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我党宗旨的形成、丰富和发展
- 1
-
-
作者
陈玲
侯玉兰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
文摘
我们党的宗旨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基本观点,毛泽东最早提出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宗旨。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
Keywords
the ai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erve the people
the Party for the people
the 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师范院校首先要加强素质教育
- 2
-
-
作者
王杰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3-47,共5页
-
文摘
素质教育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但在高等院校有一种误解,以为素质教育只是对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而言的,高等教育只是“专才教育”.其实高等教育。
-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全面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高等师范教育
加强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基础教育
初中教师
大学生
-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中的五大关系
- 3
-
-
作者
陈玲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邓小平的依法治国理论正确处理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与民主、与党的领导、 与社会稳定、与执法的关系。
-
关键词
邓小平
法制建设
民主
党的领导
社会稳定
法制
-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制度政策原因
- 4
-
-
作者
张春平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3-64,68,共3页
-
文摘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复杂的,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制度政策因素分析,认为传统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严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改革前期的农业政策是造成目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
关键词
居民消费需求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化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家庭承包责任制
-
Keywords
the consuming demand of the residents
city development
the assignment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income
family commitment policy
-
分类号
F03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 5
-
-
作者
王杰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本文论述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后进入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社会主义不成熟、不发达阶段.两者不仅在词义构成上一致.更有内容和含义上的相互联结、相辅相承,同时两者在观察和认识社会主义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含义涵盖面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
关键词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区别
联系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观
- 6
-
-
作者
李五星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5,21,共4页
-
文摘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特征,为了振兴中华,他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运用于中国实践之中.学习邓小平这一光辉思想,对振兴中华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邓小平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D64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邓小平的伟大风范和人格魅力
- 7
-
-
作者
侯玉兰
陈玲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共2页
-
文摘
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胸怀坦荡,无私无畏,敢于在逆境中坚持和追求真理。他坚持以党和国家及民族的利益为重,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他带头破除终身制,积极椎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并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
关键词
邓小平
伟大风范
人格魅力
-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体系
- 8
-
-
作者
刘素玲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4-15,13,共3页
-
文摘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
-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十四届六中全会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之争
- 9
-
-
作者
张春平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6,共3页
-
文摘
“义”“利”之争,古已有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通常来讲,“义”“利”之间的矛盾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与个体行为,国家(集体)普遍利益与个人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义”
经济条件下
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利益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首要任务
- 10
-
-
作者
侯玉兰
刘月霞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沧州师范学校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教育的重要课程。
-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知识经济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价值
- 11
-
-
作者
何霜梅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
文摘
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现代科技发展形势的新概括,它与知识经济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指出我们学习这一著名论断,对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
邓小平
科技
生产力
知识经济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讲《中国革命史课》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 12
-
-
作者
李耀芝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84-85,共2页
-
文摘
近几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学习历史,特别是要学好近现代史.我们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
关键词
中国革命史课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一国两制”
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中国近现代史
当代爱国主义
“和平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基本思路
- 13
-
-
作者
李耀芝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3-57,共2页
-
文摘
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教育
学习邓小平理论
五四运动
课堂讲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使命
价值观
马列主义
改革开
教学实践
-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 14
-
-
作者
王杰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十五大报告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确定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目标,这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邓小平理论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人民服务
民主法制
集体主义
十五大报告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 15
-
-
作者
张敏
付学诚
-
机构
沧州师专马列教学部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3-24,28,共3页
-
文摘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趋完善并与国际经济接轨.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更是一次严竣的挑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21世纪,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首先,高校的学科划分,专业设置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建立的,就课程设置而言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它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详细,课程门类繁多,而且是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在80年代中期改革前。
-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
教学方式
专业设置
市场经济体制
培养高质量人才
课程设置
考试制度
教学活动
经济发展
-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