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魏可新 朱琪 +3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刚 马增旺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日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谷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下降趋势。(2)白榆P_(n)的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在8:00~14:00受非气孔限制,其他时段则受气孔限制。(3)白榆P_(n)与G_(ms)、空气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PD)、100~150 cm SW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20 cm S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40~70 cm S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白榆根系在0~200 cm均有分布,但出现浅层化现象,其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粗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综上,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作用日变化主要受G_(s)、RH、SWC的影响,随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冀西北坝上地区 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因子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2种主要人工固沙林的生物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云昌 赵广智 +2 位作者 马增旺 邢存旺 刘春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5,103,共7页
通过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自然更新和防护功能4个指标来反映河北坝上地区北京杨和樟子松2种主要人工固沙林的生物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北京杨随着林龄的增长,死亡株数迅速增加,25 a林木保存率仅有21.5%,且生长衰退现象严重,大多为萌生... 通过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自然更新和防护功能4个指标来反映河北坝上地区北京杨和樟子松2种主要人工固沙林的生物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北京杨随着林龄的增长,死亡株数迅速增加,25 a林木保存率仅有21.5%,且生长衰退现象严重,大多为萌生个体,幼树全部为萌蘖更新,5 a和25 a林分内的输沙率分别为5.7、5.1 g•cm^(-1)•d^(-1);24 a樟子松林木保存率达到70.4%,但生长分化现象严重,林内存在天然更新幼苗,但数量很少,8 a和24 a生林分内的输沙率分别为1.9、0 g•cm^(-1)•d^(-1)。坝上地区北京杨人工固沙林生物学稳定性差,而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则有较高的生物学稳定性。人工固沙林的生物学稳定性从林分层次反映了造林树种对造林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可为坝上地区的造林树种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固沙林 生物学稳定性 北京杨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沙化治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云昌 马增旺 +5 位作者 王学勇 王超 邢存旺 赵广智 王立方 孟宪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80-82,共3页
简述了河北省沙化土地分布特征,采取的沙化治理措施以及治沙成效,提出了营建人工固沙林过程中在植被恢复、林牧矛盾、抚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沙化治理 现状 人工固沙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坝上地区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占军 李玉雯 +6 位作者 王子怡 王雨晴 高云昌 马增旺 刘海翔 李玉灵 李晓刚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为明确冀北坝上地区主要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以林分结构相似的榆树(Ulmus pumil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每场降雨2种人工林林冠截留各水文分量,分析其降... 为明确冀北坝上地区主要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以林分结构相似的榆树(Ulmus pumil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每场降雨2种人工林林冠截留各水文分量,分析其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分别呈指数关系和对数关系。(2)郁闭度较小的情况下,2种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都呈线性关系。(3)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分别在林外降雨量为0.25 mm和4.58 mm时开始产生树干茎流,且与林外降雨量均呈线性关系;榆树树皮对树干茎流的阻拦和吸收作用大于樟子松。(4)2种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均显著大于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量较小时,林冠截留量显著大于树干茎流量,随着雨量级的增加,树干茎流量会超过林冠截留量。(5)风增大了榆树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并减小了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冠截留各水文分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对降雨再分配作用会受到降雨量、树干、林冠等特征和风的影响,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坝上地区 榆树人工林 樟子松人工林 林内降雨 林冠截留 树干茎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山杏耗水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泽勇 马长明 +3 位作者 刘春鹏 李向军 徐振华 杨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7,共7页
探讨华北石质山区山杏Prunus sibirica的耗水特性,以期为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茎流计(TDP)和全自动小型气象站,对山杏的树干液流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同步监测,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构建并验证了山杏耗水... 探讨华北石质山区山杏Prunus sibirica的耗水特性,以期为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茎流计(TDP)和全自动小型气象站,对山杏的树干液流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同步监测,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构建并验证了山杏耗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整个生长季节,山杏树干液流表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除6月份呈现"双峰"外,其他各月份均呈现"单峰";液流启动时间呈现"晚-早-晚"的趋势,6月份最早;各月耗水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且多集中于4—7月份。2)山杏各月份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三者相关性最大,表现出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除8月份外,山杏树干液流与风速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3)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各月份山杏耗水的预测模型,F检验均极显著,4—7月调整R2达到了0.85以上,拟合良好,8—11月低于0.8,拟合较差。4)通过检验,山杏各月份日均耗水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率均在10%以下,说明山杏各月份耗水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山杏各月份的耗水预测模型,经过验证具有一定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耗水 树干液流 山杏 预测模型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林牧矛盾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云昌 马增旺 +3 位作者 邢存旺 赵广智 温慧 肖鸿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31-133,共3页
指出了冀北地区存在的林牧矛盾问题,分析了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了近年来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今后解决林牧矛盾的对策,以期为今后解决林牧矛盾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冀北 林牧矛盾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胁迫对蒙古栎幼苗叶片结构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金霞 孟祥嵩 +1 位作者 杨新兵 尤海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探究光胁迫对蒙古栎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的影响,以蒙古栎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光照胁迫梯度,以全光照为对照组,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光胁迫处理下蒙古栎叶片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丙酮法、烘干法和阿贝折射... 为探究光胁迫对蒙古栎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的影响,以蒙古栎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光照胁迫梯度,以全光照为对照组,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光胁迫处理下蒙古栎叶片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丙酮法、烘干法和阿贝折射仪分别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结果显示:(1)随光胁迫程度增加,蒙古栎幼苗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结构紧密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随光胁迫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2)随光胁迫增强,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结合水含量、结合水占总含水量比例先减少后增加。(3)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随光胁迫程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叶绿素b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叶绿素a/b随光胁迫程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研究表明:蒙古栎幼苗叶片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其叶片对光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叶片生理生态会随着光照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助于叶片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光胁迫 叶片生理生态 叶片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胁迫对栓皮栎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国华 李厦 +1 位作者 尤海舟 马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103-105,139,共4页
[目的]探究光照胁迫对栓皮栎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栓皮栎2年生实生苗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设置45%、25%、8%透光率3个光照胁迫梯度,以全光照不遮阴为对照组,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显微镜下测定不同遮阴处理栓皮栎叶片各组织结构变... [目的]探究光照胁迫对栓皮栎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栓皮栎2年生实生苗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设置45%、25%、8%透光率3个光照胁迫梯度,以全光照不遮阴为对照组,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显微镜下测定不同遮阴处理栓皮栎叶片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程度光照胁迫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直径和栅栏组织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参数均显著低于CK;海绵组织厚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轻度光照胁迫增加了海绵组织厚度,其他程度光胁迫处理海绵组织厚度低于CK;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光照胁迫降低了叶片结构紧密度。[结论]栓皮栎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其叶片对光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叶片解剖结构会随着光照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胁迫 栓皮栎 叶片解剖结构 叶片紧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坝上地区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维维 朱占军 +5 位作者 李玉雯 高云昌 马增旺 李玉灵 黄占军 李晓刚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明确在冀北坝上地区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冀北坝上地区划分为坝西、坝中、坝东3个区域,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间植... 为明确在冀北坝上地区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冀北坝上地区划分为坝西、坝中、坝东3个区域,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间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后,坝西植被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喜阴植物重要值和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显著增大,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显著减小;坝中植被物种数量几乎不变,喜阴植物重要值增加,Simpson指数(DS)和Shannon-Wiener指数(H′)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均显著减小;坝东植被物种数量明显减少,喜阴植物重要值和几乎不变,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2)坝西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大团聚体含量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坝东土壤毛管孔隙度均显著减小,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加。(3)坝西和坝中土壤的酸碱性显著减小至中性,坝中土壤全氮含量、坝东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减小。综上所述,在冀北坝上地区不同区域营造樟子松人工林效果并不相同,在坝西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积极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坝上地区 樟子松人工林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雯 朱占军 +5 位作者 王雨晴 高云昌 马增旺 李玉灵 刘玉华 李晓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3-2225,共13页
夜晚偷牧和骑马旅游是冀北坝上地区对草地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以夜晚偷牧利用草地(半禁牧草地)和骑马旅游利用草地(旅游草地)为研究对象,以禁牧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 夜晚偷牧和骑马旅游是冀北坝上地区对草地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以夜晚偷牧利用草地(半禁牧草地)和骑马旅游利用草地(旅游草地)为研究对象,以禁牧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种利用方式对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禁牧草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度,旅游草地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和优势度均小于禁牧草地。半禁牧草地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均显著小于禁牧草地(P<0.05),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大于禁牧草地(P<0.05)。旅游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小于半禁牧草地(P<0.05),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大于半禁牧草地(P<0.05)。半禁牧草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禁牧草地(P<0.05)。综上所述,夜晚偷牧和骑马旅游对草地具有不同的选择压力,夜晚偷牧的干扰强度比骑马旅游弱。骑马旅游是导致坝上地区土壤沙化的重要因素,减少骑马旅游是维持冀北坝上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晚偷牧 骑马旅游 植物生长 植被群落多样性 一、二年生植物 多年生植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单木生长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超 尤海舟 +2 位作者 刘朝华 高鹏 高云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97-99,262,共4页
以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生长数据,分析了蒙古栎优势单木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速生期0~30 a,在10 a达到0.7 m的生长高峰;胸径生长速生期10~40 a,在15 a达到1.1 cm的生长高峰;... 以太行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生长数据,分析了蒙古栎优势单木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速生期0~30 a,在10 a达到0.7 m的生长高峰;胸径生长速生期10~40 a,在15 a达到1.1 cm的生长高峰;材积生长速生期15~45 a,在30 a达到0.019 m^(3)的生长高峰。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及胸高形数随树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35 a后下降趋于平缓,胸高形数稳定在0.5以下。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多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45 a,此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数量成熟阶段,进入主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次生林 生长规律 树干解析 连年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深根苗根系Logistic生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春鹏 滑磊 +4 位作者 李澍贵 王鑫 李向军 徐振华 高云昌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干旱沙地的造林成效,其中,深根苗快速培育技术是其核心和关键技术之一。了解深根苗根系生长规律,是进一步利用有效栽培措施,加快深根苗根系垂直生长速度,缩短其育苗周期的前提。本研究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干旱沙地的造林成效,其中,深根苗快速培育技术是其核心和关键技术之一。了解深根苗根系生长规律,是进一步利用有效栽培措施,加快深根苗根系垂直生长速度,缩短其育苗周期的前提。本研究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利用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 5种长度导根筒培育深根苗,通过对其根系长出导根筒时间的调查,构建Logistic生长模型,分析总结其根系的垂直生长规律。结果显示:(1)樟子松深根苗根系垂直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特点,其中,根系从移栽至导根筒到生长至20 cm,生长速度最为缓慢,仅为0.17 cm·d^(-1),根系由20 cm生长到40 cm,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4 cm·d^(-1),之后生长速度逐渐降低;(2)以根系垂直长度为因变量,以生长天数为自变量,构建了樟子松深根苗根系垂直生长Logistic生长模型,其决定系数R2=0.9582,说明模型拟合良好;(3)利用构建的生长模型,将其根系垂直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渐增期(0~25 d)、速生期(26~46 d)、缓增期(47~67 d)和渐停期(68 d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根苗 Logistic生长模型 根系垂直生长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火焰’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13
作者 李金霞 储博彦 +1 位作者 张建业 王储一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11,16,共6页
为促进‘火焰’卫矛扦插生根,以‘火焰’卫矛幼龄母树上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试材,选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1∶1、ABT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100、200、300、500、800 mg·L^(-1)共5个... 为促进‘火焰’卫矛扦插生根,以‘火焰’卫矛幼龄母树上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试材,选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1∶1、ABT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100、200、300、500、800 mg·L^(-1)共5个质量浓度梯度,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火焰’卫矛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500 mg·L^(-1)IBA∶NAA(1∶1)溶液中速蘸10 s,‘火焰’卫矛平均生根率达97.2%,最长根长9.17 cm,平均根长5.62 cm,生根指数137.03,生根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800 mg·L^(-1)ABT1处理,生根率92.89%,生根数25.27,最长根长8.43 cm,平均根长4.94 cm,生根指数118.22,生根处理效果较好。因此,500 mg·L^(-1)IBA∶NAA(1∶1)和800 mg·L^(-1)ABT1是‘火焰’卫矛嫩枝扦插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浓度 ‘火焰’卫矛 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