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断丝技术在卷烟生产分组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李自娟 王海涛 +8 位作者 邓国栋 陈娇娇 孙朔 赵海洋 吕萱 冯子贤 牛志鹏 王红素 乔宝合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B均断丝)优化烟丝结构,分析烟丝结构变化对烟支物理指标、卷制过程的影响。【结果】4种试验模式下,制丝各工序综合稳定性系数控制在97%以上,批次间稳定性好。(1)贮丝柜出口、集丝箱和跑条工序M_(2)组烟丝结构均匀性系数高于其他3组,烟丝尺寸分布较集中,集丝箱至跑条,M_(2)组长丝转化为中短丝的转化率最高,转化为碎丝率最低,烟丝造碎最小;(2)卷制过程中M_(2)组烟支密度分布一致性系数h值较小,密度一致性较好;端部落丝量、缺嘴、过轻和过重的剔废率均改善明显;(3)柔性断丝M_(3)组卷制烟支重量标偏、吸阻标偏、密度一致性系数均较小,即3项指标稳定性优于不断丝的M0组卷制烟支样品。【结论】单独对B模块柔性断丝最有利于改善烟丝结构分布,提升卷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柔性断丝技术 分组加工 烟支烟丝密度 物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缬草油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翰书 何峰 +3 位作者 王新惠 李瑞丽 张峻松 潘文亮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缬草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缬草油中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杂化类、酸类化合物;②烯烃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最大,为39.91%;③缬草...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缬草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缬草油中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杂化类、酸类化合物;②烯烃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最大,为39.91%;③缬草油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乙酸龙脑酯(839.12 mg/g)、莰烯(567.71 mg/g)、萜品烯(3196.00 mg/g)、1-丙基-3-(丙烯-1-基)金刚烷(151.56 mg/g)、左旋-β-蒎烯(129.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百里香油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林洁 王新惠 +4 位作者 何峰 王翰书 张逸寒 李瑞丽 潘文亮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9期60-6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百里香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百里香油中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15种、酯类7种、酸类2种、酮类1种、酚类9种、胺类5种、烃类16种、苯系物3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3种;②挥发性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百里香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百里香油中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15种、酯类7种、酸类2种、酮类1种、酚类9种、胺类5种、烃类16种、苯系物3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3种;②挥发性成分中酚类含量占比最多(54.91%),酸类含量占比最少(0.12%);③百里香油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4-乙烯基愈创木酚(49.32%)、香芹酚(5.31%)、芳樟醇(6.48%)、对异丙基甲苯(21.33%)、2-蒎烯(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纸中的应用
4
作者 薛云 吴艺虹 +6 位作者 刘远上 黄家乐 周鹏飞 白家峰 贾学伟 代玉祥 许春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 为探究烟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加香的效果,首先通过水中蒸馏法制备烟草精油,采用复凝聚法,以烟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并测定包埋产率,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最后将微胶囊进行卷烟纸加香并对加香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评价和烟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壁材、烟草精油为芯材制备烟草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21.1 nm,包埋产率为75.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烟草精油微胶囊观察发现,其呈现表面光滑饱满的球状。对烟草精油、壳聚糖和烟草精油微胶囊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比三者的特征吸收峰可以证明烟草精油被包埋在壳聚糖中。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加香后的卷烟感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烟草精油微胶囊与烟草精油按体积比1∶2复配后加香效果更为显著,感官评吸得分可达86.6。与未加香空白组卷烟相比,添加复配溶液的卷烟烟气成分中烟碱、醇类、醛类、酸类、酯类、酮类成分的含量均有提高,卷烟香味、吃味和劲头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精油 微胶囊 卷烟纸加香 感官评价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纸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杨蕾 李立鹏 +5 位作者 刘远上 张伟 陶鹰 詹建波 梁佳欣 许春平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3,共7页
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以香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对其进行包埋率、水分和溶解度测定,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香草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然后采用加速试验对微胶囊耐候性进行考察,并将香草精... 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以香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对其进行包埋率、水分和溶解度测定,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香草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然后采用加速试验对微胶囊耐候性进行考察,并将香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上进行加香应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可成功包埋香草精油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香草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482 nm,包埋率为41.1%,水分含量为7.2%,溶解度为46.2%;香草精油微胶囊热稳定性良好,存放13天后,质量损失4.2%,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加速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温度对其耐候性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25和4℃)下保存10天后,其质量损失保持在30%以内;在60℃下保存10天后,质量损失最大,达36.2%,因此,香草精油微胶囊不适合在较高温度环境下保存;结合感官评吸结果可知,在卷烟纸上添加香草精油微胶囊的感官评吸效果优于空白卷烟,添加量为2.0%时,卷烟感官评吸整体效果较好,卷烟香气量增加,具有甜香韵、刺激性小、余味舒适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精油 微胶囊 性能表征 卷烟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橙油存放过程中的挥发特性及特征香气的变化规律
6
作者 芦昶彤 刘亚龙 +6 位作者 刘远上 张弛 陈芝飞 宁一博 曹雪颖 曲利利 许春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14,共11页
为探究甜橙油在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挥发特性和特征香气变化规律。采用称重法和嗅辨法相结合研究甜橙油的挥发特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甜橙油存放过程中香气... 为探究甜橙油在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挥发特性和特征香气变化规律。采用称重法和嗅辨法相结合研究甜橙油的挥发特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甜橙油存放过程中香气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称重法和嗅辨法发现在前30天甜橙油保持一个均匀的挥发速度进行挥发,30天后挥发缓慢并趋于稳定,在90天时共挥发了原始重量的79%,其香气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但柑橘类香气一直存在;经GC-MS检测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成分,在原样和存放1、2、3个月样品中分别检出82、35、30、28种,4个不同存放时间中样品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207797.07μg·g^(-1)、37686.14μg·g^(-1)、28659.42μg·g^(-1)、22617.85μg·g^(-1),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且第一个月下降显著;根据ROVA分析得出原样样品中的关键香气成分(ROVA>1)为d-柠檬烯、月桂烯、正癸醛、芳樟醇、α-蒎烯、反式角鲨烯、圆柚酮、壬醛,存放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样品中的关键香气成分(ROVA>1)为d-柠檬烯、正癸醛、芳樟醇、圆柚酮、壬醛、α-松油醇;通过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存放时间下的4个样品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为原样样品,d-柠檬烯、月桂烯、正癸醛、α-蒎烯、反式角鲨烯对原样样品整体风味贡献较大;第二类为存放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样品,圆柚酮、壬醛、α-松油醇对其整体风味贡献较大。结果发现不同存放时间下甜橙油的关键香气成分之间差异较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特征香气发生改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甜橙油的挥发特性,明确其不同存放时间下的香气变化规律,为今后甜橙油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RO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烟梗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猛 王龙飞 +7 位作者 何爱民 陈伟华 王晓如 沈薇 来苗 崔冰 肖梦兰 赵铭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6-756,共11页
【目的】探究以废弃烟梗源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方法】使用3个烟草产地(河南、陕西、湖南)的废弃烟梗水提物作为发酵培养基,制备了3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以BC产量为指标,对种龄、接种... 【目的】探究以废弃烟梗源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方法】使用3个烟草产地(河南、陕西、湖南)的废弃烟梗水提物作为发酵培养基,制备了3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以BC产量为指标,对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装液量、温度、时间6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不同的废弃烟梗水提物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所得BC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1)在不添加额外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烟梗水提物可直接作为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2)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种龄18 h,接种量10%,初始pH值5.5,装液量50 mL,温度30℃,时间9~11 d。3)细菌纤维素产量与烟梗水提物中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4)烟梗水提物制备的B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发现,其都具有BC典型的精细三维纤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0~100 nm,无明显差异且SX-BC结晶度较高。5)4种BC均能吸附溶液中的Cu^(2+)和Zn^(2+),其中SX-BC对Cu^(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佳,分别达到36和39 mg·g^(-1)。【结论】SX-BC的发酵产量最高,对Cu^(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细菌纤维素 吸附 形貌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鉴定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惠 何峰 +5 位作者 李瑞丽 王翰书 梁淼 张逸寒 潘文亮 张峻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香气重组与缺失实验确定无花果提取物的关键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无花果提取物经HS-SPME-GC-MS与GC-O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异丁酸、γ-丁内酯、芳樟醇、壬醛、香兰素、糠醛等18种化合物为无花果提取物重要香气成分(OAV>1);重组实验表明重组样品与无花果提取物的感官属性评价结果接近,表现为果香、甜香、烘焙香、焦糖香等典型的风味特征,略带酸香、膏香、奶香,具有明显的无花果提取物风味特征;缺失实验进一步明确了γ-己内酯、棕榈酸乙酯、苯甲醇、芳樟醇、香兰素、苯甲醛、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5-羟甲基糠醛、甲基环戊烯醇酮为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特征风味香原料的开发及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重组与缺失实验 关键特征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颗粒香料的干燥工艺及滤棒加香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学伟 代玉祥 +4 位作者 何峰 井溢 李匹克 冯文宁 许春平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为减少薄荷颗粒香料在干燥过程中特征成分的损失,建立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香料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成分的挥发情况优选适宜的香料干燥条件,并考查了薄荷颗粒香料的卷烟滤棒... 为减少薄荷颗粒香料在干燥过程中特征成分的损失,建立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香料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成分的挥发情况优选适宜的香料干燥条件,并考查了薄荷颗粒香料的卷烟滤棒加香效果。结果表明:薄荷颗粒香料在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下的干燥时间分别约为60~120 min、20 min、4 min, 3种干燥方式的最适动力学模型为Page模型;随着干燥的进行,半结合水转变为结合水和自由水,同时自由水在不断地挥发;薄荷颗粒香料特征成分均随着水分的挥发而降低,干燥温度越高,特征成分散失越明显,特征成分保留量与结合水相对峰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干燥时间及留香效果,确定微波干燥为最佳干燥工艺;薄荷颗粒香料加香后的卷烟烟气中酸类物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略有降低,酮类物质含量略有增加,新增3种薄荷特有的特征成分薄荷醇、L-薄荷酮、胡薄荷酮,在保留卷烟原有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可为卷烟带来清凉感,降低刺激性,提高卷烟的吸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香料 薄荷 干燥工艺 滤棒加香 微波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条件下单体香料的共释放特征及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10
作者 何峰 田乾华 +6 位作者 梁淼 潘文亮 王翰书 王蕊 张逸寒 李瑞丽 张峻松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单体香料加热条件下的共释放特性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方法】以薄荷醇、香兰素和甲基环戊烯醇酮为研究对象,基于热重实验和Coats-Redfern(CR)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3种单体间的两两混合物的热释放特性和动力学行为。【结果... 【目的】了解单体香料加热条件下的共释放特性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方法】以薄荷醇、香兰素和甲基环戊烯醇酮为研究对象,基于热重实验和Coats-Redfern(CR)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3种单体间的两两混合物的热释放特性和动力学行为。【结果】(1)3种固态单体香料在程序升温时经历升华或融化蒸发过程,微分热重曲线中均表现出单一失重峰,且释放温度均低于250℃;(2)热释放动力学分析表明3种单体香料的热释放活化能为135.67~166.01 kJ/mol,指前因子为3.94×10^(15)~9.29×10^(15)min^(-1);(3)单体香料两两混合后,不同香料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BX样品中的薄荷醇和香兰素间存在较强的促进作用,BJ样品中薄荷醇和甲基环戊烯醇酮在温度高于170℃时促进作用急剧增加并在后续温度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相互促进作用,XJ样品中单体香料间的相互作用类型与温度范围有关;(4)3种混合香料的热释放过程活化能均较对应的单体香料活化能低,热释放反应发生所需的能量降低;(5)热释放产物监测发现混合香料加热条件下香料主要通过蒸发作用以原型态转移至气溶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香料 热重法 共热释放 互作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烤烟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高伟 郭伟雄 +3 位作者 韩佳彤 何峰 梁淼 白国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4-180,共7页
为研究烤烟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变化规律,选取广东3个产区4个品种的18份初烤烟叶样品,分析从叶尖至叶基10个区位(编号为TL1—TL10)叶面水浸液的pH值变化。结果表明:180个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介于5.31~5.96,其中73.3%的样品集中于5.49~5.67... 为研究烤烟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变化规律,选取广东3个产区4个品种的18份初烤烟叶样品,分析从叶尖至叶基10个区位(编号为TL1—TL10)叶面水浸液的pH值变化。结果表明:180个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介于5.31~5.96,其中73.3%的样品集中于5.49~5.67;叶面pH值与分切区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叶尖至叶基的pH值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广东烤烟pH值在产地、品种、部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尤其是烟叶等级部位与pH值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等级部位烤烟的pH值整体上表现为X2F>C3F>B2F。利用基于叶面pH值差异性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部位烟叶分别确定了最优的三段式分切方案,TL1—TL3叶面区位为第1段,TL4—TL7/8为第2段,其余叶基部位为第3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分切区位 PH值 烟叶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烟气中一氧化碳的简易测试方法
12
作者 王兆东 胡秀峰 +5 位作者 霍晓晖 王玉林 李占臣 韦丽红 康晓鸥 崔立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为了降低烟气中CO吸附材料的筛选成本,组装了一套烟气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直接采集点燃卷烟的烟气,也能采集经过吸附材料后的烟气。对所采集烟气的CO体积分数进行检测,考察吸附材料或添加剂吸附CO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适宜的采样时... 为了降低烟气中CO吸附材料的筛选成本,组装了一套烟气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直接采集点燃卷烟的烟气,也能采集经过吸附材料后的烟气。对所采集烟气的CO体积分数进行检测,考察吸附材料或添加剂吸附CO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适宜的采样时间为烟支燃烧后3-5 min,所需吸附材料仅约1 g,所需测试时间为50min,具有组装容易、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因为采集烟气的针孔有泄露,再加上手工操作导致不确定性,该方法仅适用于定性筛选吸附材料或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测试方法 烟气 一氧化碳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叶带茎烘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晖 吴飞跃 +6 位作者 赵锦超 李峥 顾勇 张永辉 夏建华 谢强 谢云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高上部叶的质量和可用性,开展了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叶带茎烘烤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烘烤工艺相比,烤后烟叶的颜色以橘黄为主,外观质量改善;烤后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了4.48%;感官质量评吸效果有较明显的改善,降低了刺激性和杂... 为提高上部叶的质量和可用性,开展了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叶带茎烘烤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烘烤工艺相比,烤后烟叶的颜色以橘黄为主,外观质量改善;烤后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了4.48%;感官质量评吸效果有较明显的改善,降低了刺激性和杂气等;且烘烤耗时整体降低了11.1%。因此,改进后上部叶带茎烘烤工艺对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和可用性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带茎 烘烤工艺 烘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主流烟气中苯系物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涛 冯文宁 +2 位作者 臧晓欢 王璐 马晶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建立了以甲醇为吸收液,萘为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主流烟气中苯系物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量:1.0μL;分流比25∶1;载气:氦气;流速:0.8mL/min;进样口温度:180℃;程序升温:初始... 建立了以甲醇为吸收液,萘为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主流烟气中苯系物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量:1.0μL;分流比25∶1;载气:氦气;流速:0.8mL/min;进样口温度:18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5min,以20℃/min升至60℃,再以30℃/min升至200℃,保持3min;溶剂延迟时间:3min;传输线温度:240℃;离子源温度:230℃;离子化方式:EI;电离能:70eV;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14~600。方法线性范围0.2~10.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7,检出限为27.3~65.8ng/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0%,回收率为92.9%~1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主流烟气 苯系物 气相色谱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释放量与烟叶产地、年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涛 鲍峰伟 +2 位作者 王刘胜 李超 马晶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0-1333,共4页
为研究烟叶年份、产地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以国内4个产地不同年份的烤烟为原料,卷制烟支物理参数相同的单料烟,并对其烟气中一氧化碳(CO)、氢氰酸(HCN)、NNK、氨(NH3)、苯并[a]芘(B[a]P)、苯酚和巴豆醛7种有害成分... 为研究烟叶年份、产地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以国内4个产地不同年份的烤烟为原料,卷制烟支物理参数相同的单料烟,并对其烟气中一氧化碳(CO)、氢氰酸(HCN)、NNK、氨(NH3)、苯并[a]芘(B[a]P)、苯酚和巴豆醛7种有害成分和焦油的释放量进行测定,对其卷烟危害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年份与其危害性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云南省曲靖市各年份烟叶危害性指数变化不大外,湖南省郴州市、福建省龙岩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07~2010年烟叶危害性指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产地烟叶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存在较大差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烟叶的危害性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主流烟气 有害成分 年份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在燃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棒 池哲翔 +5 位作者 李源源 邱纪青 汪志波 张渝婕 王永胜 周雅宁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6,共9页
针对烟草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草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解,从燃料存在形态的视角对烟草及其废弃物的燃料化利用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固体燃料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但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其中烟草原料炭化成型燃料更... 针对烟草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草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解,从燃料存在形态的视角对烟草及其废弃物的燃料化利用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固体燃料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但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其中烟草原料炭化成型燃料更易于运输存储、清洁环保,且燃烧残渣可进行二次利用。液体燃料制备技术较为成熟,直接提取法操作简单,但收率取决于烟草原料中油脂的固有含量,对烟草品种要求较高;热化学转化法耗能高,但创新空间较大,液态燃料的化学组成可调,发展潜力较大;发酵法产品单一,主要是乙醇,效率不高,整个技术链条中可规模应用的原料预处理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气体燃料尚处于探索研发阶段,能耗高、收率偏低,技术经济性欠佳。未来可在烟草炭化成型、烟草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烟草催化热解,以及靶向能源用途烟草新品种的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进一步推动烟草多用途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能源 燃料 生物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对烟草香料香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伟华 王晓如 +3 位作者 戴亚 王龙 牛丽娜 何爱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69-273,278,共6页
以废弃烟末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夹带剂,以香料萃取得率、主要香味成分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萃取模式、物料含水率、夹带剂体积分数及用量、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各因素对香味... 以废弃烟末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夹带剂,以香料萃取得率、主要香味成分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萃取模式、物料含水率、夹带剂体积分数及用量、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各因素对香味物质萃取率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增大压力可提高高级脂肪酸的萃取得率,并萃出较多的香味化合物;升高温度可促进美拉德反应物迅速增加,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的萃取量在85℃后呈指数增长;各类香味物质3 h时萃取率均超过90%,其中酸类、醛酮类、杂环化合物1 h内萃取率可达95%以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料萃取得率的影响依次是:萃取温度>CO_(2)流量>萃取压力>夹带剂用量;对总香味成分萃取得率的影响依次是: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用量>CO_(2)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废弃烟末 无水乙醇 香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醇化时间对烟草薄片浓缩液香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春平 熊亚妹 +3 位作者 刘远上 曲利利 姚延超 吴彦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研究加热醇化时间对烟草薄片浓缩液香味成分的影响,首先将浓缩液在70℃恒温条件下分别处理24 h、48 h、72 h,然后测定浓缩液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烟碱)的质量浓度,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香味成分.结果表明... 为研究加热醇化时间对烟草薄片浓缩液香味成分的影响,首先将浓缩液在70℃恒温条件下分别处理24 h、48 h、72 h,然后测定浓缩液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烟碱)的质量浓度,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香味成分.结果表明:经加热醇化处理后,浓缩液的总糖、氨基酸、还原糖质量浓度均减少,烟碱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香味成分质量浓度和种类均增加;最优处理时间为48 h,此时浓缩液含有的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醛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分别是原液的143.47倍、26.10倍、1.62倍、2.92倍、15.76倍,共含有香味成分44种,总质量浓度为891.7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醇化 烟草薄片 浓缩液 香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系列监测卷烟设计与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明 马宇平 +10 位作者 贺琛 李栋 程东旭 徐如彦 马戎 刘晓晖 庞永强 张勍 苏东赢 蒋锦峰 范黎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5,共8页
【背景与目的】监测卷烟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且行之有效的用于评价符合GB/T 19609标准的卷烟常规烟气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可控状态的重要工具。为使国产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监测卷烟更加符合ISO标准的有关要求并满足我国烟草行业实际需... 【背景与目的】监测卷烟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且行之有效的用于评价符合GB/T 19609标准的卷烟常规烟气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可控状态的重要工具。为使国产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监测卷烟更加符合ISO标准的有关要求并满足我国烟草行业实际需要。【方法】对国内外监测卷烟制作情况进行对比,对我国监测卷烟规格进行重新设计、研制,并进行了均匀性评价、定值等表征分析。【结果】国产新监测卷烟M1、M2和M3三个样品均匀性良好,定值结果、抽吸口数及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的配伍性均与期望值具有良好的符合性,各项数据重复性方面与CORESTA监测卷烟(CM卷烟)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结论】国产监测卷烟适用于监测吸烟机抽吸过程稳定性,并可实现与ISO标准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机 监测卷烟 设计与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刘胜 马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28-32,共5页
收集主要浓香型产区烟叶,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其风格品质特征进行评定,研究了产区间烟叶的差异及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总糖、糖碱比对烟叶感官品质特征的影响较大。劲头的强弱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呈极显... 收集主要浓香型产区烟叶,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其风格品质特征进行评定,研究了产区间烟叶的差异及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总糖、糖碱比对烟叶感官品质特征的影响较大。劲头的强弱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烟叶的甜感、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均与还原糖、总糖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钾含量的增加,烟气的细腻度、余味评分有增大趋势,刺激性也会变小。烟气的刺激性随氯含量的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烟气的香气质、细腻度、余味均与糖碱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刺激性与其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浓香型产区 化学成分 风格特征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