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的发酵微生物特性对比研究
1
作者 董超 李若楠 +2 位作者 陈敬 孙劲冲 王鑫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4期264-273,共10页
目的对比研究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的发酵微生物特性。方法采集中国陕西、四川、广西、贵州、河南和山东等地方特产豆豉样本,通过平板筛选、菌苔观察、显微镜鉴别得到目标菌株;采用改进的蛋白纤维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采用硝基苯酚显... 目的对比研究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的发酵微生物特性。方法采集中国陕西、四川、广西、贵州、河南和山东等地方特产豆豉样本,通过平板筛选、菌苔观察、显微镜鉴别得到目标菌株;采用改进的蛋白纤维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采用硝基苯酚显色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同日本纳豆的发酵工艺,液体培养筛得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固体发酵大豆产物,其发酵物与纳豆的外观、嗅味和酶活性进行对比。结果国内细菌型豆豉的微生物以枯草类芽孢杆菌丰度最高;其菌苔褶皱、凸起、透明、拉丝有黏性;其发酵大豆产物的外观、性状、嗅味与纳豆高度一致,纤溶酶活性范围为1700~12000U/g;豆豉中的霉菌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而枯草芽孢杆菌不分泌β-葡萄糖苷酶。结论中国细菌型豆豉的主要发酵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有些菌株的纤溶酶活性高于日本的纳豆芽孢杆菌;有的豆豉样本中留存参与发酵的霉菌,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参与分解大豆黄酮苷成分;日本的纳豆起源于中国的细菌型豆豉,具有菌株明晰、无辅料和过程简化易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纳豆 纤溶酶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楮实子预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致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韩世诚 王婷婷 +2 位作者 张一昕 王茜 柴天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楮实子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1、0.3、1.0、3.0、10.0 mg/ml)楮实子水提物溶液对正常L02细胞的存活率。L02细胞APAP染毒后,取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为正常组、APAP组(4... 目的探讨楮实子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1、0.3、1.0、3.0、10.0 mg/ml)楮实子水提物溶液对正常L02细胞的存活率。L02细胞APAP染毒后,取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为正常组、APAP组(40 mmol/L)、楮实子组(1 mg/ml),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DCFA-DH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罗丹明123染色检测L0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JNK、p-JNK、78GRP78、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0.1 mg/ml楮实子水提物比较,0.3、1.0、3.0、10.0 mg/ml楮实子水提物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APAP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平均荧光强度值升高(P<0.05);与APAP组比较,1 mg/ml楮实子水提物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平均荧光强度值降低(P<0.05)。APAP组ROS荧光强度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楮实子组ROS荧光强度值低于AP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PAP组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楮实子组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值高于AP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APAP组p-JNK、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APAP组比较,楮实子组p-JNK、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楮实子可能通过抑制JNK活化,修复线粒体膜通透性,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ROS含量,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保护APAP致L02细胞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楮实子 药物性肝损伤 线粒体功能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用药规律挖掘
3
作者 高卉 魏晓娜 +2 位作者 郑琳琳 陆艾阳子 丁英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0-243,I0003,共5页
目的:基于R3.5软件对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门诊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首诊处方共384首。使用Excel2013对处方中药物的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频次统计,使用R3.5... 目的:基于R3.5软件对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门诊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首诊处方共384首。使用Excel2013对处方中药物的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频次统计,使用R3.5软件对数据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384张处方共包含247味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肝、脾、肺、肾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算法所得出的核心药物包含12味药,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药为主;聚类分析算法结合赵玉庸教授临床经验得出5个有效聚类方。结论: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以扶正为本,兼顾清热利湿通络,用药多清轻缓和,并善用虫类药入络搜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R3.5软件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果实种子类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西梅 焦晓林 +3 位作者 苏春燕 罗毅 张蕾 高微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以果实种子入药的中药材由于富含淀粉、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的污染。本文总结了近20年以来果实种子类药材有关AFs污染的研究报道,汇总了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AFs的限量标准。通过CNKI数据... 以果实种子入药的中药材由于富含淀粉、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的污染。本文总结了近20年以来果实种子类药材有关AFs污染的研究报道,汇总了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AFs的限量标准。通过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54篇报道AFs污染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文献,涉及药材48种,污染药材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薏苡仁、柏子仁、酸枣仁报道超过10次,报道6~9次的7种药材中,莲子中AFB 1最高检出量超过药典限量的260倍以上。桃仁、槟榔、酸枣仁和大枣在2个国家和地区药典中有限量规定,莲子、肉豆蔻和胡椒在3个国家和地区药典中有限量规定,在国际贸易中需重点关注。另外,通过对产毒素真菌生长、产毒素适宜环境因子及不同药材污染特征的分析,针对中药材生产特点,从采收、加工、贮藏三个环节提出了AFs污染防控措施的建议,旨在为减少毒素污染、保障中药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果实种子类药材 国内外限量标准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聚合物胶束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吴倩 邵麒 +4 位作者 贾玉倩 郭秋红 刘兴超 周莉 左赛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9-1416,1465,共9页
目的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MP)嵌段共聚物为载体,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为主药成分制备榄香烯纳米胶束(β-Ele/MP),并对β-Ele/MP纳米胶束进行表征以及体外释放考察;以A549细胞为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象,考察β-El... 目的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MP)嵌段共聚物为载体,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为主药成分制备榄香烯纳米胶束(β-Ele/MP),并对β-Ele/MP纳米胶束进行表征以及体外释放考察;以A549细胞为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象,考察β-Ele溶液,β-Ele/MP纳米胶束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行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β-Ele/MP纳米胶束,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等进行表征;以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pH=5.5、pH=6.8、pH=7.4)为释放介质对β-Ele/MP纳米胶束进行体外释放的考察。采用CCK-8法测定β-Ele溶液、β-Ele/MP纳米胶束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Hochest33342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定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对胶束的摄取行为。结果制备得到β-Ele/MP纳米胶束平均粒径是(35.8±0.21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93±0.001,Zeta电位是(-17.3±0.721)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3.9±1.124)%,(5.9±1.212)%;体外释放的结果显示β-Ele/MP纳米胶束72 h内最高释放量达64.56%,遵循Weibull方程;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β-Ele/MP纳米胶束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β-Ele溶液;β-Ele/MP纳米胶束相比于β-Ele溶液的IC 50值有明显的降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对药物摄取量增加。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β-Ele纳米胶束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可为改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纳米胶束 Β-榄香烯 A549细胞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雀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机制
6
作者 高卉 彭红妍 +1 位作者 刘丰睿 陆艾阳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710-713,I0004,I000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雀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金雀根成分信息考证和分析平台筛选金雀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金雀根治疗IMN的候选靶点。利用cytoscaspe(v3.9.1)软件构建“药物...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雀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金雀根成分信息考证和分析平台筛选金雀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金雀根治疗IMN的候选靶点。利用cytoscaspe(v3.9.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利用STRING网站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获取关键靶点。使用R(版本R 4.1.2)对金雀根与IMN的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金雀根16个有效活性成分,41个可作用于IMN的作用靶点。关键靶点主要有TP53、ERBB2、AR、MPO、CCNE1、MDM2。关键信号通路为PI3K/Akt。结论:金雀根可能主要通过调控足细胞自噬、抗炎、抗细胞凋亡等发挥对IMN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金雀根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