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侯志刚 刘佳琪 +1 位作者 米玉霞 崔二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25例。常规组予常规综...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25例。常规组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予替罗非班治疗,依达拉奉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联合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4组临床疗效,不同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thel量表评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疗效优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常规组(P<0.05)。4组入院7、14、30、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呈逐渐降低趋势;联合组入院7、14、30、90 d NIHSS评分低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及常规组(P<0.05)。入院90 d时4组mRS评分[常规组(3.48±0.45)分、替罗非班组(2.00±0.38)分、依达拉奉组(2.16±0.42)分、联合组(0.92±0.12)分]较入院时[常规组(4.28±0.65)分、替罗非班组(4.40±0.71)分、依达拉奉组(4.28±0.63)分、联合组(4.44±0.71)分]改善(P<0.05);联合组入院90 d时mRS评分低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入院90 d时4组Ba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联合组入院90 d时Bathel量表评分高于依达拉奉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P<0.05)。4组入院7、14 d hs-CRP、NLR均低于入院时(P<0.05);联合组入院7、14 d hs-CRP、NLR均低于依达拉奉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P<0.05)。4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能减小颈内动脉漂浮物,减轻神经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增强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漂浮血栓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Bathel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