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金驰 单忠林 杨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组、骨肽组及联合组,各45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常...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组、骨肽组及联合组,各45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骨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肽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和骨肽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时切口血运,切口疗效及治疗1、2、3个月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d切口肿胀、皮缘色暗、皮温低、表皮水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切口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71,P=0.03);其中联合组优于高压氧组和骨肽组(P<0.05)。治疗1个月时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时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高于高压氧组和骨肽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状况,促进骨折愈合,可作为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骨肽 跟骨 骨折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缘坏死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丽国 孙立山 +3 位作者 冯艳红 李书奎 李民 尹桂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30-731,73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瓣愈合的围手术期因素,查找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切口皮缘坏死,坏死率为21.9%,坏死部位...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瓣愈合的围手术期因素,查找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切口皮缘坏死,坏死率为21.9%,坏死部位均为L形拐角的近端顶点处。结论: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规范手术操作,可以降低皮缘坏死率,但是局部解剖及伤情因素仍是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皮瓣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旭 赵卫芹 +6 位作者 何建昌 王贵江 刘彬彬 申沧海 孙立山 王丽国 彭宁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袋组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PVP组(26.3±10.1)min,PKP组(46.1±15.6)min,骨填充网袋组(60.9±18.3)min;骨水泥注入量:PVP组(1.5±0.8)mL,PKP组(2.5±0.9)mL,骨填充网袋组(2.6±0.8)mL;骨水泥渗漏率:PVP组17/38(44.7%),PKP组7/30(23.3%);骨填充网袋组1/6;PKP组及骨填充网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较PVP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骨填充网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但PKP和骨填充网袋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填充网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椎体内植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压缩骨折36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立山 王丽国 冯艳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92-1193,1196,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骨折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两种方法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4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 目的:比较腰椎骨折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两种方法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4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比较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实验组)和经后外侧植骨(对照组)在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组在改善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的矫正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压缩骨折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国 孙立山 +2 位作者 冯艳红 李书奎 李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902-904,共3页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同种异体骨腰椎间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3例(实验组),以同期椎间融合器结合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X线...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同种异体骨腰椎间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3例(实验组),以同期椎间融合器结合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X线检查评价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3例患者出现浅部伤口并发症(P>0.05),分别有8例和4例患者术后体温偏高(P<0.05);随访12~36个月,实验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8.4%、8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5个月出现了骨愈合,骨性融合率达100%,术后12个月未出现移植骨的吸收;术后X线与最终随访X线片对照,实验组、对照组相对椎间隙高度丢失平均值分别为12.3%、1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椎间融合率高,可以较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排异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腘窝测温法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尹桂梅 张佩超 +1 位作者 程才 伊占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52-753,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科等特殊患者腘窝测温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骨科住院患者200例,采用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4℃的室温下,同时测量患者的腘窝温度与腋窝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的胴窝体温和腋窝体温间差异无显著性意... 目的 探讨骨科等特殊患者腘窝测温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骨科住院患者200例,采用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4℃的室温下,同时测量患者的腘窝温度与腋窝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的胴窝体温和腋窝体温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腘窝测温法代替常规腋窝测温法对骨科及特殊患者的应用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腋窝 测温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小儿骨骺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辛大森 高书明 +2 位作者 程才 孙洪江 王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小儿胫骨近端骨骺内者较少见。我科2016年5月收治1例小儿胫骨近端骨骺内ABC,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2...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小儿胫骨近端骨骺内者较少见。我科2016年5月收治1例小儿胫骨近端骨骺内ABC,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2岁,学生。入院前7个月跑步时左膝扭伤后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当时未就诊,症状一直未消失。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症状加重,左膝伸直位疼痛加重,屈曲后可缓解,逐渐出现患肢跛行。膝关节MRI示左胫骨近端骨骺内异常信号,门诊查体后以“左胫骨近端肿物”收入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胫骨近端 伸直位 内者 膝关节疼痛 干骺端 入院前 骨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29
8
作者 程才 辛大森 +2 位作者 王路 高书明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TESSYS(Thomas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65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资料,狭窄节段L3/411例,L4/539例,L5/S115例...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TESSYS(Thomas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65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资料,狭窄节段L3/411例,L4/539例,L5/S11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增生肥厚等。局部浸润麻醉,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扩大椎间孔,摘除突出髓核及部分增生肥厚黄韧带,使椎管减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36.5±24.8)ml,手术时间(96.6±13.1)min,术后住院时间(3.1±0.7)d。65例随访7~12个月,平均10.6月。按照Mac Nab标准,优47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8%(59/65)。术后1、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单责任节段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晔 丁文元 +1 位作者 张为 李书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NF-κ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斜板试验、BBB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内NF-κB在各个时点表达变...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NF-κ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斜板试验、BBB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内NF-κB在各个时点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明显提高(P<0.05),MP组较EPO组恢复缓慢(P<0.05)。EPO组有大量的NF-κB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MP组NF-κB表达明显低于EPO组及损伤组(P<0.05)。结论: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对后肢体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NF-ΚB 运动功能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磊 陈百成 +4 位作者 马世云 张为民 苏航 张海森 林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建立隧道将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定位于胫骨、股骨止点的中点并固定。应用Lachman和轴移实验及KT-1000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及过敏反应。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ACL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独立隧道 中点重建 关节镜 同种异体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术后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并截瘫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柯 马博聪 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2,共2页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罕见疾病,Holtas等统计每年发病率约为0.1/100,000。这种疾病无明确外伤史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多以急性背部疼痛起病,进展迅速,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甚至截瘫...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罕见疾病,Holtas等统计每年发病率约为0.1/100,000。这种疾病无明确外伤史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多以急性背部疼痛起病,进展迅速,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甚至截瘫。确诊该病以体格检查及MRI为标准,但我科收治的1例SSEH患者,因发病当日行心脏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爱克塞尔支架),无法行胸椎MRI检查,我们通过CT薄层增强扫描定位病灶并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截瘫恢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支架术后 冠脉造影 截瘫 CT薄层增强扫描 MRI检查 脊髓压迫症状 罕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与脊髓漂移距离的关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跃江 辛大森 +2 位作者 卢守亮 李勇 武文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28)颈椎曲度变直(颈椎角0°~5°),B组(n=36)颈椎曲度变小(颈椎角5°~16.5°),C组(n=26)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三组脊髓漂移距离、神经恢复情况、轴性症状和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颈椎角和脊髓漂移距离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52.119,P<0.001),椎板切除宽度和C5神经麻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显著升高(t>8.869,P<0.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F=0.472,P=0.625)。术后3 d和1个月,三组间轴性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34.800,P<0.001),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t>5.845,P<0.001),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765,P>0.05)。结论在椎板切除宽度相同的基础上,颈椎曲度越大越有利于脊髓向后漂移,颈椎曲度过度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侧块螺钉固定 颈椎曲度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3 位作者 王路 卢守亮 闫新彪 张晓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单责任节段椎间孔狭窄,责任节段L_(4/5)15例,L_(5)/S_(1)60例。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X线和CT,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评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按照腰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3±6.5)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显示椎体间水平位移值、成角位移值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椎间孔最大宽度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00),椎间孔最大高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优48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术后1、6、12个月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满意,椎间孔扩大明显,神经减压充分,且不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环锯 椎间孔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护理干预创伤患者应激状态的效果
14
作者 安瑞芬 徐莉 +3 位作者 王玉梅 裴宝静 许迎春 路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23-162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激状态下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无沟通障碍、首次骨科创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接受研究者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激状态下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无沟通障碍、首次骨科创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接受研究者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值、术后疼痛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和术后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创伤患者的应激不良反应,降低术后疼痛,加快康复,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创伤患者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