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秀兰 李秋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244m以下区域。灯下成虫始见期为3-4月,终见期一般为11月。灯诱出现双峰现象,第一高峰期5-6月,第二高峰期9月。4年灯下累计总虫量依次为17 764、8 157、18 590、2 538头。田间白背飞虱种群第1、2代高峰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下旬。2010-2013年,田间发生程度依次为重发生、中等发生、重发生和中偏轻发生年。建议加强秧田和5-6月主害代的监测,这两个时期虫口数量是决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越冬 滇西南 沧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董丽英 赵秀兰 +3 位作者 刘沛 刘树芳 张先闻 杨勤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29-2734,共6页
【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 【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10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自主栽水稻品种上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z、Piz-5、Pita、Pi5、Pi9和Pita-2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沧源县陆稻地方品种的5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k-h、Piz-t、Pib、Pi5、Pi9、Pi12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i、Pik-h、Piz-t、Pib、Pish、Pi1、Pi5、Pi9、Pi12、Pik-m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在稻瘟病菌致病性相似系数为0.45时,将不同来源的108个稻瘟病菌株划分为2个谱系。【结论】持有Pi5和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临沧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离自临沧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而来自沧源县和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上的菌株致病性分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水稻主栽品种 陆稻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雪晴 张红梅 +9 位作者 刘莹 尹艳琼 李向永 陈福寿 谌爱东 沈云峰 李秋阳 杨毅娟 安智燕 马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30,共8页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种群数量高,为害严重,有虫田率超过90%,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平均被害株率13.01%,百株虫量12头;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同时,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区域 影响因子 冬春季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雪晴 齐国君 +5 位作者 赵秀兰 吕华 尹艳琼 李向永 李秋阳 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5-372,共8页
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 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白背飞虱 种群特征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及在云南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雪晴 田维逵 +3 位作者 赵秀兰 尹艳琼 李向永 谌爱东 《云南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11-15,共5页
文章在查阅前人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稻-鱼-鸭共育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控害机理、增值效应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云南省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在查阅前人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稻-鱼-鸭共育模式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稻-鱼-鸭共育模式的生态功能、控害机理、增值效应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云南省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稻田实现农药化肥减投减量,提高稻田产出寻查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鸭 共育 生态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引诱效果对比试验
6
作者 赵秀兰 田维逵 +4 位作者 马娇 赵雪晴 李向永 尹艳琼 浦燕芹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第S01期38-41,共4页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入侵中国的的重大迁飞性害I,为筛选出有效的诱芯,建立长效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在沧源、勸海和开远3个试验k测试了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在勸海...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入侵中国的的重大迁飞性害I,为筛选出有效的诱芯,建立长效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在沧源、勸海和开远3个试验k测试了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在勸海和开远2个试验点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最好,单个月平均诱蛾量为40.50~94.25头;其次是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单个月平均诱蛾量为27.75~51.75头。沧源诱虫量较小,单个月平均诱蛾量仅2.25头,诱捕效果不明显。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诱芯均适合应用于d海和开远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诱剂 诱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