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乐练习环境中空气离子浓度对学生嗓音疲劳的化学影响
1
作者 李剑楠 贺洁雅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738,共2页
声乐教学环境的生态参数与嗓音健康间的关联机制研究,正逐渐成为艺术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就温湿度调控和声场优化等物理因素展开系统研究,但针对空气离子浓度这一关键化学变量的作用机制仍存在理论盲区。本文创新性地... 声乐教学环境的生态参数与嗓音健康间的关联机制研究,正逐渐成为艺术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就温湿度调控和声场优化等物理因素展开系统研究,但针对空气离子浓度这一关键化学变量的作用机制仍存在理论盲区。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离体声带模型实验,结合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12间专业声乐教室的连续监测数据(采样频率0.5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影响 嗓音疲劳 分子动力学模拟 空气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刚性陶瓷隔热瓦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琳琳 苗成朋 +5 位作者 张金君 李江涛 陶鑫 王明超 杜海燕 刘家臣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是航天飞行器大面积使用的热防护系统,提高其辐射率、抗冲击、抗热震等可重复使用性能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多元化性能优化背景下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结构设计和材料... 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是航天飞行器大面积使用的热防护系统,提高其辐射率、抗冲击、抗热震等可重复使用性能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多元化性能优化背景下刚性陶瓷纤维隔热瓦基体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结构设计和材料改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的结构设计途径和组成调整思路,涂层从单层致密结构发展到多层梯度结构以及多层鳞片结构,并总结了不同结构辐射式热防护涂层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最后指出多层梯度结构涂层由于综合了致密结构和多孔梯度结构的综合优势且具有可调节性仍是当前研究的主流,未来辐射式热防护涂层应进一步优化防/隔热一体化设计,并开展结构、组成对服役仿真环境下的性能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式热防护涂层 刚性陶瓷隔热瓦 可重复使用 多层梯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铁泥资源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琳琳 王洪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6-359,共4页
铁泥是铁粉还原工艺生产芳胺类化工中间体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铁泥的资源化应用同时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实现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铁泥在生产铁红颜料和制备硫酸亚铁方面较为成熟,铁红制备方法从传统的干法和湿法发展到环境... 铁泥是铁粉还原工艺生产芳胺类化工中间体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铁泥的资源化应用同时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实现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铁泥在生产铁红颜料和制备硫酸亚铁方面较为成熟,铁红制备方法从传统的干法和湿法发展到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制备颜料的种类也从铁红扩展到铁黑、铁蓝、铁黄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级无机颜料;铁泥可用于制备高附加值含铁化合物包括柠檬酸铁铵、聚合铁盐和磺胺铁矾,用作水处理剂;铁泥的应用研究还深入到制备海绵铁水处理材料、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新材料领域。铁泥的资源化应用呈现出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的趋势,涉及精细化工、环境保护和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利用潜能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铁泥 资源化 铁系颜料 铁盐 铁系水处理剂 铁系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甲醛-酚磺乙胺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酚磺乙胺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华 杨凤珍 范小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7-839,共3页
酚磺乙胺是一种止血药物,临床上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于因为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导致的出血,还可用于呕血、尿血等。因此,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酚磺乙胺测定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测定方法 化学发光法 乙胺 高锰酸钾 甲醛 血小板功能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碳酸钙/PDMS超疏水涂层的制备研究
5
作者 张金君 郭琳琳 +3 位作者 苗成朋 冀建璇 葛萌 崔维真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8,共12页
为了获得更好的填充效果,以硅烷偶联剂(SCA)为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对立方体形和棒状两种晶形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碳酸钙(CaCO_(3))粉体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共混,采用浸涂法制得CaCO_(3)/PDMS超疏水涂层。通过SEM、XRD、FT-I... 为了获得更好的填充效果,以硅烷偶联剂(SCA)为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对立方体形和棒状两种晶形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碳酸钙(CaCO_(3))粉体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共混,采用浸涂法制得CaCO_(3)/PDMS超疏水涂层。通过SEM、XRD、FT-IR等对改性前后Ca CO_(3)的形貌、晶型、分子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接触角大小、自清洁性能测试对超疏水涂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硅烷偶联剂KH580作改性剂、改性剂用量为4%(相对于分散剂用量)时改性2h,两种晶形CaCO_(3)粉体的改性效果均达到最佳;改性后两种CaCO_(3)晶型均未发生变化,且呈聚集态,接触角均大于120°。改性立方体形CaCO_(3)和PDMS的质量比为4∶5、改性棒状CaCO_(3)和PDMS的质量比为6∶5时制备的涂层接触角最大,均大于150°,表现出超疏水特性。涂覆于玻璃板的涂层表面的亚甲基蓝污染物几乎完全被液滴冲走,没有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改性碳酸钙 聚二甲基硅氧烷 超疏水涂层 自清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石渣为原料的涂层填料用球形碳酸钙的制备研究
6
作者 张金君 郭琳琳 +4 位作者 苗成朋 李星宇 庞亚恒 杨荣凯 于雅森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制备满足涂层填料用的球形碳酸钙,实现固体废物电石渣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以电石渣为原料、氨水为添加剂、碳酸铵为碳化剂制备球形碳酸钙。研究了反应物加料顺序、反应温度、滴加速度、添加剂、反应物比例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 为制备满足涂层填料用的球形碳酸钙,实现固体废物电石渣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以电石渣为原料、氨水为添加剂、碳酸铵为碳化剂制备球形碳酸钙。研究了反应物加料顺序、反应温度、滴加速度、添加剂、反应物比例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碳酸铵、氯化钙物质的量比为1.5∶1.5∶1的条件下向碳酸铵溶液中瞬时加入Ca^(2+)溶液,当搅拌速率为1500 r/min、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制得的碳酸钙为球形,中位粒径(D50)为2.733μm,团聚指数为1.59;颗粒均匀,分散良好,产品纯度为97.67%。其晶型以球霰石为主,含有少量方解石。在以氨水为添加剂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制备工艺条件成功实现了球形碳酸钙的形貌控制。从降低原料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考虑,该工作为未来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球形碳酸钙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填料 球形碳酸钙 电石渣 氨水 碳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电路板中贵金属非氰化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庞亚恒 王增利 +2 位作者 安伟佳 郭琳琳 崔文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9-1604,共6页
电子垃圾的与日俱增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废电路板(WCBs)为代表的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贵金属,对其进行有效回收是实现循环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氰化浸出是工业上贵金属回收的主要方法,然而氰化物对生物有剧毒,环境危害大... 电子垃圾的与日俱增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废电路板(WCBs)为代表的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贵金属,对其进行有效回收是实现循环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氰化浸出是工业上贵金属回收的主要方法,然而氰化物对生物有剧毒,环境危害大,贵金属的非氰化浸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了WCBs中贵金属非氰化浸出的方法,讨论了传统非氰化浸出方法(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和卤化法)与新型非氰化浸出方法(有机溶液法和光催化法)的原理和应用,为WCBs中贵金属浸出的潜在方法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非氰化浸出 电子垃圾 废旧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浸取液制备超细CaCO_3的碳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琳琳 张文育 冯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35,共4页
以NH_4Cl溶液浸取电石渣得到的Ca^(2+)溶液为钙源,以Na_2CO_3为碳化剂,制备超细CaCO_3。研究了Ca^(2+)浓度、碳化剂的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CO32-]/[Ca^(2+)]摩尔比对CaCO_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a^(2+)浓度0.3 mol/L,... 以NH_4Cl溶液浸取电石渣得到的Ca^(2+)溶液为钙源,以Na_2CO_3为碳化剂,制备超细CaCO_3。研究了Ca^(2+)浓度、碳化剂的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CO32-]/[Ca^(2+)]摩尔比对CaCO_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a^(2+)浓度0.3 mol/L,Na_2CO_3滴速30 mL/min,温度40℃,反应时间30 min,Ca^(2+)溶液的pH为9,[CO32-]/[Ca^(2+)]摩尔比1.1的条件下,CaCO_3产率92.07%,纯度97.35%。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合成的CaCO_3以方解石型为主,并含有部分球霰石型。方解石型含量为62.85%,颗粒为表面光滑致密的立方体结构,粒径为4~9μm,平均晶粒尺寸60 nm;球霰石型含量为37.15%,颗粒为表面不圆滑的球形结构,粒径3~8μm,平均晶粒尺寸2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CACO3 碳化工艺 方解石 球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化剂化学发光体系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凤珍 叶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8-1801,共4页
采用无氧化剂化学发光体系对空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定量测定。用0.06%碳酸钠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该吸收液与酸性的罗丹明6G-吐温80溶液相遇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光信号的大小可定量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采用无氧化剂化学发光体系对空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定量测定。用0.06%碳酸钠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该吸收液与酸性的罗丹明6G-吐温80溶液相遇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光信号的大小可定量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5.0×10^-7~1.0×10^-4 mol·L^-1,检出限为1.0×10^-7 mol·L^-1。对浓度为1.0×1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连续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该测定方法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二氧化硫 碳酸钠 吐温80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市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粒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剑 徐美 +4 位作者 娄彤 毛娜 徐华阳 于庆水 赵亚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了解沧州市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粒径分布和健康风险,于2018年11—12月使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粒径符合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Fe、Cu、Mn、Pb和Zn含量,利用富集... 为了解沧州市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粒径分布和健康风险,于2018年11—12月使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粒径符合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Fe、Cu、Mn、Pb和Zn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主要来源并对其经呼吸途径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Cu、Mn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Zn和Pb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Fe为粗粒子单峰型,Cu和Mn为粗粒子峰值大于细粒子峰值双峰型,Pb和Zn为细粒子峰值大于粗粒子峰值双峰型。细粒子中Mn、Cu、Zn和Pb富集因子高于粗粒子,且Pb和Zn在细粒子中富集因子均高于100,发生高度富集;Zn、Pb、Mn和Cu富集因子峰值位于>0.43~1.10μm。TSP和PM 9.0中Mn对成人和儿童均存在非致癌风险,PM 2.1中Mn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Pb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可以忽略;Mn和Pb健康风险峰值均位于>1.10~2.10μm,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粒径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富集因子 健康风险 重金属 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制备高附加值碳酸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琳琳 范小振 +2 位作者 张文育 张翠华 李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371,共8页
电石渣制备碳酸钙可实现电石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是实现电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的方法,着重介绍了电石渣中钙的提取和碳化两个主要工艺过程。综述了电石渣在制备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和... 电石渣制备碳酸钙可实现电石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是实现电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的方法,着重介绍了电石渣中钙的提取和碳化两个主要工艺过程。综述了电石渣在制备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和晶型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氯化铵浸取CO_2碳化工艺易于实现浸取剂的循环利用,同时又能利用废气中的CO_2,具有较大的利用潜能和广阔前景。在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并通过控制碳化温度、加入添加剂等实现晶型控制,制得不同晶型和形状的碳酸钙产品。电石渣资源化应用制备碳酸钙,呈现出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的趋势。未来电石渣资源化利用制备碳酸钙应进一步完善循环工艺,并深入进行碳酸钙的超细化、表面改性化和晶型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资源化 碳酸钙 循环工艺 晶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浸取电石渣制备碳酸钙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琳琳 徐美 +1 位作者 刘博静 王洪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57-1760,共4页
电石渣105℃干燥,以氯化铵溶液为浸取剂,提取电石渣中的钙资源以制备碳酸钙。研究表明,反应时间30 min、pH=8、氯化铵过量程度为0的条件下,电石渣中的Ca^(2+)提取率最高,为93.31%。以Na_2CO_3溶液为碳化剂进行碳化反应,得碳酸钙产率90.7... 电石渣105℃干燥,以氯化铵溶液为浸取剂,提取电石渣中的钙资源以制备碳酸钙。研究表明,反应时间30 min、pH=8、氯化铵过量程度为0的条件下,电石渣中的Ca^(2+)提取率最高,为93.31%。以Na_2CO_3溶液为碳化剂进行碳化反应,得碳酸钙产率90.76%,纯度97.67%。XRD和SEM分析表明,产品为球霰石型碳酸钙,颗粒呈类球形团聚,粒径为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氯化铵 提取率 碳酸钙 球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陶瓷隔热瓦涂层的发展及其表面性质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琳琳 陶鑫 +1 位作者 郭安然 刘家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19-126,共8页
刚性陶瓷隔热瓦涂层是隔热结构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层的基本要求是要与隔热瓦相匹配,提供必要的防水、抗冲击、抗热震性能。作为高温热防护系统的关键材料,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尤其重要。辐射性和催化性能是涂层的两个重要表面性质... 刚性陶瓷隔热瓦涂层是隔热结构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层的基本要求是要与隔热瓦相匹配,提供必要的防水、抗冲击、抗热震性能。作为高温热防护系统的关键材料,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尤其重要。辐射性和催化性能是涂层的两个重要表面性质,对涂层的耐高温性能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刚性陶瓷隔热瓦涂层的发展以及我国的研究现状,未来的涂层应具有高辐射和低催化的表面性能,以耐受更为复杂苛刻的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瓦 涂层 表面性质 发射率 催化效率 耐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液中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含量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凤珍 袁华 +1 位作者 范小振 张文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均在酸性的吐温80-罗丹明6G体系中产生化学发光,但具体发光条件不同,因此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在同一体系中根据不同条件可对针剂注射液中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酚磺乙胺的质量浓度在0.05~3.0μg... 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均在酸性的吐温80-罗丹明6G体系中产生化学发光,但具体发光条件不同,因此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在同一体系中根据不同条件可对针剂注射液中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酚磺乙胺的质量浓度在0.05~3.0μg·mL^(-1)范围内与光信号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μ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n=5)。测定焦亚硫酸钠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07~5.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2%(n=5)。该测定方法可用于针剂药物中酚磺乙胺及焦亚硫酸钠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酚磺乙胺 焦亚硫酸钠 吐温80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壳聚糖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霞 刘树恒 范小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22,共4页
壳聚糖盐是通过简单质子化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保持了壳聚糖聚阳离子特点。水溶性固体壳聚糖盐能直接溶解于水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在食品保鲜、保健品、医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疏水性固体壳聚糖盐... 壳聚糖盐是通过简单质子化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保持了壳聚糖聚阳离子特点。水溶性固体壳聚糖盐能直接溶解于水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在食品保鲜、保健品、医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疏水性固体壳聚糖盐具有极好的油脂吸附性能和药物缓释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固体壳聚糖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固体壳聚糖盐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盐 固体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硬脂酸盐制备新方法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长霞 马长水 邢宇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6-279,共4页
以固体壳聚糖醋酸盐为原料,水为反应介质,制备了壳聚糖硬脂酸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对壳聚糖硬脂酸盐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油脂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硬脂酸盐的制备适宜条件为:原料物质的量比1... 以固体壳聚糖醋酸盐为原料,水为反应介质,制备了壳聚糖硬脂酸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对壳聚糖硬脂酸盐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油脂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硬脂酸盐的制备适宜条件为:原料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0 min;产品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多空隙;在弱酸和中性条件下,壳聚糖硬脂酸盐的油脂吸附量比壳聚糖提高3~5倍,不受介质pH影响。新壳聚糖硬脂酸盐制备方法无需调节反应介质pH,无有机溶剂,反应快,产品易抽滤、洗涤,产率达85%以上,便于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硬脂酸盐 制备 结构表征 油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酰胺化合物制备超分子凝胶材料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华 罗小娜 +4 位作者 侯彩丽 郭荣 乔玉卿 周靖欣 焦体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4,共6页
设计合成芳香取代酰胺化合物,成功制备多种超分子凝胶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凝胶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详细研究了正戊醇为溶剂的超分子凝胶对模型药物分子刚果红(CR)的药物释放特性,考察凝胶分子结构、药物浓度、释放时... 设计合成芳香取代酰胺化合物,成功制备多种超分子凝胶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凝胶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详细研究了正戊醇为溶剂的超分子凝胶对模型药物分子刚果红(CR)的药物释放特性,考察凝胶分子结构、药物浓度、释放时间等对药物控制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凝胶的形貌均表现出有序的纤维带状网络结构。加入不同浓度的刚果红后,凝胶药物体系的释放性能不同。较小药物浓度的凝胶体系的释放较快且最大释放率最大。本研究工作为凝胶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药物传送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自组装 凝胶剂 药物释放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间硝基苯磺酸还原制备间氨基苯磺酸过程中的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琳琳 刘博静 +1 位作者 王洪敏 袁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2-796,共5页
提出了测定间硝基苯磺酸还原制备间氨基苯磺酸生产过程中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以0.10 mol·L^(-1)的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6 n... 提出了测定间硝基苯磺酸还原制备间氨基苯磺酸生产过程中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以0.10 mol·L^(-1)的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6 nm。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5)~2.4×10^(-4),8.0×10^(-5)~4.0×10^(-4)mol·L^(-1),检出限(3S/N)分别为1.5×10^(-6),3.5×10^(-6)mol·L^(-1),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5.0×10^(-6),1.0×10^(-5)mol·L^(-1)。加标回收率在95.3%~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6%~2.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间氨基苯磺酸 间硝基苯磺酸 制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壁材在精油/鱼油微胶囊化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康宁 刘长霞 范小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09-1516,共8页
微胶囊化可以提高精油/鱼油的抗氧化性、储存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以及改善其气味。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和渗透性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成为制备微胶囊的理想壁材。本文以壳聚糖基壁材为主线,结合不同成囊机理和方法对精油/鱼油微胶囊... 微胶囊化可以提高精油/鱼油的抗氧化性、储存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以及改善其气味。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和渗透性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成为制备微胶囊的理想壁材。本文以壳聚糖基壁材为主线,结合不同成囊机理和方法对精油/鱼油微胶囊制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壳聚糖壁材(普通壳聚糖、壳聚糖复合物及壳聚糖衍生物)和成囊方法 (如喷雾干燥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交联法以及层层自组装法等)的优缺点。分析表明,改进成囊方法控制粒径和提高油包埋率;探寻无毒、高效的囊膜交联剂控制释放效率;合成新型的壳聚糖衍生物壁材提高功能性质,是壳聚糖基壁材包囊精油/鱼油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衍生物 精油/鱼油 微胶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二分法设计具有再生再利用的多杂质水网络
20
作者 王焕云 潘春晖 +2 位作者 范小振 田云奎 刘树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1398,共8页
为了优化具有再生再利用的多杂质水网络设计,提出一种二分法设计方法。即认为所有过程仅包含不使用和使用再生水的过程,假设前者完全使用新鲜水,根据过程的源水流值可算出初始再生浓度C^0_(reg),其流量待定,然后基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进... 为了优化具有再生再利用的多杂质水网络设计,提出一种二分法设计方法。即认为所有过程仅包含不使用和使用再生水的过程,假设前者完全使用新鲜水,根据过程的源水流值可算出初始再生浓度C^0_(reg),其流量待定,然后基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完成本次迭代后,以未回用的源水流即为再生前水流,将其流量与再生水用量进行比较,数值较小者与再生水量的初值构成一个区间,用二分法确定出再生水量,据此选择浓度势较小的再生前水流,并计算出再生浓度C^i_(reg),直至{C^i_(reg)}收敛时结束。并对文献中几个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设计步骤简捷、计算量小,且设计的新鲜水用量和再生浓度比文献的设计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杂质用水网络 再生再利用 二分法 废水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