经官能症一般的症状对人体毫无益处,它似乎是一种病理行为,不停循环的动作暗示发出者的心理问题。但当空洞性重复出现在电影叙事中时,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赋予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性 动作暗示 神经官能症 德勒兹 空洞性 电影叙事 两种类型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