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锥形束CT对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检测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巍巍 邓旭霞 +4 位作者 霍英杰 季洪超 李薇 刘兰 刘雅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口腔锥形束CT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钟摆矫治器,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比两组治...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口腔锥形束CT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钟摆矫治器,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上下颌骨的骨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长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上颌第一磨牙(U6)的位移距离对比,牙冠与牙根在各个维度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蝶鞍中心、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之间夹角(SNA)、蝶鞍中心、下牙槽座点、鼻根点之间夹角(SNB)、腭平面倾斜角(SN-PP)、上颌平面角(PP-FH)、后面高(S-Go)、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S-Go/N-Me)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面高之比LFH/TFH、L6近中颊的尖点与MP平面垂直距离[L6-MP(LPDH)]、U1-SN角度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口腔锥形束CT的检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改善磨牙远移后牙齿垂直方向变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器 错[牙合]畸形 第一磨牙 下颌骨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