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善肠黏膜微循环障碍探讨白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顾亚茹 李丹彤 +4 位作者 顾颖 安嘉琪 魏智祥 张晓莹 张一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2-1831,共10页
通过观察白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和白芍低、高剂量组(0.5、2.0g/kg),采用5%葡聚糖硫酸... 通过观察白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和白芍低、高剂量组(0.5、2.0g/kg),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大鼠模型7 d,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治疗7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记录体质量;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结肠黏膜微循环情况;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4、IL-10的含量,以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Ki67,Ki67)和CD31共定位表达情况;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屏障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白芍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血流灌注量增多;结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和结肠组织TNF-α、IL-1β含量降低,IL-4、IL-10含量显著升高,血清PAF、TF含量降低;Ki67和CD31共定位表达减少;ZO-1、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表明白芍对UC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结肠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修复肠黏膜屏障,增加血流灌注量,改善肠黏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免疫球蛋白、Th9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利红 张哲 傅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29例);另选10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Th9亚群水平,以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免疫球蛋白、Th9亚群、IGF-1和S-100B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免疫球蛋白、Th9亚群和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疾病程度和所有差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IgM水平较对照组低,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研究组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IGF-1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IgM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均与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疾病程度与IgM、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PD患者IgM水平降低,IgG、IgA、Th9亚群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IGF-1、S-100B明显相关,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球蛋白 辅助性T细胞亚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玉聪 焦元清 +3 位作者 张拴成 高星 杨海军 宋翠淼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妊娠率。尽管COH在促进卵泡发育和获取卵母细胞数量方面可获... 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妊娠率。尽管COH在促进卵泡发育和获取卵母细胞数量方面可获得明显的益处,并能够选择高质量的胚胎进行移植,但COH可能涉及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孕酮和雌二醇以及子宫收缩功能的改变,影响不孕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IVF妊娠率。本文就COH后子宫内膜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解决不孕症临床治疗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子宫内膜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婉悦 杨旭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5,共14页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挖掘含海洋中药的授权专利组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探究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搜集1993年至2022年间治疗乳腺增生的授权复方专利文献,其中含海洋中药的专利组方有157首。组方中高...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挖掘含海洋中药的授权专利组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探究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搜集1993年至2022年间治疗乳腺增生的授权复方专利文献,其中含海洋中药的专利组方有157首。组方中高频海洋中药有牡蛎、海藻、昆布等,高频非海洋中药有柴胡、当归、夏枯草等;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的核心药组为柴胡-牡蛎-当归。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柴胡-牡蛎-当归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核心靶点有TP53、AKT1、ALB、ESR1;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β-谷甾醇;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与P13K-ATK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药组中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动物实验表明核心药组能有效改善乳房形态,抑制乳腺增生。本研究初步揭示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及机制,为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海洋药物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中TLR4/MyD88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婷 孔令雅 +2 位作者 戴军 李龙易 马志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9-2105,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肝脏中TLR4/MyD88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芍药苷低剂量(PL)组和芍药苷高剂量(PH)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3组...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肝脏中TLR4/MyD88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芍药苷低剂量(PL)组和芍药苷高剂量(PH)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3组给予高脂饲料8周建立大鼠MAFLD模型。造模4周后,肝组织进行HE和油红O染色确认造模成功。自第5周起开始给药,芍药苷组分别给予低剂量(25 mg·kg^(-1)·d^(-1))和高剂量(50 mg·kg^(-1)·d^(-1))芍药苷,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实验结束时,分别取血和肝脏用于指标检测。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活动度评分(NAS);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磷酸化的核因子(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连续8周高脂饲料喂养可使血清中TC、TG、ALT、AST和TNF-α明显增高(P<0.05),肝细胞内大量脂滴沉积、汇管区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NAS评分增高(P<0.05),同时TLR4、MyD88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芍药苷可降低血清中TC、TG、ALT、AST和TNF-α水平(P<0.05),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NAS评分(P<0.05),抑制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芍药苷可改善MAFLD时的脂代谢紊乱、减轻肝脏炎症,该抗炎作用部分与抑制TLR4/MyD88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及肾间质纤维化
6
作者 牛洁琪 张淑琛 +5 位作者 许畅 王洪双 方芳 高兰君 王香婷 王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0-1710,共11页
目的:探讨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每组10只。将模型组与艾沙利酮组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 目的:探讨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每组10只。将模型组与艾沙利酮组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手术造成肾脏损伤,其余两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UUO术后第9周将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的雌鼠进行阴道涂片,将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期的雌鼠与雄鼠按2∶1比例合笼,并密切观察,将发现阴栓且阴道涂片中含有大量精子细胞确定为妊娠第1天,建立梗阻性肾病妊娠大鼠模型。艾沙利酮组在UUO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给予艾沙利酮1 mg·kg^(−1)·d^(−1)治疗。妊娠后第18天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次日处死母鼠,留取血清标本,摘取梗阻对侧肾脏。采用常规生化法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醛固酮含量。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活化、淋巴管生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肾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肾功能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BUN升高,Ccr下降(P<0.01)。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明显,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醛固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MR活化后入核数量增多。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VEGF受体3(VEGF receptor 3,VEGFR3)表达显著增多,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real-time PCR检测二者表达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被激活,二者的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强,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细胞核,Western blot检测二者表达也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ColⅢ)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real-time PCR检测其表达也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给予艾沙利酮治疗后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抑制醛固酮分泌,下调MR、NGAL、VEGF-C、VEGFR3、p-PI3K、p-Akt和ColⅢ的表达(P<0.01)。结论:艾沙利酮可以阻断醛固酮诱导的MR活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梗阻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淋巴管生成,减少胶原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肾间质纤维化 艾沙利酮 梗阻性肾病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助孕方对超促排卵小鼠着床窗口子宫内膜免疫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延芝 焦元清 +4 位作者 刘章铭 马惠荣 杜惠兰 马玉聪 宋翠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研究补肾助孕方对超促排卵小鼠着床窗口(WOI)子宫内膜胎盘蛋白14(PP14)及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胚胎着床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补肾组。观察小鼠孕第8天... 目的研究补肾助孕方对超促排卵小鼠着床窗口(WOI)子宫内膜胎盘蛋白14(PP14)及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胚胎着床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补肾组。观察小鼠孕第8天胚胎发育和着床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WOI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uNK细胞标志物CD49b+及外周血CD4+T、CD8+T细胞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PP1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妊娠率和平均胚胎着床数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下降,CD49b+uNK细胞及PP14表达降低,血清E2和P水平及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妊娠率和平均胚胎着床数增加(P<0.05);子宫内膜组织结构改善,厚度及腺体数量增加,CD49b+uNK细胞及PP14表达增加,血清E2和P水平及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升高(P<0.05)。各组小鼠阴栓率和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助孕方通过调控WOI子宫内膜免疫因素及容受性改善超促排卵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助孕方 超促排卵 子宫内膜 免疫 胚胎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畅 许庆友 +8 位作者 周文平 牛洁琪 熊云昭 王洪双 张孟娟 刘佳志 钟艳 王香婷 王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4-1540,共7页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对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未经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大鼠结扎单侧输尿管,术后d 2开始给药,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对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未经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大鼠结扎单侧输尿管,术后d 2开始给药,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1)·d^(-1)治疗。术后八周将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依普利酮组雌鼠与♂大鼠合笼,制备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模型,妊娠d 19摘取梗阻对侧肾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性蛋白激酶1(SGK-1)、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结果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胶原纤维沉积增多;α-SMA、Collagen Ⅰ、LYVE-1、VEGF-C、VEGFR-3、MR、SGK-1、p-NF-κB蛋白或mRNA表达增强(P<0.01),依普利酮可下调其表达(P<0.01或P<0.05)。结论依普利酮可保护慢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其机制可能与阻断醛固酮与MR结合,改善淋巴管生成,阻断SGK-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慢性肾脏病 淋巴管生成 肾纤维化 依普利酮 梗阻对侧肾 SGK-1/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属动物3种寄生线虫的形态学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菅蕊 徐真 +3 位作者 张晛 韩爱云 吕国平 剧慧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70,共6页
为深入研究采集到的马属动物3种寄生线虫的体表形态,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口属的不等齿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imparidentatum(Quiel,1919)]、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Kotlan,... 为深入研究采集到的马属动物3种寄生线虫的体表形态,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口属的不等齿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imparidentatum(Quiel,1919)]、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Kotlan,1919)]和副杯口属的麦氏副杯口线虫[Parapoteriostomum mettami(Leiper,1913)]的体表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显示,不等齿杯口线虫外叶冠短小、刺状,82枚;雄虫生殖锥腹唇锥形,丘状凸不明显,背唇附属物发育不全,皮质领缺乏;雌虫尾长720μm。拉氏杯口线虫外叶冠尖而窄,75枚,内叶冠宽度是外叶冠的2倍;雄虫殖锥皮质领在生殖锥两侧,背唇上的附属物发育不全;雌虫尾长470μm。麦氏副杯口线虫外叶冠尖细,75枚;雄虫生殖锥突出于交合伞之外,长约0.7 mm,腹唇长于背唇,背唇距末端100μm处有突起;雌虫尾长208μm。本试验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更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齿杯口线虫 拉氏杯口线虫 麦氏副杯口线虫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